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2例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的临床资料,1例由急性中耳炎引起,11例由慢性中耳炎引起。出现面瘫的时间为1~330d,平均58d。结果: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面瘫发生率为2.65%。12例中,10例中耳、乳突腔内有胆脂瘤或同时有肉芽组织,2例仅有肉芽组织。2例面神经骨管完整,10例面神经部分骨管破坏(2例面神经部分缺失),其中单纯累及鼓室段6例(60%),单纯累及垂直段和迷路段各1例(10%、10%),同时累及乳突段和鼓室段2例(20%)。术后6例(50%)患者面神经功能完全恢复,3例(25%)部分恢复;3例(25%)术后无恢复。结论:耳源性面瘫的发病率明显降低。面神经骨管破坏、缺损以及有胆脂瘤是耳源性面瘫的主要致病因素。面神经鼓室段是受累的好发部位。手术治疗是降低疾病危害、恢复面神经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研究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暴露发生率以及与其相关的因素有哪些。方法:对中耳乳突手术的27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1耳,胆脂瘤中耳炎194耳)的病例资料做回顾性分析。选择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地域、术前面瘫、病理类型等6项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75耳中面神经暴露共61耳,发生率为22.1%。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面神经暴露有关的因素是术前面瘫、病理类型、地域;多因素分析显示:和面神经暴露有关的因素是术前面瘫及病理类型。结论:术前面瘫及病理类型为胆脂瘤中耳炎是存在面神经暴露的危险因素。可以初步估计中耳乳突手术时面神经暴露发生风险的高低,对于所生活地域较偏远人群也应格外注意。  相似文献   

3.
本组46例面瘫中由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40例,占86.97%;颅脑外伤引起3例,占6.52%;耳肿瘤所致2例,占4.3%;中耳结核1例,占2.17%。年龄4~63岁;男29例,女17例;左侧24例,右侧22例;病程数分钟至数年。45例为周围性面瘫;1例为胆脂瘤型中耳炎颅内并发症所致中枢性面瘫。中耳炎类型致面瘫的化脓性中耳炎Ⅱ型者3例,Ⅱ+Ⅲ型者14例,Ⅲ型者18例。中耳炎致面瘫的原因术前发生者均为炎症病变范围广,病变深,面神经骨管破坏,面神经受病变侵蚀,发生炎性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组(CPR)在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患者面神经管曲面重组表现。结果74例患者为单侧胆脂瘤,9例为双侧胆脂瘤。共92患耳,包括AustinⅠ度4耳,Ⅱ度10耳,Ⅲ度68耳,Ⅳ度10耳。面神经管CPR发现67耳面神经管骨质破坏,表现面神经管壁骨质模糊、缺损,以鼓室段最多见,占74.6%(50/67),AustinⅢ~Ⅳ度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的比例占88.1%(59/67)。手术发现42耳面神经管骨质缺损。结论面神经管CPR能准确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继发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可为每位患者术前提供可靠的形态学研究,有效避免术中面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5.
王小铭  李必强  黄显龙 《铁道医学》2014,(10):1159-116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曲面重建成像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74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曲面重建成像,重建面神经管全貌,分析面神经管的骨质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曲面重建均能显示74耳中耳乳突炎患者面神经管全程。49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中,35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8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6耳垂直段有破坏;25耳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中,7耳面神经管全程骨质显示连续,11耳面神经管水平段破坏,4耳垂直段有破坏,3耳面神经管水平段、垂直段均有破坏。74耳面神经管在HRCT曲面重建图像上的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相符。结论:HRCT的曲面重建成像能够显示面神经管全程走行和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耳内镜技术用于中耳显微及面神经手术的方法,对耳内镜下施行中耳显微及面神经手术的优缺点进行评价。方法:临床确诊的中耳疾病和周围性面瘫患者135例(147耳),包括外伤性面瘫13例(定位面神经锥段、水平段、膝状神经节12例,颞骨粉碎性骨折伴内听骨折1例);慢性化脓脓性中耳炎各型共111例(122耳);传导性耳袭8例(9耳);外、中耳先天性畸形1例,先天性岩尖胆脂瘤伴面瘫1例,中耳骨1例,全部手术均在德国ASAP耳内镜系统下操作,结果:外伤性面瘫13例术后随访2-8mo,面肌功能完全恢复者76.9%,面肌以、中度功能异常3例(23.1%),鼓膜修补患者出院时鼓膜完全愈合者95%,遗有裂隙者5%,随访1-8mo,鼓膜遗有穿孔者9%,失访者11例(12耳),听骨链重建术后,平均听力较术前提高30dB,乳突治及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平均干耳时间1.5mo,结论:耳内镜技术用于耳显微,耳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慢性中耳炎的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6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HRCT检查与手术所见。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30例HRCT表现为鼓室或(及)鼓窦内团块软组织影和骨质改变,包括听骨移位、破坏,盾板破坏及中耳腔扩大,有的伴有乙状窦、天盖,水平半规管破坏;骨疡型中耳炎21例HRCT表现多呈斑片状、条索状或网状软组织影,部分可见液平面,听骨移位及破坏较轻;单纯型中耳炎HRCT表现大多无异常。HR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符合率为96.4%。结论:HRCT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证实为慢性中耳炎并伴有面神经管破坏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其HRCT检查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着重研究其HRCT表现,并与临床手术结果对比。结果: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面神经管骨质破坏,破坏部位以面神经管迷路段及鼓室段为主15例(83.3%),破坏原因主要为胆脂瘤性中耳炎(14例),占77.8%。面神经管破坏大部分合并面神经损伤而导致面瘫(14例)。HRCT主要表现为面神经管骨质模糊、缺损、破坏。结论:HRCT能准确诊断慢性中耳炎继发面神经管破坏,对临床手术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报道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引起脑脊液耳漏。手术证实5例为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3例为Ⅱ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例鼓窦盖破坏,硬脑膜有瘘孔,2例为水平半规管瘘,1例为蹬骨板缺失前庭窗瘘,1例为足板边缘裂隙瘘,1例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近颅端面神经周边裂瘘。8例均经手术修补成功,鼓窦鼓室盖骨破坏硬脑膜瘘孔用多层颞肌筋膜修补多可一次成功,对迷路瘘孔以采用筋膜包绕骨屑填塞外加颞筋膜多层封闭为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良性型中耳炎施行乳突根治的同时,重建中耳传音结构(即鼓室成形术)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耳内切口及耳岬腔成形对120耳骨疡型及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施行乳突根治术,同时进行Ⅱ型、Ⅲ型、Ⅳ型鼓室成形术。术后1个月必须按期到医院复查,平均随访时间3.6年。结果:120耳中踟耳在2个月后干耳,30耳在3个月后干耳,10耳仍有间断性流脓。110耳术后0.5l%,1KH2和2KH2纯音平均听阈提高15dB,10耳听力同术前无改变。结论:此手术能彻底清除病灶,使术腔永远经外耳道向外开放,且可经常检查并清理术腔,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 HRCT)在术前评价中耳乳突炎致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经手术证实中耳乳突炎58耳,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均行横轴位、冠状位及曲面重建。分析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及面神经骨管的破坏情况,并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HR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砧骨体、砧骨短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锤骨、砧骨长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86%、91%、91%、95%。肉芽型中耳乳突炎锤骨、砧骨体、砧骨长脚、面神经管准确率均为100%,砧骨短脚、镫骨、鼓室壁准确率为95%、91%、95%。单纯型中耳乳突炎听骨链、面神经管及鼓室壁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HRCT横轴位、冠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中耳炎乳突致听骨链、鼓室壁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曲面重建对面神经管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行HRCT评价对中耳各骨性结构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 10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95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面神经受累情况。所有患者术前行颞骨薄层CT检查。对术前伴有面瘫者或面神经肿胀明显、表面肉芽组织黏连者术中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手术前后均采用House-Brackmann(HB)评分系统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95例患者中,38例(40%)面神经骨管部分破坏缺损,其中位于膝状神经节+水平段1例(2.63%),水平段29例(76.32%),水平段+垂直段4例(10.53%),垂直段4例(10.53%)。6例患者术前伴发面瘫,术后6个月5例恢复至HBⅠ级,1例恢复至HBⅡ级。其余89例中,86例术后面神经功能正常,3例在术后3~5 d出现迟发性面瘫,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结论 中耳胆脂瘤累及面神经时,面神经水平段骨管最易受损;术前伴发面瘫时应尽快手术并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乳突开放手术为首选术式;对术前无面瘫,但面神经肿胀明显者,也应同时行面神经减压术;有面神经骨管缺损时,术腔填塞不应太紧,以防压迫面神经出现面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价值及术后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耳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上鼓室、鼓室、乳实区及外耳道软组织肿块影为100%;常伴有骨质破坏,其中包括听小骨破坏为82%,盾板破坏46%,面神经管破坏39%.乙状窦前壁破坏4%,可有中耳窦腔扩大,骨缘硬化;鼓膜增厚36%、鼓膜内陷21%;颅内并发症,其中包括耳源性颞叶脓肿4%,脑膜炎4%。结论: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对临床手术前估计及术后有无残留、复发的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耳乳突手术并发面瘫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中发生面瘫的原因,寻求更好的防治方法。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分别行乳突根治术,乳突改良根治术、Ⅰ型鼓室成形术及Ⅲ型鼓室成形术。结果:23例面瘫病例中,16例术中即刻发生面瘫,即行探查及面神经减压术,术后除2例额肌活动欠佳,2例完全性面瘫,余12例均于术后2个月至2年内恢复;7例表现为迟发性,经保守治疗2个月后痊愈。结论:面神经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以及中耳乳突手术中操作不熟练等因素是中耳乳突手术中容易发生面瘫的主要原因,对术中即刻性面瘫,提倡早期探查,对迟发性面瘫应加强保守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颞骨先天性胆脂瘤——附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颞骨先天性脂胆瘤的发病情况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73-2000年收治的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5例,女1例。其中双侧1例;年龄6-63岁。病变范围:局限于中耳(鼓窦,乳突)4便,侵犯岩尖1例;原发于颞骨颧突(中耳未受侵犯)1例;合并周围性面瘫1例,耳后瘘管1例。传导性聋4例(5例),混合性聋1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开放性乳突根治术5例,面神经吻合术1例,耳前颞下窝进路胆脂瘤除术1例。半年-3年随访,均无胆脂瘤复发,面瘫部分恢复。结论 进行性听力减退,伴面瘫或局部肿块,且既往无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完整,颞骨影像学检查显示局部骨破坏或高密度软组织影为本病的诊断依据;手术清除病灶为本病治疗的唯一措施。根据病灶范围及听力损失情况可选择保留或提高听力的术式,同时应注意保存或修复面神经功能;术后长期严格随访和清理术腔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sion CT,HRCT)在术前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面神经管裸露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并经手术证实的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40例,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行横断位?冠状位重建,结合MPR旋转斜位显示面神经管各段?分析面神经各段有无裸露及裸露范围,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HRCT诊断面神经鼓室段有无裸露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66%?70%?80%;迷路段?前膝部?乳突段诊断准确度均为100%?合计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91%?92%?95%?结论:HRCT横断位?冠状位重建图像结合MPR斜位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中耳炎致面神经管迷路段?前膝部?鼓室段?乳突段裸露诊断准确率高,鼓室段敏感度?特异度稍低?术前评价面神经管有无裸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耳乳突术后迟发性面瘫临床上报道甚少 ,我科自 1991~ 2 0 0 0年诊治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 ,男性 5例 ,女性 6例 ,年龄 17~45岁 ,平均 31.2± 7.4岁。所患疾病为胆脂瘤型中耳炎 4例 ,骨疡型中耳炎 4例 ,单纯型中耳炎 3例 ;其中左耳 7例 ,右耳4例。 11例均行手术治疗 :乳突根治术 3例 ,联合进路鼓室成形 4例 ,鼓膜修补 1例 ,鼓室探查 +鼓室成型 型 3例。1.2 手术情况 手术均在强化加局麻下进行 ,注射麻药后未发现面瘫。术中发现面神经骨管裂缺 ,面神经部分暴露 ,无明显水肿 2例 ;术中未发现面神经暴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在中耳胆脂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手术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中耳胆脂瘤患者的颞骨高分辨率CT表现。结果HRCT能清楚地显示不同部位和大小不等的中耳胆脂瘤软组织影充填征象及中耳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鼓室天盖破坏20例(34.48%),乙状窦前壁破坏12例(20.69%),听小骨破坏58例(100%),面神经骨管破坏11例(18.97%),术中符合率分别为90%。83.33%,100%,54.55%。另外水平半规管骨管破坏4例(6.89%),盾板破坏54例(93.10%)。结论颞骨HRCT对于中耳胆脂瘤的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容积再现技术(VR)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时对中耳结构改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30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1耳进行螺旋CT检查,把扫描所得的容积数据用容积再现法进行三维重建,将VR法重建的结果和手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VR法对正常颞骨内结构,如听骨链、面神经管、耳蜗、前庭、半规管等均显示满意。对病变颞骨锤骨和砧骨破坏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5%和93%,对有外半规管破坏的3例患,VR与手术所见完全相符。【结论】VR技术可以为临床提供详细、立体的影像学资料,对明确诊断、制定手术方案和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