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科自1984—1999年共诊治趾总神经卡压病损40例(Morton神经瘤)。保守治疗25例,在跖骨头后方放置足垫.宽松鞋等可缓解症状。另15例症状反复发作,保守治疗无效,采用足跖侧跖骨头之间纵形切口(3—4趾间滞12例.2—3间隙3例),手术发现在跖骨术横韧带近端、切开跖深筋膜后见神经膨大呈假性神经瘤,其中12例做神经内、外松解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对15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4例曾试行封闭治疗,疗效不佳,最终手术。手术1-4个月恢复正常者11例,6个月恢复者2例,另2例观察2年部分恢复。结论 腓总神经卡压钲,应及早手术探查,查明受压原因,解除卡压并彻底行神经松解术。  相似文献   

3.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广义讲是指腓总神经在胭窝自坐骨神经分出后至进入小腿前外侧肌群行径内任何部位受压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因腓骨颈腓管处位置表浅,此处神经与骨膜紧密相贴,最容易受损伤,故临床上所指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多指神经在腓管处受各种因素压迫刺激引起。我院自1990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广义讲是指腓总神经在腘窝自坐骨神经分出后至进入小腿前外侧肌群行径内任何部位受压所导致的一系列症候群,但因腓骨颈腓管处位置表浅,此处神经与骨膜紧密相贴,最容易受损伤,故临床上所指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多指神经在腓管处受各种因素压迫刺激引起.我院自1990年8月~2002年6月,共收治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又称臀上皮神经炎,是腰背疼痛的好发病因之一[1],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走行的各固定点受牵拉和卡压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腰背部骶棘肌处脂肪球通过腰背筋膜疝出,使脂肪受到嵌顿,发生变性,并压迫穿过该处的臀上皮神经而引起相应的腰腿疼痛等症状。我院从1995年到2000年收治38例此病患者,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是或多或少几乎都要引起手和前臂的部分功能障碍,其病史特点是一般没有明显的外伤史。虽然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疾病,但在临床治疗中常常易漏诊、误诊或延误治疗,从而造成上肢功能损害。本文根据我院收治的上肢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仅从诊断与鉴别诊断这一角度,围绕引起手及前臂功能障碍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股外侧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体感诱发电位协助诊断,局部采用封闭疗法,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组大部分病例经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仅3例(占5.7%)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结论:诊断本综合征,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SEP有一定辅助作用,保守及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1956年May和Thurmer描述了由于右髂总动脉的压迫和搏动的机械作用使左髂总静脉肥厚进而出现左髂总静脉梗阻的症状和体征,称为May-Thurmer综合征。1965年Cockett报道了2例在右髂总动脉横跨左髂总静脉完全或不完全的梗阻称之为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亦称为Cockett综合征。1987年David报道了1例变异的May-Thurmer综合征.即迂曲的左髂总动脉压迫左髂总静脉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Uehino等和Steinberg等各报道了1例由于左髂内动脉压迫而致髂总静脉压迫综合征。髂总静脉受压是左下肢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解剖学基础,并在左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尺神经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尺神经松解和筋膜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本组24例患者均采用尺神经松解筋膜下法前移术。结果经6个月至3年随访,优12例、良5例、差2例,优良率89%。结论尺神经松解加筋膜下前置术为治疗肘管综合征较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桡神经浅支在前臂的卡压,是腕部疼痛、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1].此病临床上并不十分少见,且往往被误诊或延迟诊断.1998年12月至2005年1月,笔者应用局部封闭和松解减压术诊治1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臭氧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_2012年12月医院收治的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患者113例,依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单纯2%利多卡因2ml ﹢曲安奈德20mg ﹢甲钴胺0,5mg ﹢0,9%氯化钠溶液混合液于臀上皮神经入臀处的压痛点行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臭氧注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臭氧注射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症简便易行且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杨平 《江西医药》2012,47(7):570-57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3.
崔玉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20-332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疗水平.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63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和血栓形成是TOBS的主要病因,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丘脑或中脑为核心合并其他部位梗塞是该病影像学重要特征。结论TOBS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甲钴胺治疗肘管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甲钴胺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64例肘管综合征病人分为甲钴胺组和维生素B1组 ,2组病人均进行常规尺神经松解及皮下前置。甲钴胺组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7a±s 11a ,病程 10mo± 7mo ,术后肌内注射甲钴胺 50 0 μg·次 - 1,qd ,1mo后改用甲钴胺 50 0 μg·次 - 1,po ,tid× 5mo ;维生素B1组 :男性 2 2例 ,女性 11例 ,年龄4 6a± 13a ,病程 11mo± 7mo ,术后给于维生素B150mg·次 - 1,po ,tid× 6mo。术后 6mo随访 ,常规进行肌电图检测和临床检查。结果 :2组相比 ,甲钴胺组明显改善术后症状 ,疗效优于维生素B1组 (P<0 .0 5)。结论 :甲钴胺对肘管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术后促进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结构形态及相应变化。方法 采用超声监测的方法对1997- 0 4~ 2 0 0 0 - 0 6所检 2 1例患者进行分析。所检患者有 16例经静脉造影进一步得到证实。 5例经超声反复监测确认。结果  2 1例中 ,男 1例女 2 0例 ,年龄 18~ 46岁。患者取仰卧位 ,自病痛部位沿血管解剖走行 ,顺序扫查 ,左侧髂总静脉受压 2 0例 ,其中双侧病变 2例 ,单纯右侧受压 1例 ,受压处静脉前后径最小 0 .45cm ,伴远心端不同程度附壁血栓形成 6例 ,均见程度不同静脉扩张 ,18例患者伴有静脉壁回声改变。结论 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行超声监测是无创、实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例TOB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及皮质盲、偏瘫或四肢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改变以丘脑、脑干、枕叶为主.头颅CT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中脑或桥脑部中央及旁中央区低密度;MRI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MRI对该病诊断更敏感,能早期发现并可及时跟踪病情变化;脑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术中溶栓治疗效果好。结论 TOB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主要病因为栓塞和血栓形成,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溶栓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急诊动脉溶栓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脑血行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主干及其较大主要分支闭塞12例。符合动脉溶栓条件,予r-TPA超选择接触性动脉溶栓的病人12例。结果12例病人溶栓后血管成功再通8例(66.7%),血管部分再通3例(25%)。溶栓后栓塞复发l例,颅内出血1例,死亡1例,病死率8.3%。结论超选择动脉溶栓是有效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可增加血管再通率,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诊断及腔内治疗疗效。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共47例,所有病例均行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41例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例单纯行球囊扩张,3例导丝未能通过闭塞段而放弃;介入术后给予规则抗凝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无死亡和肺动脉栓塞,43例患者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下肢静脉造影诊断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特异性高,腔内治疗左髂总静脉受压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腓总神经卡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腓总神经卡压的临床特征及病因进行分析,并作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测和分析。结果 21条患病神经中1条神经波形消失。其余有不同程度的传导速度减慢,尤其是跨腓骨小头段,波幅降低,传导时间延长,42块腓总神经支配的肌肉中有30块出现失神经电位。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腓总神经卡压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