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咳嗽辨证施治有痉挛性咳嗽、痰饮咳嗽、胃咳、酒湿咳嗽、脾虚咳嗽、肾燥脾湿咳嗽、火郁干咳、外感咳嗽、咽炎咳嗽、肺虚久咳等,治法特色各异,三步解表散寒法-风寒外袭、健脾补肾、培土生金、益肺温肾、宣肃并举、宜宣宜理、宜轻扬宣肺、外透风邪等;用方特色如补肺阿胶汤(阿胶、杏仁、马兜铃、糯米等)-肺虚燥咳、天龙茶(含青天葵、龙利叶、黄芩、百部等)-顽固性咳嗽、止咳方(枇杷叶、天竺子、粟壳、秦皮等)-干咳、三仁温胆汤(温胆汤加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痰湿性久咳、麦门冬汤(麦冬、淮山药、薏苡仁、芡实、半夏等)-痰饮咳嗽等;用药特色有钩藤止咳化痰、焙蜂房治疗久咳、河豚鱼脯煮萝卜治疗虚寒性咳嗽、旋复花止咳化痰、黄芩清热化痰止咳等。  相似文献   

2.
胸胁内伤是指外力引起胸壁及内部气血、经络和肺脏的损伤。由于胸胁内伤后,肺气壅滞,清肃失司,痰浊恋肺,临床常见咳嗽痰多,咳则痛剧。笔者近年来用宁波陆氏伤科的疏气化痰汤治疗本病60例,并用川贝止咳露治疗42例作对照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全部?..  相似文献   

3.
吕光霞 《河北中医》2003,25(10):781-781
上呼吸道感染所致顽固性咳嗽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症。患者由于受寒等原因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如发热、流涕、咽痛等 ,经治疗上述症状可很快消失 ,但继而出现剧烈刺激性咳嗽 ,卧床时咳嗽加重 ,以致夜不能眠。目前常规予静脉滴注、口服抗生素及止咳药物治疗 ,其疗效不尽人意。 1998~2 0 0 2年 ,笔者以益气宣肺、化痰祛瘀法治疗顽固性咳嗽 89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9例均为门诊患者 ,男 4 9例 ,女 4 0例 ;年龄 3~ 6 0岁。患者初起均有发热咳嗽等症状 ,经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 ,除外肺结核、支…  相似文献   

4.
化痰祛瘀方治疗脂肪肝60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徐瑛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0):612-612
用中药治疗 60例脂肪肝患者 ,3个月为 1个疗程 ,其中治疗 1个疗程 15例 ,2个疗程 2 8例 ,3个疗程17例。治疗后脂肪肝消失 ,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2 1例 ,脂肪肝由重度、中度降至轻度 ,各项指标均有改善 2 8例 ,有效率 81 7%。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来运用祛瘀化痰结法治疗顽固性胃痛,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3a,最长15a。40例患者均胃脘部疼痛拒按,固定不移,进食油腻或辛辣之品后加剧,多伴胃脘部痞满不适,如物堵塞,胀闷,望诊上腹部无膨胀,按之胃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拟桑杏参麦汤治疗内伤咳嗽40例,痊愈24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  相似文献   

7.
导师周仲瑛教授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学识渊博,临证经年,效验卓著,尤善诊治疑难病证.他认为疑难病证虽然涉及多脏腑、多系统,病机错综复杂,病情变化难测,但并非无规律可循.总结出怪证多痰、久病多痰、疑症多郁、难病多毒、急症多风多火、寒热转化杂见、病实证虚、多脏相关等基本要领.今撷取周师治疗眩晕验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肺癌治疗中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玉  柴可群 《四川中医》2002,20(10):12-14
肺癌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多为阴虚、气虚, 而标实为痰凝、血瘀、毒聚,因此,中医治疗除养阴益气润肺外,当灵活运用化痰祛瘀解毒法,临床能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向国符 《国医论坛》2001,16(4):30-30
自1998年10月~2000年12月,笔者用自拟宣肺化痰汤加减治疗外感咳嗽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化痰祛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调脂汤加减治疗高脂血症248例,用药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并随防6个月。[结果]中药化痰祛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涤痰逐瘀法联合西药治疗脑血管狭窄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入选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21例)、中药组(23例)、联合用药组(26例)。西药组采用阿司匹林、波力维、他汀类药物等西药治疗;中药组根据证候特点分为痰湿型、痰火型、气虚型及阳亢型,以中成药大黄虫丸和天麻杜仲胶囊为基础方,并加用相应的院内自制中药汤剂(痰湿方、痰火方、气虚方、阳亢方)口服;联合用药组用药为上述两组中西药总和;疗程为3个月,连续用药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变化,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聚集率(PAR)及纤维蛋白原(Fib),并行医学影像检查颅内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血CRP、PAR及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呈不同程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中度及重度脑血管狭窄支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西药组、中药组及联合用药组脑血管狭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9/21例)、39.1%(9/23例)和61.5%(16/26例),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狭窄在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方面较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疗效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2.
肥胖症是摄入量多于消耗量,体内脂肪积聚过多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与超重和肥胖相关慢性病的防治也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张振宇主任医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即为脾胃虚弱,痰瘀互结之证,故从"虚、瘀、痰"论治超重和肥胖,中药治以健脾益气、豁痰化瘀、止渴消饥之法,给予具体健康指导治疗,配合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获得较好临...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痰瘀互结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治疗组进行化痰祛瘀中药汤剂和常规的西医治疗,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西医治疗,于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祛痰化瘀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医学发挥其独有特色的诊治方法,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从祛痰化瘀的角度来探讨和治疗AS成了一个新的热点,本文将此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刘宏第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可归属“血证”范畴,具有反复发作,难以速愈特点。系先天禀赋不足,复为外邪触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期与迁延期。急性期多因内有阳明积热,或阴虚燥热或小儿稚阴之体,复为风热湿毒等外邪侵袭,导致血热,迫血妄行,故此期多为实热证,病位在肺胃,治疗当以祛邪为主;病程日久,则进入迁延期,热盛伤阴,阴伤及气,可见气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病位在脾肾,治疗健脾益气,养阴滋肾,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提出以熄火、化瘀、补虚为分期论治大法,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火热”是主要病理因素,故熄火乃治疗首务;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是影响紫癜性肾炎发生及发展重要病理因素,故刘师强调临证有明显瘀血之证,定用活血化瘀通络法,然无明显瘀血征象,活血化瘀法亦不可偏废;“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正胜则邪退,病情向愈,正虚则邪进,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补虚有助于驱邪外出,有助于机体恢复,刘师主张补气为先并重视补益脾肾。  相似文献   

16.
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症。陈宝贵教授认为,汗证多以气阴两虚为本,郁热为标,多属因虚实夹杂,营卫失调,病位多在肺、脾、肾,病机复杂。临床上多分为肺脾气虚证、胃热壅盛证、肾精不足证3证,分别以补肺养脾、清胃宣热、补肾填精为治法,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肺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为致病之基;痰瘀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之根。痰瘀为肺胀虚实夹杂之因,二者互结。治疗时应辨证论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同时防止过药伤正。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中医称“乳岩”“乳石痈”,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研究乳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是目前的热门方向之一。通过研究乳腺癌痰瘀互结证的病机,总结古今针对痰瘀互结证乳腺癌的研究经验,探析痰瘀与乳腺癌相关基因及通路的相关性。中医学要充分借鉴和融合循证医学、整合医学、系统生物学等,将中医学宏观理念与西医学微观理念相结合,整合中西医治疗乳腺癌的优势,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来阐明机体的生命活动,纠正其病理过程,对于人体整体病理生理功能要具备更加全面而完整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强  薛伟伟 《光明中医》2020,(12):1851-1854
目的观察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40例在氟桂利嗪基础上加用通窍蠲痛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1个月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同时比较停药后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同时治疗组停药3个月的远期预防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对照组治疗1个月与停药3个月在临床症状、中医症状积分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蠲痛汤治疗气滞血瘀痰阻型偏头痛,可明显减轻偏头痛的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用于偏头痛发作期及缓解期的预防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