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面瘫患者运用针灸加中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为7d,经2个疗程、3个疗程、6个疗程,分别判定疗效。[结果]2个疗程:治愈率:51.40%,总有效率:91.40%;3个疗程:治愈率:65.70%,总有效率:94.20%;6个疗程:治愈率:91.40%,总有效率:97.10%。[结论]中药配合针灸治疗面瘫具有良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顽固性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患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的中药汤剂,结合应用电针、头针、温针灸、TDP照射、梅花针、闪罐等法综合治疗。[结果]28例患者中,痊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配合针灸综合治疗顽固性周围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针灸(足三里、风池、合谷、曲池、太冲均双侧)联合中药(金银花、连翘、黄芪、蝉蜕、茯苓、夜交藤、当归、川芎、防风、甘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20d为1个疗程。治疗1疗程(20d)判定疗效。[结果]临床痊愈15例,显效2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灸辨证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168例面瘫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2例采用药物结合理疗,治疗组96例针灸治疗辨证,治疗2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针灸辨证治疗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中使用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计算对象选为2015年6月—2016年9月期间郴州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收治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对样本分组,每组收入50例患者,参照组开展针刺联合中药口服治疗,试验组开展针灸与中药熏洗配合治疗,比对计算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中医症状体征评分、H-B分级评分与参照组数据指标比较,P 0. 05,表明数据指标的统计学验证意义。[结论]将针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应用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中有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推拿疗法。治疗期间患者卧硬板床,两组均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10%,总有效率91.90%;对照组治愈率71.40%,总有效率68.30%,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高于牵引、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烫疗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下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病例共80例,采用针灸配合中药烫疗治疗,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天,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痊愈46例(57.5%),显效26例(32.5%),好转8例(10.0%),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灸配合中药烫疗治疗肩周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牵引、推拿疗法。治疗期间患者卧硬板床,两组均连续治疗5周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7.10%,总有效率91.90%;对照组治愈率71.40%,总有效率68.30%,总有效率、治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针灸、按摩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高于牵引、推拿疗法。  相似文献   

9.
正陈华德是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8年,在针灸治疗脑与神经病变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及面瘫倒错等后遗症均具有独到的见解与治疗特色。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陈华德教授针刺治疗面瘫倒错现象的经验介绍如下,以期抛砖引玉,为各位同道提供参考。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炎或称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针灸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治愈率27例,好转13例,无效0例。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卓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刺等综合性治疗,对比分析不同面瘫程度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临床治疗,所有患者的面瘫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63例痊愈,4例显效,2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60%。[结论]针刺等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特别是轻度面瘫患者,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拔罐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就诊顺序先后随机抽选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急性期(1~7d)即给予针刺治疗,选穴双侧阳白、地仓、颊车、四白、翳风、合谷等,轻浅刺激,平补平泻,1周后即行中强度刺激,30min/次,1次/d;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患侧太阳、四白与地仓、下关两组穴位,每次选一组,交替放血拔罐1mL,急性期辅以强的松(30 mg晨起顿服,每2日递减5 mg连用10d),Vit B1、Vit B12(各20mg,3次/d)。对照组30例急性期仅西药治疗,7d后加用针刺及放血拔罐同治疗组。观测面瘫区域症状。均治疗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3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痊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以隔物温和灸配合针刺,对照组60例以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结果]显愈率治疗组83.3%,对照组65%。[结论]传统针灸疗法结合隔物温和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中元  代铁柱 《中国针灸》2008,28(9):673-67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艾滋病(HIV/AIDS)患者合并周围面神经麻痹和非HIV/AIDS患者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HIV/AIDS阳性31例设为观察组,HIV/AIDS阴性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取患侧翳风、下关、颊车、太阳、地仓、鱼腰、攒竹、迎香等穴,根据不同病期进行个体化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有效率为9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痊愈率为9.7%,对照组痊愈率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个体化针刺治疗HIV/AIDS患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但较难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使用彭静山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0例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体针针刺、肌氨肽苷(40mg/次,2次/d)静滴,治疗组35例眼针(肺区、上焦区)30~34号0.5寸毫针在相应眼穴区距眶内缘2mm处平刺,由该区始点向该区终点方向刺入3mm,不行捻转手法,留针10~20min;1次/d,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体针针刺及静脉滴注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面肌功能。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1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彭静山眼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早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伏晓虎 《中国针灸》2007,27(7):494-496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急性期(1~10天)即予针刺治疗,穴取地仓、颊车、阳白等,面部取穴不超过4个,浅刺,10天后常规取穴加电针;对照组除急性期不予针刺治疗外,余处理方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面瘫是获取最佳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涛  季守贤 《中国针灸》2004,24(12):821-822
目的:观察远取穴位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5例,在面部取穴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辨证结果,分别选取足三里、厉兑穴;对照组50例,单纯面部取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9.3%、显效率17.3%;对照组治愈率48.0%、显效率2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7.337,P<0.05).结论:远取足三里、厉兑可提高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将 3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 0 0例 ,采用穴位埋线加按摩治疗 ;对照组 180例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 98% ,痊愈率90 5 % ;对照组总有效率 87 3% ,痊愈率为 5 6 2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1) ,痊愈率两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穴位埋线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良好疗效 ,急性期是穴位埋线治疗此病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取翳风(双侧),风池(双侧),廉泉针刺并配合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临床治愈18例,占42.8%;显效16例,占38.1%;有效6例,占14.3%;无效2例,占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针刺配合功能训练是提高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一个理想有效途径,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