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自1996年至今对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病人实施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6年至今对1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病人实施开颅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12例,女4例;年龄25~70岁,平均55.6岁。1.2临床表现①脑疝前表现:有轻微外伤史,或外伤史不清楚;表现为头痛、头晕16例,呕吐10例,智力、精神症状6例,视盘水肿14例,锥体束征13例。②并发脑疝后表现:均有昏迷;单侧瞳孔散大13例,双侧瞳孔散大3例。③影像学检查:CT检查16例,MRI检查3例,单侧16例,低密度10例,等密度2例,混杂密度3例,分隔状1例。④脑疝的诱发因素:外伤、劳累、便秘。⑤并发症:高血压4例,糖尿病1例。2治疗与结果在插管全麻下…  相似文献   

3.
4.
5.
患者,女,39岁,因产后40 d,头痛2 d、加重伴意识不清1 d来院.查体:昏迷状态,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直径2.5mm,光反应迟钝,右瞳直径5.5mm,光反应消失,颈项强直,双侧巴宾斯基征( ).头颅CT示右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右颞叶占位、中线结构明显移位.  相似文献   

6.
开颅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钻孔引流仍是首选方法,但少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呈分隔型.采用此方法不能达到治愈目的,仍需开颅手术治疗[1].本院自1998~2005年,共收治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56例,首次均采用钻孔引流术,钻孔引流失败共6例,均改为开颅手术.术中均证实为分隔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现将6例开颅手术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8.
正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6年5月先行穿刺引流术再行开颅手术抢救28例外伤性脑疝,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8例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7~71岁,平均(47.1±11.2)岁;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伤5例,摔跌伤3例,钝器伤3例,火器伤1例;硬膜外(下)血肿17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外(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6例;出血量70~120 ml,平均(75.8±7.2)ml;中线偏移12~19 mm,平均(14.1±1.9)mm,4例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下血肿(附4例临床病理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非外伤性硬膜下血肿(SDH)国外报告较多,国内仅见1例报告。现将我们所见的经尸检证实的4例报道如下: 病例摘要例1,女,14岁,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4小时后意识障碍入院。Bp20/13kPa,双瞳孔散大,光反射(-),双Babinski氏征(+),颈强(-),腰穿血性CSF,压力高,诊断为SAH,抢救2天无效,死亡。尸检:右颞叶动静脉畸形(AVM)破裂,SAH、右颞部SDH(量约120ml),双小脑扁桃体疝。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硬膜外血肿四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合并硬膜外血肿较为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4例报道如下。例1女性,71岁,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在厕所中突然低倒,意识不清,尿失禁,急诊查头CT示脑沟、脑裂呈高密度改变,半球前纵裂见血肿,血肿破入第五脑室,并见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积血。...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55岁。突发神志不清,右侧肢体无力21h入院。21h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恶心、呕吐,伴右侧肢体无力,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降颅内压、止血等治疗后转我院。体检:BP14070mmHg,P92次分,R22次/分,浅昏迷,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应灵敏,双侧鼻唇沟均深,右侧肢体无活动,颈部抵抗,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鞍上池、双侧外侧裂池、大脑纵裂均见高密度影,以左侧外侧裂池最为明显,宽达2.0cm,CT值65Hu,左侧脑室受压变窄,急诊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左M2起始段,右M2起始段,右M3分叉及大脑前交通动脉4个动脉瘤。于发病后第3天行左M2起始段动脉瘤(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以期提高急性巨大硬膜外血肿(下)并脑疝抢救的成功率。方法CT检查明确颅内情况后,定位并局部备皮、消毒,局麻下先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血肿腔后粉碎抽吸、引流不凝血及血凝块,再完善术前准备,全麻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本组18例脑疝行血肿腔穿刺碎吸,一侧瞳孔散大4例缩小到正常,一侧瞳孔散大12例有所缩小,双侧瞳孔散大2例一侧瞳孔缩小,2例无效,再行开颅术后,2例由双侧脑疝缩至单侧脑疝后经抢救无效死亡,余16例瞳孔均缩至正常,均存活并恢复良好,存活率达88.8%。结论微创穿刺碎吸术结合开颅术抢救急性巨大硬膜外(下)血肿并脑疝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动脉血液涌入于蛛网膜下腔,红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积聚于脑表面,对脑组织造成严重损害.既往研究表明机体可通过对红细胞吞噬、游离血红蛋白及血红素代谢等内源性途径清除血肿,减轻神经毒性.然而,机体对血肿自发性清除的能力有限,亟需外部干预,改善预后.近年来,有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肿清除机制及如何提高血肿清除效率...  相似文献   

14.
自2001年4月-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特急性硬膜下血肿致脑疝患36例,均施行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行开颅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的12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对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每例患者共进行4次MMSE评分:入院时(治疗前)、术后近期(术后2周)、中期(术后2个月)、远期(术后1年)。将患者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开颅夹闭组(42例)和介入栓塞组(80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近期、中期和远期的MMSE评分;并对不同时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栓塞组在术后早期、中期及远期的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开颅夹闭组(均P<0.05)。开颅夹闭组患者在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组(均P<0.05);但在术后远期,两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开颅夹闭术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后近期及中期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介入栓塞术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有助于减轻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17.
我科于1999年2月至2009年2月发现颅脑手术后颅内再次出现血肿3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0~51岁,平均31岁。外伤性手术24例,以车祸伤为主,其次为打击伤,受伤机制复杂,有的为多处伤。非外伤性手术8例,其中垂体瘤术后5例,其它颅内肿瘤3例。昏迷17例,嗜睡9例,神志清6例,头痛6例,呕吐18例,偏瘫2例,小脑幕切迹疝3例,去大脑强直1例。1.2方法2例术前CT未见他处血肿,关颅时发现远隔部位有一血肿,予以处理后关颅。术中发现2例,术后6~12 h8例,13~24 h 15例,25~48 h 7例。余30例均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8.
19.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现对我院2002-01~2005-08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