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7.
8.
9.
蕈样肉芽肿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皮损活检缺乏典型特征,其诊断较为困难,故国内外学者就其病因、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并综合这几方面的特征建立了MF的临床评分系统,从而为早期准确诊断MF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蕈样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临床表现各异,伴有明显瘙痒.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亲表皮性,可见Pautrier微脓肿, 免疫组化显示CD3+,CD45RO+,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2个月皮损完全消退.结论:蕈样肉芽肿早期表现多样,多次、多部位的病理活检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早期维A酸联合免疫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患者,男,80岁。手足反复出现多种皮损伴瘙痒、疼痛4年,加重1年。皮肤活检和组织病理示:表皮内及真皮浅层血管周围灶状淋巴样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示:CD3(+)、CD4(+)、CD5(-)、CD7(+)、CD8(+)、CD20(+),Ki67(10%)。诊断:蕈样肉芽肿。予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药膏、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随访。 相似文献
18.
蕈样肉芽肿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对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收集并分析20例M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免疫酶标、肿瘤标记抗原及疗效。结果MF的住院患者中以斑块期较多,占80%,治疗有效率100%;早期误诊8例(占40%)。结论医务人员要加强对早期MF认识,对各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进行定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48岁。双下肢红斑、鳞屑3年,皮肤异色1年,皮损境界清楚,进行性加重,伴瘙痒。组织病理检查见多个深染的单一核细胞侵入表皮,并形成Pautrier微脓肿,真皮内单一核细胞呈带状浸润。诊断:蕈样肉芽肿(MF)。予以干扰素治疗,皮损略缓解,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0岁。右胸部红斑20余年。组织病理示:角化过度,棘层轻度增生,表皮内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真皮浅层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CD4(+),CD5(+),CD8(+),CD7(+,丢失不明显),CD20(-),Ki67(表皮内个别淋巴细胞+)。T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结果:阳性。诊断为:蕈样肉芽肿(斑片期)。给予0.05%地奈德乳膏外用,4周后皮疹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