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隐匿阴茎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隐匿阴茎手术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即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组(Ⅰ组)、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Ⅱ组)、喉罩插管全麻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组(Ⅲ组)。监测术中生命体征,记录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时间,运动阻滞评分、PACU停留时间、术后各时点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给药次数、麻醉费用等。结果3组患儿均按术前制定的麻醉方案进行,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诱导至手术开始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8)。Ⅰ、Ⅱ组手术完成后患儿送往PACU,Ⅲ组手术完成后拔出喉罩后送往PACU。术中加用丙泊酚人数Ⅰ、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573)。Ⅲ组术中采用七氟烷(1%~1.5%)吸入维持。术后PACU停留时间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58);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和术后疼痛评分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Ⅱ、Ⅲ组,Ⅰ组在术后30 min存在运动阻滞(P<0.001)。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455),术后Ⅲ组有7例(23.3%)出现苏醒期躁动、3例(10%)出现分泌物增多。结论静脉麻醉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小儿隐匿阴茎手术麻醉效果佳,术后镇痛完善,副作用少,可加快手术室的利用率,加速患儿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在婴幼儿硬膜外麻醉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宜剂量。方法选择1~3岁的病儿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用0.2%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第一次硬膜外麻醉剂量分别按2mg/kg和8mg/kg预算。比较两组病人阻滞起效时间、硬膜外镇痛维持时间及镇痛效果,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相似,罗哌卡因组的起效时间明显晚于利多卡因组,但镇痛时间则明显长于利多卡因组。结论在婴幼儿用0.2%罗哌卡因穴1.581±0.204雪mg/kg行硬膜外麻醉,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利多卡因相同。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Ⅰ期根治术麻醉方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儿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8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B组:用羟丁酸钠慢诱导气管插管辅以氯胺酮和维库溴胺。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HR、RR、SpO_2、ECG、有创血压,并分别于基础麻醉后(T_0)、手术开始5分钟(T_1)、1小时(T_2)、2小时(T_3)、术毕(T_4)抽取左侧挠动脉血测定血气、血糖和血浆皮质醇含量。结果A、B两组循环、呼吸均平稳,A组血糖各时点与基础值T_0无明显差异,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A组皮质醇T_2 T_3高于T_0、T_1和T_4(P<0.05),而明显低于B组各时点(P<0.05)。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阻滞辅以氯胺酮用于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I期根治术是比较适宜的麻醉方法,并能较好抑制患儿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患儿,男,13个月,体重14kg,于腹腔镜下行右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25mg,予气管插管下压力控制通气、氯胺酮100mg基础麻醉及0.375%罗哌卡因14ml骶管阻滞。手术开始,气腹针穿刺成功,注入CO2,10min后发现,随着气腹压升高,潮气量由原来的105ml下降至70ml,PE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的120例患儿随机均分成三组,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A组),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组(B组),氯胺酮全身麻醉组(C组),每组40例,监测并记录基础值、切皮时和术毕的SBP、DBP、HR和SpO2,观察患儿术毕清醒时的幻觉、谵妄、恶梦和躁动不安等精神症状及异常行为。结果三组患儿年龄、体重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基础值比较,切皮时和术毕时C组SBP和DBP升高,HR增快,明显高于快于A.和B组(P〈0.05)。A组麻醉效果与B组相当,但术后的精神症状明显少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术毕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C两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诱导复合骶管阻滞麻醉效果确切,呼吸管理简便,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平稳,几乎没有精神症状的发生,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简便、安全,优于传统氯胺酮复合骶管阻滞和氯胺酮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小儿骶管应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6岁择期行下腹部、会阴和下肢手术60例患儿.随机分成左旋布比卡因组(Ⅰ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舒芬太尼组(Ⅱ组)和(Ⅲ组),每组20例.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均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异丙酚2 mg/kg,置人喉罩进行机械通气.然后行骶管穿刺,成功后Ⅰ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Ⅱ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0.5μg/ml混合液,Ⅲ组注入0.25%左旋布比卡因与舒芬太尼1.0 μg/ml混合液,三组均按l ml/kg缓慢注入.分别于术后2、4、8、12、16、24h观察镇痛效果,记录镇痛评分、镇痛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4、8、12 h镇痛评分Ⅱ组和Ⅲ组明显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镇痛评分Ⅲ组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6、24h的镇痛评分三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的镇痛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Ⅲ组比Ⅱ组的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后均无呼吸抑制.Ⅱ和Ⅲ组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面部皮肤瘙痒及1例患儿出现运动阻滞,术后约3h运动功能完全恢复,Ⅲ组有1例患儿在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结论 0.25%左旋布比卡因复合0.5 μg/ml及1.0μg/ml舒芬太尼均可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且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延长左旋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少,而复合1.0μg/ml舒芬太尼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择期行泌尿外科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2组,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两组各30例.A组应用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B组应用氯胺酮静脉输注全身麻醉.于麻醉诱导前、麻醉后5 min、切皮时、术中15 min、术毕记录其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结果 A组术中呼吸循环状态较B组稳定.A组麻醉苏醒时间为(11.25±4.45)min,B组为(52.80±8.64)min,A组明显短于B组(P<0.01).B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较A组差.结论 骶管阻滞复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用于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可保证呼吸、循环稳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复合左布比卡因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拟于本院择期行腹股沟斜疝或鞘膜积液手术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C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和H组(应用0.20%左布比卡因复合10 mcg/kg氢吗啡酮混合液),每组各25例。比较两组苏醒时间,镇痛时间,运动阻滞、瘙痒、躁动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运动阻滞、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4 h、24 h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估评分(CHEOP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8 h、10 h,H组CHEOP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1)。相比C组,H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P0.05),术后瘙痒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骶管氢吗啡酮能够安全应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及术后镇痛,延长左布比卡因镇痛持续时间,且不影响术后运动阻滞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INB)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腹股沟区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对照一组(B组)、对照二组(C组)及对照三组(D组),每组各15例.A组患儿入室后予面罩直接吸入8%七氟醚加纯氧(4 L/min),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全身松弛后置入喉罩通气,然后用0.75%左旋布比卡因(0.5~1 mL/kg)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术中吸入2%~2.5%七氟醚;B组患儿人室后麻醉诱导及术中吸人七氟醚浓度同A组,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C组患儿入室后予氯胺酮4~6 mg/kg肌肉注射,待患儿入睡后建立静脉通路,注入芬太尼2μg/kg,得普利麻1 mg/kg,阿曲库胺0.5 mg/kg,置入喉罩通气,然后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D组患儿入室后麻醉诱导同C组,但不行手术侧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四组患儿术中根据是否有体动反应决定单次静脉推注得普利麻1 mg/kg.记录麻醉诱导时、切皮时的心率(HR)、血压(BP)、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有无体动反应;如有体动反应则记录静脉推注得普利麻的次数和总量.记录术后麻醉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哭闹、躁动情况.结果 四组患儿均诱导平稳,术中除B组以外均无体动反应.B组和D组患儿切皮时心率、血压明显高于术前和A组与C组(P<0.05).术后麻醉苏醒时间A组(8.2±2.4)min,B组(10.2±2.6)min,明显快于C组和D组[分别为(18.6±3.3)min、(27.6±2.8),P<0.01];C组和D组苏醒期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结论 七氟醚合并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腹股沟区手术效果确切,苏醒快,不良反应少,同时具有术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骨折闭合穿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臂机下小儿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的合适麻醉方法。方法选择近年来ASAⅠ级行肱骨髁上骨折C臂机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用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B组采用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C组采用腋路联合肌间沟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每组20例。肌间沟入路法和腋路法均应用0.3%罗哌卡因3mg·Kg-1;联合入路法用相同总剂量、相同容积、减半浓度的罗哌卡因。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联合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术麻醉优良率为90%,同单独应用肌间沟法或腋路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儿骨折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穿刺固定术等需要尺侧和桡侧神经阻滞完善的手术而言,在没有精确的定位方法帮助下,联合入路法臂丛神经阻滞术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