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男性各腰椎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康成年男性L1~4各椎体骨密度随增龄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35~89岁健康男性168例,按5岁一个年龄段分组,共11组,用QCT及标准软件测量腰椎骨密度,采用方差分析和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L1~4椎体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65~69岁年龄段骨密度下降速率有所加快,70~89岁年龄段骨密度随年龄增长下降速率减缓;60~64岁与65~69岁L1~44个椎体骨密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L1~4椎体骨密度随增龄而缓慢降低,以65~69岁年龄段骨密度下降较明显,之后下降速率趋于减缓,但同年龄段L14各椎体间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年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后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E)的影响,探讨年龄和ARF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者19 996例临床资料,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10 644例、70~79岁7427例、80~89岁1750例和≥90岁175例4个年龄段,再以69岁、79岁和89岁为分界点,分别分析4个年龄段及3个年龄分界点上下患者中,因ARF并发MODSE的发生率。结果所有ARF患者MODSE发生率较非ARF患者MODSE发生率明显升高(66.7%vs1.3%,P=0.00)。与60~69岁比较,≥90岁患者发生ARF的比例明显升高(2.8%vs 20.0%,P<0.05);4个年龄段伴ARF发生MODSE分别为51.4%、71.3%、84.9%、94.3%(P=0.00)。年龄与ARF和MODSE均呈正相关(r=1.00,P=0.000);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ARF与MODSE无相关性(r=-0.914,P=0.266)。结论年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ARF及并发ARF后出现MODSE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对ARF诱发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MODSE具有一定的早期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分析其与增龄的相关性。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血清样本睾酮及雌二醇浓度。结果 北京地区60~69及70-79岁二组男性健康人群血清睾酮水平显著低于青、中年人群(P〈0.05);女性健康人群血清睾酮水平分别在30-39及60-69岁二个年龄段呈快速下降,而在30-59岁年龄区间呈相对稳定;北京地区50-59岁及60-69岁二组健康女性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20~49年龄段人群;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增龄间均无显著直线相关(r〉-0.975)。结论 北京地区健康人群血清睾酮及雌二醇亦平随增龄呈规律性下降,但不适宜作为人群增龄或老化的生物学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变迁,探讨老年慢性心衰的防治对策. 方法 从住院病历数据库中检索出1993年1月至2004年12月出院的老年慢性心衰住院病例4760例,以6年为一时间段分成A组(1993~1998年)和B组(1999~2004年),再以60~69岁,70~79岁和≥80岁分为3个年龄段,比较分析2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病因学和病死率的变迁. 结果 (1)病因、诱因或伴随疾病构成比的变迁:B组高血压比例均高于A组,心律失常比例均低于A组;B组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糖尿病比例高于A组;B组60~69岁年龄段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70~79岁年龄段心肌梗死比例高于A组,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男性和女性心肌病比例低于A组;B组男性糖尿病比例高于A组,风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女性肺心病比例低于A组.B组与A组相比,肺炎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变化.(2)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变迁:B组60~69岁和70~79岁年龄段均有显著性下降,男性组也有显著性下降. 结论 近6年来,老年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病因、诱因或伴随疾病构成比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增多,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病和心律失常减少;肺炎无显著变化;住院期间病死率下降;其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不同年龄段人群中髋部肌肉含量与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肌少症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观点及依据。方法 选取2020~2021年在南京鼓楼医院老年科治疗的60岁及以上男性病人180例,按照年龄分为60~69岁(102例)、70~79岁(45例)、≥80岁(33例)3组。对3组间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腰椎及髋部肌肉组织占比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偏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髋部肌肉的相关性。结果 ≥80岁组BMI显著低于60~69岁组。随着年龄逐渐增高,髋部肌肉含量逐渐下降(P<0.05)。3组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男性髋部肌肉含量与25(OH)D水平在60~69岁组呈正相关(r=0.165,P<0.05),在70~79岁组、80~89岁组中无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显示,25(OH)D水平、腰部肌肉含量与髋部肌肉含量呈正相关(B=0.069, 0.335,P<0.05),BMI与髋部肌肉含量呈负相关(B=-0.326,P<0.05)。结论 在60~69岁老年男性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变化与年龄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正常绝经时间≥1年的无性激素替代治疗的女性患者36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7例和对照组235例。其中年龄≤60岁患者107例;61~70岁患者113例;70岁患者142例。检测血浆雌二醇、睾酮、血脂和hs-CRP水平,分析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与hs-CRP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同年龄段比较,冠心病组≤60岁患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明显降低,睾酮明显升高(P0.05,P0.01),年龄61~70岁和70岁患者hs-CRP明显升高(P0.01)。性激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雌二醇是冠心病的重要保护因子(P0.01)。结论绝经后初期,女性冠心病患者性激素水平失衡明显,而年龄60岁患者血脂及炎症水平明显升高,绝经后不同年龄段女性防治策略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DM患者握力与动力性平衡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91例(T2DM组),年龄40~69岁;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58名作为对照组(NC)。使用握力计测量两组握力及动力性平衡的相关指标:站起测试(CRT)、2.4m行走测试、走直线步态测试(TGT),分析握力与动力性平衡能力的关系。结果 T2DM组40~49岁、50~59岁患者2.4m行走测试较NC组延长[(2.58±0.54)vs (2.04±0.49)s,(3.32±1.16)vs(2.19±0.19)s,P0.05]。以10岁为一个年龄段,将T2DM组分为正常握力亚组(NG)和握力下降亚组(DG)。各年龄段NG亚组与DG亚组FPG、BMI、WC、股骨颈骨密度(CBM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59岁、60~69岁年龄段DG亚组与NG亚组比较,CRT延长[(11.96±7.29)vs(6.43±1.10)s,(12.22±4.76)vs(8.71±3.04)s,P0.05]。60~69岁年龄段DG亚组2.4m行走时间较NG组明显延长[(5.49±5.10)vs(2.95±0.94)s,P0.05]。50~59岁、60~69岁年龄段NG亚组TGT正常比例较DG亚组高(83.33%vs 51.16%,76.92%vs 28.57%,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握力是CRT、2.4m行走测试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握力是TG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40~69岁的T2DM患者握力与动力性平衡能力显著相关。应加强握力下降患者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跌倒。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57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34例)、60~69岁组(140例)和≥70岁组(483例),分别对年龄、性别、疾病、再发脑梗死、死亡、心源性死亡及颈动脉超声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压;≥70岁组患者脑梗死、再发脑梗死及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60岁组和60~69岁组;且前者首次及再梗死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和60~69岁组,再梗死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首次梗死(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年龄≥70岁患者。对老年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者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现状,为提高广西老年人的体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专用仪器测定广西60~69岁城乡老年人共1 236人的身体素质,包括: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结果 60~64岁年龄段男性老年人的握力、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立和选择反应时比65~69岁好(P<0.01);60~64年龄段女性老年人的握力和闭眼单脚立均优于65~69岁年龄段(P<0.01),而坐位体前屈和选择反应时没有显著性差异;城镇老年人的握力和反应时比农村的要好(P<0.01);闭眼单脚立和坐位体前屈城乡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广西老年人随年龄增加身体素质下降明显,城镇老年人上肢肌力和反应能力优于农村,城乡老年人的平衡和柔韧素质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健康体检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尿酸(UA)水平的调查,评估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血脂异常等)的高危因素,为慢性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06-2016-03重庆市涪陵区健康体检人群11 166例,其中男6 995例,女4 171例。取禁食12h以上静脉血,检测血浆Hcy、UA、血糖、肝功能指标及肾功能指标等。分析不同性别、年龄人群Hcy与UA水平与变化趋势,以及Hcy与UA的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段男性Hcy与UA水平均高于女性。男性Hcy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U"型曲线变化;女性Hcy水平从40~49岁年龄段开始,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性UA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杓"形曲线变化,19~29岁年龄段UA水平最高,之后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至60~69岁UA水平最低,70岁以上年龄段UA水平再次逐渐升高;女性UA整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高Hcy组人群UA水平较正常Hcy组明显增高。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血Hcy、UA水平男性高于女性。高Hcy者血UA水平较Hcy正常者明显升高。不同年龄段Hcy与UA水平分布不同。应结合高发年龄段给予其重点指导干预,以达到节约成本、预防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北京健康人群AGEs水平测定及其增龄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各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水平,分析其与增龄的相关性,比较其与部分老年病人群血清AGEs水平的差异.方法 用F-3000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各年龄段健康人群血清样本荧光值.结果 30~39、40~49、50~59及60~69岁年龄组血清AGEs水平均显著高于20~29岁年龄组(P<0.05),在30~69岁区间血清AGEs水平与增龄呈显著正相关(r=0.996,P<0.000 5),糖尿病(DM)人群血清AGEs水平显著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P<0.05).结论 血清AGEs水平可作为北京地区30岁以上健康人群的年龄指征及DM人群初筛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老年正常糖耐量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中老年正常糖耐量人群血糖水平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上海市部分社区流行病学调研2095例居民,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结果,将受检者分为正常糖耐量、糖耐量减低(IGT)、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低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IGT)及糖尿病组.再将正常糖耐量者按年龄及空腹血糖值进行分组,观察稳态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并对各组年龄、血糖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随着年龄的增长,FPG逐渐升高,40~49岁、50~59岁及60~69岁组分别为(5.00±0.47)mmol/L、(5.09±0.44)mmol/L及(5.17±0.48)mmol/L,50~59岁组与40~49岁组比较(t=2.727,P<0.01)、60~69岁组与50~59岁组比较(t=2.303,P<0.05),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空腹胰岛素(FINS)值变化无明显规律;(2)随着年龄的增长,HBCI值呈下降趋势(F=33.75,P<0.05);(3)FPG≥5.0 mmol/L组较<5.0 mmol/L组HBCI值下降,分别为4.39±0.58和4.2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P<0.05).结论 中老年正常糖耐量者随着年龄增长,空腹血糖增高;当空腹血糖≥5.0 mmol/L时,可能存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郑州市348例健康人红细胞SOD比活性及血浆LPO水平。结果表明,在10~49岁以前,各年龄组SOD活性及LPO水平基本上随增龄而降低,直至69岁以内相当恒定,70岁以后不继续下降,且有上升趋势。血浆LPO水平随增龄升高,50~59岁组达高峰,60岁以后不继续上升,反而有降低趋势。本文还对二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瓣膜反流的发生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477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代偿组(290例)及心力衰竭组(187例),再将两组患者按年龄分为45~59岁、60~69岁、70~79岁。≥80岁4个年龄段,比较心功能代偿组、心力衰竭组及其各年龄段患者的瓣膜反流检出率。结果心力衰竭组60岁以上患者瓣膜反流检出率高于心功能代偿组;心功能代偿组及心力衰竭组45~59岁年龄段患者的单纯主动脉瓣反流及主动脉瓣反流合并二尖瓣反流的检出率均低于3个老年年龄段(P<0.05,P<0.01),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45~59岁年龄段患者的单纯二尖瓣反流的检出率与3个老年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反流影响老年人的心功能,年龄是独立于心功能而影响老年人主动脉瓣反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贵阳市社区年龄≥60岁人群血压情况及脑卒中患病与代谢综合征(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贵阳市10个社区5182例年龄≥60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调查,以10岁为界,分为60~69岁组2437例、70~79岁组1755例和≥80岁组990例,分析脑卒中与MS和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5182例老年社区居民中,高血压前期人群比例25.67%,高血压患病率39.56%,MS患病率16.92%,脑卒中患病率5.77%。与60~69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脑卒中患病率明显升高、MS患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男性MS患病率低于女性(P<0.01)。MS患者脑卒中患病率高于非MS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MS患者的2.53倍(OR=2.530,95%CI:1.966~3.257,P<0.01)。结论贵阳市社区老年居民随着年龄增长,人群收缩压逐渐上升,脑卒中惠痛与高血压和MS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3.0T ESWAN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核的T2~*值,来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核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1)年龄25~85岁的128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及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T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T2~*值,分析T2~*值与性别的相关性。(2)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6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T2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核、苍白球的T2~*值,分析T2~*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1)男、女性组右侧壳核、左、右侧苍白球的T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男、女性组左侧壳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壳核、苍白球的T2~*值在部分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规律性。(4)壳核、苍白球的T2~*值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r=-0.584、-0.320,均P0.001)。结论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豆状核的脑铁沉积逐渐增加,其中左侧壳核的脑铁沉积与性别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在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 ,同时又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是老化的常见表现 ,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应用超声技术对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观察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第一组 :选择在本科住院病人中 60岁以上 ,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 40例 (其中男 3 6例 ,女 4例 ,年龄 60~ 76岁 ,平均年龄 66 9岁 ) ;第二组 :60岁以上临床诊断高血压病人40例 (其中男 3 3人 ,女 7人 ,年龄 60~ 87岁 ,平均年龄 69 7岁 ) ;第三组 :60岁以下排除临床心脑血管疾病 2 0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普渡钉板测验(PPT)在帕金森病(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PD患者47例为PD组,社区健康者58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又分为55~69岁组28例和≥70岁组30例。入选者均行PPT并分析其与PD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和诊断PD的准确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D组PPT得分显著下降(P<0.01);≥70岁组较55~69岁组PPT得分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PPT得分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55~69岁组女性单手PPT成绩优于男性(P<0.05)。PD组PPT得分与年龄无相关性,与统一PD评定量表运动评分呈负相关(P<0.01);55~69岁组PPT诊断PD敏感性82%~89%,特异性75%~100%,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 PPT指标可反映PD运动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对<70岁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发病规律和季节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4年间住院的1139例脑出血患者按照发病的季节、性别和年龄进行分类统计,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男性598例高于女性541例,各个季节中脑出血的发病年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年女性的平均发病年龄均小于男性2岁.夏季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较冬春季明显减少(P<0.05);夏秋季变化时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女性变化不大(P>0.05);秋冬季变化时女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人数明显上升(P<0.05),而男性变化不大(P>0.05);秋季男性自发性脑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51岁~60岁较61岁~70岁的人群发病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更大.结论 自发性脑出血发病与季节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相关性因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兰州市区部分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ELPHI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兰州市997名健康体检者行正位腰椎BMD测量,以性别和每5岁为1个年龄段对测量结果进行分层统计学分析。结果从45岁开始,BMD值和T值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在55岁以后骨量丢失加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者在45~49岁女性中占16.7%,50~54岁占39.1%,55~59岁占51.6%,60~64岁占63.5%,65~69岁占71.1%,70岁以上者占81.7%。男性BMD值和T值逐渐降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在45~49岁男性占13.3%,50~54岁占28.1%,55~59岁占38.5%,60~64岁占38.3%,65~69岁占45.4%,70岁以上占55.6%。BMD值和T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兰州市区部分中老年人群BMD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