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吴中平  陈孝银  柯雪帆 《中医杂志》2005,46(11):859-860
温病学派的主要医家对小柴胡治疗温病的认识大致有下几点:(1)适当加减仍可应用;(2)可取小柴胡汤立方之法;(3)忌小柴胡汤,而这种认识与"柴胡劫肝阴"有关.小柴胡汤中柴胡剂量独大,从文献来看有一定的副作用,而温病学派用小柴胡汤治疗某些温热病是病重药轻或药不对证而导致变证丛生,这可能是形成"柴胡劫肝阴"认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 世医皆知,小柴胡汤出自先辈张仲景著《伤寒论》一书。现今临床所用的小柴胡冲剂即小柴胡汤的成品,它不仅能和解少阳之邪,也可治内伤杂病。然有的医者对本方的合理运用不甚了解,一见外感,慨以小柴胡冲剂用之。殊不知外感有风寒风热之分,也不晓小柴胡汤属于和解少阳之剂。为此笔者惊呼!“药石者,不可妄投也。” 小柴胡汤由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七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疏肝解郁的作用。 外感在中医临证中称之为“伤风”,“伤寒”,即感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枝汤在外感杂症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英锋  刘敏 《新中医》1997,29(12):44-44,46
柴胡桂枝汤在外感杂症中的运用刘英锋刘敏指导:陈瑞春我院陈瑞春教授常以柴胡桂枝汤灵活化裁,广泛应用于多种外感夹杂病证,取效甚捷。现举验案简介如下。1重感风寒夹虚虚人外感自当扶正驱邪,需辨别虚实之轻重主次,才能准确选方择药。气虚外感而邪实突出者,...  相似文献   

4.
李战 《江西中医药》1994,25(4):57-58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近况李战(江西省南城卫校344700)关键词小柴胡汤,临床应用,综述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大枣、甘草组成,主治外感风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之征,但临床上小柴胡汤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就其应用近...  相似文献   

5.
石强副教授在临床中灵活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甚佳。其认为小柴胡汤即能和解少阳、解表之风寒,又能扶正补虚,还能调理少阳气机、运转表里、斡旋升降、布达气血,使阴阳自调而病愈。  相似文献   

6.
临床不同病证,不同病机,常以小柴胡汤加减(或言辨证方中加入小柴胡汤)来治疗,如气分热甚有柴胡白虎汤,病涉血分用大柴胡汤、柴胡破瘀汤、柴胡四物汤,兼有湿热用柴胡陷胸汤、柴胡温胆汤,寒水停滞有柴胡真武汤、柴苓汤,中虚不足有柴胡建中汤、柴胡六君子汤等。柴胡类方就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或参以辨证之药,或合用其它名方所组成的方剂。在柴胡类方中,小柴胡汤并非是对"证"治"病"之方,它不同于麻桂之发"汗",白虎之清"热",承气之通"便",五苓之利"水",四逆之温"阳",十枣之逐"饮",其所治之"病"相对抽象,在作用层次上更深一层。  相似文献   

7.
<正>柴胡汤类方出自《伤寒论》,包括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家龙骨牡蛎汤六方,治疗少阳证及其兼变证,后世医家用于治疗外感热病、肝胆疾病、心系疾病、情志病等多系统疾病,疗效显著。每方均有和解少阳之功,但又各有独特的作用,医家辨明柴胡汤类方各自的适应证方能应用自如。1药物组成分析1.1小柴胡汤药物组成分析:小柴胡汤由七味药物组成,药物及药量分别为:"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集辛、苦、甘味于一方。《本草备要》云柴胡"主阳气下陷,能引清气上行,而平少阳、厥阴之邪热,为足少阳表药",柴胡味薄气升,善开郁结,宣畅气机,助胆升阳,故可疏解少  相似文献   

8.
小柴胡汤加减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证之方剂,笔者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病症,如:外感发热,风湿病,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1小柴胡汤的方药原方组成小柴胡汤的原方药组成为:柴胡15 g,炒黄芩10 g,人参10 g,法半夏15 g,炙甘草10 g,生姜3片,大枣5枚.小柴胡汤共7味药,由3组配合而成.柴胡、黄芩为肝胆药,其中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2药合用共奏疏肝泄胆之功;人参(现使用党参)、法半夏和甘草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人参补益脾肺之气(党参健脾益气),法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调和诸药,可甘守津回;生姜、大枣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此2味药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所以在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时姜枣是必不可少的.综上所述,小柴胡汤是透达外邪、调和脾胃、调和营卫,病邪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9.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小儿厌食莱州市中医医院提云霞阎琪△(261400)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为和解少阳之主方。笔者常以此方加减,治疗小儿外感病愈后出现厌食之证,疗效颇佳。王某,男,6岁。1996年10月28日初诊。患儿平时食欲尚好,于1个月前因外感风寒...  相似文献   

10.
侯莉 《陕西中医》2013,(10):1349-1350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抗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汤(柴胡、黄芩、人参、清半夏、生姜、炙甘草)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法治疗小儿外感热病疗效显著,能平稳退热,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伤寒和温病的区别在于:从感邪性质看,伤寒是外感风寒之邪;温病是外感风热之邪。感邪途径,伤寒是从皮毛而入;温病是从口鼻而入。初起的病变部位,伤寒是邪袭足太阳膀胱经;温病是邪袭手太阴肺经。初起脉证,伤寒是恶寒重,发热轻,脉浮紧,  相似文献   

12.
小柴胡汤治疗胃脘痛151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祝建华 《河南中医》1995,15(4):212-213
小柴胡汤治疗胃脘痛151例临床总结祝建华广东省英德市中医院(513000)主题词小柴胡汤/治疗应用,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主治外感风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半表半里之证。但临床上小柴胡汤的应用十分广泛,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胃脘...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临证新用例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 ,是张仲景治疗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的和解方剂 ,具有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之功效 ,小柴胡汤方药见七味 ,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 ,柴胡、黄芩为肝胆药 ,柴胡疏肝达外 ,黄芩清胆内泄 ,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 ,黄芩为少阳里药 ,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 ,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 ,其中甘草有甘守津回之意 ,半夏既和胃又顺气 ,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 ,生姜、大枣 ,从其性味辛苦透达 ,温养阳气的功用看 ,实则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疗外感表证 ,姜、枣是不可少的。而且从小柴胡汤的组成看…  相似文献   

14.
柴胡桂枝汤为桂枝汤和小柴胡汤合方组成,桂枝汤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治疗外感伤寒表虚证,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用于治疗半表半里少阳证,二方合用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并病证候。介绍应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周身乏力病案1例,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王炯临床应用柴胡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蒋文生 《陕西中医》2004,25(4):339-340
王炯( 1 937)陕西蒲城县人,甘肃省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第二批、三批名老中医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精于治疗内科杂症,善用柴胡系列方剂。笔者有幸师承王老,深得教诲,感悟颇多,王老临床应用柴胡,谨遵古训,每多发挥,得心应手。现介绍如下。1 和少阳,解寒热 王老师指出,柴胡为少阳,厥阴经引经之药,可和解少阳,散半表半里之邪,清肌表寒热。张仲景小柴胡汤即为和解少阳之代表方,王老反复强调;张圣用小柴汤的原则为少阳之证不必悉俱,但见一证便是。临证中,王老凡是外感、内伤病中,有小柴胡提纲证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李富震  苏金峰  姜德友 《吉林中医药》2021,41(11):1438-1441
龙江名医马骥善用柴胡剂治疗外感、内伤杂病以及疫病.表里为纲,三部为要梳理小柴胡汤证,增补腹诊、脉诊要点,拓展小柴胡汤证;善用大柴胡汤治疗瘟毒发黄、布病、瘟毒发颐等多种疫病;活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狂等神志病;变通柴胡加芒硝汤治疗胆石症;巧用柴胡剂加味治疗寒热久不愈.  相似文献   

17.
咳嗽虽小疾 ,治疗颇不易。故有“良医难治咳嗽之说”。清代名医程钟龄于《医学心悟》咳嗽门制止嗽散 ,治疗外感内伤及五脏六腑之咳嗽 ,其加减法共有 2 0种 ,如“风寒初起 ,头痛鼻塞 ,发热恶寒而咳嗽者 ,用止嗽散 ,加荆芥、防风、苏叶、生姜以散邪……此外感之治法。”“然外感之邪 ,初病在肺 ,肺咳不已 ,则移于五脏 ,脏咳不已 ,则移于六腑。……咳而喘息有音 ,甚则唾血者 ,属肺脏 ,此即风寒咳血也 ;止嗽散加荆芥、紫苏、赤芍、丹参……”此属五脏六腑之咳。“前症若七情气结 ,郁火上冲者 ,用止嗽散 ,加香附、贝母、柴胡、黑山栀……此内伤之…  相似文献   

18.
小柴胡汤加减辨治耳鼻喉科疾病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洁 《中医研究》2009,22(4):47-49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仲景之名方,和法之典范,一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外感及杂症颇多,屡见奇效,广受历代医家的推崇。方中柴胡质轻薄,味苦微寒,有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之功,能疏解少阳之气滞,为主药。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肺胃蕴热,善清少阳相火。柴胡以疏肝达表为少阳表药,黄芩以清胆泄火为少阳里药,二药一散一清,相合为用,能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半夏、生姜味辛温,能调理胃气、降逆止呕。  相似文献   

19.
中医经典为中医之魂,经典中的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的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各自为辨证论治体系。然外感热病包括伤寒与温病,却有不同的辨证体系,只有寒温统一方能完善外感热病学体系。试从小柴胡汤到蒿芩清胆汤来分析总结六经、六淫统寒温,并在药物治疗上得到寒温统一的印证。  相似文献   

20.
业师郑建民教授悬壶30余年,普济众重,在儿科疾病治疗上经验颇丰,尤其是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更有独到之处.现将随师所得简介如下.1论病因,以风为主郑师认为小儿咳嗽以外感咳嗽为主,内伤咳嗽少见.外感咳嗽以感受风邪为其主要致病原因,风为百病之长,致病多荣夹筹、热等邪,故外感咳嗽常有外感风寒、风热之别。然无论风寒、风热,风当为首邪,辨证施治均应首先考虑风邪在外感咳嗽发病中的作用。2论病机,寒速化热小儿外感咳嗽,初期多为外感风寒之象,多见发热或不发热,恶寒无汗,界流清涕,咳嗽,吐痰清稀而色白,指纹浮红或脉泽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