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小鼠血清及睾丸的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酶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随机抽取5只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2.5×103个/只,溶于0.2mlPBS),余5只为阴性对照,注射等量PBS。将各组小鼠分别于腹腔注射后第1、3、5和7天处死,取血和睾丸组织,检测血清和睾丸组织中一氧化氮(NO)、羟自由基(·OH)、抗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弓形虫感染组血清和睾丸组织中NO、·OH和O2-的浓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感染后第3、5和7天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和睾丸组织内SOD浓度在感染后逐渐上升,第3天达峰值,后逐渐下降,感染后第3、5、7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引起小鼠血清及睾丸氧自由基(NO、·OH、O2-)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PBS 10μl、20μg TSo、500 U IFN-γ和20μg TSo+500 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 d,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 d处死小鼠,计数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TSo+IFN-γ鼻内免疫组可使受攻击小鼠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减少,攻击后第13和19 d TSo+IFN-γ组小鼠脑内速殖子数比PBS组分别减少63.92%和58.39%(P均<0.05)。结论TSo+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产生有效的保护性免疫,可减少脑、肺、肝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数。组织内速殖子计数可以作为抗弓形虫感染保护力的重要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刚地弓形虫感染对小鼠睾丸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 选用9~10周龄雄性BALB/c小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CG)和3个染虫组(G1,G2,G3).采用腹腔注射法建立小鼠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动物模型,CG组每只注射PBS 0.2 ml;染虫G1,G2,G3组注射纯化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悬液,每只注射刚地弓形虫速殖子的量依次为2.5×10 3、5×10 3、1×10 4,注射体积均为0.2 ml,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睾丸细胞DNA的损伤. 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染虫组的尾距分别为10.94±7.57、40.37±6.25、69.76±3.97、79.16±6.36,olive尾距分别为10.57±6.72、31.39±4.59、48.66±4.60、53.87±6.55,G1-G3组与CG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小鼠睾丸生殖细胞DNA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灌胃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后,虫体在小鼠体内的早期动态分布。方法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灌胃接种BALB/c小鼠20只(2×104/只),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感染后1、2、4、6和8d小鼠的肠系膜淋巴结(MLN)、肝、脾、肺和脑组织内速殖子的数量及分布趋势。同时设PBS空白对照组(5只)。结果感染后1d,在MLN、肝和脾组织内均检测到速殖子,分别于感染后4d和6d在肺和脑组织内检测到速殖子。感染后6~8d,各组织间虫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织内虫荷依次为MLN肝脾肺脑,各组织内虫体数量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弓形虫RH株速殖子经灌胃接种后,首先侵入MLN、肝和脾,其次为肺,最后为脑,且虫体在MLN内增殖较快。  相似文献   

5.
黄芪对急性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黄芪颗粒剂对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感染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ICR小鼠腹腔注射105、103、102个速殖子,感染后第1天起每鼠给予黄芪0.075 g/d、阿齐霉素[150 mg/(d·kg)]灌胃治疗,对照组给蒸馏水.连续10 d,观察小鼠的存活率与存活时间.于感染后第4、8天处死102个速殖子感染的小鼠,PCR荧光定量方法检测肝、肺弓形虫DNA基因拷贝数.结果 105、103速殖子感染时,黄芪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5.57 d和6.23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阿齐霉素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6.96 d和8.12 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02个速殖子感染时,黄芪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8.74 d,明显高于对照组,阿齐霉素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为7.79 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黄芪组小鼠感染102个速殖子后第4、8天肝、肺虫荷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可以改善低剂量(102)速殖子感染小鼠的存活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RNA原位杂交法观察弓形虫速殖子黏附和侵入小肠黏膜的部位及时间。 方法 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4只)每鼠灌胃感染2×104个弓形虫速殖子(悬于0.2 ml PBS),对照组(6只)给予等量PBS。分别于感染后15 min、30 min、1 h、2 h、4 h和8 h各处死实验组小鼠4只和对照组小鼠1只,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标本制备石蜡切片,并作RNA原位杂交。光学显微镜观察原位杂交切片,随机选取50个视野,计数所有观察视野内的虫体总数并计算平均数。 结果 侵入的弓形虫速殖子可位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的纹状缘、吸收细胞胞浆内或相邻吸收细胞间及固有层内。感染后15 min,黏附于空肠的速殖子数量(4.93±3.949)显著高于回肠(3.78±3.102) (P<0.05);侵入空肠的速殖子数量(4.92±4.164)显著高于十二指肠(4.10±3.532)和回肠(3.68±3.301) (P<0.05)。随着感染后时间的延长,黏附于各肠段的速殖子数量逐渐减少,而侵入的数量逐渐増多。与感染后15 min相比,感染后8 h,黏附于十二指肠(2.32±3.039)、空肠(3.15±3.241)和回肠黏膜(2.59±3.028)的速殖子数量均显著减少(P<0.05),而侵入十二指肠(8.92±8.955)、空肠(9.11±6.667)和回肠黏膜(9.15±10.192)的速殖子数量均显著增加(P<0.05)。 结论 弓形虫速殖子对其所黏附的小肠上皮细胞无严格的选择性,但其侵入小肠的部位具有选择性,空肠为速殖子侵入的易感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对雄性大鼠血清1型T辅助细胞(Th1)和2型T辅助细胞(Th2)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睾丸的病理损伤和各级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9~10周龄雄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每组44只)。感染组腹腔注射弓形虫速殖子1×10~4个/只,健康对照组注射等量PBS,于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6、9、12、……和30天取两组大鼠各4只,分离血清及取睾丸,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对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生精小管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改变。结果感染组大鼠感染速殖子后血清IFN-γ迅速升高,在感染后第6天出现峰值[(518.3±83.6)pg/ml]后迅速降低;血清IL-4升高缓慢,于第12天达到峰值[(325.0±38.6)pg/ml]后逐渐降低。两者在感染后30d内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病理学检查发现,感染组大鼠感染后第6天睾丸生精小管细胞层次紊乱,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明显减少,管腔内精子稀少甚至管腔闭合,感染后30 d内未见明显改善。感染组大鼠于感染后第3天睾丸细胞的Bax表达即显著增加(P<0....  相似文献   

8.
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的病理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的病理学变化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将弓形虫急性感染和正常对照NIH小鼠睾丸做印片及切片,观察生精细胞的病理变化及弓形虫侵入细胞的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进行弓形虫抗原及bcl-2、c-myc、P53、bax的检测.结果弓形虫急性感染组小鼠睾丸印片中见生精细胞胞质及核内弓形虫速殖子;睾丸切片病理变化为生精停滞,精原细胞胞质空泡性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弓形虫;bcl-2及c-myc在感染组和正常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及bax在两组间均未表达.结论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生精停滞等病理变化可能是弓形虫及其分泌的毒素直接损害、干扰生精细胞生成及分裂发生障碍和死亡的结果,与凋亡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剂量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作用,确定STAg滴鼻免疫最佳剂量。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实验组分别用5μg、10μg、20μg、30μg STAg/只滴鼻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PBS滴鼻。末次免疫后第14d,用4×104个速殖子/只灌胃攻击全部小鼠,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攻击后第30d检测粪便IgA和血清IgG,计数脾、脑组织内弓形虫速殖子,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结果20μg和30μg组小鼠存活率高于5μg、10μg及对照组。攻虫后对照组小鼠体重逐渐降低,而5μg组,10μg组(P<0.05),20μg组(P<0.05)和30μg组(P<0.05)小鼠体重仍呈增高趋势。20μg和30μg组脾、脑组织内虫荷(速殖子数)显著低于5μg、10μg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组粪便IgA,血清IgG及IEL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不同剂量STAg滴鼻免疫小鼠均可诱导抗弓形虫感染,20μg或30μgSTAg滴鼻免疫可诱导更有效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的病理学及发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的病理学变化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 将弓形虫急性感染和正常对照NIH小鼠睾丸做印片及切片 ,观察生精细胞的病理变化及弓形虫侵入细胞的情况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进行弓形虫抗原及bcl 2、c myc、P53、bax的检测。结果 弓形虫急性感染组小鼠睾丸印片中见生精细胞胞质及核内弓形虫速殖子 ;睾丸切片病理变化为生精停滞 ,精原细胞胞质空泡性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弓形虫 ;bcl 2及c myc在感染组和正常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P53及bax在两组间均未表达。结论 弓形虫急性感染小鼠睾丸生精停滞等病理变化可能是弓形虫及其分泌的毒素直接损害、干扰生精细胞生成及分裂发生障碍和死亡的结果 ,与凋亡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猪弓形虫病人工发病条件。方法将8头30日龄断奶仔猪分为A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A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A4组:空白对照。将8头5月龄育肥猪分为B1组:腹腔注射1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2组:腹腔注射5000万个弓形虫速殖子;B3组:腹腔注射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B4组:空白对照。以猪源刚地弓形虫强毒虫株南京汤山株(NT株)F275代攻毒观察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结果A组实验猪3~7d后三种感染方式均出现典型的弓形虫病症状:持续高温、精神倦怠、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A2、A3组感染猪弓形虫病症状明显且出现实验猪死亡,肺脏、肝脏、脾脏、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从血液和淋巴结中分离到了弓形虫。B组实验猪则没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结论30日龄断奶仔猪腹腔注射5000万个~1亿个弓形虫速殖子可出现典型的猪弓形虫病症状。  相似文献   

12.
弓形虫感染致大鼠雄性生殖损害及其调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雄性生殖损害,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理。方法以2×105/ml速殖子腹腔接种成年雄性SD清洁级大鼠,感染9周,进行大鼠血清性激素、精子数、精子活率、活力、精子质量、睾丸酶活性及睾丸组织的病理学检测。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睾丸组织细胞的凋亡及细胞周期。同时将弓形虫感染雄性组与正常成年雌性SD清洁级大鼠按1∶2合笼交配1周,于妊娠第21天解剖雌性大鼠,检查雌鼠的黄体数、胎鼠的性别、体重、身长和尾长。结果弓形虫感染9周,大鼠的睾丸和附睾的相对重量有所下降,精子数、活力、活率降低,血清性激素水平也降低,睾丸组织也有明显的形态学变化,睾丸组织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弓形虫感染雄性大鼠成功交配的雌性大鼠产仔数显著减少,但胎鼠的平均体重、身长、尾长和胎鼠的性别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诱导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发生凋亡,弓形虫感染对大鼠雄性生殖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对雄性生育功能也有一定影晌,其进一步的损伤及调控机理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弓形虫所致慢性感染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同系雌性昆明小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RH株弓形虫速殖子经-20 ℃贮存15 d后取出,37 ℃快速复苏,腹腔接种实验组小鼠(7.7×105个/只);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只;2月后作莫里斯水迷宫实验,记录游泳轨迹;并作脑组织匀浆涂片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 ①实验组小鼠脑组织匀浆涂片可见弓形虫包囊,平均密度为15个/ HP;海马及邻近脑区未见明显病理改变。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游泳总路程均随训练次数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P<0.01);实验组的潜伏期、距离隐藏站台的累积距离均长于对照组(P<0.01)。③实验组小鼠在60 s 内搜索策略与对照组有明显区别。 结论 腹腔接种经处理的RH株弓形虫可以致小鼠慢性感染;慢性感染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对BALB/c孕鼠胎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小鼠妊娠第8天采用腹腔注射速殖子法建立弓形虫感染的动物模型,于妊娠第12、14、16、18天分批处死孕鼠,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胎盘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实验组和正常埘照组胎盘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的活力均在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相同时间,实验组的凋亡率以及酶活力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除第18天组胎盘caspase-3活力单位外,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弓形虫感染可导致孕鼠胎盘细胞捌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弓形虫GRA4和SAG2基因重组BCG疫苗免疫保护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4(GRA4)基因和表面抗原2(SAG2)基因的重组卡介苗(BCG)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 方法 108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PBS组、BCG空白菌组、BCG?鄄空白载体组、BCG?鄄SAG2组、BCG-GRA4组和BCG-SAG2+GRA4组,每组18只。每鼠分别注射对应液体/疫苗100 μl,共2次,间隔2周。接种前尾静脉采血,接种后4、6、8周每组分别剖杀3只,取脾和眼眶血检测细胞因子、IgG与IgM抗体,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等。末次免疫后3周,每组剩余小鼠分别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0个进行攻击感染,观察各组小鼠存活时间。 结果 弓形虫SAG2和GRA4重组BCG疫苗均能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第4周时,BCG-GRA4+SAG2免疫组小鼠的CD3+CD4+/CD3+CD8+ 的比值最高,为14.06%±1.17%。第6周时,BCG-GRA4+SAG2免疫组小鼠的IgG抗体水平最高, 为0.18±0.02。第8周时,BCG-SAG2免疫组小鼠的IgM抗体水平最高,为0.82±0.05;弓形虫速殖子攻击后,BCG-SAG2组平均存活8.61 d,PBS对照组平均存活7.33 d,3个免疫组小鼠比其他3组的平均存活时间长1 d。 结论 弓形虫重组BCG疫苗具有一定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水平以及大脑皮层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和高、中、低感染剂量的弓形虫感染组(2×107/ml×2ml、2×105/ml×2ml、2×103/ml×2ml)。9周后进行被动回避实验和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等行为学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免疫组化检测NOS活性。结果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记忆获得没有影响,但高、中剂量弓形虫感染组大鼠的记忆消失要早于对照组(P<0.05),低感染剂量组大鼠记忆消失与正常对照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染组大鼠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其距离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各感染组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感染组大鼠大脑皮层NOS阳性细胞数增加。结论弓形虫感染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影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