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道成 《河南中医》1996,16(2):14-15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王道成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主题词乌梅丸/治疗应用,眩晕/中医药疗法花,花翳白陷/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方为仲景《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具有安蛔止痛、寒温并调之功。不但能治蛔虫内扰、久利不愈等证,而且凡属于寒热错杂、正气不足的证候均可应用。临床用治腹痛崩中、厥阴消渴、皮肤瘙痒等均有良效,体现了扶正祛邪、寒热并用的治疗原则。我们曾用乌梅丸治验六例,报道如下,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庄建西 《河南中医》2003,23(1):14-15
乌梅丸载《伤寒论》338条之下 ,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川椒、桂枝、人参、黄柏等 10味中药组成。该方寒热并用 ,邪正兼顾 ,不仅可以用于蛔厥和久痢 ,对于各科杂症 ,凡辨证为厥阴经病 ,且病机为寒热错杂 ,正气不足者 ,均可照方录用或随症加减 ,每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笔者近期遇到的几例杂病简单列举如下。1 少儿腹痛连环案1983年秋 ,同事马某之子 ,6岁 ,患感冒发烧 2d。在别处经注射青霉素及口服退烧药未愈。即诊见 :体温 38 7℃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辨证为阳虚表证 ,与桂枝加附子汤 :桂枝 6 g ,附子 3g ,白芍 9…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花椒、桂枝、人参、黄柏组成。系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文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并与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相表里。肝居于胁,其经脉络胆,藏血,主疏泄,性喜条达,在体合筋,开窍于目。心包为心之外围,心包之火以三焦为通路,可达于下焦,使肾水温暖以涵养肝脏。这样则上焦清和,下焦温暖,以促进肝脏机能活动,保持人体健康。病邪侵及厥阴,则肝失条达,心包亦受影响,病情较为复杂。邪从寒化,可见巅顶痛,干…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乌梅丸为清上温下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通过治疗胁痛、胸痹、腹痛、便秘4种疾病并各以病例。结论乌梅丸在临床上只要方证对应治疗疾病,可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樊遂明 《光明中医》2009,24(8):1579-1579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经寒热错杂蛔厥症方剂,具有温脏补虚驱蛔之功.但并非杀虫而设,清柯琴云:仲景此方,本为厥阴诸症之法……岂只吐蛔一症耶.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川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临床,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乌梅丸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主方,由乌梅、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人参、黄连、黄柏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在临床上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等疑难杂症,紧紧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异病同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的疑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三种病,异病同治,其关键是抓住了"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相同病机,故得心应手,疗效如神。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为仲景《伤寒论》所载之经方。其方为治蛔厥和下利所设,组方严谨,配伍得当,具有止痛安蛔之功。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其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大为拓宽。该方的运用,是祖国医学独有的辨证论治学说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曹亚莉 《新中医》2000,32(12):43-43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蛔厥及久痢之经方.吾师张子俊,临证40余载,对仲景经方甚为推崇,擅长用治各种疑难杂症,颇多效验.笔者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吾师应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厥阴头痛、胃院病、慢性泄泻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菊荣 《新中医》1990,22(8):22-23
本文抓住乌梅丸的功效,根据异病同治之理,随证灵活加减,用治肠蛔虫、蛔虫肠梗阻、胆道蛔虫、慢性肠炎、三叉神经痛、血管性头痛等证,收到良效。)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临床运用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 ,考其所主证候 ,联系脏腑病机来看 ,主要是肝脾二经病变。以肝病为主 ,肝病传脾 ;或脾虚肝旺 ,表现为肝热脾寒之证。几年来 ,本人在临床上遇到符合上述病机的疾患 ,以乌梅丸为基本方治疗 ,均取得满意疗效。现选择病案 3则 ,与同道交流。1 萎缩性胃炎合胃底贲门炎李某 ,男 ,4 8岁 ,1998年 9月 2日初诊。患胃病多年 ,数月前在某部队医院作纤维胃镜检查 ,诊断为萎缩性胃炎、贲门炎 ,用药效果不显而来就诊。患者消瘦神疲 ,胃脘部时有嘈杂感 ,食后上腹胀痛不适 ,甚则泛恶 ,呕吐涎沫 ,肢冷便溏…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丸乃《伤寒论》经方 ,由乌梅、黄连、黄柏、细辛、花椒、干姜、桂枝、炮附子、当归、人参组成。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 ,主治蛔厥。笔者临证以该方化裁治疗与厥阴上热下寒相关疾患 ,往往能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如下。1 脊髓内血吸虫病术后鲁某 ,女 ,40岁。 1 995年 5月 6日初诊。诉春节前因下水捕鱼后感腰部呈阵发性刺痛 ,伴尿频、尿急、尿痛收住入院。入院后行 CT及多项检查 ,未见异常。7天后因刺痛转向小腹伴二便不通而转入省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核磁共振检查 ,诊断为脊髓内肿瘤 ,予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诊断为脊髓内血吸虫…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篇,苦辛酸甘并用,温凉攻补兼施,为调理阴阳之剂。多用于治“蛔厥”、“久利”之证。笔者在临床揆度方义,广泛运用于多种病证,效果满意,举例如下:1 胁痛(慢性肝炎) 宋某,女,36岁。1984年10月20日诊。自诉胁痛腹胀,神倦纳少有3年之久,经服护肝西药和疏肝理气健脾之中药,疗效欠佳。今诊:胁痛以右侧为重,头晕失眠,面色灰暗,肢冷疲倦,肝脾肿大;有压痛,大便稀溏,纳少,月经愆期,口干苦、  相似文献   

16.
陈岁 《中医杂志》2000,41(6):340-34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篇中的一首方剂,由乌梅、黄连、干姜、细辛、附子、桂枝、黄柏、人参、当归、花椒组成。后世多改丸为汤剂。笔者根据乌梅丸“酸甘辛苦复法”的组方特点,灵活运用于临床,有一定体会,现介绍如下。1 谨守病机,善用原方乌梅丸为治疗寒热错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主方,本方与其它寒热并用方剂的最大区别是“重用酸以平肝”、“寒热刚柔同用”。吴鞠通曾对乌梅丸进行探讨:“酸甘化阴,辛苦通降,辛甘为阳,酸苦为阴”,“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笔者在临床上,通过调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浅析乌梅丸方证的临床运用,从3例医案入手简述笔者临床运用乌梅丸方证的体悟,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乌梅丸是张仲景所创之经典名方,被历代医家所重视。其在现代临床应用较广,可涵盖内外妇儿多科疾病,亦被多数医家奉为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方。史锁芳教授对乌梅丸的领悟颇深,临床应用屡获良效,多从厥阴病辨证、厥阴欲解时及开阖枢理论三个角度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紧扣“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病机,“厥阴欲解时”的时机,“开阖枢”逆乱之气机三方面的特征,并强调乌梅丸原方药物不可或缺,剂量灵活变化,同时注重服药时间,方能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二至丸临床应用浅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至丸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用本方加减治疗崩漏症及绝经期综合征,可以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有抗衰老的功效。分别用二至丸治疗崩漏症、绝经期综合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七味白术散临床运用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红 《新中医》2009,(5):92-93
七味白术散(以下简称本方)原名白术散,方出自宋·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据张璐《千金要方衍义·卷二》说,本方发源于孙思邈治妊娠恶阻的茯苓丸。方由人参、白茯苓、炒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此原方排序,后世多将本方列于四君子汤门下,言四君子汤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术散。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本方主治三大证候:伤风下后余热、伤风吐泻身热及诸疳。在《记尝所治病二十三证》中,钱氏留下了脾虚发热、心虚留热、误下太过皆用本方治愈的3则医案,且是一用再用,“使任其意取足服”,或“时时服之”。本方对后世影响颇深。金元时期李东垣即将本方收入《脾胃论·脾胃损在调饮食适寒温》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