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梅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0):2405-2405
低血压是指在静脉状态下,于不同日测量测3次右肢上肢肱动脉血压,收缩压≤90 mm Hg和(或)舒张压≤60 mm Hg,伴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等[1].低血压患者在国内研究相对较少,实际上,它和高血压一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国外有的研究显示,低血压人群和正常血压人群相比病死率增高.对慢性低血压患者,西医迄今还没有理想的理想治疗药物.我科2010-01—2010-12试用中药参麦注射液治疗64例低血压患者,取得了较好升压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特点及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血液透析中心36例稳定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达标情况及两组间血压的差异,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达标率低,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血压透析前达标率分别为26.7%和28.6%,透析后达标率分别为57.8%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服用降压药物患者的比例及种类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患者透析前平均收缩压(systolic bloodpressure,SBP)分别为(163±29)mm Hg(1mm Hg=0.133kPa)和(153±23)mm Hg,脉压(pulse pressure,PP)分别为(83±25)mm Hg和(70±22)mm H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糖尿病组患者平均SBP及PP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DBP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患者,分别为(70±14)mm Hg及(80±1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患者透析后SBP及DBP较透析前下降幅度分别为(19±29)mm Hg和(3±16)mm Hg,糖尿病组患者相应下降幅度分别为(37±38)mm Hg和(10±17)mmHg,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5)。糖尿病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62.2%和41.3%,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也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31.1%和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可能引起透析低血压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合并糖尿病及总超滤量较高为引起低血压的危险因素(OR=2.572,0.597,均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达标率较低,而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血压更难控制,脉压差更大,透析过程中血压波动大,更易发生低血压。  相似文献   

3.
徐文全  祖国友 《新医学》2012,43(6):412-412
患者女,57岁。因胸闷、胸痛、心悸8 h于2011年1月22日19:08就诊于我院急诊科。8 h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痛,心悸,伴头晕、恶心,于3 h前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为进一步诊治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患者既往有COPD病史20余年。入院体格检查:血压70/50 mm Hg(1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4岁,因发作性胸闷胸痛2d入院.有高血压史10年.人院查体:血压15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80次/min,率齐,无杂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57.2 ng/ml肌钙蛋白Ⅰ 8.7 ng/ml,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轻度上抬,V3-V5导联ST段改变,T波倒置.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6):2981-2982
取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0日间本院收治的高血压6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患者用药类型将患者分为国产组和进口组各30例,国产组患者采取口服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治疗,进口组患者采取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1次/d)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进口组和国产组患者治疗舒张压(101.8±3.4)vs(101.6±3.8)mm Hg、收缩压(178.6±10.1)vs(178.2±10.5)mm Hg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与进口组患者治疗后舒张压(80.2±3.5)vs(79.7±3.7)mm Hg、收缩压(122.5±8.4)vs(121.6±7.9)mm Hg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患者血压控制总有效率83.5%与进口组84.8%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患者治疗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7.7%与进口组5.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高血压患者实施国产氨氯地平治疗临床效果与进口氨氯地平相似。  相似文献   

6.
ST-T呈动态变化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6岁.主因间断心前区憋闷伴心悸2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两年前无诱因出现心前区憋闷伴心悸,无胸痛、黑朦、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约30分钟,未予诊查.近4个月来患者上述症状频繁发作(每日约1~2次),与活动无关.偶伴有一过性黑矇,患者自诉发作时脉搏有间歇.于当地医院就诊,血压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肺腹无异常体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患者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的差异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肝移植术后患者22例,对肝移植术后入ICU当时至术后1天内8个时间点,同步进行桡动脉和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根据股动脉收缩压水平分为3组:A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90~140 mm Hg(1 mm Hg=0.133 k Pa);B组,SBP140 mm Hg;C组,SBP90 mm Hg,测量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的差值。结果当股动脉收缩压在正常范围内,股动脉与桡动脉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90 mm Hg时,股动脉的收缩压及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桡动脉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股动脉收缩压140 mm Hg时,股动脉收缩压明显小于桡动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低血压及高血压状态下,桡动脉与股动脉有创血压存在较大差异,低血压状态下桡动脉血压监测易低估患者实际血压水平,而高血压状态下表现为高估患者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异位妊娠合并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中应用简易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输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与方法:58例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28.9岁;有急性腹痛或加剧,入室时收缩压(SBP)<8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休克指数>1.5.治疗经患者本人或家属同意,且患者无自体血回输禁忌证.建立静脉通道,用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液补充血容量以维持循环功能稳定,术中监测患者血压、血气、心电监护及尿量.  相似文献   

9.
本院成功抢救1例上胸部穿通伤患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6岁,因左胸部刀刺伤后疼痛、出血1h,于2011年5月12日急诊入院.入院查体:体温(T)37.1℃,脉搏(P)98次/min,呼吸频率(RR)20次/min,血压(BP) 112/78 mm Hg(1 mm Hg=0.133 kPa).既往无特殊病史.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5岁,主因发现高血压10年,活动后气短2年,加重10余天入院.患者10年前查体时发现血压升高,最高达2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无头晕、头痛,无肢体活动障碍,间断服用复方降压胶囊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140/70~90 mm Hg之间.2年前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伴汗出,无胸痛及肩背部放射,经休息5~6分钟可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11.
我院2009年2月收治1例心脏嗜铬细胞瘤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患者2个月后康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44岁,13年前因间断左耳流血、听力下降就诊,发现左颈静脉孔区占位并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染色发现嗜铬颗粒,考虑副神经节瘤.2007年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为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予治疗.2008年9月患者无诱因出现发作性头胀伴心悸,无明显大汗、无手抖,测血压1.40/120mmHg.当地医院给予硝苯地平10mg,3次/d口服,阿替洛尔1片3次/d口服但效果差.改用酚苄明治疗后血压逐渐稳定,但有体位性低血压,立卧位血压差40 mm Hg.就诊于我院,经多科会诊后明确心脏嗜铬细胞瘤诊断.于2009年3月24日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时起搏器植入术,2009年4月25日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3岁.3年前无诱因出现声音嘶哑,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肺癌并行化疗,症状无缓解.半年前,患者声音嘶哑加重并出现胸痛.无创伤史、手术史、感染史及高血压病史.查体: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律齐,未闻及心脏杂音.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55岁,主因持续性胸痛4h于2009年10月13日入院,入院血压95/64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肺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V1-V3导联ST段抬高0.3~0.4 mV,V4-V6、Ⅱ、Ⅲ、aVF ST段水平压低0 1~0 4 mV,aVR ST段抬高0.1 mV.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有创血压临测为70/40 mm Hg.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血压分层与肾功能的关系研究探索老年人群合适的降压目标值。方法纳入2012年至2015年湖南省湘雅三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26 000例老年受试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n=7 000)、低血压组(n=1 200)和高血压组(n=17 800)。正常血压定义为:90 mm Hg≤收缩压(SBP)140 mm Hg且6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低血压定义为:SBP 90 mm Hg或DBP 60 mm Hg;高血压定义为:SBP≥140 mm Hg或DBP≥90 mm Hg。SBP进一步分层为:80~89 mm Hg层(n=950)、90~99 mm Hg层(n=1 236)、100~109 mm Hg层(n=1 520)、110~119 mm Hg层(n=1 587)、120~129 mmHg层(n=1 825)、130~139 mmHg层(n=2 056)、140~149 mmHg层(n=6 816)、150~159 mm Hg层(n=5 282)、160~169 mm Hg层(n=3 218)、170~179 mm Hg层(n=1 005)、180~189 mmHg层(n=326)、190~199 mm Hg层(n=83)、200~209 mm Hg层(n=65)、210~220 mm Hg层(n=31); DBP进一步分层为:40~49 mm Hg层(n=280)、50~59 mm Hg层(n=920)、60~69 mm Hg层(n=1 657)、70~79 mm Hg层(n=2 231)、80~89 mm Hg层(n=3 112)、90~99 mm Hg层(n=7 974)、100~109 mm Hg层(n=5 918)、110~119 mm Hg层(n=3 606)、120~129 mm Hg层(n=226)、130~140 mm Hg层(n=76);脉压(PBP)进一步分层为:40 mm Hg层(n=823)、40~49mm Hg层(n=4 427)、50~59 mm Hg层(n=6 823)、60~69 mm Hg层(n=4 563)、70~79 mm Hg层(n=3 699)、80~89mm Hg层(n=2 592)、90~99 mm Hg层(n=1 812)、100~109 mm Hg层(n=753)、110~119 mm Hg层(n=327)、120~129mm Hg层(n=125)、130~140 mm Hg层(n=56)。比较各组血尿素氮(BUN)水平、血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 GFR)、肾功能不全患病率(RIP)及蛋白尿患病率(PP)。结果高血压组和低血压组的BUN水平高于正常血压组(5.4±1.4 mmol/L,5.5±1.8 mmol/L vs.5.3±1.6 mmol/L,P 0.05),正常血压组的Scr和UA水平高于低血压组但低于高血压组(72.4±18.4μmol/L 74.6±16.4μmol/L 77.7±27.2μmol/L; 301.2±83μmol/L 314.4±83.6μmol/L 327.3±88.3μmol/L,P 0.05),高血压组和低血压组的e GFR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81.5±13.2 ml/(min·1.73m2),82.2±13.2 ml/(min·1.73 m2) vs.85.4±12.8 ml/(min·1.73 m2),P 0.05],高血压组和低血压组的RIP和PP均高于正常血压组(8.7%,8.3%vs.4.5%; 17.3%,88%vs.8.1%; P 0.05)。当SBP140 mm Hg或90 mm Hg时,PP增高。DBP 80 mm Hg时,PP增高; DBP 70 mm Hg时,RIP增高。PBP 60 mm Hg时,RIP和PP均增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SBP目标值90~140 mm Hg、DBP目标值70~80 mm Hg、PBP 60 mm Hg可最大程度地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5岁,主因突发胸痛2小时人院.有高血压病史2年,最高150/10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不稳定;2型糖尿病史10年,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报告1例服用卡马西平过量中毒并发横纹肌溶解症病例如下.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性,20岁,因服卡马西平出现意识障碍4 h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8月11日09:00,自服卡马西平40余粒(每粒0.1 g)后出现烦躁、意识模糊、恶心,无呕吐,由家人送至当地医院,予以洗胃及对症治疗后转入本院.入院时患者意识不清,血压(BP)121/70 mm Hg(1 mm Hg=0.133 kPa),脉搏86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8,予生理盐水15 000 ml洗胃,对症支持治疗.以卡马西平中毒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接受替米沙坦、氨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的达标率.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开放单一治疗试验设计方案.入选17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口服替米沙坦片80 mg,1次/d;氨氯地平片5 mg,1次/d,疗程8周,观察其降压疗效及达标率.结果 治疗2、4、8周后平均血压分别为(146.10±11.40) mm Hg/(92.47±5.73)mm Hg、(142.53±11.65)mm Hg/(91.08±6.05) mm Hg、(127.92±10.50)mmHg/(84.17±5.60)mm Hg(1 mm Hg =0.133 kPa),分别与前一次治疗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至实验结束时血压<140/90 mm Hg者占90.45%,达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降压目标(即<130/80 mm Hg)者占70.79%;仅有2例出现头晕、头痛、皮疹等不良反应,未影响治疗,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血糖、血脂、尿酸、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用替米沙坦、氨氯地平降压效果满意,达标率高,且依从性好,对代谢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少,可能更适合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痛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呼衰)的价值.方法 选择2002年6月15日-2006年6月15日本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351例,将进行面罩NIPPV者作为治疗组,未进行NIPPV治疗者作为对照组,再按血气分析的结果将患者分为4个亚组.轻度呼衰:50 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5 mm Hg;中度呼衰:66 mm Hg≤PaCO2≤80 mm Hg;重度呼衰:81 mm Hg≤PaCO2≤95 mm Hg;极重度呼衰:≥96 mm Hg.观察各组治疗前及治疗3 d后血气分析结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COPD伴不同程度Ⅱ型呼衰患者经NIPPV治疗后,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aCO2则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重度和极重度呼衰患者治疗组与对照组pH值、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程度呼衰患者治疗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插管率、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随呼衰程度加重,插管率、病死率均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NIPPV对不同程度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9.
本院心内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应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心肌梗死(心梗)后伴发室性期前收缩(早搏)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0例患者均符合室性早搏的诊断标准[1].排除心电图证实有室性心动过速、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者,电解质紊乱者.将所有病例按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6~8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95-3496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应用效果及有效性。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氧疗、祛痰平喘、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水平。观察组重症支气管哮喘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组间差异P<0.05。观察组氧分压[(92.67±3.25)mm Hg]、血氧饱和度[(96.35±3.6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12±4.21)mm Hg、(86.26±5.24)%],观察组二氧化碳分压[(35.14±4.58)mm Hg]显著低于对照组[(62.43±8.14)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中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