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表明RNA Ⅲ抑制肽(RNA Ⅲ inhibiting peptide,RIP)是葡萄球菌一种有效的全面抑制剂,作用机制与传统抗菌素明显不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polyaiticglycolic acid,PLGA)/RIP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只.药品及试剂: PLGA,二甲基亚砜、MTT,DMEM,二硝基氟苯.实验方法: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mm的PLGA/RIP微球.②洗提液制备:PLGA/RIP微球粉末按1 g/L在37 ℃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提72 h,制得洗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 g/L的稀释液.③溶血实验: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④凝血实验及PLGA/RIP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⑤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30只, 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溶血实验结果显示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 < 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凝血实验结果表明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 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③PLGA/RIP对各时间点兔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无明显作用.④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无明显影响.⑤PLGA/RIP对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 PLGA/RIP缓释微球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课题组在国内首次合成了葡萄球菌抑制剂RNAⅢ抑制肽,并制备了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目的:评价RNAIII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普通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由解放军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将洁净的316L不锈钢片浸渍于5 g/L的四元共聚物四氢呋喃和质量分数10%的RNAⅢ抑制肽混合溶液中,获得稳定的聚合物涂层,按1 cm~2/m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浸提72 h,制得浸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50%浸提液.选择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观察RNAIII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溶血实验结果显示浸提液原液和50%浓度浸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08%和1.88%,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凝血实验结果表明浸提液原液和50%浓度浸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对各时间点兔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均无明显作用,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无明显影响,对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结论:实验数据表明,国内首次合成的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 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以急性全身毒性试验、MTT细胞毒性试验、肌肉内植入试验、过敏试验、热原试验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无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浸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显示RNA Ⅲ抑制肽粉末和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植入4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RNA Ⅲ抑制肽粉末完全降解,微球部分降解,主要细胞成分为纤维母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④过敏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试验结果显示每种材料测试的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5℃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3℃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方法: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NA Ⅲ抑制肽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NA Ⅲ抑制肽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μm的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以急性全身毒性试验、MTT细胞毒性试验、肌肉内植入试验、过敏试验、热原试验对其组织相容性进行初步评价。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无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两种浸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试验结果显示RNA Ⅲ抑制肽粉末和聚乳酸乙醇酸/RNA Ⅲ抑制肽微球植入4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RNAⅢ抑制肽粉末完全降解,微球部分降解,主要细胞成分为纤维母细胞,未见中性粒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④过敏试验结果显示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试验结果显示每种材料测试的3只新西兰大白兔中,体温升高均在0.5℃以下,并且体温升高总度数在1.3℃以下,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聚乳酸乙醇酸/RNAⅢ抑制肽微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明RNA Ⅲ抑制肽(RNA Ⅲ inhibiting peptide,RIP)是葡萄球菌一种有效的全面抑制剂,作用机制与传统抗菌素明显不同,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实验评价聚乳酸乙醇酸(polyaitlcglycolic acid,PLGA)/RIP缓释微球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6只。药品及试剂:PLGA,二甲基亚砜、MTT,DMEM,二硝基氟苯。实验方法:①)PLGA/RIF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mm的PLGA/RIP微球。②洗提液制备:PLGA/RIP微球粉末按1g/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提72h,制得洗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0.5g/L的稀释液。③溶血实验:以蒸馏水和生理盐水分别为阳性、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g/L洗提液的溶血率。④凝血实验及PLGA/RIP对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实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的影响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影响。⑤PLGA/RIP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实验:观察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g/L洗提液对兔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溶血实验结果显示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g/L洗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3.24%和2.67%,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②凝血实验结果表明PLGA/RIP洗提液原液和0.5g/L洗提液对兔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背景:将葡萄球菌的全面抑制剂RNAⅢ抑制肽和稳定、无毒、具有良好血液相容性的磷酸胆碱结合,制备出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药物传递性能,可减少生物材料表面细菌的黏附和生物被膜的形成,从而减少内置物的感染。目的:通过实验评价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的血液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采用有机化学固相合成Fmoc法合成RNAⅢ抑制肽,以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硅基丙酯和2-甲基丙烯酰氧基-2-三甲基氨基乙基磷酸酯为单体通过自由基溶液聚合合成可交联四元共聚物,将洁净的316L不锈钢片浸渍于5g/L的四元共聚物四氢呋喃和质量分数0.1的RNAⅢ抑制肽混合溶液中,制备聚合物涂层。方法:将聚合物涂层按1cm2/mL在37℃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洗提72h,制得洗提液原液;加入同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制得50%洗提液。根据国家标准GB/T16886-1进行兔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聚集实验。主要观察指标:红细胞溶血率;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溶血实验结果显示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洗提液原液和50%洗提液的溶血率分别为4.88%和3.66%,两者的溶血率均〈5%,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洗提液原液和50%洗提液对兔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洗提液原液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及血小板聚集时间与50%洗提液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NAⅢ抑制肽/磷酸胆碱基细胞膜仿生药物涂层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7.
聚乳酸乙醇酸/ RNA Ⅲ抑制肽缓释微球组织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在前期实验证实可防治葡萄球菌感染的RNA Ⅲ抑制肽(RNAⅢ inhibiting peptide, RIP)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评价聚乳酸乙醇酸/ RIP(PLGA/ RIP)缓释微球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实验于2005-10/2007-10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临床药理研究所及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PLGA/RIP微球制备:采用Fmoc法由C端至N端先合成粗品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对RIP粗品进行纯化分析,按紫外吸收峰收集组分,冷冻干燥,得到RIP纯品.再采用液相复乳法制备直径50~70 μm的PLGA/RIP微球.②组织相容性实验:以急性全身毒性实验观察 PLGA/RIP的全身毒性反应;MTT细胞毒性实验观察PLGA/RIP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肌肉内植入实验观察材料有无肌肉刺激反应;过敏实验观察PLGA/RIP的致敏情况;热原实验观察材料对体温的影响.结果:①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腹腔注射PLGA/RIP洗提原液和50%的PLGA/RIP洗提液后动物无中毒反应,无死亡,体质量无明显变化.②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两种洗提液的平均细胞增殖率均大于85%,细胞毒等级1级,不具有细胞毒性.③肌肉内植入实验结果:RIP和PLGA/RIP植入4 周后,组织未见明显充血、变性或坏死.材料周围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 材料已被纤维囊包裹.④过敏实验结果:3组动物的平均原发刺激指数分别为0.38,0.33和0.31,3组间无显著差别.⑤热原实验结果:各组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5 ℃以下, 证实材料无热源性,符合热原实验的评价标准.结论: PLGA/RIP不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无细胞毒性,未见免疫排斥,不引起过敏反应,无热源性,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课题组在前期实验中已经证实了载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骨水泥具有较高的强度,良好的注射性能和体外可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如何还不清楚.目的:选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等检测载微球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首先合成柱状骨水泥和包裹微球骨水泥,取1 g材料加入到100 mL的磷酸缓冲液中无菌条件下浸泡3 d后提取的上清液即为骨水泥浸提液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以急性毒性实验、溶血试验、微核试验和热原试验来考察材料的体内毒性.结果与结论:急性毒性实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浸提液组和微球骨水泥浸提液组(除高浓度微球骨水泥组外)与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说明该材料浸提液没有对小鼠产生明显的毒性反应.溶血实验显示,各组材料对健康人血的溶血率均未超过5%.微核实验结果显示除0.4 m L骨水泥组和0.4 mL微球骨水泥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说明该微球骨水泥的浸提液无明显细胞遗传毒性作用,但是高浓度和高剂量组的微球骨水泥仍有较低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溶血率和微核率的提高,因此在应用时要适当控制微球骨水泥的剂量和浓度.热原试验显示,注射后家兔平均体温升高为0.06℃,小于1.4℃,说明材料无致热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采用生理盐水溶解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时,活性成分易于吸收、流失,不能在局部维持较高浓度;而采用静脉血或骨髓血溶解时凝固时间难以掌握,往往在体外已凝血,失去可注射性,操作不便,因此还需一种能控制凝固时间的缓释载体.目的:制备携载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聚乳酸与聚乙醇酸缓释微球并将其与纤维蛋白胶复合,构建具有自固化能力的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1/2008-04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聚乳酸/聚乙醇酸75/25,M_W=3 000,黏度0.025 L/g)由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提供,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纤维蛋白胶由杭州普济公司提供.方法: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然后将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复合材料凝固时间、体外释放性质、能谱分析及体外降解液pH值.结果:①与纤维蛋白胶相比,复合材料的固化时间少量增加.②复合材料的释放存在突释,2d骨形态发生蛋白释放量达到16.76%,42 d释放量达到76.75%.③能谱分析显示微球混入纤维蛋白胶后优化了释放过程,延长了其释放时间.④复合材料的pH值变化介于微球与纤维蛋白胶之间.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并具有可注射性,既可以降低局部的酸环境,又可以在局部维持较高浓度,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骨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生物相容性是药物缓释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除了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外,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对生物相容性也有很大影响.目的获得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提高微球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菌酶,聚乙烯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匀浆机,超声波清洗仪,机械搅拌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方法①微球制备采用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3种分离方法(直接冷冻干燥法、过滤法、离心法)收集产品,洗涤,真空冷冻干燥.②扫描电镜观察观察3种分离方法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镀铜台以及喷金处理,然后再进行电镜观察.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直接冷冻干燥法和过滤法相比,离心处理的方法对获取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更为有效,而超声分散对微球的形态结构造成影响.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光滑平整,平均粗糙度为48.55 nm.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的下游处理过程对微球分离制备的影响,能够获得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产品.此外,根据实验过程中微粒的形成与支架的构建同步这一结果,提出了一步法这一新方法用于构建与微粒结合有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组织工程骨支架常因支架材料的孔隙率不佳和无法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生物活性因子给种子细胞,导致支架对细胞的黏附及诱导性不强,成骨效率低下.目的:合成一种新型的可用于组织工程骨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检测分析.方法:复乳法合成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下可见微球呈正圆形,粒径10~100 μ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微球上分布均匀;振动样品磁强计检测结果显示微球具有超顺磁性;微球载药量为(1.00±0.18) μg/g;微球对其具有缓释效果;经45 ℃处理微球后测得微球载药量为(0.98±0.20) μg/g.说明合成的磁性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具有一系列良好的特性,为新型磁性组织工程骨支架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复合微粒的制备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生物相容性是药物缓释系统的一个关键指标,除了材料本身具有生物相容性以外,微球的球形度和表面光洁度对生物相容性也有很大影响.目的:获得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提高微球的生物相容性.设计:开放性实验.单位: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4-06/2005-01在暨南大学生物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有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溶菌酶,聚乙烯醇,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仪器:匀浆机,超声波清洗仪,机械搅拌机,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方法:①微球制备:采用双乳液法制备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溶菌酶为模型蛋白药物.采用3种分离方法(直接冷冻干燥法、过滤法、离心法)收集产品,洗涤,真空冷冻干燥.②扫描电镜观察:观察3种分离方法对微球形态的影响.所有的样品都经过镀铜台以及喷金处理,然后再进行电镜观察.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微球的表面形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与直接冷冻干燥法和过滤法相比,离心处理的方法对获取球形度较高且表面光滑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更为有效,而超声分散对微球的形态结构造成影响.②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光滑平整,平均粗糙度为48.55 nm.结论:通过观察不同的下游处理过程对微球分离制备的影响,能够获得球形度高且表面光滑的产品.此外,根据实验过程中微粒的形成与支架的构建同步这一结果,提出了一步法这一新方法用于构建与微粒结合有关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背景:采用壳聚糖对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一方面可改善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的团聚性,增加其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
  目的:制备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采用超声乳化法将壳聚糖加入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中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以下实验:①MTT实验检测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分别以1640培养液、聚丙烯酰胺单体溶液、100%,75%,50%,25%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②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③微核实验:在昆明小鼠腹腔分别注射含氧化铁磁流体5,3.75,2.5,1.25 g/kg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200-300 nm,分散效果有所提高。不同浓度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溶血率为0.69%,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未导致细胞DNA断裂和非整倍体化,未导致微核产生的遗传毒理作用,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因此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5.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BaFe12O19微粒作为一种新开发的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新型血管内栓塞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并观察其对机体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BaFe12O19微粒材料于2005-07/2006-05在武汉理工大学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血液相容性实验于2006-05/09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①溶血实验:取人新鲜全血,分别加入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蒸馏水(阳性对照组)、无机微粒浸提液(实验组),观察溶血情况,计算溶血率。②出血、凝血时间测定:健康NIH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无机微粒混悬液或生理盐水1 mL,7 d后测定出血、凝血时间。③凝血功能实验:取健康Wistar大鼠静脉血,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注入1 g/L微粒混悬液或生理盐水1 mL,30 min后测量凝血功能。结果:①溶血实验结果: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均无溶血现象,阳性对照组全部溶血,实验组的溶血率为2.08%,符合ISO规定的不大于5%的标准。②出血、凝血时间测定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出血、凝血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凝血功能实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BaFe12O19微粒符合血液相容性标准,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能。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临床上应用的紫杉醇注射剂毒性大,过敏反应发生率高。目的:研制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观察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3.125,6.25,12.5,25,50,10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观察25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形态变化,并观察0,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后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在3.125-1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与紫杉醇均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且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显示出明显的缓释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其抑制率显著增加,72h时抑制效果最好,但紫杉醇此现象不明显。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或紫杉醇作用后,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且随着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作用时间的增加这一现象更加典型;12.5,25,50mg/L载紫杉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子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且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质量浓度越高、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背景:前期实验证实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纤维蛋白胶能作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良好可注射性缓释载体。目的:观察可注射性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体系对犬骨髓基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载药微球,然后将微球与纤维蛋白胶复合制备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复合材料,采用细胞培养及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微球对犬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纤维蛋白胶微球对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对细胞的分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纤维蛋白胶复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微球能够提高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成骨能力,可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9.
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凝胶的生物相容性,为此种材料的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方法:实验于2002—11/2003—02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移植免疫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外科完成。通过动物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遗传毒性试验、肌腱鞘管内及硬膜外长期植入试验测定材料的动物毒性;并通过细胞毒性测定、细胞与材料混合培养,综合评价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聚乳酸凝胶注射入小鼠无急性毒性;材料浸提液无溶血反应(溶血率为0.22%)及遗传毒性(微核率为0.24%);材料在动物体内长期埋植后局部和全身各器官无组织损伤,局部无明显粘连;材料浸提液(1000,500,100g/L)的细胞毒性及分级与阴性对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材料与细胞的混合培养中细胞生长良好。结论:聚乳酸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0.
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文献报道的微载体大多为实心的、大孔的,虽然较二维微载体的比表面积有明显的增加,但距理想的三维微环境相差甚远。目的:构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通过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聚集实验评价其血液相容性。方法:利用液氮冷冻干燥技术成功构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兔为宿主,采用溶血实验、凝血实验、血小板计数及其聚集实验评价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血液相容性。结果与结论:浓度为1%,2%,3%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的溶血率分别为1.56%,2.07%,2.31%,均小于5%,均无致溶血性;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时间无明显影响,三者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间也无明显差别(P>0.05);3种浓度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材料对兔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注入浸提液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证实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无致溶血性、无凝血性和无血小板聚集性,表明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