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婴幼儿白内障的治疗(附4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婴幼儿白内障的治疗方案及视力矫治方法。对象及方法  4 6例 (83眼 )婴幼儿白内障眼经手术治疗 ,并行后囊膜环行撕开。术后配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 ,2岁以上者植入人工晶体。结果 随访 2~ 3年 ,患儿视觉固视反射及对外界环境反应能力增强。结论 婴幼儿白内障应及早治疗以防止弱视发生 ,手术中进行后囊膜环行撕囊有利于防止后发障的发生 ,视力应早期矫正 ,避免弱视形成 ,2岁后可植入人工晶体矫治视力。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是指出生时或生后6个月以内发生的内斜视,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斜视。与其它类型共同性内斜视相比较,由于该病发病时间早,正处于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内,对患儿视觉功能发育影响更为严重,故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重视。早期手术效果及伴随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极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儿童单眼白内障手术以后视力是治疗的中心问题,其中早期手术和术后社视觉康复治疗最为关键。从我们的26例15岁以下单眼白内障患儿临床资料显示:尽管一半以上患儿发现眼疾是在1岁之前,但是仅有4例施行手术;另一方面,术后缺乏合适的无晶体眼矫正和持续的弱视治疗。我们对17例全混浊白内障儿童进行2年的追踪,结果仅有2例进行屈光和弱视治疗,15例先后放弃。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评价压贴球镜在婴幼儿白内障术后屈光矫正及弱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为4~26个月的先天性白内障婴幼患儿21例38眼,均在全麻下行白内障抽吸+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毕全麻下检影验光,术后1周给予压贴球镜联合框架镜矫正屈光不正并联合弱视治疗,随访6~12个月,采用视力卡法检查视力, 观察术眼基本情况,戴镜的依从性等。结果 1.视轴区保持透明36只眼(94.7%),后发障2只眼(5.3%),经再次前段玻璃体切除后视轴恢复透明。瞳孔轻度上移3只眼(7.9%),虹膜轻度后粘连2只眼(5.3%)。2. 能坚持戴镜,依从性好者18例(85.7%),不能坚持戴镜,依从性差者3例(14.3%)。3.术后6月矫正视力明显高于术后1周矫正视力(χ2=56.80, P=0.00)4.术毕检影屈光度为(+13.0~+20.0)D,平均(+16.34±1.65)D。结论 压贴球镜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应用具有镜片轻、薄,成像清晰,使用方便,依从性好等特点,术后及时屈光矫正联合弱视治疗有利于促进视觉发育,重建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屈光不正的防冶.方法自1993年至2000年,对 54例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无变化2只眼,0.05 至 03 者12只眼,0).3至1 0者27只眼,1.0者8例,年龄小不配合检查者5只眼.结论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及矫正术后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楠楠  鲁建华 《医学综述》2009,15(11):1671-1674
白内障手术方式的不同、人工晶状体的类型以及植入后所产生的屈光界面的变化等,都可能造成术眼视觉性质的改变,产生散光、屈光参差和像差改变等一系列的相关屈光问题。因此,以眼内屈光手术的要求为标准,强调白内障手术方式和操作技术、人工晶状体眼的光学系统与术前光学系统的差异、人工晶状体本身的光学特性,精确测量理论公式的应用等对术后视力的影响非常重要,将视光学和现代白内障手术相结合,是今后白内障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屈光不正的防治。方法:自1993年至2000年,对54例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无变化2只眼,0.05至0.3者12只眼,0.3至1.0者27只眼,1.0者8例,年龄小不配合检查者5只眼。结论: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及矫正术后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晖 《中外医疗》2008,27(35):26-27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及方法 选择.方法 对36例(5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全部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核及皮质,保持后囊膜完整,术后3个月有后囊膜混浊形成的可用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单眼白内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双眼白内障患儿三岁时Ⅱ期植入人工晶体.进行为期一年至三年的随访,分析判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 、术后并发症、术后弱视训练对巩固后期治疗的重要性.结果 经治疗后所有患儿视力有改善征象,表现为明显追光、视物清晰、视力提高、并发症少.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适时手术干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早发现、早诊断、以便把握手术时机;>1岁者应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7岁欠矫10%~20%为宜,8岁以后给足人工晶状体度数;后囊膜环形撕囊并行前段玻璃体切割,是预防婴幼儿白内障手术后囊膜混浊最有效的方法 ;术后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对提高视力预防弱视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关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文献报道很多。同成年人相比,儿童白内障术后散光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对儿童视力的发育有负面影响,并有导致弱视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发生高度散光的屈光结果进行评估。方法:对74例(112只眼)接受先天性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儿图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手术切口分别采用角膜缘切口、巩膜隧道切口、透明角膜切口。28例(32只眼)年龄在2个月至11岁之间的患儿术后1周散光≥3.0D。对手术后1周至5个月间每组患儿的散光轴向、屈光度(SEQ)和离焦程度(D EQ)进行统计研…  相似文献   

10.
验光配境是矫正屈光不正的主要方法.有很多屈光不正是从儿童时期发生的.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一般两眼视发育在生后1~2岁大体形成.6~8岁基本趋于完善,在此期间出现屈光不正,又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矫正,就会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和发育,导致斜视和弱视.儿童由于年龄小,验光检查难以配合,造成验光的误差,患儿戴上不合适的眼镜,就会拒绝戴镜,达不到矫治的目的.因此在儿童验光过程中,不但要求医师有良好的医德和技术,还要懂得如何与患儿及家属进行语言交流,良好的语言交流技巧会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提高语言交流技巧,对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及弱视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从古代的针拔术到现代成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成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术后散光,快速恢复术后视力,提高视觉质量成为白内障手术追求的目标。本文就目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1散光概述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前者又分为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位置的散光)和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30°位置的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与评价婴幼儿腮腺血管瘤手术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治疗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24例未满2岁的婴幼儿腮腺血管瘤病例,全部病例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施行保存面神经的血管瘤和部分腮腺或全部腮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儿未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仅2例小于6个月患儿术中给予输血50mL;手术创口除2例Ⅱ期愈合外,其余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涎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患儿出现暂时性面瘫,均在2周~3个月内恢复;术后随访6个月~3年,面部外形无明显凹陷畸形,血管瘤无复发。结论:婴幼儿腮腺巨大血管瘤采用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效果,仔细解剖保护面神经和有效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儿童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9例104眼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先天性白内障41例52眼,外伤性白内障34例34眼,无晶体眼14例18眼),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结果外伤性白内障组术后矫正视力优于先天性白内障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组术后矫正视力优于单眼先天性白内障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先天性白内障,尤其是单眼白内障,视觉发育敏感期施行手术是关键,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及时手术治疗视力预后良好,术后还应治疗弱视.  相似文献   

14.
唐琪  梁皓  谭少健  李霞  蒋林志 《广西医学》2011,33(5):570-571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眼轴发育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16例(29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其中≤6个月患儿7例(14眼,A组),7~17个月9例(15眼,B组),均行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患儿术后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时16例(29眼)眼轴长度为(21.24±1.48)mm,明显长于术前的(19.57±1.68)mm(P〈0.05),但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眼轴年增长率为(1.31±0.73)%/年,高于B组的(0.77±0.52)%/年(P〈0.05)。结论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轴呈增长趋势,眼轴长度接近同龄正常儿童;手术年龄越小对眼轴的影响越大;后囊膜混浊对眼轴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 (≤ 3岁 )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 38例 6 7眼进行回顾性研究。行单纯晶状体吸除术 30眼 ,行晶状体吸除 PCCC术 33眼 ,行晶状体吸除 PCCC AV术 4眼。术后随访 2个月至 3年 ,观察视轴混浊、虹膜后粘连、继发青光眼等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行PC CC患儿视轴浑浊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PCCC患儿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1)。而虹膜后粘连、继发青光眼等发生率两种术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 ,术中行PCCC可以有效安全的预防后发障。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炜  施玉英 《中国医刊》2008,43(3):54-55
目的探讨对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手术时间、人工晶体植入年龄、单双眼患病以及手术后屈光改变等。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71只眼)手术治疗经过和手术后3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按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年龄,单眼和双眼患病,有无眼球震颤等进行分组。观察指标:对比手术后1个月和末期随访屈光检查,并与手术时预留的屈光度数进行对比;各组间进行手术后视力、屈光变化对比。结果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近视漂移,与第1次手术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小近视漂移越严重,所需要为术后矫正成正视眼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越大(即患儿的白内障为高度远视状)越容易发生较大度数的近视趋向,视功能恢复好坏更与有无眼球震颤及是否单眼发病有关。结论实施儿童白内障手术时,选择人工晶状体要考虑年龄和眼轴长度。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治疗以手术为主,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先天性白内障获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但由于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术后视力的恢复不理想,因此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弱视的治疗仍是临床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1-2]. 本院自1998年至2006年对38例(7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低视力患儿进行弱视综合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成人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被公认为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儿童白内障患儿仍有争议。近年来随着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和高质量人工晶体的使用,儿童白内障术后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并发症已大为减少。在临床上2岁以上儿童人工晶体植入术来矫正无晶体眼的屈光不正已没有异议。我院于2004年~2006年共为17例(25只眼)3~14岁儿童患儿开展了白内障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周期性内斜视的出现规律、斜视角的改变以及有关病因。方法 :门诊患儿作睫状肌麻痹下放瞳检影、矫正屈光、眼底及注视性质检查、三梭镜斜视测定 ,转为恒定性内斜 6个月以后行手术矫正眼位。结果 :4例 48h为一周期 ,2例 72h为一周期 ,1例周期不规则、斜视角不稳定且与情绪有关 ,6例 6~ 18个月转为恒定性内斜视。患儿在斜视日无双眼视觉功能 ,正位眼日有较好的三级功能 ,最好融合范围 - 4~ + 18=2 2°。本组病例在转变为恒定性内斜 6~ 12个月后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每个病程的长短与视力、屈光、环境、精神及心理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以手术矫正为主。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能导致婴幼儿失明或弱视,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视力发育,失明儿童中有22%~30%为白内障所致,已成为儿童失明的第二位原因。婴幼儿白内障主要症状为白瞳症。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先天性白内障,不完全性白内障则常常以视力低下、斜视、眼球震颤等异常就诊。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有效手术方法,而手术并发症仍不容小视,白内障术后急性眼内炎便是白内障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功能。本文笔者报道了邯郸市眼科医院白内障科2018年2月15日收治的一例8月龄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的行白内障摘除+后囊膜环形撕除+前玻切术、术后并发急性眼内炎的临床诊疗情况,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