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受年龄、性别、学科因素的影响[1-2].本研究以汉族大学生为对照,调查藏族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状况及相关因素,为藏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选取西藏三所高校中的藏汉大学生.在每所高校每个年级抽取文理各1个班,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10份.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沧州市高中生应对方式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增强 《校园心理》2009,7(6):381-382
为探讨高中生应对方式的差异,为高中生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分层取样对河北省沧州市高中153名男生和141名女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在求助和退避的应对方式上,男女生存在差异,在解决问题和合理化维度上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体像烦恼问卷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16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检出率为25.00%。青少年早期学生的性别烦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5,P0.05),体像烦恼(F=4.79,P0.05)和性器官烦恼(F=6.74,P0.01)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青少年早期学生在指向问题的应对和指向情绪的应对以及这两个子量表的多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35~2.73,P0.05)和年级差异(F=-3.91~-13.93,P0.05)。青少年早期学生体像烦恼、形体烦恼、性器官烦恼和容貌烦恼与指向情绪的应对及其中的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r=-0.39~-0.16,P0.05)。结论:青少年早期学生的体像烦恼与应对方式关系密切;体像烦恼水平越高,越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压力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应对方式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和自编中学生吸烟行为调查问卷对241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青少年吸烟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压力、消极应对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两两显著相关。3消极应对在压力与青少年吸烟行为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结论:压力既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直接预测因素之一,也可以通过消极应对间接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绪智力、学业复原力、应对方式和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取样1902名青少年并进行EIS情绪智力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学业复原力量表和学业成绩问卷调查。结果:情绪智力、积极应对方式对学业成绩和学业复原力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消极应对方式对学业成绩和学业复原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学业复原力在应对方式和学业成绩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并受到情绪智力的调节,调节作用体现在高情绪智力能够更加显著的提升高学业复原力学生的学业成绩。结论:学业复原力与学业成绩之间是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方法:以认知情绪调节问卷(CERQ-C)测查1910名青少年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结果:中学生比大学生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要高。女性更多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在适应性认知策略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非适应性认知策略。结论: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使用的认知策略存在年龄、性别差异。青少年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时更多的使用适应性认知策略。青少年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傣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我国傣族青少年应对风格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对云南景洪和江西685名傣族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随着年级的升高,傣族青少年的应对风格逐渐趋于成熟,但在个别因子上.高年级学生出现了不利于适应和健康的应对;男生比女生更多采用情绪表达应对(t=3.49,P〈0.01);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采用理智合理化应对(t=2.22.P〈0.05).非独生子女比独生子女更多采用情绪行为应对(t=-2.02,P〈0.05);贫困家庭的比非贫困家庭的较少采用行为生理应对(F=2.73,P〈0.05),而较多选择否认压抑应对(F=2.80.P〈0.05)。结论傣族青少年的应对风格具有自己独有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的养育方式不当是青少年心理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临床实践和研究证明 ,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行为方式与其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 ,[3]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人格形成。国内以往的研究多数以健康人群为对象 ,考察心理健康与养育方式的关系[1- 3] ,发现家庭养育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临床确诊的心理障碍患者为对象 ,考察家庭养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对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收治的 4 0名心理障碍患者均为青少年 ,其中包括焦虑性神经症 12名 …  相似文献   

9.
目的:引进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问卷,在中国青少年群体中进行修订和信效度检验。方法:邀请专业人员对问卷进行中文翻译、英汉互译,获得中文版预测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南通238名中小学生施测,完善预测问卷。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920名五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回收4840份有效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南通261名青少年进行重测。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问卷中文版包括不安全过马路行为、在路上危险嬉戏、有计划的保护性行为和夜间安全行走行为四个维度,问卷简版包括不安全过马路行为、在路上危险嬉戏、有计划的保护性行为三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完整版四因素模型、简版三因素模型拟合良好。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与感觉寻求、道路交通伤害呈显著正相关,与交通安全意识呈显著负相关。完整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1,重测信度为0.824;简版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73,重测信度为0.732。结论:青少年道路使用者行为问卷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青少年道路交通行为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应对方式和神经质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大五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30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质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焦虑、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问题解决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r=-0.09,-0.13,-0.16,-0.19;P<0.01),而其他应对方式与抑郁、焦虑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神经质、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与负性情绪间的中介效应显著(F=240.17,P<0.01)。结论大学生负性情绪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和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神经质和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对大学生负性情绪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