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探讨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DRT)的临床特点。 397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术 ,2 2 (5 .5 % )例 (包括Mahaim纤维旁道 12例 )诱发出ADRT ,心动过速的周长为 30 2± 5 6 (2 30~ 4 10 )ms,2例心动过速时出现低血压伴有头晕 ,4例在心动过速时演化为心房颤动。通过与患者既往临床心电图比较 ,证实 17例有ADRT临床发作 ,常见于多旁道和年轻的患者 (15 / 2 2例 ) ,12例同时伴有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19例多旁道患者中 15例逆传经旁道 ,4例逆传经旁道和 /或房室结。 3例单旁道患者在静脉点滴异丙肾上腺素后诱发ADRT ,逆传经房室结。参与构成ADRT的 4 1条旁道 19条位于右侧游离壁 ,9条位于右后间隔 ,3条位于左后间隔 ,7条位于左侧游离壁。 12例前传经Mahaim纤维的ADRT ,其逆传旁道均位于后间隔。 7例普通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其前传支和逆传分别位于右侧、左侧游离壁。 3例单旁道均位于右侧游离壁。结论 :ADRT最常见于多旁道患者并有多种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探讨房室旁道 (简称房道 )和房室结双径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初次发病年龄。 15 5例旁道和房室结双径引起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中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10 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4 9例。根据年龄和心动过速病程推算初次发病年龄 ,然后比较AVRT和AVNRT、左和右侧旁道并AVRT、显性和隐匿性旁道并AVRT、男性和女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初发年龄。结果 :AVRT和AVNRT的初发年龄分别为 2 9.9± 12 .85岁和 32 .33±11.84岁 ,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左、右侧旁道并AVRT、显性和隐匿性AP并AVRT、男性和女性心动过速患者初发年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均是 30岁左右。结论 :30岁左右是AVRT和AVNRT初次发病的高发年龄段 ,其他年龄段呈散在发病  相似文献   

3.
<正> 射频导管消融(RFCA)可以成功地治疗大部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但仍有部分患者心动过速复发.近年来我院射频消融心动过速32例,其中AVRT 18例,复发3例,现将一些情况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行RFCA术患者,男性1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13(18~70岁),心动过速频率150~250bpm,持续时间最短几分钟,最长达3天,其中左侧显性旁道4例,左侧隐匿性旁道2例,右侧显性旁道9例,右侧隐匿性旁道3例,房室结双径路14例.均无质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1.2 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一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一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一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9/6。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希氏束旁起搏鉴别间隔部隐匿性房室旁道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希氏束逆传不应期心室早搏刺激法将61例患者分别诊断为37例慢-快AVNRT和24例间隔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再对61例患者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方法进一步检测. 结果采用希氏束旁起搏法检测37例AVNRT患者中有6例未检测成功,其余31例均为逆传房室结图形;24例AVRT患者中4例未检测成功,15例呈逆传旁道/旁道图形,5例呈非逆传旁道/旁道图形.如以逆传旁道/旁道图形为标准,鉴别间隔快旁路引起的AVRT与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敏感性75%,特异性可达100%.结论希氏束旁刺激法对鉴别诊断AVRT与AVNRT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其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室多旁道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 23例患者经电生理检查确定房室多旁道,应用心房和心室刺激诱发室上速,确定每条旁道的电生理特征及与心动过速的关系,按照标测部位对相关旁道逐步消融,以射频消融成功确定旁道位置。结果 23例中检出旁道49条,其中三条旁道3例;左侧多旁道12例,右侧多旁道2例,双侧多旁道9例;左侧多旁道以隐匿性为主;右侧多旁道多为显性;未见心动过速时右侧旁道前传而同侧旁道逆传现象。结论 多旁道患者应首先确定和消融与心动过速相关旁道;左侧多旁道应以诱发心动过速或快速心室起搏方法标测;右侧多旁道应同步描记12导联体表心电图,旁道消融成功可能仅见于QRS波的变化,双侧多旁道应首先消融左侧旁道。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3例,计有旁道70条,显性旁道35条,隐匿性旁道35条,其中位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心外膜旁道1例,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2例,均为慢-快型,其中有两例患者术中未能诱发出心动过速,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9.1%,其中房室结双经路介导的PSVT成功率高达100%,复发率为3.6%,均复治成功,并发症发生率5.6%。结论采用常规方法RFCA治疗PSVT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右侧房室旁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右侧房室旁路合并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或多次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失败者,探讨采用直视下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法阻断房室旁路传导的可能性。方法3例右侧显性房室旁路,2例为男性慢性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术前经多家医院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均未成功,旁路分别位于右房室环9点和7点处;1例为女性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术前未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体表心电图定位旁路位于右侧前壁。手术中于右房和右室外膜各缝扎一根2极导管用于双极记录和刺激,手执四极大头电极导管沿右侧房室沟从室间隔处经右游离壁到冠状静脉窦口或反向进行标测,在理想的标测靶点处放电消融。结果3例患者的3条旁路均一次消融成功,没有心房穿孔或右冠状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旁路阻断时间1~2s,总操作时间10~20min,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对右侧房室旁路合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或多次心内膜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失败者,可考虑采用心外膜导管射频消融的方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情况,并对复发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13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患者经射频消融(RFCA)术后的电生理检查、消融参数及消融终点判断等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其复发情况及原因。结果:135例患者中复发11例,复发率为8.15%。其中AVNRT复发率为6.45%(4/62),AVRT复发率为9.59%(7/73)。4例AVNRT复发者中2例术后慢径残存,73例AVRT患儿复发7例,其中右旁道复发5例,左室旁道复发2例。结论:慢径残存是AVNRT术后复发最主要的原因;旁道未彻底阻断是AVRT术后复发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重整特点及对经典重整概念的质疑。方法:选择41例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顺向型AVRT患者,心动过速发作时,在心脏的不同部位进行S2刺激扫描,观察心动过速对S2刺激的重整反应。结果:28例(其中左侧房室旁路19/32例,右侧房室旁路9/9例)经高位右房A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39例(其中左侧房室旁路30/32例,右侧房室旁路9/9例)经右心室VS2刺激可以使心动过速重整。其中8例左侧旁路患者从左心房、左心室刺激均能发生重整。重整时,偶联间期与回归周期之和(即代偿间歇)与心动过速周长(CL)的关系有3种不同的表现。结论:重整与刺激部位到折返环的距离密切相关;代偿间歇不仅可以小于CL的2倍,也可以大于或等于CL的2倍。  相似文献   

11.
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室旁道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例三尖瓣下移畸形并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共发现15条旁道,位于右后间隔至正右侧壁区域。3例2条旁道,1例3条旁道。7例患者在心房化心室处标测到多折且增宽的心室电位。8例患者使用SWANTZ鞘管稳定导管。4例显性预激患者在旁道阻断后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2例复发,第二次消融成功。结论:三尖瓣下移畸形合并房室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有其特点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Kuck等提出的单导管消融房室旁路 (旁路 )的技术因缺乏心房电图而不适合隐匿旁路消融 ,也难以完整评价显性旁路消融的效果。本组报道经食管心电图 (TEE)辅助的心腔单导管法消融旁路的临床意义。 方法  2 8例患者中显性旁路 1 3例 (左侧 9例 ,右侧 4例 ) ,隐匿性旁路 1 5例 (左侧1 3例 ,右侧 2例 )。同步记录心电图、TEE和消融电极局部电图。显性旁路在窦性心律标测和消融 ,隐匿性旁路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时标测和消融。消融导管刺激心室观察 TEE房波评价消融疗效。 结果  2 8例均为单旁路参与的 AVRT,单导管消融成功 2 6例 (92 .9% )。左侧旁路消融的手术时间和 X线透视时间分别为 (2 5± 8) min和 (3 .9± 1 .3 ) min,右侧旁路消融则分别为 (3 4.2± 6.1 )min和 (1 0 .1± 5.1 ) min。 结论  TEE辅助的心腔内单导管消融法可有效阻断旁路和评价消融效果 ,是一种在熟练掌握常规消融技术的基础上可采用的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房室间隔旁道的电生理和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慧  李忠杰 《心电学杂志》2010,29(3):262-266
临床常见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系心房、房室结一希浦系统、心室、房室旁道均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近年来通过导管消融(下称消融)阻断房室旁道可以根治AVRT,故术前的定位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隐匿性房室旁道是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al—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常见原因,但仅凭发作AVRT时体表心电图很难确定旁路的定位。经食管心房调搏术(Transesotphaged atrial pacing,TEAP)是临床上常用的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方法,本研究通过应用TEAP诊断隐匿性房室旁道并与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 cycathetel ablation,RFCA)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探讨TEAP对隐匿性旁道引起AVR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CA)在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唐都院近 5年接受 RFCA治疗的 4 9例患儿的疗效。结果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38例 ,占 77.6 % ;其中左侧房室旁路2 9例 ,右侧房室旁路 9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11例 ,占 2 2 .4 %。全部消融成功。术后无 1例复发 ,亦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AVRT和 AVNRT是儿童 SVT中最常见类型 ;RFCA是治疗儿童 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4例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4例射频导管消融前常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阵发性定性心动过速及A-H间期跳跃,亦未见旁道逆传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刺激时发现左侧旁道逆传,并均诱发出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运过速;停止注射后,左侧旁道逆传功能消失,亦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结果: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起搏下用逆行法于二尖瓣环心室侧消融,4例均获成功;术后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下再行右心室起搏,未见旁道逆传现象。结论:部分隐匿性旁道构成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依赖异丙肾上腺素,射频导管消融在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及右心室起搏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4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用常规电生理标测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未成功者改用Swartz鞘作为支撑,探讨Swartz鞘在提高PSVT消融成功率中作用。方法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慢径路消融用SRoSwartz鞘,左侧房室旁路(AP)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穿房阿隔后用SL,鞘,右侧AP据不同部位用SR4、SR2、SR3鞘。结果47例PSVT常规方法消融未成功者其中46例改用Swartz鞘作支撑后获得成功。结论 Swartz鞘的使用明显提高PSVT患者RFCA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及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频率依赖性隐匿性房室旁道伴发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6例患者 ,男性 2例 ,女性 4例 ,年龄 14~ 6 8岁。电生理检查包括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左侧游离壁 5例 ,右侧三尖瓣环 11点处 1例。具有旁道 1∶1室房传导功能 5例 ,传导窗口 80~ 10 0ms,有偶发旁道逆传现象 4例 ,诱发心动过速 5例。在右室起搏下标测靶点 ,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结论 隐匿性房室旁道发生 3位相或 4位相阻滞时表现为频率依赖性室房传导。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应注意分辨偶发室房逆传现象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9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射频消融的治疗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PSVT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2例、房室旁道所致房折返性心动过速50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结果 房室结双径路42例,其中慢-快型41例,快-慢型1例;房室旁道50例,其中左侧旁道34例,右侧旁道10例,双旁道4例,多旁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房室旁道5例,共计107条。成功率95.6%,复发率3.3%,并发症2.2%。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掌握消副放电时间及能量,减少复发率。操作要规范,细心,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窄QRS波群心动过速(NQRST)时ST-T改变对鉴别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价值以及旁道位置的定位。方法观察100例NQRST者心电图ST段压低的部位、程度以及T波倒置等情况。结果AVRT的ST段压低〉2mm且持续≥100ms,ST段压低幅度均显著大于AVNRT,左侧游离壁旁道ST段压低的导联多见于V1~6导联。结论ST-T改变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和旁道位置的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