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应用低场磁共振T2WI观察正常子宫肌层信号表现及随月经周期变化。方法:12例月经周期规律的育龄期健康志愿者,年龄24~43岁,平均(32±6.77)岁。分别于经期、卵泡期、围排卵期及黄体期观察子宫肌层T2WI信号表现并测量信号强度,分析随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结果:T2WI子宫肌层内侧为带状低信号,外侧为占肌层大部分的中等~高信号,二者之间分界不清,可见一灰色的信号带。内侧带的低信号黄体期时信号最高,卵泡期时最低。外侧带及灰色的中间带不随月经周期变化。肉眼观察,内侧带与外侧带在整个月经周期中的卵泡期二者分界最清晰,中间带显示最窄、最不明显;其它时期尤其是经期内侧带与外侧带的分界最不清晰,中间带显示最宽、最明显。即卵泡期是子宫肌层各带区解剖显示最清晰的时期。结论:T2WI子宫结合带与外部肌层之间存在模糊带。对未绝经女性应尽量选择卵泡期行MRI检查。影像科医生在观察子宫MRI信号表现时应考虑病人年龄、月经周期及生理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收集本院1994—1998年13例女性病例和正常女性盆腔,MRI栓查作对照分析。MRI检查采集矢状面FSE T2WI像,横断面SE T1WI像和FSE T2WI像,并行Cd—DTPA增强T1WI。结果 MRI横断面及矢状面FSE T2WI清晰显示子宫位置、结构和大小,而SE T1WI区分子宫及宫颈诸层结构差。9例临床及MRI疑诊子宫内膜癌者,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MRIT2WI均表现为宫腔内膜层不规则高信号影,分别向连结层肌层和浆膜层侵犯;另1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平滑肌肉瘤,T2WI图像上与内膜癌表现相像,高信号影侵犯肌层,部分浆膜层受侵。结论 MRI横断面及矢状面FSE T2WI像能清晰显示子宫各层正常结构,对子宫内膜癌的定性和分期具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两种技术探讨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病灶的图像特征,并对子宫内膜癌进行分期评估.方法 运用超声造影和磁共振成像两种技术分别对74例(超声造影组和磁共振成像组各37例)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伴有肌层浸润患者术前影像表现及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术前超声造影诊断Ⅰa期(3例)、Ⅰb期(17例)和Ⅰc期(11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超声造影表现:Ⅰa期(3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低或等增强,与肌壁分界清,肌壁呈均匀性强化;Ⅰb期(17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中等或高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1例):病变区子宫内膜呈不均匀性高或中等增强,与肌壁分界不清,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内膜及受累肌壁增强及消退多早于正常肌壁.(2)术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Ⅰa期(3例)、Ⅰ b期(18例)和Ⅰ c期(10例)子宫内膜癌31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亦为83.8%(31/37);31例子宫内膜癌病变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Ⅰa期(3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完整;Ⅰb期(18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Ⅰc期(10例):病变的子宫内膜呈不均匀高信号,结合带中断且子宫肌层内缘边界不清,受累肌壁呈不均匀性高信号,受累肌壁厚度>1/2肌层厚度.(3)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术前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估Ⅰ期子宫内膜癌浸润肌层深度诊断的准确率均为83.8%(31/37).结论 术前正确认识超声造影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图像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及术前分期与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及术前分期有相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MRI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及CT、MRI诊断的13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单侧发病7例,双侧发病6例,共19个病灶,MR表现为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T1WI呈高信号而T2 WI呈等或低信号、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三种类型,CT表现为高密度、等低混杂密度两种类型.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CT和MRI表现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术前定位及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MRI表现及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来评价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4例经MRI检查并经手术治疗,且有术后病理分期患者,其术前MRI检查结果通过双盲法阅片,根据其在MRI片中的表现征象,根据FIGO分期原则对其进行分期,并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大部分肿瘤在T1WI上病灶的信号与子宫肌信号相近(不伴有出血)常不易被发现,T2WI上肿瘤呈中等信号或稍低信号.常介于正常内膜与子宫肌信号之间,增强后肿瘤呈中等程度强度强化,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层,子宫内膜强化程度亦明显低于肌层,使用矢状位T2WI和SPGR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子宫内膜癌分期准确率达到82.4%,特别是对占多数的Ⅰ期病例分期准确率达87.0%,Ⅱ期准确率达87.5%。结论:MRI在准确估计肿瘤浸润的深度和合理分期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3年10月期间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15例共25个卵巢病变共34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作为研究对象,15例患者均作MRI检查,其中4例同时作MRI和CT检查。观察并总结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和CT表现。结果:34个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T1WI显示低信号者6个,中等信号者5个,高信号者14个,混杂信号者9个;T2WI显示低信号者3个,高信号者17个,混杂信号者14个。4例做CT平扫+增强的患者中,3例显示高密度,1例显示低密度。其中1例病灶内见分隔及钙化影,与子宫前壁及部分小肠黏连。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MRI表现主要以混杂信号和高信号为主,CT平扫+增强主要以高信号为主,认识这些影像学表现,对提高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表现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行MRI检查的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检查结果。  结果  7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5例单发, 2例多发; 7例患者共发现病灶10处, 7处病灶位于左侧, 2处位于正中, 1处位于右侧; 5处位于皮下及筋膜、未侵及腹壁肌层, 4处侵及腹壁肌层, 1处累及皮下、筋膜及腹壁肌层; 2处病灶与盆腔内部脏器粘连。10处病灶中, 9处病灶呈实性, T1WI及T2WI上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为主; 1处病灶呈囊性, T1WI呈高信号, T2WI可见"阴影"现象。7例患者有5例合并子宫疾病。  结论  对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 MRI不但能准确定位, 还能显示病变范围, 是术前检查及术后随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5T(GE)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患者在手术前均行1.5T MRI检查和阴道彩超检查的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并分析1.5T 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5T MRI检查子宫腺肌症准确率(95.95%)较阴道彩超检查准确率(86.4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1.5T MRI检查发现,弥漫性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均呈均匀性增大,T1加权成像(WI)呈低信号影,T2WI序列可显示弥漫性均匀或不均匀性增厚,结合带边界较模糊,可见混杂、多发性斑点状、小囊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患者MRI显示子宫肌层呈局限性膨大,多为圆形结节病灶,结合带出现增厚现象,部分病灶侵入子宫后壁外肌层后,形成肿块,T1WI上多表现为等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高信号。结论 1.5T(GE)MRI诊断子宫腺肌症价值较高,可提供丰富的影像学特征,有效评估患者子宫结合带形态、信号变化,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产后胎盘残留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产后胎盘残留的MRI表现,评价和测量残留胎盘大小、T1和T2信号强度、强化特点、子宫肌层受累程度、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的厚度及对侧子宫肌层厚度、子宫大小及位置。 结果 手术病理证实2例正常胎盘残留,4例残留胎盘粘连,8例残留胎盘植入。术前MRI拟诊正常胎盘残留3例,胎盘残留粘连3例,胎盘残留植入8例;残留胎盘大小为35.92 mm×29.05 mm×33.43 mm~97.24 mm×68.37 mm×130.67 mm;T1WI高信号5例,T1WI等信号6例,T1WI等-高信号3例;T2WI高信号10例,等信号1例,混杂信号3例。2例接受MR增强扫描,胎盘组织均明显强化;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对侧薄。 结论 MRI可评价胎盘形态,清晰显示残留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关系,是评价产后胎盘残留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SS)的MRI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SS的MRI图像。结果 4例ESS位于子宫肌层,2例位于子宫腔内,2例位于子宫外。6例直径>5.0 cm、边界清晰。6例为囊实性,2例为实性。8例T1WI均呈等低信号,5例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2例肿块内见T2WI低信号影,且无强化。5例病灶边缘见纤细T2WI低信号环,且低级别边缘信号环完整,高级别不完整。8例均为富血供肿块。ESS实性成分ADC值低于正常子宫肌层。结论 ESS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在T2WI上病灶边缘低信号环的完整性及病灶内斑片、团片状T2WI无强化低信号影有助于高、低级别ESS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