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状动脉支架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对1996年12月至1999年7月间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4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有47例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成功率97.9%,在74支病变血管中共植入支架83个(Multilink支架49个,AVE支架34个)。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2支病变血管在球囊预扩张时血管夹层形成。随访3~34月,术后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死亡1例,急性消化道出血1例,心绞痛复发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其余患者无胸痛发作。上述结果表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症状,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总结冠状动脉气囊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I)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对手术并发症的认识和处理,回顾性分析我院88例冠心病患者108支血管PICA和CASI术的结果,88例患者108支血管,PTCA成功85例(105支血管),病例成功率96.6%,病变成功率97.2%,PTCA不成功的3例病变血管均为前降支完全慢性闭塞性病变,导丝不能通过。血管发生严重内膜撕裂或夹层形成25支,均经植入支架后消失。共植入支架92个,其中PTCA效果不满意30个;疗效满意的62例中,首次介入治疗时植入35个,PTCA并发严重夹层或急性闭塞或频临闭塞时植入支架25个,直接植入2个。植入单个73例、2个8例、3个1例。同一支血管最多植入2个支架共5例。10个支架植入后出现近端或远端血管痉挛,2例并发新的夹层,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紧急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等并发症发生。经1~20月随访,2例单纯PTCA和3例植入支架者心绞痛复发。提示PTCA是一有效而安全的冠心病治疗方法,CASI术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缠绕型和管型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 对 2 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不同情况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其中DeNovo支架 17个 ,Suboptimal支架 6个 ,Bail-out支架 2个。结果  2 3例患者 2 5支血管植入 2 5个冠状动脉内支架。其中缠绕型支架 9个 ,包括Gianturco -Robin支架2个 ,XT支架 7个 ;管型支架植入 16个 ,均为NIR支架。植入前降支 15个 ,回旋支 2个 ,右冠状动脉 8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3例心绞痛复发的患者经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中XT支架 1个 ,NIR支架 2个 ,总的再狭窄率为 12 % ,缠绕型和管型支架的再狭窄率分别为 11%和 12 .5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为治疗PTCA术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降低再狭窄率的有效措施 ;根据不同的病变合理选择缠绕型和管型支架可提高支架植入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直接植入的疗效。方法对入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从中选择:血管内径2.5mm以上,病变无明显钙化、无过度弯曲,病变长度在20mm内的1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前降支 14支16处病变,回旋支4支4处病变,右冠状动脉5支6处病变,不进行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结果 26个支架全部直接植入成功,残余狭窄<5%,支架类型为NIR17个,Medtronic AVE 2个,国产药物Firebird支架7个,植入的冠脉支架直径2.5-4.0mm。支架直径为3.0±0.48mm,支架长度为18±4.6mm。无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3-36个月,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无不适症状。结论在明确选择适合冠心病病例的条件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ACS Multi-link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ACSRXMulti-Link冠状动脉内支架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自1997年6月至1999年1月对87例冠心病患者111支血管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116个,其中ACSRXMulti-Link支架97个。结果本组植入97个ACSRXMulti-Link支架,96个(99%)成功;denovostenting38个,Suboptimalstenting33个,bail-outstenting26个;1个支架试植入较迂曲的LAD中段病变,因后座力差而失败。术中发生并发症8例(8.2%),其中支架植入后造成病变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撕裂4例;经11±6(2~19)个月的随访,发生亚急性闭塞和再狡窄各l例;无心肌梗死、紧急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ACSRXMulti-Link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成功卑高,并发症和再挟窄率及急性与亚急性闭塞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Cypher)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17例冠心病患者植入Cypher支架 ,治疗 2 3处病变 ,包括左前降支 (LAD) 15处、左回旋支 (LCX) 3处、右冠状动脉 (RCA) 5处 ;5例支架内再狭窄病变分别为LAD 4例和RCA 1例。术前病变狭窄程度 75 %~ 95 %。 结果  17例患者共治疗 2 3处病变 ,植入Cypher支架 2 3个 ,手术即刻成功率 10 0 % ;术后残余狭窄 <5 % ,血流TIMI 3级。所有患者术中无并发症 ,术后临床随访 3~ 16个月 ,无心脏事件发生。 4例患者术后 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病变血管支架植入处管腔通畅 ,无内膜增生征象。 结论 Cypher支架植入成功率高 ,可通过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支架本身拮抗病理性血管重塑的作用 ,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近中期疗效满意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至2005年5月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142例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评价其近、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共处理病变血管162支,其中前降支病变79例,回旋支病变24例,右冠脉病变54例,第一钝缘支病变3例,第一对角支病变1例,中间支病变1例,血管平均狭窄程度(92.51±9.05)%,经股动脉途径110例,经桡动脉途径32例,植入支架179个,植入支架的总成功率97.2%,支架平均长度为21.38±5.08 mm,支架的平均直径3.04±0.35 mm,支架释放压力平均为12.55±1.74atm,平均住院天数21.88±11.92 d。主要并发症:死亡3例,发生心肌梗死1例,急性冠脉搭桥1例,术中出现室速、室颤6例,均除颤成功。随访3月~2年,支架植入术后因心脏事件再次住院患者30例(占21.1%),支架内再狭窄8例,均为Medtronic AVE系列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率4.5%,其余患者临床疗效均佳,无心脏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生活质量较好。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包括复杂病变在内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和不稳定心绞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疗效确切,是治疗冠脉病变尤其是处理PTCA术中明显内膜撕裂和急性血管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27例冠心病(CHD)患者中4例行直接支架植入术,23例行常规方法支架植入术。结果27例患者28处病变血管植入31只支架。在未经介入治疗的病变血管植入支架(DeNovostenting)19只,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结果不理想植入支架(Suboptinalstenting)8只,PTCA并发夹层、内膜撕裂和濒临闭塞时植入支架(Bail-outstenting)4只。术前血管狭窄平均(87±13)%,术后为(15±5)%(P<0.05)。术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均消失。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搭桥(CABG)或死亡。术后随访1~6个月,仅1例发生非Q波AMI。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冠心病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冠心病 2 8例 ,采用Gruntzig’s方法首先对病变处进行球囊预扩张 ,然后根据血管病变近端直径选择支架直径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结果  2 8例患者 3 4支病变血管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3 6个。所有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 ,造影显示无残留狭窄 ,靶血管血流均达到TIMIⅢ级 ,无特殊并发症 ,手术成功率为 10 0 %。结论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对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中并发症的认识及处理水平。方法: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167例冠心病患者202支血管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植入支架181个,支架植入成功率99.4%(180/181)。结果:术中共发生并发症19例次,发生率为10.5%(19/181)。10例支架植入后,出现支架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严重痉挛,经反复冠脉内给硝酸甘油或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胶囊后改善。6例次支架植入后造成病变近端和/或远端正常血管撕裂,其中远端血管急性闭塞和夹层形成各1例,需植入第2个支架,1例经球囊低压粘贴120s,病灶明显改善。支呆扩张不完全和斑声塌陷各1例。支架定位不良1例。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用于冠心病治疗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一些并发症发生,如处理不当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年人群中冠状动脉异常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存在冠状动脉先天性及部分后天异常者的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75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检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异常共73例(3.89%),其中2.67%为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占异常的68.49%:包括起源和分布异常、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右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远较左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多见;2例未能成功施行右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结论临床上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并非罕见,其中部分类型可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异常对介入诊疗的操作方法、结果评判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对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DSA证实的61例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冠脉血管造影资料,应用64层螺旋CT二种不同成像方法即标准算法及高分辨锐利算法对冠脉血管进行造影及血管后处理,分别分析二种不同成像方法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及血管钙化的显示情况。结果61例患者共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80支,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标准算法成像显示血管通畅55支,血管内钙化22支,再狭窄25支,敏感度为95.1%,特异性为96.2%;高分辨锐利算法成像显示血管通畅59支,血管内钙化18支,再狭窄21支,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98.2%,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4层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对冠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管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可行性,其中高分辨锐利算法成像对钙化的显示敏感性、特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与诊断和临床表现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对象和方法对临床已确诊或拟诊为冠心病(CHD)292例行CAG,男216例,女76例,年龄21~76岁,其中急性和陈旧性心肌梗死64例,典型心绞痛59例,不典型心绞痛或无症状但至少有一项CHD易患因素,同时心电图有ST-T改变者123例,心律失常42例,心脏瓣膜病术前检查4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287例,桡动脉途径5例。结果冠脉正常者168例,狭窄124例,其中单支病变占42.7%,2~3支(含左主干)占58.3%;轻度狭窄1.6%;中度狭窄19.4%,重度狭窄为79%。结论通过CAG可以明确诊断CHD及全面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为外科手术依据,也提示CHD患者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冠脉病变已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210例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有或无典型胸痛的心律失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10例各类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伴典型胸痛的A组102例和不伴典型胸痛的B组108例,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中98例(96.1%)有冠脉病变,而B组中仅18例(16.7%),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为冠心病时,应结合临床胸痛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参照,对比CT冠状动脉造影(CTCA)与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PI)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 56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3周内接受CTCA、腺苷负荷MPI及CAG检查,CTCA将患者分为无冠脉病变组、非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及阻塞性冠脉病变组(冠脉狭窄≥70%),分别对比评价两种无创检测冠心病方法 的特点.结果 CTCA发现5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9例非阻塞性冠脉病变,32例阻塞性冠脉病变.腺苷负荷MPI提示26例未见异常,18例显示不可逆性的心肌灌注缺损,29例可逆性心肌灌注缺损.以CAG为对照,CTCA检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55.6%,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100%;而腺苷负荷MPI检测冠脉病变≥70%的病变,敏感性为78.6%,特异性为71.4%,阳性预测值为73.3%,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 CTCA与腺苷负荷MPI分别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与心肌缺血的功能学方面给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较准确的信息,两者相辅相成,是无创的、全面的诊断冠心病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CS)对A/B1型病变再狭窄中的影响。方法:对221例A/B1型病变中109例行PTCA,另112例行CS治疗。结果:PTCA组和CS的手术成功率都非常高(94%和100%)。随访三年发现,PTCA组再狭窄率、心脏事件率、UAP发生率、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搭桥术、心肌梗塞、死亡率等均明显低于CS组(P<0.05)。结论:提示CS治疗A/B1型病变的预后明显优于PTCA。  相似文献   

17.
邹华玉  李佳蓓  张艺 《西部医学》2009,21(2):203-205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析后根据冠脉狭窄程度进行Gensini评分。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I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在控制其他因素如性别、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后,显示MPV和冠脉Gensini评分显著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06(P〈0.01)。去除了年龄、吸烟、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的影响后,证明MPV大小与冠脉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有意义的回归关系。结论MPV的大小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并对冠心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冠状动脉成像CTA与常规冠脉造影CAG,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心血管科就诊患者进行随机选择582例,均进行128-MSCTA和CAG检查,得到1108处狭窄动脉节段,按狭窄程度将冠脉狭窄分成0级、1级、2级、3级和4级,分析128-MSCTA与CAG对各级别冠脉狭窄诊断的一致性,评价128层CT成像诊断冠心病的准确性及钙化与非钙化斑块对冠脉狭窄的影响情况。结果两组诊断0级、1级、2级、3级和4级冠脉狭窄的一致性佳(Kappa>0.75),冠脉狭窄0级、4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高,分别为0级98.01%、98.15%、96.81%、98.86%;4级97.67%、98.72%、93.33%、99.57%。冠脉狭窄中1、2级敏感性为84.78%、87.31%,3级阳性预测值85.98%。冠脉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在0、1、3、4级冠脉狭窄中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在诊断冠心病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和常规冠脉造影媲美,但在128-MSCTA评估冠脉狭窄时,对轻度狭窄的诊断方面及重度狭窄程度评估方面可能产性偏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320排冠状动脉CT成像(CT angiography,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价值。方法收集55例未确诊CAD的患者,在7 d内先后接受了320排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55例患者4个主要冠状动脉包括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共220支在检查中显影良好。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者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共94例,显示无病变者126例。冠状动脉CTA与CAG均发现病变者68例,均未发现冠脉病变者100例。冠状动脉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2、0.79。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CTA是CAD患者无创检查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CAD患者诊断提供依据,虽然尚不能替代目前的金标准检查CAG,但由于CTA对于重度狭窄有高度特异性,因此对于那些拒绝CAG检查的患者(特别是存在严重狭窄的患者)是一个便捷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替代单纯常规冠状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7年6月16日-2008年6月17日在我院心内科行单纯CCA并最大狭窄处≤50%的患者共568例,其中1个月内曾在我院行CTCA检查的患者102人,对比CTCA与CCA的结果。结果80例为单纯CCA检查,19例为支架植入术后复查,3例为冠脉旁路移植术后复查;CTCA诊断8例偏差,诊断符合率为92.2%;其中19例支架植入术后复查患者,CTCA诊断3例偏差,诊断符合率为84.2%。结论CTCA可较准确的鉴别无需再血管化治疗的患者,包括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