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强势带转体质法,即对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予以较长时间较大剂量的温肾健脾中药治疗,使患者的体质转化为阳热型,疫湿(HBV)从阳化热,胶着而成肝胆或脾胃的湿热实证,到达一定的程度后换用清热解毒化浊的中药治疗,使病毒逐步清除,肝功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实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总结出大量有效抗HBV方药,为以后筛选抗HBV药物提供思路;深研中医理论,挖掘中医中有关病毒性肝炎理论和方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筛选抗HBV中药是最可靠的方法;借鉴民间流传的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经验,从中筛选抗HBV药物也是一种捷径;利用现代技术方法筛选中药抗HBV有效成分有利于提高中药抗HBV研究水平;积极挖掘传统的非抗HBV药物的抗HBV作用,为研发抗HBV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中医辨识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指导对慢性HBV携带者的预防治疗。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医科和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接诊的156例慢性HBV携带者通过量表计算标准分后确定该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结果:慢性HBV携带者体质分布中以平和质占主要,占68.6%;其次是肾虚质,占12.8%;气郁质占5.8%;气虚质占3.2%;阳虚及血瘀质均占2.6%,湿热质及特禀质均占1.9%,痰湿质只有1人,占0.6%。本临床资料中未采集到阴虚质,故仅有9个体质分布。慢性HBV携带者不同体质类型组HBV-DNA定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HBV携带者患者中,以平和质、肾虚质、气郁质、气虚质为主,其次为阳虚、血瘀、湿热及特禀质、痰湿质;但体质分布与HBV-DNA定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试述小儿体质与毛细支气管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体质分为5型,其中痰湿型体质容易患毛细支气管炎风寒闭肺型,而患病3—4天后容易出现腹泻等并发症,使病情更为复杂严重。笔者用中药平喘兼健脾利湿止泻治疗本病,不但可避免发生腹泻还能改善患者体质类型,使痰湿型体质逐渐为正常体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体质的分布特点,为中医药及时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根据《慢性HBV携带者证候规律研究的病例报告表》进行问卷调查,对体质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例HBeAg阳性的HBV携带者以平和质为主,在异常体质中以肾虚质为主。结论:肾虚体质是慢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致病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用中药刺激和干扰HBV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最终产生抗-HBs,使HBsAg阴转。方法:采用纯中药制剂序贯疗法,即先激活休眠的HBV,使之苏醒复制,再抗HBV和干扰HBV复制,强化机体免疫,提高B淋巴细胞和Tc的免疫活性最终产生抗-HBs。结果:本组经治150例中,显效78例、占52%,有效61例、占40、7%,无效11例、占7.3%,总有效率为92.7%。结论:用中药序贯疗法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提高机体产生抗HBs,使HBsAg阴转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苏春妹  刘强 《西部中医药》2006,19(6):48-48,F000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从抑制和清除HBV、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保肝护肝及综合作用等方面阐述中药治疗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结论:中药抗同HBV的研究较多,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前景十分乐观.  相似文献   

8.
针对亚健康人群形成一套中药调理体质干预亚健康方案,该文通过分析亚健康人群中常见的3种体质类型进行中药干预方案的机理,讨论调理体质在亚健康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治疗乙型肝炎多用中药,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对它们的作用机理也在不断深入研究中,但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作用如何尚少报道。为此我们对常用于治疗肝炎的80种中药,进行了体外抑制 HBV DNA 的实验研究,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曾使用中药不当的慢性乙肝患者HBV突变情况,分析不规则用药与HBV突变的关系.方法:用PCR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和血清HBV-DNA含量及HBV-DNA变异情况.结果:使用中药不当组27例患者中存在HBV-DNA突变者8例,HBV-DNA突变率为29.63%.未治疗组23例患者中存在HBV突变者1例,HBV-DNA突变率为4.35%.使用中药不当组与未经治疗组相比HBV-DNA突变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不当可能会造成HBV-DNA突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文献调研,总结慢性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方法检索近10年来有关慢性HBV感染相关疾病患者中医体质学研究的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及系统综述的方法,按照制定的标准提取相关的中医体质分布资料,按照疾病类别进行不同体质类型的频数汇总,对不同疾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BV携带者中,平和质占52.79%,气虚质占8.42%,湿热质占6.94%,阳虚质占6.59%,气郁质占6.12%,其余体质类型占19.1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湿热质占26.68%,气虚质占20.75%,气郁质占11.93%,阴虚质占10.69%,其余体质类型占29.95%;乙型肝炎肝硬化(纤维化)患者者中,阴虚质占33.96%,平和质占29.25%,气虚质占28.30%,其他体质占8.49%;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平和质占18.92%,阳虚质占17.94%,气虚质占14.74%,瘀血质占13.76%,湿热质占13.02%,其余体质类型占21.62%。结论慢性HBV感染不同相关疾病患者有着特定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HBV携带者中平和质最多见,但有一定的偏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乙型肝炎肝硬化(纤维化)患者主要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等偏颇体质;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主要表现为阳虚质、气虚质、瘀血质、湿热质等偏颇体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体质辨识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24例和对照组1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体质给予不同中药进行干预,疗程16周.结果:痰湿质(19.84%)、阴虚质(12.84%)和气虚质(11.28%)是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治疗组治疗后平和质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压总有效率为91.13%,优于对照组的73.68%(P <0.01).结论: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进行中药调理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ACLF)的疗效.方法:将80例HBV ACLF(早期、中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结肠灌洗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滴灌法)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总...  相似文献   

14.
许可  吴承艳 《吉林中医药》2011,(10):928-930
《金匮要略》条文中提出诸多"病家",如"疮家""衄家""失精家""中寒家"等等,多指各种宿疾日久,导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经络受损而形成的不同疾病体质。"病家"体质说无"平人""病家"体质说不同于已病体质,"病家"体质说是方证思维的基础,仲景开创了"病家"体质说的中药治疗后,促进了后世中医不同流派的发展,使《内经》天人相应的体质分类有了药物的支持,更重要的随着对"病家"体质的研究,为中医调体养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5.
邓艳华  周建扬  陈璐佳 《新中医》2018,50(11):71-74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气郁体质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郁体质失眠患者12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艾司唑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足浴,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PSQI)、临床疗效及气郁体质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进入睡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气郁体质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睡眠质量、进入睡眠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及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气郁体质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 0.05);治疗组睡眠质量、催眠药物评分及总分、气郁体质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3.28%,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1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足浴联合西药治疗气郁体质失眠疗效显著,中药熏洗治疗气郁体质失眠的优势在于改善睡眠质量及减少催眠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6.
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中药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临床试验,将9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予中医体质干预;治疗组45例,在中医体质干预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降脂汤口服。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得出中药降脂汤结合中医体质治疗能明显改善中老年人血脂异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与产后恶露不绝发病的关系,对产后恶露不绝患者从中医体质角度施予中药治疗,为防治产后恶露不绝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1年1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产后恶露不绝产妇121例,正常产妇131例,按中医体质类型判定标准评估其体质特点,并对产后恶露不绝产妇根据体质不同中药加减治疗。结果:产后恶露不绝患者偏颇体质较多,共103人(85.12%),正常产妇组以平和质最为常见,共50人(38.17%),两组人群的体质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在两组人群之间体质分布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后恶露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从中医体质论治产后恶露不绝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10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鸿铭  朱传伟 《中医杂志》2002,43(5):390-390
临床观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ASC)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这给辨证带来很大困难。尽管乙肝病毒(HBV)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但人体能否感染HBV,感染后趋向如何,与内在的体质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上不应仅仅局限于强调某一指标的转阴,而应从整体着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人体HBV感染状态,因此扶正祛邪是治疗ASC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治疗ASC常用以下10法。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医体质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方法:参照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采用CCQ问卷对HBV感染者开展广泛调研。结果:在HBV感染者中,体质类型按内热质、气虚质、津亏质、郁滞质、精亏质、阳虚质、紧张质、协调质从高到低分布,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2.4%,54.4%,51.9%,50.7%,47.5%,45.4%,37.6%,9.3%。结论:内热质及气虚质为HBV感染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的主要肝外病变之一,该病为临床疑难杂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近年来,我们采用益肾固精为主的中药治疗合用西药抗病毒、保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