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1990年~1994年间收治的4 例变应性亚败血症患者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寻找并清除感染灶获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变应性亚败血症21例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应性亚败血症系儿童类风湿病全身型,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长期间歇性持续发热、一过性反复性皮疹和关节症状、白细胞增多、血培养阴性为主要特征的感染-变态反应综合征.近年来报道病例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亚败血症196例临床分析及误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收集国内文献发表的变应性亚败血症192例及笔者所遇变应性亚败血症4例共196例,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明原因的反复或间歇性发热及与发热相关的皮疹,关节痛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主要征象,发热时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次血及骨髓细胞菌培养的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变应性亚败血症的重要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地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与警惕,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8岁。于1991年6月5日以反复高热、游走性关节痛、皮肤多形性红斑5年为主诉住院。病人自1987年以来常反复高热,伴膝、腕、肩、指关节游走性疼痛,全身有多形性红斑,不痒,热退后上述症状减轻或消失。某医院诊断“风湿热”,经抗生素及非类固醇抗炎剂治疗无效,但经中药,强的松(不规则)治疗后可使症状暂时缓解,停药后 相似文献
6.
7.
8.
9.
为提高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减少误诊,本文收集国内文献发表的变应性亚败血症192例及笔者所遇变应性亚败血症4例共196例,分析讨论。结果表明:不明原因的反复或间歇性发热及与发热相关的皮疹、关节痛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主要征象,发热时无明显中毒症状,多次血及骨髓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而激素治疗有效是变应性亚败血症的重要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变应性亚败血症的认识与警惕,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科于 1 996年 1 0月曾收治亚败血症一例 ,现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女患 ,1 5岁。“全身疼痛 ,活动受限 ,发热、眼黄 4—5天”之主诉。既往史 ( -)。查体 :体温 3 6 5℃ ,脉搏1 2 4次 /分 ,呼吸 2 4次 /分 ,血压 1 4 63 / 6 6KPa。急性热病容 ,皮肤巩膜黄染明显 ,左下肢散在紫红色疱疹 ,可触及浅表淋巴结 ,轻触痛。心肺 ( -)。腹软 ,肝肋下2cm ,质软 ,全腹不定点压痛。双肾 ( -)。腰 3、4椎体叩痛 (± )。四肢活动受限 ,肿胀触痛明显。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Hb) 1 1 g/L ,白细胞计数 (WBC) 4 1 0 -2 5 2× 1 0 9/L ,分类计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分离的败血症病原学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2年1月~2007年4月临床确诊的586例败血症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共检出病原菌613株,其中G+菌426株(69.5%),G-菌163株(26.6%),真菌24株(3.9%)。检出较多的为表皮葡萄球菌(24.5%)、金黄色葡萄球菌(23.2%)、大肠埃希菌(8.3%)、棒状杆菌(5.9%)和链球菌(5.7%)。儿科患者中G+菌感染比例为78.7%,高于成人败血症患者(55.7%)。药敏试验显示主要致病菌均存在多重耐药,G+致病菌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最低,G-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最低,可将此2类抗生素作为败血症治疗的首选药物。结论近年来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败血症患者以G+菌感染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倾向,值得进一步研究。临床应依据本地区药敏结果优化选择抗生素,并采用合理的手段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临床工作中,因发热而就诊的患者较多.由于引起发热病因较复杂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常常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可能导致误诊.而变应性亚败血症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少见且多发生于儿童,成人发生本病容易误诊[1].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新生儿败血症1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期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在我国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仍较高.现将我院儿科自1998年1月~2005年8月收住院因各种不同细菌所致的124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