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以X线片定位诊断为主要依据,采用仰卧位旋转定点复位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将448例颈椎病患者X线片椎体病理移位征象,与颈椎三步定位诊断法相结合,应用颈椎旋转定点复位手法进行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X线片异常改善率为95.7%,移位椎体手法复位程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成正比.结论 依据颈椎X线片定位诊断进行手法整复治疗颈椎病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南少林牵抖手法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A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40例A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用南少林牵抖手法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基于比较复位前后及解除固定时的影像学指标、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和复位次数、解除固定时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40例A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获得随访,复位前后与解除固定时相比,影像学指标均改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上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和解除固定时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茎突长度均显著高于复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和解除固定时的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复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复位次数为(1.46±0.37)次,平均解除固定时间为(39.02±2.52)d。结论:南少林牵抖手法结合小夹板固定治疗A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改善尺倾角和桡骨茎突长度,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折顶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96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98例,治疗组采用折顶法进行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牵抖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优良率99.50%,对照组为82.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折顶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操作简单,复位时间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牵抖折挤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用牵抖折挤法复位,对照组用手法整复法复位。结果:优良率观察组97.50%,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值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抖折挤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是骨科常见病之一 ,目前治疗以闭合手法复位为主。笔者自1995年以来 ,共收治新鲜桡骨下端伸直型骨折68例 ,均以改良牵抖法(在传统牵抖法 [1]基础上加以改进)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均为门诊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口服中药,腰椎牵引后用推挤、斜搬、牵抖三步手法复位,同时指导患者仰卧位在硬板床上行拱腰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1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牵扳推压手法对胸腰椎关节骨错缝、筋出槽病人纠正错位的治疗.方法: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选择不同年龄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用牵扳推压手法治疗,对照组用坐位旋转复位手法治疗.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扳推压手法治疗胸腰椎骨错缝、筋出槽明显优于对照组坐位旋转复位法.  相似文献   

8.
肩关节脱位是人体关节脱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临床上四肢大关节脱位中有近一半的患者为肩关节脱位,而肩关节脱位中十之八九都属于肩关节前脱位[1]。目前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整复手法很多,如牵引推拿法、足蹬复位法、椅背复位法、转腰膝顶法等传统整复手法[2~5],其复位方法、治疗效果各不相同,各有长短。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科参照上述传统整复手法,采用外展牵抖法治疗肩关节前脱位,取得良好疗效。现  相似文献   

9.
粉碎性Colles骨折手法治疗6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治疗情况,分析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临床处理的64例粉碎性Colles骨折经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患者,观察2年后的疗效,采用《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评价。结果:优32例,良20例,尚可8例,差4例,优良率为81.25%。X线片测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复位丢失。结论:虽然存在复位的丢失,但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可行,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0.
牵抖按压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王有贵梧州地区人民医院543001广西梧州市东堤路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牵抖按压手法;斜扳手法1992~1994年6月,笔者运用牵抖按压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6例,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结合临床,对其作用机理探...  相似文献   

11.
肱骨外髁的电测实验应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电测实验方法探讨肱骨外髁翻转骨折的发生机制和合理的固定方法。取一具6岁儿童新鲜尸体的肘关节,处理后粘贴电阻应变片,模拟肘关节伸直和屈曲45°状态下前臂旋前、中立、旋后6种体位,和屈曲90°时前臂旋前、中立、旋后3种体位的应力测定,结果显示肱骨外髁前后部竖直方向的应变无论伸肘还是屈肘均为压应变,屈肘45°位为拉应变。肱骨外髁在屈肘90°前臂旋后位时,水平方向的压应变最大,中立位次之,旋前位时其前方呈拉应变。提示肱骨外髁骨折的好发部位是肘关节半屈曲位,骨折后最佳的固定体位是屈肘90°前臂旋后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1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旋后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改良旋后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和随访牵拉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牵拉肘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相较于旋后复位法,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可有效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牵拉肘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作者复习了14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患儿。其中4例初诊误为外髁移位骨折,2例误为肘关节脱位。这种骨骺分离后发生肘内翻畸形较常见。本文对该种损伤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肘内翻的预防作了讨论,认为对有旋转移位年龄较大儿童,适合切开复位简易内固定;年龄较小儿童推荐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旋后牵伸手法与传统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26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4例,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Ⅱ组62例,采用内旋伸肘顿拉手法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参照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分标准,从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同时严格记录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压痛、握力、关节功能、患者满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Ⅰ组改善情况优于Ⅱ组(P〈0.01);②Ⅰ组总体疗效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869,P=0.000);③Ⅱ组8例患者有一过性的轻度疼痛加重,经1~3 d休息或理疗后消失,其余患者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旋后牵伸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内旋伸肘顿拉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对于严重粉碎性桡骨头骨折on-table重建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Mason IV型桡骨头骨折,均给予on-table重建术,低切迹T型钢板内固定,术后对肘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1例随访8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伸从0~4~100°,旋前80°,旋后80°;1例随访9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屈伸从0~6~90°,旋前85°,旋后80°.Broberg和Morrey功能性评分85分,肘关节功能评估指数(MEPI)为95.2分,平均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1.94分。结论:年轻病人的桡骨头粉碎性骨折行on-table重建术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0和外展15°-25°位长臂石膏托矫形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120例,必要时配合闭式穿针内固定8例。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115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5.83%,5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4.17%,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该方法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应用孙华山正骨理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36例,治疗时,先于患者局部中药热水浴,后行骨折手法复位、硬纸板外固定,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腕关节旋前,旋后,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握力等恢复90%以上33例,治愈率达92%。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具有简便,经济安全,痛苦小的特点,其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能够有效的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采用蹬足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28例临床效果并进行讨论。方法以蹬足法复位脱位肩关节,然后用拇指及示指摸及大结节部位并向里压,同时握住患侧肘部将上臂作前后摆动以复位大结节骨块,复位完毕后局部使用外敷药,用宽10cm弹性绷带配合压骨垫“8”字固定患肩。指导患者进行患肩早期系统功能锻炼,5周后解除外固定,使用药物外洗并逐步恢复正常活动。结果28例患者随访结果22例肩关节功能恢复达到优级,4例达到良级,两例达到可级,优良率达到92.8%。结论足蹬法结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复位方法科学,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8例桡骨上1/3骨折并桡骨小头脱位。认为是前臂创伤中一种新类型骨折,其损伤机制和临床变位情况,既不同于孟氏骨折的任何一型,也不同于桡骨干中1/3、下1/3骨折和前臂双骨折,而是由一种向上并旋前的传导暴力所造成。由于骨折处恰在旋后肌附着点上,旋后肌的突然收缩致折端向前成角,及桡骨头后脱位,并形成向后移位的撕脱性折块。治疗上首选闭合整复,采用近折端对远折端的手法,术后小夹板固定前臂于中立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国内中医院骨伤科医生运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情况和对规范化手法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7省市的610名骨伤科医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565份有效问卷中,有73.6%被调查者最常使用中医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使用的理筋手法依次是:揉捻法、按压法、滚法,治疗手法依次是:腰部斜扳法、扳腿推腰法、扳肩推腰法。有83.9%的被调查者认可中医手法的安全性。被调查者的年龄、职称、学历与手法的安全性评价和规范手法的接受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中医手法是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用方法,规范化的手法容易被医生接受并使用,利于向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