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动物心肌内蛋白酶体核心亚基C2亚基m RNA表达及蛋白降解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 5只,随机分为烫伤组、脓毒症组及对照组。烫伤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 %总体表面积 度烫伤;脓毒症组大鼠用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 g/ kg)制成烫伤脓毒症大鼠模型。通过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心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用核糖核酸印迹杂交(Northern杂交)检测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脓毒症大鼠烫伤后2 h和6 h,单位心肌内3MH含量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而伤后6 h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 .0 1)。脓毒症大鼠伤后2 h和6 h心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m RNA表达较对照组和烫伤组均显著升高(P均<0 .0 1) ,烫伤组大鼠伤后2 h和6 h较对照组也均显著升高(P均<0 .0 1)。结论 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动物心肌细胞内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持续增强现象,蛋白降解率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烧伤脓毒症时心功能异常的蛋白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自烧伤创面释放入血后与红细胞的结合情况,以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1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1004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烫伤组(按烫伤后2,6,12,24,48h分为5个区组)和假烫伤对照组,6只/组。烫伤组95℃持续18s造成Ⅲ度烫伤,假烫伤对照组30℃持续18s假烫伤。两组处理完毕后分别于2,6,12,24,48h无菌采血,测定不同时相点全血中红细胞数量变化,血浆中及红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8浓度变化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实验纳入大鼠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烫伤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表面及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变化:与假烫伤对照组比较,烫伤组红细胞数量在烫伤后2,6,12,24h呈逐渐上升趋势[(6.0883±0.31877),(7.9800±0.38616),(8.1083±0.21424),(8.3267±0.17420),(8.5400±0.47844)×1012/L,P<0.05];烫伤组红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烫伤后2,6,12,24h均明显下降[(232.98±32.03),(151.75±34.275),(134.59±28.34),(171.67±46.00),(213.85±85.48)ng/L,P<0.05];烫伤组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烫伤后2,6,12,24h均明显升高[(85.01±17.22),(133.96±23.70),(121.54±25.29),(118.77±23.88),(113.69±23.34)ng/L,P<0.05]。②各组烫伤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比较:烫伤6h内,当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较低时,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较高;6h后,随着红细胞表面结合白细胞介素-8能力逐渐恢复,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逐渐降低。两者成反比关系。结论:大鼠烫伤后6h内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是下降的,并引起白细胞介素-8自红细胞表面释放,这可能是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早期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伤后48h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异常增高,或许是导致此时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回落的原因之一。提示烫伤后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对血浆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8自烧伤创面释放入血后与红细胞的结合情况,以及对血浆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2/2005-01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1004实验室完成。选取清洁级SD大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烫伤组(按烫伤后2,6,12,24,48h分为5个区组)和假烫伤对照组.6只/组。烫伤组95℃持续18s造成Ⅲ度烫伤,假烫伤对照组30℃持续18s假烫伤。两组处理完毕后分别于2,6,12,24,48h无菌采血,测定不同时相点全血中红细胞数量变化,血浆中及红细胞膜上白细胞介素-8浓度变化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实验纳入大鼠36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烫伤后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表面及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变化:与假烫伤对照组比较.烫伤组红细胞数量在烫伤后2,6,12,24h呈逐渐上升趋势[(6.0883&;#177;0.31877),(7.9800&;#177;0.38616),(8.1083&;#177;0.21424),(8.3267&;#177;0.17420),(8.5400&;#177;0.47844)&;#215;10^12/L,P〈0.051;烫伤组红细胞表面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烫伤后2,6,12,24h均明显下降[(232.98&;#177;32.03).(151.75&;#177;34.275),(134.59&;#177;28.34),(171.67&;#177;46.00),(213.85&;#177;85.48)ng/L,P〈0.051;烫伤组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浓度在烫伤后2。6,12,24h均明显升高[(85.01&;#177;17.22),(133.96&;#177;23.70),(121.54&;#177;25.29),(118.77&;#177;23.88),(113.69&;#177;23.34)ng/L,P〈0.051。②各组烫伤后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的比较:烫伤6h内,当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较低时,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浓度较高;6h后,随着红细胞表面结合白细胞介素-8能力逐渐恢复,血浆中白细胞介素-8的浓度逐渐降低。两者成反比关系。结论:大鼠烫伤后6h内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是下降的,并引起白细胞介素-8自红细胞表面释放,这可能是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早期升高的原因之一;但伤后48h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异常增高,或许是导致此时血浆内白细胞介素-8回落的原因之一。提示烫伤后红细胞结合白细胞介素-8的能力对血浆白细胞介素-8的水平具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HMGB1表达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 探讨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l)表达及肝脏功能影响。方法  30 %Ⅲ度烫伤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2 4h和 72h切痂植皮组。RT 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肝脏HMGBlmRNA/蛋白表达 ,同时检测血浆AST、ALT含量。结果 大鼠烫伤后肝组织HMGB1mRNA表达量增加 1~ 2 5倍 ,2 4h切痂组伤后 8d其水平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显著减少 (P <0 0 5 )。烫伤后大鼠肝细胞和枯否细胞HMGB1表达阳性率较正常大鼠均显著升高 (P <0 0 1) ,2 4h切痂组 4、 8dHMGB1表达阳性细胞数较烫伤对照和 72h切痂组均显著减少 (P <0 0 1)。同时 ,烫伤大鼠血浆AST和ALT水平升高 (P<0 0 5 ) ,而 2 4h切痂组伤后 4、 8d较烫伤对照组和 72h切痂组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烫伤大鼠休克期切痂能够下调肝组织HMGB1表达 ,局部HMGB1诱生参与了肝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烫伤大鼠小肠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电针足三里组(烫伤电针组)、烫伤+假电针组(烫伤假针组)、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假电针组(迷切烫伤假针组)和迷走神经切断+烫伤+电针足三里穴组(迷切烫伤电针组),每组10只.用沸水(96℃)浸泡15 s造成大鼠背部35%总体表面积Ⅱ度烫伤.伤后20 min,电针组持续针刺双侧足三里穴30 min,强度为2~3 mA,频率2~100 Hz;假电针组采用相同频率和强度刺激非经非穴(足三里穴外侧旁开0.5 am)30 min;迷走神经切断组先手术切断腹腔迷走神经再烫伤.各组大鼠于烫伤后6 h处死,取空肠组织,用于湿重法测定小肠组织含水率,并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髓过氧化物酶(MPO)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结果 与烫伤电针组比较,烫伤假针组、迷切烫伤假针组、迷切烫伤电针组TNF-α、NO含量、NOS、MPO活性和小肠组织含水率显著升高,DA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1).与烫伤假针组比较,迷切烫伤假针组、迷切烫伤电针组TNF-α水平显著升高,DAO活性显著降低(均P<0.05),NO和NOS、MP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迷切烫伤假针组与迷切烫伤电针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抑制烫伤大鼠肠道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肠黏膜损伤和组织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烫烧伤后血清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外源性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 30 %TBSAⅢ度烫伤模型 ,分为正常对照给菌组、单纯烫伤给菌组和去补体烫伤给菌组。检测血清补体趋化活性的动态变化 ,取肝、肺组织及心内血细菌培养 ,肝、肺组织进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 烫伤后血清补体的趋化活性在伤后 30min迅速升高 ,6h达到高峰 ;单纯烫伤给菌组肝、肺组织及心内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 6 7%、4 8%、6 8% ,去补体烫伤给菌组分别为4 4 %、30 %、5 1% ;去补体烫伤给菌组肝、肺组织在伤后 12h的细菌量明显减少 ,与单纯烫伤给菌组比较相差显著 (P <0 0 5 )。结论 去补体后烫伤可减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提示过量的补体碎片可诱发外源性病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早期复苏和延迟复苏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 1 1 0只SD大鼠分为A组 (正常对照组 1 0只 )、B组 (早期复苏组 5 0只 )、C组 (延迟复苏组 5 0只 ) ,将B、C两组大鼠造成 30 %Ⅲ度体表烫伤并制成早期复苏和延迟复苏动物模型。取大鼠伤后 6、1 2、2 4、4 8、72h肝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 ,并测定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 ,动态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大鼠肠系膜、肝脏组织未发生明显的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的改变 ,B、C两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组织均发生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下降 ,延迟复苏大鼠移位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早期复苏大鼠 (P <0 .0 5 )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较早期复苏大鼠显著下降 (P<0 .0 5 ) ;相关性分析发现 ,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 (P <0 .0 1 )二者与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 (DAO)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 (二者P <0 .0 1 )。【结论】烫伤大鼠延迟复苏较早期复苏容易发生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且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烫伤后早期脂质过氧化和NOS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烫伤组(S组,n=10),烫伤组(B组,n=10),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UF组,n=10),纳络酮拮抗组(NAL组,n=10).大鼠以94℃热水致伤18 s,复制大鼠30%体表面积Ⅲ.烫伤,观察烫伤后6 h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10%心肌组织匀浆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结果:大鼠烫伤后血浆的MDA含量显著上升,SOD活性显著下降,NOS活力明显增强,舒芬太尼预处理组MDA水平较烫伤组和纳络酮拮抗组明显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假烫伤组;血浆SOD活性较烫伤组和纳络酮拮抗组明显增加,但仍显著高于假烫伤组;10%心肌组织匀浆NOS的活力较烫伤组和纳络酮桔抗组明显降低,但明显高于假烫伤组.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烫伤大鼠可能通过抑制烫伤后脂质过氧化损伤和NOS活力以及保护SOD等抗氧化酶活性.减轻大鼠烫伤后过度的伤害性应激反应,保护各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黄对创伤后脓毒症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目的 :研究大黄对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模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背部烫伤模型 ,烫伤后 12小时静脉内给予内毒素 2 0 m g/ kg进行“二次打击”。分离肝细胞线粒体 ,监测肝细胞线粒体内 ATP水平、细胞色素 C含量和能荷。结果 :烫伤能引起肝细胞内 ATP含量明显减少 ,细胞色素 C和能荷明显下降 ;内毒素打击后上述指标降低更显著 ,且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 ,各时间点与正常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 ;大黄可明显提高脓毒症大鼠细胞内 ATP含量和能荷值 ,减少肝细胞内细胞色素 C的丢失 ,与单纯烫伤组和脓毒症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0 1)。结论 :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能导致肝细胞内 ATP和细胞色素 C含量明显减少 ,能荷下降 ,而大黄能明显提高肝细胞内 ATP和细胞色素 C含量和能荷 ,改善肝细胞线粒体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烫伤大鼠早期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其与胆碱能神经通路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假烫组、烫伤组、电针治疗组、非经非穴组、迷走神经切断(迷切)组、迷切后电针组、M受体阻断组、M阻断后电针组,各组又分为2 h和6 h两个亚组,每个时间点组5只.除假烫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置于100 ℃沸水中15 s造成背部3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迷切组或M受体阻断组分别于烫伤后30 min切断双侧膈下迷走神经或腹腔注射阿托品2 mg/kg;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持续1.5 h,强度为2 mA,2~100 Hz.于烫伤后2 h和6 h采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测定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采用葡聚糖蓝推进率测定各组大鼠小肠动力.结果 各烫伤组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推动率较假烫组均显著降低(P均<0.01);电针治疗组胃和小肠黏膜血流量及小肠推动率伤后2 h和6 h较烫伤组明显增加(P均<0.01);切断迷走神经或阻断M受体可使伤后2 h胃黏膜血流量和小肠推动率较烫伤组降低程度更加明显(P均<0.01);迷切或M受体阻断后电针不能改善肠动力和胃肠黏膜血流.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能明显改善大鼠烫伤早期小肠动力,增加胃肠黏膜血流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胆碱能神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后不同时间点胰腺和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DNA结合活性动态变化,以及胰腺炎后应用中度低温对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实验采用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射造成大鼠AHNP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以及AHNP常温2、5和12h组,用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测定各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第二部分实验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HNP常温组和低温组,诱导AHNP后2h和5h测定各组胰腺和肺组织中NF-κB的活性。结果急性胰腺炎后大鼠胰腺和肺组织NF-κB活性均持续增强,且各时间点胰腺组织NF-κB活性显著强于肺组织(P均〈0.01)。与AHNP常温组相比,低温组AHNP后2h和5h肺组织NF-κB活性均显著降低(P均〈0.01),而胰腺组织NF-κB活性与常温组差异不明显。结论急性胰腺炎伴有胰腺和肺组织NF-κB活性的显著增强。中度低温对急性胰腺炎后肺组织NF-κB的激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对烫伤脓毒症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脓毒症组(24只)、人参皂甙组(24只)和对照组(18只)。将大鼠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烫伤后12h腹腔注射内毒素(5mg/kg)予以“二次打击”,制成烫伤脓毒症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25^+T细胞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细胞)的细胞数。结果:“二次打击”后大鼠外周血中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比例显著升高;此过程随时间而加重,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用药后24h、72h占淋巴细胞百分比人参皂甙组CD8^+T细胞、CD4^+CD25^+Tr细胞占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脓毒症组(P均〈0.01),CD4^+T细胞、CD25^+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脓毒症组(P均〈0.01)。结论:烫伤和内毒素“二次打击”后外周血中CD4^+CD25^+Tr细胞表达增强,人参皂甙可有效抑制其表达,显著改善烫伤脓毒症时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间的关系,寻找致死性脓毒症的可靠监测及治疗指标。方法9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重250~300g)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LP)组(B组)及丙酮酸乙酯(EP)治疗组(C组),每组30只,分别施以假手术(A组)或CLP(B组和C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生理盐水(Ns)2ml(A组和B组)或EP2ml(130mg/kg,C组),12h重复1次。以术后0、6、12、24、48和72h为观察点,观察各组大鼠术后活动、进食、竖毛、腹泻、眼球凹陷、呼吸等情况;活杀并观察腹腔肠管扩张、充血、腹水、病灶包裹、肺表面充血等情况。另取20只大鼠以B、C两组同样的模型及处理方式观察生存时间。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HMGBl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绘制各组生存曲线,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组大鼠术后脓毒症表现最强,C组明显减轻。而A组没有相关表现或表现轻微。B组血浆IL-1β、IL-6和TNF-α水平于术后6h显著升高,至12h已明显下降;而C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B组,但明显高于A组。B组肝脏HMGBl mRNA表达水平在12h开始升高,24h达高峰,并维持至48h后开始下降,且HMGBl表达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91)。C组生存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1),HMGBl表达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及动物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脓毒症晚期释放的HMGBl是脓毒症致死效应的关键炎症介质,其表达水平与实验动物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及预后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严重腹腔感染时T细胞因子4(Tcf-4)表达的变化规律及意义. 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腹腔感染[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后12、24和48 h组,每组10只.应用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隐窝Tcf-4阳性细胞及Tcf-4 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对照组大鼠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仅有微弱表达,而CLP后12 h肠黏膜隐窝底部细胞中Tcf-4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24 h达峰值,至48 h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0.19±0.01)比较,CLP后12 h Tcf-4 mRNA明显上升(0.21±0.01,P<0.01),至24 h达峰值(0.28±0.02,P<0.01),随后逐渐下降,到48 h(0.20±0.01)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可诱导Tcf-4表达,提示Tcf-4可能与肠上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大鼠康复训练后脑功能恢复及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康复对急性脑梗死大鼠脑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及其病理学变化。方法采用抽签法将 3 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A组 (假手术组 )、B组 (造模组 )、C组 (康复组 )。运用血管内线栓法制备脑梗死动物模型 ,术后 2 4h、3d及 7d分别进行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 ,平衡木、转棒、网屏测评 ,并于术后第 7d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C组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各时间点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各组大鼠术后 2 4h均出现抓握、行走及协调能力障碍 ,随着时间的延长 ,A组的各项功能很快恢复 ,B、C组功能改善远不及A组 ,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与B组比较 ,缺血后 3d ,C组平衡木试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缺血后 7d ,除Berderson评分外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脑缺血第 7d ,与A组比较 ,B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明显水肿 ,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与B组比较 ,C组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减轻 ,神经细胞数目增多。结论康复能提高脑梗死大鼠平衡、行走及抓握能力 ;减轻大鼠脑缺血区脑组织水肿 ,增加周围区神经细胞数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呼吸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B组)、脓毒症组(S组)及对照组(C组)。B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S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mg/kg)制成烧伤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2h和6h,采用高效液相一荧光法检测胸大肌、肋间肌和膈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Northern杂交检测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S组伤后2h和6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较B组和C组均显著升高(P〈0.05),B组伤后2h胸大肌和肋间肌内3-MH的含量较C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6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S组伤后2h和6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mRNA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B组和C组均显著增强(P〈0.01),B组伤后2h和6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呼吸肌细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现持续增强现象,肌纤维蛋白降解率也显著增加。这对于进一步从蛋白降解角度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呼吸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全氟化碳(PFC)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ALI)的预防作用.方法 63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C组,9只)、内毒素脂多糖(LPS)致伤组(LPS组,27只)和8碳PFC(C8F18)预防组(预防组,27只).NC组腹腔注射质量分数为2%的戊巴比妥(40 mg/kg)麻醉后2 h处死;LPS组与预防组分别于实验前48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或C8F18(15 ml/kg),实验当日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后静脉注射LPS 7 mg/kg,于2、4和6 h分批处死大鼠.比较3组各时间点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肺系数(右肺湿重/体重)、血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LPS组和预防组PaO2均明显低于NC组(P均<0.05);LPS组致伤后2、4和6 h PaO2与预防组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为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白细胞渗出、聚集,部分肺泡萎陷不张,腔中可见渗出液、出血;与LPS组比较,预防组肺组织病理变化无明显改善;病理损伤评分也无明显降低.LPS组与预防组血液和BALF中TNF-α的浓度均显著高于NC组(P均<0.01);与LPS组比较,预防组血清TNF-α浓度在2、4和6 h无明显改变,BALF中TNF-α浓度在6 h时明显低于LPS组(P<0.05).结论 腹腔注射C8F18原液15 ml/kg不能有效改善LPS所致ALI的PaO2下降及肺组织病理损伤,但对肺内TNF-α释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介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在感染性脑水肿时的变化及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将 72只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S)、感染性脑水肿组 (IBE)和热休克处理组 (HSP) ,每组又分为 4、8和 2 4 h3个时间点亚组。采用 West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各组各时间点的 HSP70的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分别检测 3组大鼠脑组织匀浆中白介素 1β(IL 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Western印迹杂交分析经密度扫描后结果表明 ,感染性脑水肿及正常大鼠脑组织内均有一定量的 HSP70表达 ,而 HSP组的 HSP70量明显高于 IBE组 (P均 <0 .0 1)。与 NS组比较 ,4、8和 2 4 h IBE组的 TNFα含量明显增加 ,以 8h为最明显 (P均 <0 .0 1) ;而在 4和 8h IBE组中 ,脑组织 IL 1β含量明显增高 ,以 8h增高最明显 (P均 <0 .0 1) ,2 4 h则明显下降 ;热休克反应能降低 IL 1β及 TNFα在脑组织中的含量 (P<0 .0 5或P<0 .0 1)。结论 :IL 1β及 TNFα参与了感染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 ,HSP70能减轻感染性脑水肿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 IL 1β和 TNFα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强制性使用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D)组(10只)和手术组(60只),后者制作成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24h后再分为患侧前肢固定(A)组、未固定(B)组和健侧前肢固定(C)组,每组20只,并进行肢体固定。21天后解除固定,于MCAO后21天和28天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灶周围大脑皮质NCAM的表达。结果:与D组相比,手术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多(P<0.01),染色明显增强(P<0.05或P<0.01);手术组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阳性细胞数及光密度值,B组多于(高于)A组,A组多于(高于)C组(P<0.05)。结论:脑缺血梗死可诱发NCAM的表达,肢体固定或过度使用对梗死灶周围皮质部分神经元代偿性高表达NCAM有不利影响,其中患侧前肢过度使用的影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蛋白C(PC)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血必净治疗组,后两组又按处死时间分为术后2、8、24、48和72h亚组,每组8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模型。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并留取肝、肺组织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结果CLP后8~72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PC mRNA表达显著下调(P均〈0.01),血必净注射液可显著提高脓毒症大鼠PC mRNA表达水平(P均〈0.01)。CLP后2h模型组动物肝、肺组织TNF—α mRNA表达均迅速升高并持续至伤后24h(P〈0.05或P〈0.01);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显著降低肝、肺组织TNF—α mRNA水平(P〈0.05或P〈0.01),术后24h均恢复至伤前正常范围。模型组动物CLP后8~72h血小板计数不同程度减少,血必净治疗组较模型组能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P〈0.05或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从基因水平影响脓毒症动物组织PC和TNF—α的mRNA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