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琰  赵花  马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64-8164
对胃癌合并间质瘤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 女,56岁.因上腹部隐痛伴反酸、胀气7个月入住我院.查体:全腹软,剑突下压痛阳性,反跳痛不明显.CT提示胃贲门部壁不规则增厚,强化明显,考虑胃贲门癌.胃镜检查为胃贲门部溃疡性质待查(恶性可能性大),胃窦部黏膜下见一直径1 cm的结节性病变性质待查.病理活检诊断为:(贲门)小块低分化腺癌;(胃窦)小块间叶性肿瘤,间质瘤可能性大.随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胃贲门部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及浆膜层,小弯淋巴结3/8个查见癌转移,大弯淋巴结7个未见癌转移;(胃窦)间质瘤,免疫组化结果:CD117(+),CD34(+).  相似文献   

2.
胃腺囊是胃黏膜腺体扩张性形成的囊性结构,可在多种胃疾病中出现,但与胃癌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收集我院1997~2006年胃疾病外检标本2098例,对胃腺囊的发生、发展、形态结构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病理学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现将我院2005-07~2007-07病检明确诊断的腺瘤样瘤1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11例,年龄23~51岁,平均年龄39.6岁。临床诊断均未考虑本病。术前检查除同时存在疾病的临床体征外无特殊体征。9例发生在子宫者因发现盆腔包块或月经失调、痛经就诊,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6例,子宫腺肌病3例;病程3个月~5 a。位于卵巢、腹膜、附睾各1例。发生于卵巢、腹膜者无自觉症状,均为行剖宫产术中无意发现。发生于附睾者因B超检查发现附睾内包块伴隐痛2 d。手术方式:子宫次全切除7例,子宫全切2例,卵巢及腹膜行局部肿物单纯剥出术2例,一侧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20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49%,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近浆膜下肌壁及子宫角;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免疫表型:AEl/AE3、vimentin和calretinin(+),EMA、CEA和CD31(-)。结论:子宫腺瘤样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涎腺基底细胞腺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和治疗方法,并对此疾病相关文献作一回顾。方法光镜下观察12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由基底样细胞构成,巢状排列,瘤细胞团中央可形成腺腔,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基底膜明显。结论诊断时应注意与基底细胞腺癌、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以及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相鉴别。治疗时宜做全腮腺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变化特点,探讨其诊断标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胃手术与胃镜活检病例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研究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结果】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检查多表现为较表浅的面积较大的溃疡,病理诊断结果大部分为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结论】胃恶性淋巴瘤虽然发病率不高.但由于本病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较复杂,加上基层病理医生对本病认识程度的限制,极易误诊,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对我院1998~2003年外检中甲状腺肿瘤178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34例(19.1%),女144例(80.9%),男女之比为1:4.2.患者年龄18~64岁,高发年龄30~50岁,共125例,占总数的70.2%;其中30~40岁72例,占40.4%,41~50岁53例,占29.8%.  相似文献   

8.
胃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10a我院诊断的胃血管球瘤5例临床病理学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例,女4例,年龄28~56岁(平均38.5岁)。主要表现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其中1例有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为间质瘤或平滑肌瘤,术中见肿物位于胃窦或胃体壁内,向黏膜面或浆膜面突起,其中2例可见黏膜小溃疡。  相似文献   

9.
对我科1990-07~2005-06诊治的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病理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奇异型平滑肌瘤(BLU)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BLU20例手术切除组织标本,采用镜下观察与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点。【结果】镜下部分或全部胞核奇异,双核或多核易见,核内多见1至数个较大红染包涵体样物,核分裂象0~2/10高倍视野(HPF)。免疫组织化学示20例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孕激素受体(PR)均(+),4例p53蛋白(p53)(+),3例雌激素受体(ER)(+),Ki67蛋白(Ki-67)计数约1%~3%。经随访6个月~7年,无复发病例。【结论】BLU虽形态奇异,但属良性肿瘤,本组形态学变化与外源性孕酮药物无关,与妊娠关系应予以关注,应与平滑肌肉瘤(LMS)、恶性潜能待定平滑肌瘤(STUMP)和出血性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间质瘤27例临床病理及肿瘤标记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荐  邹绚  朱晒红  王国慧  刘勇 《医学临床研究》2008,25(10):1850-185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问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多肿瘤标记物蛋白芯片(C12)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7例GIST行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用C12检测系统测定分析病例组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含量.[结果]GIST患者的Vimentin、CD117、CD34阳性表达率高,肿瘤恶性及潜在恶性占了绝大部分(88.9%),C12各项指标的阳性率均很低.[结论]GIST的恶性程度较高,但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没有能早期诊断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蛋白.CD117、CD34的阳性表达对GIST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特征、诊断标准、治疗原则及决定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8例胃间质瘤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用10%甲醛固定,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SP染色后检测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蛋白的表达.结果 18例胃间质瘤的病理形态呈梭形细胞样12例,上皮细胞样6例,CD117阳性+ 6例、++ 8例、+++ 4例,CD34 + 8例、++ 2例,+++ 6例、阴性2例,S100蛋白仅有1例散在阳性,SMA仅有2例散在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结论 CD117、CD34是胃间质瘤的诊断标记物,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胃间质瘤的可靠方法,肿瘤大小及核分裂是判断危险度的标准,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密切随访、定期复查,必要时配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控制复发、转移,延长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GST)与胃炎性纾维性息肉(IFP)内镜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98例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GST(GST组,n=76)、IFP(IFP组,n=22)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部位、最大径及生长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GST患者内镜下大多表现为黏膜下隆起,IFP患者在内镜下均表现为突向管腔的隆起性肿块。GST患者肿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以梭形细胞为主,IFP患者肿瘤细胞呈梭形或短梭形的纤维母细胞样,交织束状或席纹状排列。GST组患者CD117、DOG1抗体阳性率及KI67阳性指数高于IFP组患者,SMA、calponin抗体阳性率低于IFP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4、S-100抗体阳性率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FP患者复发率为0,低于GST患者的21.05%(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4,P=0.019<0.05)。【结论】GST与IFP在病理形态学、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方面均存在差异,可根据两者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表型及相关抗体联合检测的结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在我国大多数城市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居恶性肿瘤的第1位或第2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1位,女性为第4位。90%以上的患者发病年龄超过40岁,平均年龄为53.7岁。近年来女性吸烟者不断增多,患者男女比率已由4∶1上升到1.5∶1。现总结本院近年来5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胰腺交界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无特殊,常被忽视而造成误诊.本文收集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9例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临床及病理医师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1 病历摘要 女,43岁。0.5a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块,不伴有疼痛及乳头内陷。于2007-03-05前来就诊。查体:无发热,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左侧乳腺外侧触及2.0cm×2.0cm大小肿块,活动度尚可,无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乳腺肿块待查。2007-03-08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囊实性,边界尚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彭浩  李君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8):1250-1251
现将我院自 1998年以来收治的 5例胃肠道间质瘤(GISTs)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例。年龄 49~ 76岁 ,平均 5 8岁。 5例均可触及腹部肿块 ,4例有腹痛 ,1例有肠道出血 ,1例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1例表现为肠穿孔 ,2例伴低热。 5例均经病理确诊。本组 5例手术探察见胃肿物 1例 ,小肠肿物 4例 ;肿物大小约 9cm× 7cm× 6 cm~ 30 cm× 2 0 cm× 10 cm,血运丰富 ,红色 ,形状不规则 ,均与附近脏器紧密粘连。病理示肿瘤出血、坏死、囊性变 ,其中 2例小肠间质瘤继发肠腔窦道形成 ;均未见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 :3例 SMA( ) ,2…  相似文献   

18.
盆腔肿物是妇产科常见的病征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种类繁多,表现不一,处理各异。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对改善预后有极其重要意义。为探讨盆腔肿物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笔者对1998年5月至2002年5月住院收治的126例盆腔肿物进行临床病理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6例,年龄18~71岁,平均(34.1±6.3)岁;主诉盆腔肿物62例,腹痛23例,腹胀23例,痛经12例,不规则阴道流血5例,阴道异常排液1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性检查及盆腔B超检查。部分病例行血清CA125检测;全消化道钡餐,静脉肾盂造影,肝胆B超等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盆腔肿物是妇产科常见的病征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且种类繁多,表现不一,处理各异.……  相似文献   

20.
曾候霖  王心见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916-1918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肥大细胞(MC)及淋巴管(LV)计数及相互关系和临床病理意义.[方法]60例胃癌组织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TAM、MC和LV染色方法均为SP免疫组化法.[结果]60例胃癌TAM、MC和LV计数分别为18.4±5.6、15.2±4.3和13.5±4.8;高分化、侵袭肌层、无淋巴结转移及无远处转移病例TAM、MC、LV计数明显低于分化或未分化、侵袭浆膜层或浆膜外、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病例(P<0.05或P<0.01);LV计数与TAM计数(r=0.43,P<0.01)及MC计数(r=0.38,P<0.01)均存在密切正相关,TAM计数与MC计数存在密切正相关(r=0.32,P<0.05).[结论]TAM、MC和LV计数可能是反映胃癌进展、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标记物,TAM和MC可能具有促肿瘤淋巴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