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穿刺放血,头皮静脉(大稳静脉)穿刺输血的同步换血途径,替代脐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换血疗法。结果:两组换血后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分别为45.3%和42.5%),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组术后贫血程度轻(P<0.05),住院时间短(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改良同步换血疗法操作简便易掌握,疗效好,副作用少,有输血条件的基层医院均能开展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横  黄尤国  余加林 《四川医学》2004,25(12):1338-1339
目的 探讨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危险性。方法 对 40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平均换血量 15 9.13ml/kg ,速度 78.5 6ml/(kg·h) ,换血前后抽送血清总胆红素、血气、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检查。结果 换血前后TB分别为 :43 6.72± 13 7.67( μmol/L)及 189.0± 63 .2 9( 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 5 6.72 % ;换血前后血糖为 5 .12± 2 .2 5 (mmol/L)及 10 .89± 4.62 (mmol/L) ;换血前后血钙为1.2 1± 0 .0 9(mmol/L)及 1.0 1± 0 .12 (mmol/L) ;同时血钾、血镁、血红蛋白换血后也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但对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 ,应慎重选择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的效果和影响。方法 :对 12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进行治疗 ,监测换血前后血常规、血气、血生化、凝血和肝功能的变化。设对照组 16例 ,常规光疗和综合治疗。结果 :治疗后换血组血清总胆红素 ,非结合胆红素水平较光疗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换血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 ,血小板一过性降低 ,换血过程中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 :换血疗法操作简便、安全 ,是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后血中胆红素及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3例均采用桡动脉-外周静脉同步换血,采用O型红细胞+AB型血浆,换血量150~180ml/kg,输入量比换出量多10~15ml/kg,3小时左右结束.换血前后抽血送检胆红素、血气、电解质、血常规、血糖、血培养,出院前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计数资料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血清胆红素换出率50%,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气等无差异性,电解质、血糖、白细胞、血小板有显著性差异,但平均值在正常范围.结论 同步换血疗法能有效降低血中胆红素的浓度,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对内环境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7月~2009年3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胆红素血症患儿49例为治疗组,应用全自动换血术治疗;对照组为2005年7月以前应用旧法换血的患儿30例,观察换血前后总胆红素变化及并发症比较。结果两种方法血清总胆红素值较换血前均明显下降,全自动换血术后感染、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方法,全自动换血术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换血的效果.方法 患儿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护下,外周静脉输血,输入血液按2∶1的红细胞与血浆进行混合输入,速度均为2~4 mL/(kg·min),外周动脉抽血,采用留置针头连接输液泵,抽血速度加上肝素盐水输液泵速度为排血速度.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气分析、血总胆红素、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42例患儿平均总胆红素由换血前425 μmol/L下降至换血后的197 μmol/L,换出率是53.6%,平均换血量157 mL/kg,迅速降低了总胆红素.予2∶1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术后患儿贫血症状明显减少或减轻,低血钾减少,明显改善了内环境.结论 输液泵全自动控制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采用2∶1的红细胞与血浆混合进行换血效果肯定,方法简单、实用、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多样[1],重症者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造成组织器官永久性损害以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一系列严重后果[2,3].换血疗法能快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轻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有效的方法.传统方法采用悬浮红细胞与血浆1∶1混合,换血后患儿并发症较多[4].我们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采用高球浆比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术,去白浓缩红细胞与血浆比例为(2~3)∶1,即浓缩红细胞2~3个单位,血浆100 ml,根据患儿贫血程度(Hb<130 g/L采用3∶1,Hb>130 g/L采用 2∶1),换血总量约180 ml/kg,换血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效果.方法 对1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监测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血前后血生化、血糖、凝血功能指标稳定.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是抢救治疗重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同步换血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海平 《河北医学》2011,17(8):1055-1057
目的:探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换血方法对69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治疗,并比较换血前后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在换血前显著高于换血后水平,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红素换出率48.5%.结论: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10.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检测下 ,行外周动脉抽血 ,静脉输血 ,记录换血出入量 ,换血前后作胆红素、血常规、生化、血气和血培养等检查。结果 换血时间 2 .4~ 3 .8h。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结合和非结合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和 0 .0 1 )。血红蛋白和血糖明显增高 (p <0 .0 5)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外周同步换血疗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 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血源选择与患儿同型血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换血前后作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 2 .7% ,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 ,近期无并发症 ,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2.
梁桂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7):766-767,770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的疗效。方法:新生儿败血症55例,随机分为同步换血治疗组25例,非换血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之间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脏器功能受损的程度与病死率间的关系、同步换血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值及心、肾、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同步换血治疗组病死率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非换血组(P<0.05)。同步换血后酸中毒得到纠正,PaO2升高,PaCO2下降,同步换血后胆红素明显下降,尿素氮、肌酐明显下降(P<0.05);而同步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同步换血疗法对新生儿败血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对 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外周静脉输血 [输液泵控制速度 (2 0 0~30 0 )mL h]和同步外周动脉抽血 ,并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 (84 4 0 7±314 34) μmol L和 (4 0 8 2 7±16 0 4 0 ) μmol L(P <0 0 1) ,总胆红素换出率平均 5 1 33%。随诊 10个月~2年 ,除 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外 ,余 5例均发育正常。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病历资料,观察换血后血常规、生化水平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以及直接胆红素均较换血前显著降低(P〈0.01),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9.7%。换血后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血红蛋白、红细胞较换血前明显升高(P〈0.01),换血前后血总胆汁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对新生儿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新生儿(48例)高胆红素血症换血前、后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并分析比较。结果:新生儿换血后:①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P<0.01)。②WBC、血小板明显下降(P<0.01),RBC、血红蛋白无统计学意义。③钾、钠、氯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水平升高(P<0.01)。④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0.01),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P<0.01)。结论: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疗效显著;但换血治疗后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生化及凝血功能等血液指标变化,防止感染、出血、贫血等不良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后电解质和血糖的改变。方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同型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换血前后在同一动脉端取血测电解和血糖。结果:(1)换血过程中应用钙剂组(观察组)与未应用钙剂组,血钙水平在换血前后在两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换血时静注高渗糖组糖换血后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变化。(3)换血后血钾下降,血钠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围。结论: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对机体生理功能及电解质的平衡无明显影响,换血过程中静注钙剂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检测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测定2010年1月-2012年1月本院产科出生的17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6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G6PD活性。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明显低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平均G6PD活性明显高于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G6PD活性降低甚至缺乏,脐带血中G6PD活性可作为辅助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分娩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2008年6月30日的活产婴儿进行了相关分析。通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剖宫产与非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结果:剖宫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剖宫产儿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论:剖宫产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