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对小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及其辅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云南昆明小白鼠[(20±2)g]随机分成两组:LPS组,腹腔注射LPS(5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分别于0~72h后处死小鼠,检测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变化;留取肾脏,EMSA法检测NF-κB及PPAR-γ的DNA结合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MCP-1、iNOS、PPAR-γ及其辅激活因子1(PGC-1)、类固醇受体辅激活因子1(SRC-1)、SRC-2、SRC-3及核辅抑制因子(NCoR)mRNA的表达;ELISA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核蛋白PPAR-γ表达;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肾组织巨噬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血清尿素氮升高明显(P<0.05),但血肌酐无明显变化。肾组织NF-κB的DNA结合活性在0.5h后即明显增高,而PPAR-γ的DNA结合活性早期增强,8h后开始减弱。与同时间点对照组及基础值相比,小鼠腹腔注射LPS后6h,12h及24h,肾组织MCP-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而iNOS mRNA表达在6h及12h后显著增加(P<0.01)。PPAR-γ及PGC-1 mRNA表达则显著下调(P<0.01),核内PPAR-γ蛋白含量早期升高,24h时显著下降(P<0.01)。SRC-1、SRC-2、SRC-3及NCoR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LPS作用后肾组织HE染色未见显著改变,免疫组化可见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最初主要分布在髓质肾小管周围,在48h及72h浸润更为明显,皮质肾小球周围也可见巨噬细胞浸润。结论:小鼠腹腔注射LPS后肾组织中NF-κB活性及相关炎症因子MCP-1和iNOS表达上调,肾组织内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表明处于炎症状态,而PPAR-γ及其辅激活因子PGC-1的表达下调可能与炎症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甾体激素受体超家族的新成员,共有3个亚型(α、β、γ),是一类核转录因子。PPARγ主要表达在脂肪组织及免疫系统,在结肠、视网膜中也有一定程度表达。近来研究显示,PPARγ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关。PPARγ被其配体激活,可诱导其下游的靶基因表达上调或下调,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成、生长与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男女腹部皮下脂肪组织、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a(TNF-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方法选择30例择期外科手术患者,男15例,女15例,用RT-PCR法检测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TNF-a、PPARγ2 mRNA表达。结果(1)男性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显著低于女性,网膜脂肪组织中TNF-a mRNA显著高于女性(均P〈0.05)。(2)女性皮下脂肪组织中脂联素mRNA表达高于其网膜脂肪组织,男女网膜脂肪组织中TNF-a mRNA均高于各自的皮下脂肪组织(P〈0.05~0.01)。(3)男女间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PPARγ2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腹部皮下脂肪组织和网膜脂肪组织中脂联素、TNF-a mRNA的表达可能存在性别差异,而PPARγ2 mRNA表达的性别差异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稳定表达人脂联素3T3-L1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2 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脂联素功能提供了实验基础。方法重组脂联素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ADPN)脂质体法稳定转染3T3-L1细胞。用TNF-α(100ng/m1)处理未转染、转染空载载体、转染pcDNA3.1^+-hADPN的3T3-L1细胞,RT-PCR检测PPARγ2 mRNA的表达量。结果(1)稳定转染了pcDNA3.1^+-hADPN的未分化和已分化3T3-L1细胞中,PPARγ2表达量较未转染组明显增加(P〈0.01)。(2)TNF-α可明显抑制PPARγ2 mRNA的表达(P〈0.05)。(3)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P〈0.05)。结论稳定转染pcDNA3.1^+-hADPN可明显增加未分化和已分化的3T3-L1细胞PPARγ2 mRNA表达。TNF-α抑制PPAR-γ2 mRNA表达,而转染pcDNA3.1^+-hADPN可改善TNF-α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在大鼠缺氧性肾小管上皮细胞( RTEC)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将体外传代培养的大鼠RTEC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罗格列酮( RGZ )组和GW9662组。 RGZ组加入15μmol/L RGZ,GW9662组加入25μmol/L GW9662,将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放入真空罐中制作RTEC缺氧模型。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做处理。造模36 h后,采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RTEC PPARγ、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PPARγmRNA表达显著升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相比,RGZ组RTEC PPARγmRNA表达降低,GW9662组表达上升( 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模型组、RGZ组、GW9662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显著降低、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均<0.05);与缺氧模型组比较,RGZ组RTEC TGF-β1 mRNA表达上升,GW9662组表达降低(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缺氧性RTEC损伤中PPARγ的蛋白表达与TGF-β1的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91,P<0.05)。结论 PPARγ蛋白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缺氧性RTEC损伤的发生;RGZ可能通过上调PPARγ蛋白的表达而减轻缺氧性RTEC损伤。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PPARs)属一类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存在3种亚型:PPARα、PPARβ/δ和PPARγ。PPARα对脂肪酸氧化(FAO)酶的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促进细胞对脂肪酸的摄取、活化和代谢;PPARγ调控参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的多个基因的转录,并调节胰岛素介导的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至于PPARβ/δ的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PPARα的配体包括白三烯B4、贝特类降脂药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噻唑烷酮类化合物及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 PGJ2)是PPARγ的合成或…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er-activated receptors,PPAR)α的配体——非诺贝特、WY14643,PPARγ配体——匹格列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单核细胞THP-1的TF 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TF蛋白表达量。结果:PPAR配体处理组中THP-1细胞TF mRNA水平以及蛋白表达量均较单纯LPS刺激组明显降低。结论:3种PPAR配体均可抑制单核细胞TF mRNA以及蛋白表达,可能经此机制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作为一类核转录因子,能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进而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PPARs的辅调节因子,包括辅激活因子和辅抑制因子,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或抑制PPARs的转录活性,调节其目的基因的表达。并且还是很多细胞内信号通路和翻译后修饰作用的对象,在肾脏疾病的进展中发挥重要重要。选择不同的辅调节因子的激活剂或抑制剂来调节相关基因的转录活性,将会成为治疗一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及肾小管间质疾病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PPARγ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它参与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细胞因子共同调控星状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生成.配体作为PPARγ活化剂,可通过减弱信号传导来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及肝纤维化的形成,因而PPARγ配体有望用于防治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作为一类由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在抗炎、抑制粤管平滑肌增殖迁移、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增加胆固醇的逆向转运、改善血管酿力等方面发挥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相关研究证实,部分中药布希作为PPARγ激动剂的潜在可能,在中药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PPARγ也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切入靶点,并且有望在中医药领域中研究出新的、特异性较高的PPARγ激动剂,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脂代谢异常提供更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d-PGJ2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用15d-PGJ2(5μM)预处理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2h后加入LPS(1μg/ml),与LPS组、15d-PGJ2组及未加任何刺激组进行比较。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8和MCP-1蛋白水平;通过RNAi技术沉默肾小管上皮细胞PPARγ,观察15d-PGJ2的作用是否依赖于PPARγ;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在细胞内的定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胞质中Iκ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在HK-2细胞中,与对照组相比,LPS刺激4h使IL-8 mRNA及蛋白分别升高(5.67±1.83)和(1.62±0.12)倍,使MCP-1 mRNA及蛋白分别升高(5.24±1.33)和(2.25±0.40)倍,且胞质中IκBα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15d-PGJ2+LPS组,IL-8和MCP-1表达在mRNA水平分别下降74.23%和79.42%,在蛋白水平分别下降69.03%和4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PPARγ沉默的HK-2细胞中,与LPS刺激组相比,15d-PGJ2使IL-8和MCP-1表达在mRNA水平分别下降59.21%和44.08%,在蛋白水平分别下降47.11%和39.40%(均P0.05),并明显抑制LPS诱导NF-κB核易位,下调IκBα磷酸化水平。结论:15d-PGJ2可抑制LPS诱导的趋化因子表达,且不完全依赖于PPARγ,可能与抑制IκBα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是脂质的沉积似乎是本病主要的原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的核受体家族的三个成员之一.是脂肪酸水平变化的传感器,可影响人体的生理平衡包括在多种组织中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称PPARα可控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PPARα在代谢活跃的肝脏中所参与的调节,就PPARα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之间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具有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β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3种亚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是脂肪组织的调控因子,也对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方向起调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表达增高可能减少骨髓腔中成骨细胞生成,增加脂肪细胞数量,这种作用会导致骨形成的减少。另一方面,也有报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被配体激活后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化,但具体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关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及其激动剂对破骨细胞作用机制的研究尚需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19.
PPARγ及其配体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疾患是一类世界性的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这个过程的中间及关键环节.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aell,HSC)时启动整个事件的开端,在HF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进展期的HF中,活化HSC在肝损伤部位移行、增殖,表达各种细胞外基质(extre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和细胞因子,是HF形成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