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组织工程全层皮肤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的皮肤供区不足、二次表皮移植、免疫排斥、传播疾病等问题,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移植成功率低,也不具备完整的皮肤结构.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集中在构建含正常附属结构的组织工程全层皮肤上.组织工程全层皮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具有远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组织工程皮肤是目前组织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也是该领域发展最成熟的。国外许多产品已经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应用。供研究和应用的组织工程皮肤主要包括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全层皮肤替代物。已广泛应用于烧伤、溃疡、皮肤病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及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皮肤收缩的情况。方法分别采用不同浓度牛肌腱胶原蛋白和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测量组织工程皮肤的收缩度,采用Wilcoxon Signed Ranks Test和Friedman Tes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牛肌腱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收缩度要小于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P<0.01);不同浓度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其收缩度也不相同(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牛肌腱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在保持其形态稳定性上显著优于鼠尾胶原蛋白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牛肌腱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胶原浓度越高其形态稳定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组织工程皮肤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组织工程相关技术发展迅猛,在皮肤病治疗方面也有了一些初步应用。除了治疗皮肤溃疡、修补皮肤缺损外,还用于治疗白癜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光化性紫癜等皮肤病的治疗,且疗效较好,已经成为皮肤病治疗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组织工程(TE)皮肤在修复皮肤缺损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类似疾病提供新方法。方法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以牛胶原为支架,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TE皮肤。对1例双下肢溃疡15年的患者进行移植治疗,观察疗效。结果移植后1周溃疡边缘变平,健康的肉芽组织形成,2周后皮岛扩大,边缘形成了较薄的上皮组织。4周后溃疡面积缩小40%,9周后溃疡面积缩小90%。结论构建的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真皮移植后,提高了愈合速度,获得了较理想的创面愈合效果。为临床治疗类似溃疡型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7.
皮肤组织工程相关技术发展迅猛,在皮肤病治疗方面也有了一些初步应用。除了治疗皮肤溃疡、修补皮肤缺损外,还用于治疗白癜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光化性紫癜等皮肤病的治疗,且疗效较好,已经成为皮肤病治疗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组织工程皮肤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分泌情况。方法:收集不同时相的单层成纤维细胞培养液、胶原凝胶真皮替代物(胶原凝胶DE)、胶原凝胶皮肤替代物(胶原凝胶SE)、复方壳多糖真皮替代物(复方壳多糖DE)、复方壳多糖皮肤替代物(复方壳多糖SE)培养液样本,双抗体夹心EUSA法测定其中VEGF分泌量。结果:成纤维细胞(FB)在三维培养时分泌的VEGF明显高于其单层培养时的分泌量。复方壳多糖组织工程皮肤VEGF的分泌量又高于胶原凝胶组织工程皮肤。大多数培养液中VEGF含量在48h内增长最快。结论:壳多糖组织工程真皮和皮肤能分泌较多的VEGF,有利于伤口的血管化,加速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观察其在修复SD大鼠创面中的作用。方法:将分离、培养的SD乳鼠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种植于以牛I型胶原所构建的胶原海绵真皮支架两侧,构建出组织工程皮肤。分别观察自体皮肤、油纱布、组织工程皮肤覆盖SD大鼠皮肤缺损的愈合情况。第7、10、15d取创面皮肤标本行HE染色,组织工程皮肤再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构建的SD大鼠全层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大鼠创面后,无出血、感染、坏死等不良反应,愈后良好。FN的表达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规律性变化。结论:动物实验模型表明,以胶原海绵为真皮支架的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良好的皮肤替代物,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0.
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皮肤移植已从开始的自体皮肤移植和同种异体移植发展到生物皮肤替代物移植。本文综述了已商品化应用于临床的角质形成细胞移植物、角质形成细胞与异体真皮、无细胞真皮基质、合成的和组织工程的真皮基质组成的复合皮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皮肤移植已从开始的自体皮肤移植和同种虱体移植发展到生物皮肤替代物移植,本文综述了已商品化应用于临床的角质形成细胞移植物,角质形成细胞与异体真皮,无细胞真皮基质,合成的和组织工程的真皮基质组成的复合民缺点。  相似文献   

12.
生物工程设计的人类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烧伤、急性创伤、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缺损,临床上常采用自体皮片、皮瓣移植;然而,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常存在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生物工程的出现找到了一种可取代自体、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新方法,即根据人体皮肤的组织学及功能特点构建的生物工程设计的人类皮肤替代物。现在,一些人工皮肤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进入商品化生产。综述了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复合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构建含黑素的组织工程皮肤.方法 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处理健康小儿包皮,获得表皮细胞悬液,分别用人角质形成细胞(KC)无血清培养基(SFM)及改良的M254黑素细胞培养基培养KC、黑素细胞(MC),并传至第3代.将第3代KC接种于培养瓶中,48 h后加入第3代MC(MC:KC为1:10)混合培养.制备人去表皮的真皮(DED),将培养第3代的MC、KC制成细胞悬液,按照1:10的比例接种于DED表面,采用液下培养和空气-液面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2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分别做HE染色、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及Masson-Fontana染色.结果 KC、MC混合培养于培养皿5 d后,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KC呈铺路石状生长,其间散布MC,且树突延伸到KC细胞间.两种细胞混合接种于DED 15 d后,HE染色显示在DED上有3~6层表皮细胞,并可见角质层,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银氨染色显示基底层见黑素着色.结论 MC、KC混合接种于培养皿可构建MC和KC接触生长的单细胞层,将MC、KC接种于DED可构建含有黑素成分的组织工程皮肤.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tissue-engineered skin containing melanin with mixed culture of human keratinocytes (KCs) and melanocytes (MCs) on de-epidermized dermis (DED) in vitro. Methods Single-cell suspension was obtained by digestion of isolated preputial epidermis with pancreatin. Keratinocyte serum-free medium (K-SFM) and modified M254 culture medium were used to culture KCs and MCs respectively. Third-passage KCs were seeded into cell culture flasks and cultured for 48 hours; then, third-passage MCs were seeded into the same cell culture flasks with the MC/KC ratio being 1: 10 followed by a 5-day coculture. The suspension of third-passage KCs and MCs with the MC/KC ratio of 10:1 were seeded onto the surface of a prepared DED and maintained at the air-liquid interface for 11 days following a 4-day submerged culture.Subsequently, the constructed tissue-engineered skin was examined with HE staining,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for keratin and Masson-Fontana staining. Results After coculture in flasks for 5 days, KCs exhibited a typical paving-stone appearance, MCs with projected dendrites were scattered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between KCs. HE staining revealed 3 to 6 layers of cells with the formation of stratum corneum after mixed culture on DED for 15 days. Keratin protein was positive throughout the artificial epidermis, and melanin pigments were located in the basal layer of the epidermis as Masson-Fontana staining showed. Conclusions The co-culture of MCs and KCs can form single-cell layers with the contact between MCs and KCs in flasks, and construct tissue-engineered skin with melanin component on DED in vitro.  相似文献   

14.
皮肤纤维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纤维瘤是临床较常见的皮肤软组织肿瘤,其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特点,作者对近年来我科门诊遇到的32例皮肤纤维瘤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如下。 一、临床情况 32例患者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11~61岁,平均32岁。病期2个月~2年,平均6个月。发生于四肢的27例,在躯干的3例,在颈项的2例。皮损均为单发,呈皮色、暗红色  相似文献   

15.
SD大鼠毛乳头细胞体外培养及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SD大鼠毛乳头细胞(DP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性,并用其构建组织工程双层皮肤。方法分离大鼠触须部获取完整毛囊,胶原酶消化获取毛乳头组织,组织块法培养毛乳头细胞并传代。以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α,SMA-α)、CK抗体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MTT法检测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将第二代DPCs作为真皮种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作为表皮种子细胞,用气-液面培养制备组织工程双层皮肤,HE染色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成功培养DPCs并传代,Ⅰ型胶原、SMA-α染色阳性;成功构建出含表皮与真皮层的组织工程双层皮肤。结论体外培养得到的DPCs与表皮结合较好,可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期梅毒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均具有多样性,并且其诊断与临床体征、组织形态学又有密切联系[1]。为进一步探讨梅毒组织形态学变化过程和损伤机制以及协助诊断,我们对二期梅毒皮肤组织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临床资料 取材于1995年~1997年26例二期梅毒患者,男19例,女7例。年龄20~58岁。皮疹类型:斑疹3例,斑丘疹5例,鳞屑性斑丘疹2例,豆状丘疹5例,肥厚丘疹4例,掌跖角化斑疹1例,扁平湿疣6例。患者血清RPR(平均滴度1∶19.79)及TPHA试验(滴度1∶80)均阳性,抗HIV初筛试验均阴性。方法 常规取冠状沟、包皮、大阴唇、会阴、腹股沟、肛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猪组织工程皮肤移植后表皮层角蛋白分化标志的变化情况,为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本科已建立的方法构建猪的组织工程皮肤,进行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实验,并于移植后1周、4周、8周取标本,行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移植后组织工程皮肤表皮层角蛋白的表达、表皮细胞分化和重建情况。结果猪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均存活,创面达到理想的愈合效果;组织学检查显示表皮分化良好,表皮层广谱角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底层以上细胞角蛋白K10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基底层细胞角蛋白K5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构建的猪组织工程皮肤自体及同种异体移植后,可获得理想的创面愈合效果,表皮分化和再构建良好,与正常皮肤相似。本实验为组织工程皮肤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用人皮肤表皮干细胞 (ESCs)接种至同种去表皮的真皮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 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获得角质形成细胞,并用Ⅳ型胶原快速粘附法筛选ESCs并培养;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用免疫组化法对ESCs进行鉴定;将ESCs接种至去表皮的真皮上浸没培养7 d后转成气-液面培养,4周后取培养的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角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培养的ESCs呈铺路石样、克隆状生长;角蛋白K19和β1-整合素的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培养5周的组织工程皮肤可见有3 ~ 6层细胞,并可见角质层,表皮角蛋白染色阳性。结论 应用人皮肤的ESCs与去表皮的真皮可以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19.
皮肤淋巴瘤是一组形态多样性的皮肤恶性肿瘤,对其正确诊断分类常常需要通过免疫表型的研究,来确定是T、B、单核巨噬细胞源性。以前这方面的工作多是在冰冻切片上进行,随着单克隆抗体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进展,使得我们能够在石蜡切片上进行研究,这便于临床常规及回顾性研究[1]。我们选用一组已商品化的耐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针对不同淋巴细胞来源的McAb,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石蜡组织上对不同来源的皮肤淋巴瘤和白血病进行了研究,以探求它们在常规病理皮肤淋巴瘤诊断分类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1.病例 均取自临床常规病理存档…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利用人皮肤来源的细胞体外构建含色素组织工程皮肤白念珠菌感染模型。方法 利用人皮肤原代培养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成纤维细胞与胶原孵育3 d后得到组织工程真皮,在其表面接种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培养12 d,获得组织工程皮肤,再在其表面滴加1个麦氏浓度的白念珠菌悬液5 μl,分别在6、12、24、48和72 h进行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结果 利用成纤维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及胶原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结构良好,表皮分化层次分明。HE染色和PAS染色显示,感染白念珠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白念珠菌对表皮结构的破坏逐渐加重,菌丝由浅表向真皮逐渐侵入。感染至72 h,表皮结构完全破坏,真皮内充满大量菌丝。结论 利用人皮肤来源的细胞,培养出的含色素组织工程皮肤层次结构分明;初步建立了人皮肤来源的组织工程皮肤念珠菌感染模型。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皮肤,人工; 念珠菌,白色; 模型,生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