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健康你我他     
爱荷 沈阳市中医管理处副主任中医师 肖振祥 相传有一个貌美刚直的少女,被一个财主看中,欲霸占,少女 不从,被追途中跳入湖水,化作万朵莲花.十里飘香,引起 了人们的敬爱、周敦《爱莲说》:“……予独爱莲,出于淤泥而不染,濯涟漪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把荷花比做皎艳纯洁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爱莲新说     
正每当炎炎夏日来临之际,繁花消失,唯有荷花在万绿丛中傲然怒放,深受大家喜爱。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赞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其实莲全身都是宝,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每年六月份,满池塘碧绿的荷叶正是食疗及入药佳品。荷叶在炎热的夏季  相似文献   

3.
荷花属睡莲科莲属植物,多年生水生莲的花卉,又名莲花、芙蓉、水芙蓉等,被人们美称为"花之君子"。荷花之所以被誉为"花之君子",不但因其品性高洁,还在于它的奉献精神。它"处泽地而无怨",不但奉献出其美丽风  相似文献   

4.
秦耕 《健康大视野》2013,(12):118-121
徐德润用手中的笔去忠实实践其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在艺术和人生的坎坷曲折中磨练充实自己,把艺术创作看是生命的交换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提炼加以升华,充实了生命的内涵。 花鸟画,尤其是画花,“妙在传色”。欣赏大作简单,分享其之美却非易事,因为解道者深处道内,解道之内,难见道之外,大美难言尽,故以道解道,道之不解。中国艺术研究院山东翰林画院院长徐德润善画荷花,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得好:水陆草本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相似文献   

5.
进入夏日 ,又见“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妖媚与热情 ,这“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藕 ,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到“留得死荷听雨声”的花落无不带给人们雅趣与美景 ,而它独特的美味与保健效用更是坚定许多文人墨客“众花之中独爱莲”的信念。莲藕的食用早有记载 ,《尔雅》中说 :“其实莲 ,其根藕。”藕 ,又名莲菜 ,莲根 ,荷心 ;其通身是宝 ,既可以作菜 ,又可当果 ,还是常用药品。其叶田田如盘 ,承露其中 ,风摇滚动如珠 ;其花 ,鲜艳而不娇娆 ,出淤泥而不染 ,映日如红霞 ,香飘千万家 ;叶茎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其实…  相似文献   

6.
泰国之所以被世人称为梦一般美丽的旅游天堂,除了她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和神秘美妙的风景名胜,与其独一无二的特产——“人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妖”是很受欢迎的:游客喜欢,是因为“人妖”能满足人的猎奇心理;商人需要,是因为“人妖”能填鼓老板贪婪的钱袋;泰国“制造”,是因为“人妖”能给政府带来可观的外汇。然而,“人妖”本身呢?“人妖”的来龙去脉、生理特征、心理轨迹、情感归宿乃至性爱形态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40岁左右便是“人妖”的正常死亡年龄?本文通过三位主人翁在泰国的新身经历将告诉你这一切。  相似文献   

7.
刘立 《现代养生》2013,(13):28-29
从盛夏到仲秋,这"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莲,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盛夏的美景,也为人们的餐桌增添了吃的内容。七月正是荷花最美丽的季节,古时还将农历六月二十四定为荷花生日,在古代诗歌典籍中颂扬荷花的绝作更是不胜枚举。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诗句。春秋战国爱国诗人屈原有《离骚》中更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之句。唐代诗人王昌龄又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来吟咏荷花。千百年来,无  相似文献   

8.
姚继霞 《东方药膳》2004,(12):42-42
“腻玉肌肤碧玉房,累累波面衬红妆。”荷花,又名芙蓉,气质高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誉为“花中君子”。炎炎夏日,漫步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亭亭玉立,金莲冉冉,香气四溢,沁人肺腑。荷花与荷叶,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食用营养价值和奇特的药用疗效。青黛翠绿的荷叶,取其清晨含露鲜品煎汤和粥,可用以夏日防暑;鲜荷叶熬绿豆汤,频频服之,主治三伏天中暑高热;以粳米50g煮粥,临熟入鲜荷叶一段(切末),可解夏季暑湿所致的发热、口渴、厌食、胸闷、乏力之证。近来,医学家还发现荷叶有降低胆固醇,扩张血管的疗效,并有减肥…  相似文献   

9.
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南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词赏析】荷花也叫莲花,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诗就是写荷花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被广为传诵。通过描写农历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鲜艳娇红。  相似文献   

10.
酱焖鸡软罐头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淘汰蛋鸡为原料,经嫩化、焖制和酱制等工艺,生产具有“鲜、香、嫩、脆”特点的产品,探索蛋鸡加工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夏日说荷     
“一片秋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在酷暑炎热之时,读曹寅的《荷花》诗,人们一定会感到,那“无穷碧”的接天莲叶与“别样红”的映日荷花正在送来阵阵幽香和清凉。  相似文献   

12.
周一海 《自我保健》2011,(10):36-36
想要香体先要祛除浊气 说起中药香体,很多人会想到《红楼梦》中薛宝钗使用过的“冷香丸”。其原料来源极为难得,将春天的白牡丹蕊、夏天的白荷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蕊、冬天的白梅花蕊各十二两收集研磨,加上“雨水”那天的雨水、“白露”那天的露水、“霜降”那天的霜。  相似文献   

13.
调味品中的主角 麦酱,又称甜面酱,是以小麦面粉为原料酿造而成的.成品黄褐色或红褐色,鲜艳有光泽,有酱香和酯香,成甜适口,细腻无渣.甜面酱中主要成分有糖类、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钙、磷、铁及少量乳酸等.因此,麦酱作调味品,不仅可以提鲜、增香、上色,而且还可以提升菜肴的营养,增加菜肴的可食性.不论是烧、爆、炸、炒,还是酱、腌、凉拌,麦酱都能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14.
"水美人"的生活经 关键词:补水、流汗 刘媛媛的美,是一眼便能让人记在心里的.甜而不腻、秀而不妖,浑身散发着一种健康的、充满活力的美感.可以说看到刘媛媛的人,总会不自觉地和她讨论美丽,我们的问题也从美丽开始了.  相似文献   

15.
今年12月20日澳门即将回归祖国怀抱。根据《澳门基本法》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图案均使用了美丽的荷花造型。原来,澳门人对荷花具有特殊的感情。二百多年前,澳门半岛未填海造陆之时,地形地貌恰似一朵荷花。后虽经不断填海扩大陆地,但整个地形仍象荷花的地下茎———藕。因此,澳门又有“莲花宝地”、“莲花福地”的美称。澳门的一些地名、街名、村名、庙名也多与荷花有关。荷花又名莲花、水花、水芸、玉环、藕花等,属睡莲科水生植物。每年7~8月开花,9~10月结果。莲藕分两大类,以结藕为主者称藕莲、以结莲为主者…  相似文献   

16.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盛夏时节,漫步荷塘,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中医认为荷叶“色清气香,不论鲜干,均可药用”,能“散瘀血,留好血,令人瘦”。若用荷叶  相似文献   

17.
《儿童与健康》2013,(12):1-1
甜面酱 甜面酱,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经制曲和保温发酵制成的一种酱状调味品。其味甜中带咸,同时有酱香和酯香,适用于烹饪酱爆和酱烧菜,如“酱爆肉丁”等,还可蘸食大葱、黄瓜、烤鸭等菜品。甜面酱的甜味来自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麦芽糖、葡萄糖等物质;鲜味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食盐的加入则产生了咸味。甜面酱不仅滋味鲜美,而且可以丰富菜肴营养,增加菜肴可食性,具有开胃助食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时尚丽人不仅要扮靓自己的花容,更精致到为自己打造一付香肌玉体来,女士们每每为自己能有一瓶法国香水而自喜,但是她们并不晓得女人不必喷喷洒酒,确能“吃”出个香人儿来。早在我国古时就有记载:周朝的文王就在姬妃们食用的菜香草粉与米粉调制的羹肴所施放的香气中熏蒸着;我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用荷花与露珠调制沆瀣浆,清晨服用,顿时股股清香飘来,润得溪水浣沙香;唐朝时,“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杨贵妃,酷爱食荔枝和香榧子,这姊妹果的清香甜美使杨贵妃拥有了“一枝红艳露凝香”的溢香玉体,与唐明皇演绎出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9.
《浮生六记》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芸娘为茶酿香的那一个情节: 夏天的荷花,刚开的时候,一般是晚上含苞,早上再绽开。聪明而灵透的芸娘,利用荷花这一自然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胡献国 《药物与人》2008,(11):45-45
菖蒲是一种雅致的观赏植物和装饰品。苏轼云:菖蒲“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金张建有《菖蒲》诗云:“石泉何清冷,中有九节蒲,蒲性本孤洁,不受滓秽污”。把菖蒲的清香、高洁、纯静融于人性化,表现了养花人的儒雅清高的品格。菖蒲既无牡丹之艳,又无莲花之秀,亦无月季之香,却深得人们喜爱。难怪古人常将兰、菊、水仙、蒲誉为“花草四雅”,这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