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又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离出眶上神经、眶下神经、下牙槽神经、颏神经、舌神经,并在各神经分支内注射阿霉素1~2 mg.结果 21例患者诉自发性剧痛消失,1例接受下牙槽神经和眶下神经注射者术后颊黏膜后部仍有自发痛,但总体疼痛减轻.随访6~18月,1例眶下神经注射后10个月同侧的颏神经区出现疼痛,再次来院行颏神经注射后,疼痛消失.3例主诉偶有患侧面部肌肉跳动感,患支区皮肤麻木,余无其他异常.结论 阿霉素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CT三维成像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以前入路法穿刺半月神经节后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48例卵圆孔穿刺均顺利完成,45例治疗后疼痛消失,2例减轻,1例无效.术后随访3 ~18个月,复发1例,46例术后出现面部感觉麻木,7例咀嚼力减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CT三维成像引导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对症处理.结果:本组术后疼痛消失41例,症状缓解22例,3例复发.随访3~10个月,本组治疗效果优46例,良18例,无效2例.结论:加强三叉神经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适应症,手术方法,疗效,方法:枕下入路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2例,其中77例发现有血管压迫,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77例中,68例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例疼痛减轻,6例无效,40例随访68个月-5a,疼痛复发7例。结论: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有较肯定疗效,可保留三叉神经功能,但需开颅,有一定风险,有一定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行CT、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行经乳突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术中找到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并充分游离神经。结果 28例第2天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1 a疼痛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有效的,显微器械和手术技巧能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良性肿瘤患者经射频治疗的疗效.方法 射频治疗18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颅内良性肿瘤患者,评价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射频治疗后NR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并发症包括面部麻木、咀嚼运动障碍等.随访至术后13个月复发1例,24个月复发1例,均经再次射频治疗疼痛消失.结论 射频治疗对颅内良性肿瘤继发的三叉神经痛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射频热凝毁损对于顽固性舌咽神经痛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方法:32例顽固性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行颈外侧入路经皮穿刺,行射频热凝舌咽神经毁损治疗。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后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其余2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28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仍部分缓解,1例喉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在术后2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下颈外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毁损术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和定位准确的特点,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正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引起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28例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1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1例无效,无死亡患者,有效率为97%,随访1年有1例复发。结论:术前核磁共振检查能否发现责任血管,对手术和术后效果影响大;但同时与术者的经验和显微操作熟练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正>三叉神经痛是疼痛科的常见疾病,属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等。我科最近诊治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连续接受4次半月神经节毁损、1次微血管减压,术后三叉神经支配区麻木、发紧、有异感,但疼痛未见减轻,后经过我科弧刃针联合神经阻滞、药物综合治疗后,疼痛消失,取得了良好效果。弧刃针(Arc edge needle,AEN),又称弧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效的原因。方法对12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再次手术,发现责任血管判断失误致血管遗漏,隔离棉片滑脱、移位,隔离棉片过大或过小以及蛛网膜粘连是导致微血管减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结果第2次微血管减压术后9例患者症状立即消失;2例分别于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消失;1例症状缓解,口服卡马西平可以控制。随访时间3个月~4.5年,平均2.7年,均无复发。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和正确减压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8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健康教育及并发症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疼痛消失78例,术后3个月内疼痛消失8例,术后疼痛减轻3例,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良好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40例第II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在X线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至翼腭窝,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40例病人均穿刺成功。其中38例病人术后第1天疼痛完全缓解伴颜面部第II支支配区麻木,无其他不良反应;2例术后疼痛有所减轻,发作频率及程度较术前明显减少。术后1月随访所有病人疼痛均完全消失,优良率100%。随访1年无复发。术后VAS评分与术前评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X线下经圆孔射频热凝上颌神经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耳后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73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7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为全麻下行乳突内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分离责任血管。结果:责任血管依次为小脑上动脉49例,基底动脉6例,岩静脉6例及小脑前下动脉3例,联合性责任血管9例;术后随访1-45个月,1例无效,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感染,余70例疼痛完全消失。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副反应小等优点,尤其对于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宜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内窥镜下经鼻眶减压术治疗恶性突眼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窥镜下经鼻眶减压术治疗恶性突眼的临床适应证和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9眼患者行上颌窦眶减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突眼度平均下降5mm;4例眼睑能闭合,1例睑裂明显缩小;1例单眼突眼术后复视消失,1例双眼突眼先后手术者左眼术后出现复视。右眼术后消失;2例眼球运动障碍者术后均有改善;2例继发性青光眼术后缓解;2例暴露性角膜炎愈合;2例视力下降者术后有提高。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眶减压术是保护眼功能,挽救患者视力以及改善容貌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柳江太 《华西医学》1995,10(2):189-190
三叉神经上颌支痛常采用眶下神经撕脱术治疗但术后易复发。作者自1990年起设计经眶底翼腭凹进路高位切断上颌神经术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气疼痛患者5例,随访32~48月,效果满意,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2—18d,所有患者疗效满意。随访个1月-5年,痊愈24例,有效3例,无效1例,复发3例。复发原因为遗漏责任血管或血管、神经隔离物移位脱落,或术区粘连致新生责任血管,再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确定与评价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男女之比为1.08:1,平均年龄52岁,根据神经轴浆逆行传递原理,在手术显诺相关神经末梢的基础上,用0.5%阿霉素溶液进行神经干内多次、多点注射治疗,每支神经干的注射量为0.2~O.4mL。结果:8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24-72h后,三叉神经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至术后2年,总有效73例,总有效率90.1%;2年复发率7.5%。结论:阿霉素治疗三叉神经痛简单易行,安全有效,对神经组织的破坏是可逆性的。  相似文献   

18.
杨超  张恒  柯春龙  叶小帆  刘金龙 《新医学》2010,41(10):652-65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分析同一个术者用MVD连续治疗的3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手术疗效并对出现的各种并发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7例患者均找到责任血管并成功实施MVD,术中切断岩上静脉属支21例,打开气房6例,骨瓣复位26例。术后发热5例,伤口疼痛7例。术后三叉神经痛立即消失33例,显著减轻3例,1周内明显减轻1例。随访无需用药35例(95%),用卡马西平控制满意2例,未见复发病例。结论:MVD是三叉神经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7年3月-200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取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的为研究组(76例),选择常规治疗方法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94.74%的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95%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8.68%,术后3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2.67%;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治疗后,73.81%的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消失,11.90%的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术后36个月内的复发率为8.33%,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利用神经内镜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责任血管发生遗漏,隔片位置更加准确,手术的整体有效率更高,且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颈侧入路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对舌咽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 对35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颈侧入路经皮穿刺,进行舌咽神经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随访时的疼痛情况、情绪评分以及并发症。 结果 28例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例术后疼痛减轻,余3例合并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接受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术后疼痛消失。随访期间30例疼痛消失无复发,2例在出院1个月内疼痛消失,1例部分缓解,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所有患者视觉模拟评分疼痛与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CT引导下颈侧入路射频热凝合并无水乙醇毁损术治疗舌咽神经痛安全、疗效可靠,定位准确,可有效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