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顽痹从痰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医学的顽痹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具有缠绵难愈、历节肿痛、骨节蹉跌等特点,治疗上颇为棘手。顽痹之所以经久不愈、深入骨骱,多责之于“伏、顽之痰为患”。在“病痰饮,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指导下,于治疗风湿药中酌配剔痰祛积之品如白芥子、白附子、白僵蚕、制南星、皂刺、竹沥等,可显增强疗效,有效地抑阻病情发展,消除或缓解关节肿痛。  相似文献   

2.
韦嵩教授认为,痹证的病因病机多为伏邪致痹、经筋不通、阴痰凝结、邪伏膜原。痹症治疗缠绵不愈,常因具有外邪与体内伏、顽之痰互结,黏连固着之特点,单纯温经散寒除湿之剂则难以奏效,痰不除则痹不愈。对于顽痹有痰湿痹阻之象者,组方中应配以剔痰通经之药,佐之桂枝、细辛、白芷、苍耳子、葛根、络石藤等,以达温化痰结、通经透痹之功,能较为有效地缓解关节疼痛、消除关节肿胀,达到抑阻病情进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王孟英治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名医王孟英,在其著《王氏医案》中应用痰药之病例占十之八九,足见其对治痰的重视。1痰之成因王孟英治痰,为温热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根据“痰之为患,既顽且幻,病状多端,性尤善变”的特点,对“脉症多怪”的许多疑难杂症,如痰邪袭于隧络之关格,...  相似文献   

4.
礞石滚痰丸君药存疑问题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石滚痰丸始载于元人朱震亨《丹溪心法附余》之中,素有治疗实热顽痰引起的“千般怪证如神效”之誉。90版药典收载处方为:金礞石(煅)40g、沉香20g、黄芩320g、熟大黄320g。对于该成方及其君药,我们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原组方君药应为青礞石的煅制品收载金礞石的煅制品欠妥。  相似文献   

5.
三虫散加味治疗顽证二则王清国(贵州省贵定县城关镇卫生院551300)关键词:三虫散;乳腺增生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三虫散组成:全蝎、蜈蚣、僵蚕。此三药素以熄风止痉、通络止痛、解毒散结称著,久病入络,非草木之品所能宣通,必假虫药搜络开痹,攻决络中积久之瘀痰...  相似文献   

6.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对于因痰而嗽日久不愈者,谓为"久嗽"。对张永生主任医师治疗久嗽的临床经验及思路进行总结,张主任认为久嗽因痰浊壅盛,日久蓄积或痰浊不断续生,痰浊胶固,甚则形成顽痰,故提出从痰浊治疗久嗽。痰浊多与脏腑失和(肺、脾、肾及三焦)、气血紊乱及先天遗传皆相关,当以祛除痰浊为要,同时临证时主张先祛"已生之痰",改善患者咳痰症状,以减轻其痛苦;后固元气,杜"生痰之源",截断生痰之源。并列举1则验案,供同道参考,以冀拓宽治疗久嗽的临床思路,裨益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以痰瘀虚为轴线系统总结国家名老中医胡国俊先生诊治哮病经验,胡老治哮紧扣病机,拟法而不拘方,用药轻灵活泼。指出治痰需分缓急、别寒热,然临证痰之寒热更有相合或兼夹之嫌;顽哮者无论有无夹瘀之症,或缓或发,均可选择逐瘀之药,但需随虚实寒热不同而灵活选取;培本固元肺脾肾三脏,或分治或同疗;敷贴外治则强调应分寒热而行。  相似文献   

8.
"先安未受邪之地"思想在顽痹临床论治同样具有深远意义.顾护常人之脾胃,并于患者肝肾、脾胃脏腑亏损相关症状出现早期,予辛温苦燥之品祛风、散寒、除湿调补脾胃,益肝肾有早晚之别,早期重"补阳",稳定期及后期则以"滋阴"为主.治疗中利湿活血防痰瘀互结,减缓关节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袁莉莉  范文涛  王倩 《中医学报》2019,34(8):1594-1597
张锡纯治疗癫痫,首提痰火致痫的思想,认为因顽痰瘀阻,肝经风火挟顽痰上行,导致心脑隔离,出现神志异常等症状。治疗上,张锡纯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发作期坠痰镇惊以治标,药用代赭石、磁石、铅灰、硫化铅、朱砂、铁锈等矿物质坠痰镇惊;开痰泻热以治本,配伍有开痰散结之用的半夏、朴硝、芒硝、郁金、甘遂;并兼以顾护脾胃,多佐以神曲、麦曲、酒曲、甘松等醒脾开胃,顾护中焦。静止期调气养神护中以善后。治疗时亦可采用中西结合疗法,用西药治其标以控制癫痫发作,发作频繁可加大西药使用量。但西药不能拔出病根,待到患者身体强壮,即可停止西药,用镇惊坠痰、开痰泻热、调神护中之中药,病根自能拔出无余。  相似文献   

10.
<正>丹溪痰证论丰富了中医学痰证论治理论体系,其提出的"百病皆痰"观点对现代临床指导意义重大。二陈汤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功用,为治痰之基础方,丹溪用之加减疗百病之痰,现代临床亦将其用于诸多疾病的治疗,均获得较好疗效。本文对丹溪痰证论及二陈汤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概述于下。1丹溪痰证论《内经》无"痰"之证,而有"饮"、"饮积"之说;"痰饮"首见于《金匮要略》,仲景提出了"用温药和之"的  相似文献   

11.
礞石滚痰丸     
<正>礞石滚痰丸,又名滚痰丸,其方源于元代医家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此方可逐痰散结,降火通便,对实热顽痰胶固引起的各种怪症、且正气不虚者极为适宜。本方由大黄(酒蒸)、黄芩(酒洗净)各240g、青礞石(与硝石同煅)30g、沉香15g组成。上述诸药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耀9g,临卧、食后温开水或姜汤送下。"百病皆因痰作祟",如昏迷者痰迷心窍,顽痰封喉,无力吐出,往往就因为这一口痰而窒息  相似文献   

12.
总结邱志楠教授对顽咳顽喘病机中"肾阳"重要性的认识及其运用"温肾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喘的经验。邱教授认为肾阳是肺气、肺阳之根,肾中阴阳失调是顽咳、顽喘的病机关键,治疗顽咳、顽喘应注重调动肾阳以振奋肺阳及一身正气。运用"温肾法"治疗慢性难治性咳喘应尽早应用,在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期即应佐以温肾;且应贯穿全程,急性期用之扶正以抗邪,迁延期或缓解期用之扶正以固本。温肾法可与清肺并用,温肾可化痰,温肾可摄敛固本。"温肾法"在难治性咳喘性疾病的治疗中常有打破邪正对峙局面、克敌制胜之效,对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喘性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RA的病证特点,属于中医"痹证"中"历节风"、"骨痹"、"顽痹"、" 痹"等病证的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肾气血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在此内因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诸邪之外因,致使经络痹阻、气血不畅、痰淤互结而成.  相似文献   

14.
类风湿关节炎(R 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之“顽痹”、“白虎历节”、“骨痹”、“历节风”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顽痹皆因风、寒、湿邪留注经络,日久气血损伤,化为败瘀凝痰,壅阻经络所致。而虫类药性善搜剔,可宣通气血,疏通经脉,故历代医家常用蛇、虫等药物治疗顽痹。随着现代实验研究进展,中医治疗RA虫类药物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现就常用几种治疗R A的虫类药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蜂毒的研究蜂疗是一种民间自然疗法,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  相似文献   

15.
痹证夹痰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日久 ,气血闭阻 ,必有津液停聚而形成痰浊 ,风寒湿热之邪与痰浊相互搏结 ,交结为患 ,滞留于肌肉筋骨 ,使痹证迁延难愈 ,如徒以祛风除湿散寒之法 ,则非但邪气难除 ,反而易耗正气 ,故治疗痹证须祛除外邪与化痰通络并举 ,方可除痹止痛。治疗上根据证型的不同 ,分别选用化痰之品 ,天南星、僵蚕治风痰 ,半夏、茯苓治湿痰 ,白芥子、莱菔子、细辛治寒痰 ,瓜蒌、竹沥治热痰 ,全蝎、蜂房治顽痰  相似文献   

16.
哮症 ,世称顽疾 ,是一种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以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困难为主证 ;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常有夙痰伏肺 ,遇感诱发 ,治疗极为棘手。防风通圣散首载于金·刘完素《宣明方论》 ,为外有表证、内有里热之实证而设。临床用以治疗表里俱实之发热、头痛、眩晕、肥胖等疾病的报道较多 ,用以治疗顽哮证者鲜有报道。笔者临床用防风通圣散治疗顽哮症 ,屡用屡验 ,现总结于下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及病例选择1.1.1 诊断标准 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中医内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2 病材选择 ①凡确诊为哮喘 ,经用西药缓解症状后又…  相似文献   

17.
"顽痹"顾名思义,为久治不愈之痹也.具有缠绵难愈、历节肿痛、骨节蹉跌等特点,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用和解少阳法治愈顽痹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毒系指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产生的有毒物质,蕴积于肺脏,主要包括痰毒和瘀毒。特发性肺纤维化归属中医"肺痹"范畴,痰瘀毒痹阻肺络,致使特发性肺纤维化隐匿性起病,其致病特点呈损正性、顽恶性,伤人形质,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哈小博 《开卷有益》2004,(11):26-26
“清气化痰丸”出自明代医家吴所著之《医方考》一书,是治疗痰热咳嗽的常用方。前人认为,痰病治法有化痰、消痰、涤痰三类。一般痰病都用化法,较重的用消法,留而不去的顽痰则用涤法。所谓化痰,即逐渐消除之意,不能操之过急。痰的生成,有因外邪引起的,也有属于内因的。其性质有风痰、寒痰、热痰、湿痰、燥痰的不同,化痰的方法则有宣肺化痰、温阳化痰、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润肺化痰的区别。由于“肺为贮痰之器”,痰证常引起咳嗽,故化痰每以肺为主。又因“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化痰又常与健脾和胃的治法结合。清气化痰丸所针对的是热痰壅肺的证…  相似文献   

20.
痰瘀并治举隅周语平中医系痰饮与瘀血致病可见于多种疾患,诸如咳喘、胸痹、肿胀、惊悸、悬饮、积聚、头痛、眩晕、遗精、痹证等,且临证疑难顽证,久治无效者,多与痰瘀交阻有关,正如朱丹溪所言“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痰瘀治法先贤多有发挥,颇多启发,临证遇疑难顽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