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调查我国高等中医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为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认证标准与规范的制定及其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全国20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比较研究和统计学分析,获取课程设置现状并分析不足之处。结果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专业设置课程名称不规范,中西医课程比例相差较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选修与必修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结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亟需制订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护理专业认证标准与规范。  相似文献   

2.
高等中医药教育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没有<生命科学基础>这一课程,尽管在西医基础课程中开设了<生物化学>,其内容也只是生命科学基础知识中的一部分,不能满足高等中医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和现代医学的需要.为了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出现代高级中医人才,使中医高等教育适应中医事业的发展和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我们提出在高等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须设置<生命科学基础>这门课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全国23所高等中医药院校1985年~2014年中医药专利文献,统计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专利申请年分布、专利技术类别分布、专利法律状态等内容,分析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高等中医药院校专利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海 《中医教育》2009,28(4):46-48
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之目的的最终达成,不能仅停留在人的观念层面上,而必须落实在课程特别是课程设计上。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人文教育置于课程设计这一宏观理论视角中,以探析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文教育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确立、功能定位、内容选择等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医古文教学改革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凤 《中医教育》2008,27(1):37-38
近10余年来,伴随着高等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医古文教学改革的尝试不断。总结其特点,主要体现在教材的重新编写出版与授课时数的增减2个方面。从前者来看,近年来中医药院校统编的《医古文》教材已经出版了7次。其基本内容变化不大,一般包括文选与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6.
针灸医学起源于中国,几千年来不仅对中国人民的健康事业起了重大的作用,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有关针灸腧穴的相关知识一直是国内高等中医药院校针灸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现阶段高等中医药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笔者多年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在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学经历,对当前高等中医药院校经络腧穴学的教学方法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中在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授课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对各个主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必要的对策。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药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论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江滨  李剑  袁冬生 《中医教育》2004,23(2):61-63
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出发点,它决定了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规格和方案,反映了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本文从研究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征入手,提出高等中医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特征:高等性、职业性、区域性和社会性.  相似文献   

9.
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校园以提升现代化教学管理水平,增强高等中医药院校自身综合竞争实力,全面推动高等中医药院校信息化进程已成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趋势.目前,对于如何建设高等中医药院校数字化校园有许多观点.有些学者认为,人才多元化的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开发建设数字化校园方面可自主解决技术难题,而且高等中医药院校独立开发建设还有一定的优势,比如高等中医药院校对自身项目理解较为深刻,开发出的系统更能满足自身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10.
李德松  李洵 《中医教育》2002,21(3):45-46
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西医院校还是中医药院校都被作为主干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只是两者各自的教学科研任务、作用与地位有所不同.为了对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理教学及科研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国生理学会中医药院校生理学专业委员会对各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师资队伍、教材、科研课题及经费、教学及科研设备、发表文章及著作等诸多方面.本文仅就高等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材的使用及存在问题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对外传播与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综述,探讨现阶段中医药专业人才国际交流能力的内涵,尝试提出建构中医药专业人才国际交流能力的五个核心要素,包括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熟练使用外语、掌握国际交流基本知识、拥有国际视野和优良个人素质.这些要素为高等中医院校人才培养,加强中医药外语学科建设,开展专业人员外语培训,培养合格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教学的6大功能模块:实训基地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并从以上功能模块针对我校《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教学改革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中医药院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具有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及临床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不是单纯的培养中医治疗人才,而是培养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各类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应是多样化、多元化.对人才培养应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招生应采取按类招生模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个性;减轻学生负担,给其更多的自由空间、更多的课程选择机会;坚持主辅修,为学生开拓发展的空间.人才培养应强调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应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师的授课要多样化;应重视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修订生物工程本科教学计划时,必须以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方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之同时,结合中医药特色,适当参照国内知名大学安排课程设置,增开前沿选修课,安排实验设计和综合实习训练,并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创新型生物工程人才提供实践模式和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5.
孟庆安  刘恩顺 《天津中医药》2014,31(11):696-699
颜色作为中药一个重要的鉴别属性,是对中药的品种、质量优劣进行快速初筛的基础手段,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但中药的颜色历来表述模糊,难以形成对同一种中药颜色的统一认知,对于中药颜色的客观化表达又由于中药本身纹路的复杂性和各种炮制方法造成的改变的复杂性而迟迟没有进展,因此中药颜色这一重要特征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借助图像扫描、背景剔除、边缘提取等现代数码采集和分析技术,对中药颜色的采集和应用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力求对中药颜色的描述相对客观、准确,且可测量、可比较,使这一中药重要特征发挥更大的实际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兵  李宁  马建昕  郭佳 《中医教育》2007,26(6):16-18
通过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建议中西医结合住院医师培养应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根据培养前受训医师水平,初步规范住院医师培养周期3~5年,明确培养要求,逐渐推广和完善标准化培养制度,早日与国际毕业后教育及住院医师培养制度接轨。  相似文献   

17.
李晓芳  刘标 《中医教育》2007,26(4):8-10
为了加快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中医药院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承担起培养中医全科医生的历史责任,要革新教育观念,加快培养基地的建设,对人才培养要有新的定位目标,积极探索培养模式,使之成为中医全科医生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中医教育呈现出本土化、正规化、主流化的发展态势,主要面临着临床教育不足及尚未建立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标准规范等问题.为了保持中国主导地位、保证高层次中医药教育质量,我们应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建立标准化国际临床培训体系以促进中医教育的国际发展.该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标准化和基地建设两方面.基地建设宜加强行政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作用、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重视品牌建设和公关宣传,以提高竞争力和增加影响力.标准化建设则以临床教育为突破口,带动国际中医教育标准化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保证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质量,有必要建立起全球中医药教育基本标准。这将直接决定中医药医疗实践的整体水平和在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同时也是中医药向世界传播过程中保持自身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独特性的重要保证。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应包含教育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及方式、学生考核、教学人员、教育评估、教学资源及教育管理等多个方位,并立足于中医药教育的共同核心。中医药教育国际标准的制定必须基于对中医药人才发展性的认识上,既要根据目前中医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客观实际,也需对今后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有前瞻性的考虑。为此内地中医药院校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更多的共识,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