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林韩逊 《临床医学》2020,40(1):122-123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陆丰市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34例,联合应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神经功能(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对照组为76.47%(2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疏血通与依达拉奉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降脂降压、稳定斑块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将加用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2),将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静脉滴注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药物副反应差异。结果 (1)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低于对照组(t=20.479,P=0.000);(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副反应。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的治疗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无严重药物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34例。参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水平、卒中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参照组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卒中量表评分低于参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提高疗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8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液流变学等。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流变学(低切/高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炎症因子水平(IL-6、CRP、TNF-α)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上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改善血流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对所有患者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并比较干预后2周机体炎症因子水平及机体...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病因复杂,主要有动脉粥样硬化、穿支动脉病、心源性栓塞、已知明确病因及其他不明原因等~([1-2])。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吞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3])。本研究分别采取常规依达拉奉、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属于临床常见的脑血管事件,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残率高等特点,给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2]。依达拉奉属于脑保护制剂,它对受损神经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3-4]。依达拉奉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报道十分少见[5]。本研究对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了依达拉奉治疗,观察其效果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酸水平与90d时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发病24h内入院的且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2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以尿酸水平中位数值(333μmol/L)作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尿酸(≤333μmol/L)组和高尿酸(>333μmol/L)组,并比较了90d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良好预后(MRS<2)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使用及未使用依达拉奉的尿酸水平与90d时结局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高尿酸组男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和心源性卒中的比例高于低尿酸组。高尿酸组90d时MRS<2的患者比例也较高(P=0.013);但在多因素分析中,尿酸与良好结局指标之间无独立相关性(OR1.30,95%CI:0.94~1.71)。在亚组分析中,高尿酸组中未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的患者90d时MR S<2的人数多于低尿酸组(OR 2.87,95%CI:1.20~7.16),但使用依达拉奉的高尿酸组与低尿酸组患者之间则无相关性。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依达拉奉治疗后90d时高尿酸水平与良好预后之间的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银杏达莫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武威医学科学院收治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实施依达拉奉药物治疗)与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银杏达莫药物治疗),每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神经功能缺...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使用尿激酶 ,治疗组同时还静滴葛根素注射液等 ,综合判定疗效。结果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同时还发现葛根素具有降低血液粘滞性、增加脑血流的作用 ,总有效率达83 % ,包括改善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结论 :葛根素注射液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14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74例,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仅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疗效、神经功能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效率为94.59%,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患者血清NSE、S-100β以及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天,观察组患者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方法 6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7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观察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检测体内Hcy、TG、TC、HDL及LDL-C水平变化,同时在治疗前与治疗14 d后填写脑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结果观察组Hcy、CRP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达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AS、SDS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显著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患者预后及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时间窗中应用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病程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信息化时间追踪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治疗效果及临床预后情...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及对其及时、精准的影像学判断,对于临床治疗方案及时间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半暗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应用提供依据,进而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浆细胞纤维连接蛋白(c-Fn)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动态变化及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c -Fn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析其与病情和预后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预测急性脑梗死的血浆c-Fn最佳临界值.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入院时(24 h内)血浆c-Fn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5),随着病情变化c-Fn含量于伤后3~14 d出现逐渐降低、持续高值或继发性升高;预后不良组血浆c-Fn含量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P<0.05),根据ROC曲线,初步得出血浆c-Fn浓度>5.24μg/ml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界值.结论 外周血血浆c-Fn水平变化情况有助于观察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7.
纳洛酮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加用纳洛酮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后 72 h内入院 ,经头颅 CT或 MRI证实符合临床表现及相应影像学改变的患者 ,按诊断标准分成腔隙性和非腔隙性脑梗死两类 ,将非腔隙性脑梗死又分为轻型〔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8)〕及重型(NIHSS≥ 8)。在入院时及治疗 4周时行 NIHSS和改良 Rankin评分 (MRS)。对照治疗组给予尼莫地平或脑益嗪、脑复康、都可喜等常规脑保护剂药物 ;纳洛酮组加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 1.6~ 2 .0 mg/ d静脉滴注 ,疗程3~ 4周 ;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凝、降纤、稀释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结果 :16 8例患者入选 ,纳洛酮组71例 ,对照组 97例。纳洛酮组和对照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 ,但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并不比常规治疗更能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在轻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较对照治疗更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 NIHSS值 ,但 MRS差值与对照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重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 ,加用纳洛酮与对照治疗组相比能显著地降低 NIHSS及 MRS值。结论 :纳洛酮作为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可以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减轻残疾 ,对重症、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血栓弹力图(TEG)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的AIS患者43例,从发病到溶栓治疗时间在4.5 h内,并在溶栓前及溶栓后0.5、1、2、4 h,采集其静脉血进行凝血和TEG分析。结果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测定参数的凝血因子激活时间(R)、血块形成速率参数(K)、弹力图最大切角(α-Angle)、弹力图最大振幅(MA)和凝血指标均发生变化。溶栓后0.5 h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溶栓后2 h均达最高。溶栓后0.5 h R较溶栓前增高,溶栓后1 h达高值;K在溶栓后0.5 h达高值;α-Angle和MA在溶栓后0.5 h达低值;R、K溶栓后1 h与溶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α-Angle和MA溶栓后0.5 h分别与溶栓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瑞通立静脉溶栓过程中TEG动态检测是判断凝血状态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急诊救治各流程所用时间,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急诊科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情况,统计急诊救治各流程所用的时间。结果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救治流程与国际指南推荐的时长存在明显延误。结论缩短救治时间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有较大的影响,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