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比较失血性休克中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的优劣,从而选择合适的晶胶比例。方法将29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高晶胶比组(13例)和低晶胶比组(16例),观察ICU住院日、复苏液体量、复苏前及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血流动力学参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室脑钠肽(BNP)、氧合指数(PO2/FiO2)及血乳酸。结果两组心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GEDVI)、平均动脉压(MAP)在复苏后均改善,复苏达标后即时、24h、48h两组CI、GEDVI、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9、0.56、0.17;1.18、0.17、0.82;1.25、1.35、0.42,P均>0.05);两组EVLWI、BNP、PO2/Fi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70、2.57、4.43;2.39、3.53、3.74;4.12、2.77、3.11,P均<0.05);复苏达标后即时、24h低晶胶比组血乳酸均低于高晶胶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3、3.78,P均<0.05);两组液体量、ICU住院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12、4.61,P均<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宜采取低晶胶比液体复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重症医学科2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的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均<750 ml/m2,以ITBVI 850~1 000 ml/m2作为复苏终点.以晶胶比3:1为界,将患者分成低晶胶比组(13例)和高晶胶比组(11例),观察液体复苏前及复苏后即刻(0)、24、48、72 h患者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膀胱内压(ICP)、B型钠尿肽(BNP)的变化;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热稀释法测定EVLWI,用放射免疫法测定BNP.结果 ①早期采用不同晶胶比液体复苏均可改善SAP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②复苏后72 h高晶胶比组总液体量[(16 438±1 758)ml]、晶体液量[(13 459±425)m1]及晶/胶比值(4.50±0.23)均明显高于低晶胶比组[分别为(13 895±1 783)ml、(6 945±454)ml、2.32±0.18,P<0.05或P<0.01].③与低晶胶比组比较,高晶胶比组复苏后48 h和72 hPaO2/FiO2(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下降(48 h:186.51±42.26比268.35±34.18,72 h:172.85±21.50比263.95±24.20),EVLWI、ICP及BNP均明显升高[EVLWI(ml/kg)48 h:14.52±1.08比10.40±1.16,72 h:14.92±0.86比10.52±1.02;ICP(cm H2O,1 cm H2O=0.098 kPa)48 h:16.23±1.32比13.05±1.70,72 h:17.39±1.56比13.42±1.65;BNP(ng/L)48 h:424.29±74.25比225.32±53.58,72 h:620.49+79.53比288.28±68.78,P<0.05或P<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VLWI与PaO2/FiO2呈显著负相关(r=-0.71,P<0.01),与ICP、BNP呈显著正相关(r1=0.63,r2=0.56,均P<0.01).结论 对SAP患者早期应监测EVLWI、ICP及BNP以指导液体复苏,且宜采用提高胶体比例的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EVLW)的影响及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择20例脓毒性休克早期存在血容量不足[即胸内血容量指数(ITBVI)〈750ml/m^2]的患者,给予血定安快速液体复苏至ITBVI〉850ml/m^2为复苏终点,采用单指示剂热稀释法测定的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根据入选时EVLWI监测值将患者分为EVLWI≤7ml/kg(n=8)及EVLWI〉7ml/kg(n=12)两组,监测液体复苏前(Tb)及复苏结束后即刻(T0)、1h(T1)、2h(T2)、4h(T4)血流动力学、EVLWI、氧合指数(PaO2/Fi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患者在达到液体复苏终点后T0、T1、T2时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心排血指数(CI)、每搏指数(SI)、中心静脉压(CVP)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但T4与Tb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同时间点ITBVI、GEDVI、CI、SI、CV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②与Tb相比,两组在T0、T1、T2、T4时EVLWI、PaO2/FiO2均无明显改变(P均〉0.05),但EVLWI〉7ml/kg组在各相同时间点PaO2/FiO2均显著低于EVLWI≤7ml/kg组(P均〈0.05);③在早期复苏过程中EVLWI与ITBVI、GEDVI、CI、SI、CVP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与PaO2/FiO2具有负相关性(r=-0.765,P〈0.01),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指数(PVPI)呈正相关(r=0.678,P〈0.01);④20例患者中28d内死亡6例(占30%),死亡患者复苏前后EVLWI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均〈0.05),但复苏前后EVLWI变化值(△EVLWI)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可使ITBVI、GEDVI、CI、SI、CVP增加,但不影响EVLW及氧合。EVLWI的升高可能与PVPI增加有关,与PaO2/FiO2呈负相关,并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动脉血乳酸(Lac)等指标变化,以及早期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其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36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18例)和B组(常规治疗+CRRT组,18例).B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即行CRRT治疗.通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监测仪(PICCO)监测确诊即刻、治疗后2h、1d、3d、7d EVLWI变化,在相同时间点监测Lac、氧合指数(PaO2 /FiO2)及pH值,并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pH值、PaO2/FiO2在治疗后2h较治疗前即开始出现显著上升,EVLWI、Lac则在治疗后1d开始出现显著下降;而A组患者pH值、PaO 2/FiO2显著上升及EVLWI、Lac显著下降的时间点分别为治疗后1d和治疗后3d,均晚于B组,且在相同时间点两组之间上述指标存在显著差异.A、B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4.5±1.0d和9.2±0.8d(P< 0.05);VAP发生率分别为50%和17%(P<0.05);死亡率分别为38.9 %和22.2%(P>0.05).结论 对ARDS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早期进行CRRT治疗能有效降低EVLWI、Lac水平,改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连续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对脓毒性休克肺循环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重症医学科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确诊脓毒性休克患者51例,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27例),CVVH治疗组(B组,24例),B组在A组的治疗基础上完成72 h CVVH,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PaO2/FiO2)、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及E-选择素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Pplat均呈下降趋势,在48、72 h同时间点比较B组低于A组(t =2.215,P<0.05;t=4.266,P<0.01);Cst在治疗后呈上升趋势,48、72 h比较B组高于A组(=2.516,P<0.05;=3.052,P<0.01).②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FiO2均呈上升趋势,48、72hB组高于A组(t=2.732,P<0.01; =3.511,P<0.01).③治疗后两组患者EVLWI均呈下降趋势,48、72 h同时间点B组低于A组(t=2.597,P<0.05;t =2.125,P<0.05).治疗后ITBVI、CI、SVRI及MA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E-选择素均呈下降趋势,48、72 h同时间点B组低于A组(t=2.154,P<0.05;t =3.581,P<0.01).结论 早期CVVH治疗能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肺血管通透性,减少EVLWI,改善肺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住院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患者伴有急性肾损伤8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组(CRRT 组,58例)和普通治疗组(非 CRRT 组,30例);将58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分为液体负平衡组(38例)和液体正平衡(20例)。观察对比其容量负荷和预后情况及之间的关系。结果 CRRT 组的日平均容量、APACHEⅡ评分、30 d 病死率及住 ICU时间均小于非 CRR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液体负平衡组的 APACHEⅡ评分、30 d 病死率及住 ICU 时间均小于液体正平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RRT 患者日平均容量>500 ml 组的 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均明显高于0~300 ml 组及300~500 m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 CRRT 治疗危重患者伴有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预后优于普通治疗组,在进行 CRRT 时,合理地控制容量的摄入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容量负荷对脓毒性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脓毒性AK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观察第一个72 h内液体正平衡与负平衡患者的28 d病死率、28 d肾功能恢复率、住ICU时间及机械通气率.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患者容量负荷及预后的影响.结果 160例脓毒性AKI患者人选本研究,液体负平衡组(81例)28 d病死率[37.0%(30/81)比68.4%(54/79),P<0.01]、住ICU时间(d:10.1 ±4.9比12.4±8.0,P<0.05)及机械通气率[50.6%(41/81)比68.4%(54/79),P<0.01]较液体正平衡组(79例)明显降低.根据急性肾损伤协作网(AKIN)分期,在AKI 1、2、3期(分别为49、52、59例),经CRRT治疗者第一个72 h内日平均容量(ml)均明显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10比716,324比778,521比1177,均P<0.05),同时AKI2期CRRT治疗者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未行CRRT治疗者[38.7%(12/31)比66.7%(14/21),P< 0.05].结论 容量负荷与脓毒性AKI患者预后有关,液体负平衡可以降低患者28 d病死率,CRRT可以调节容量负荷,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赵涛 《大医生》2023,(12):59-62
目的 探究不同液体选择在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枣庄市山亭区人民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80例SAP患者作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实施0.9%氯化钠溶液对SAP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n=40)实施0.9%氯化钠溶液与60%羟乙基淀粉溶液对SAP患者进行干预。比较在早期液体复苏中两种不同的液体选择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液体总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复苏6 h时,两组患者液体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48 h时,观察组患者液体总量低于对照组(P <0.05)。复苏后48 h,两组患者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仅GED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均升高,白细胞(WBC)、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均降低,但组间IL-10、WBC、AM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技术测定的数据,将39例早期目标性治疗达标的老年严重脓毒症患者分为低EVLWI组(EVLWI≤7 ml/kg)和高EVLWI组(EVLWI>7 ml/kg)。比较两组患者在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水平及乳酸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28 d生存率;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后第3天APACHE II评分、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应用时间、需要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结果早期液体复苏达标后,与低EVLWI组比较,高EVLWI组(EVLWI>7%)老年脓毒症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复苏后乳酸水平及第3天APACHE II评分均明显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2.19、3.31、2.11,P均<0.05),但两组的28 d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08,P>0.05)。结论在老年脓毒症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EVLWI过高将导致明显的危害,应当动态监测EVLW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技术(PICCO)应用于重症胰腺炎(SAP)合并急性呼吸道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指导意义。 方法选择SAP并发ARDS的患者5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29例,采用PICCO监测下的液体输注;对照组为28例,采用传统液体输注。对两组患者ARDS的发生率、应用血管药物的比例、气管插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治疗0~<6 h、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RDS发生率[17.24%(5/29)vs. 42.85%(12/28),χ2=4.47,P=0.045]、气管插管率均较低[6.90%(2/29)vs. 28.57%(8/28),χ2=4.63,P=0.041],有创机械通气时间较短[(5.8 ± 2.7)d vs.(9.1 ± 3.7)d,t=4.01,P<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须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例数(4/29 vs. 7/28,χ2=1.15,P=0.330)及病死率[10.34%(3/29)vs. 17.86%(5/28),χ2=0.47,P=0.6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0~<6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治疗6~<24 h、24~<48 h和48~72 h复苏液体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 0.05)。 结论PICCO可对SAP合并ARDS患者的早期液体复苏进行快速准确的指导,能充分扩容以避免其肺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乳酸盐置换液在危重患者CRRT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ICU行CRRT治疗的63例危重患者(乳酸盐置换液组34人,碳酸氢盐置换液组29人),于治疗前、治疗24h和48h测定血乳酸、PH、BE、HCO3-、平均动脉压(MAP)等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乳酸盐组在CRRT治疗24h、48h后,乳酸呈下降趋势,但未达到统计意义差别(F=2.765,P=0.068)。碳酸氢盐组CRRT治疗24h后乳酸即下降,至48h乳酸较治疗前均达到显著意义差异(F=4.432,P=0.012)。血PH值、BE、HCO3-和FiO2在CRRT治疗后24h、48h两组均显著升高,APACHⅡ评分在治疗48h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均<0.05)。血清肌酐在治疗24h后两组均显著下降,48h下降更为显著(乳酸组F=36.073,P=0.000;碳酸氢盐组F=47.954,P=0.000)而平均动脉压、血清钠离子和谷丙转氨酶在治疗过程中无统计意义差别。除乳酸(F=4.594,P=0.012)、BE(F=1.875,P=0.039)外,CRRT治疗后乳酸盐组和碳酸氢盐组各时间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乳酸盐置换液不升高血乳酸,在纠正酸中毒、维持血压、稳定内环境方面具有优势,乳酸盐置换液可以安全地用于危重患者的CRRT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外肺水监测(PICCO)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R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41例,在PICCO监测下,予每天6~8hRRT,根据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值分成观察组(EVLWI7mL/kg)21例和对照组(EVLWI≤7mL/kg)20例。观察初始液体复苏治疗后,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O_2/FiO_2)、动脉氧分压(PO_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_2)、血乳酸值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FiO_2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液体复苏48h后PO_2/FiO_2开始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72h的PO_2/FiO_2恢复正常。观察组液体复苏24h的PO_2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液体复苏24h的SPO_2均呈一过性下降,48h恢复正常,两组患者SPO_2液体复苏治疗前后及相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液体复苏24h的血乳酸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外肺水监测有助于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氧合情况的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特点,探讨其在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指导意义以及对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将2011年1月至12月收住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24例ARDS患者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16例)与死亡组(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运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监护仪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入住ICU第1天的一般情况、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血乳酸水平、心排指数和EVLW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从第1天到第3天,存活组氧合指数逐天上升,EVLWI、血乳酸值逐天降低,而死亡组三个指标均逐天降低,三个指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另EVLWI与氧合指数呈明显负相关(r=-0.46,P<0.01),而EVLWI与CVP无明显相关性(r=-0.11,P=0.146)。第3天的EVLWI与预后的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738±0.069,当EVLWI>8.5ml/kg时,预后评价的敏感度为85.3%,特异度为56.8%。结论 EVLWI的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EVLWI可能是客观评价肺毛细血管渗漏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B型钠尿肽(BNP)与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在围产期子痫前期病情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健康孕妇25例(A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18例(B组),未并发肺水肿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2例(C组),并发心力衰竭肺水肿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7例(D组),检测产前6h内(T0)及产后6h内(T1)、产后24~36h内(T2)所测BNP、CK-MB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T1时C组患者的BNP、CK-MB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0、6.54、3.73、2.46,P均<0.05);而D组患者较C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38、3.69,P均<0.05)。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D组T1时的CK-MB与BNP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0.70、0.85、P均<0.05)。在T0时,D组患者的BNP、CK-MB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61、3.43,P均<0.05),C组患者的BNP均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9、6.60,P均<0.05),但A、B、C组间的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47、1.30、0.74,P均>0.05)。结论 BNP及CK-MB可用于围产期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评估,BNP的敏感性更优于CK-MB。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RRT及常规方法处理30例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两组均接受静脉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及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目标按照传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指数(CI)>2L.min-1.m-2;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10ml/kg,中心静脉压(CVP)<12mmHg,收缩压SBP>90mmHg。主要治疗终点为ELWI<10ml/kg。结果 ELWI下降至10ml/kg所需的时间,两组分别为CRRT组(17.12±8.77)h、常规组(28.93±16.7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CVP、ELWI均明显下降,ELWI在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P<0.05),两组间总的清除液体量及平均液体清除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8、19.54,P均<0.05)。治疗期间NT-proBNP均呈下降趋势,而肌酐仅在CRRT组中明显下降。CRRT组较常规组ICU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54,P<0.05);但总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48,P>0.05)。结论 CRRT可能是相对于利尿治疗更为快速、有效的治疗心衰的手段,特别是对严重心衰或对利尿不敏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血管内皮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将5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给予常规综合及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静脉给予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外肺水指R(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等的变化,评价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与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EVLWI、PaO2/FiO2、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后3d、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7、2.86、3.91、5.34、2.52、3.23,P均〈0.05);PVPI、SOFA评分在治疗后7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02、2.25,P均〈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39、3.58,P均〈0.05);两组患者28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增加氧合,改善ARDS患者肺血管通透性,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