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分抗肿瘤和姑息治疗,止痛以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为主;中医药抗肿瘤可同时兼顾癌痛与症状等治疗,单个中药复方即可攻补兼施(抗肿瘤与姑息治疗)。三阶梯止痛方案中强阿片类药是癌痛治疗基石,中医药可协同作用,使强阿片类药增量幅度减小、时期延后,替代三阶梯方案第1阶梯给药方案,延长三阶梯方案第2阶梯药时间;调畅气机、疏肝理气-癌痛治疗关键,中药复方中止痛中药可提高癌痛疗效,力求最小剂量、最少味数达到止痛目的,加入相应中药饮片削弱强阿片类药恶心、便秘等副作用。随着强阿片类药用量逐步增加,中医药治疗重点也从治疗疼痛转为削弱强阿片类药副作用。从轻、中、重度疼痛评分及早、中、晚期疾病分期两个维度考虑选择止痛用药,轻度疼痛和疾病早期两个维度往往重合,状态较好的早期患者开始出现轻度疼痛时,用中医药初始介入治疗符合"伦理审查"要求。按阶梯给药原则内涵已发生变化,由三类作用机制不同的止痛药构成的三阶梯用药,变为由中医药方法和不同剂量强阿片类药联合。初始中医药没有达到预期止痛效果,可合并传统第2阶梯用药,或从小量吗啡片/针剂开始滴定,或用低剂量吗啡片剂代替第2阶梯用药,并根据止痛效果充分与否,调整吗啡剂量。小量吗啡片/针剂开始滴定,或低剂量吗啡片剂代替第2阶梯药,即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双轨滚动互助、缓慢升阶癌痛治疗,中医药从初始介入开始,以替代第1阶梯药,到配合强阿片类药PCA为止,以降低增幅为主,减轻副作用为辅;强阿片类药可从小量滴定开始代替第1阶梯药,或用低剂量强阿片类药代替第2阶梯药,并随止痛需要增量至第3阶梯,最后应用PCA作为内科终极止痛方法。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结合方案不排斥抗惊厥、抗抑郁、类固醇等辅助药物联合应用,可在肿瘤不同阶段(早/中/晚/终末期)将抗肿瘤肿瘤和姑息治疗有机无缝隙融合。未来期待明确中医药与强阿片类药协同止痛机理等。  相似文献   

2.
中药不良反应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是很多的,又是很复杂的。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频率日渐增高,人们对中药的毒性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加强中药的实验研究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提高其疗效,减少其不良反应,是医药工作者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中药对多种脑源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与中药有效成分透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或改善BBB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有关。近年来,许多学者从宏观到微观不同角度对单体、单味中药及复方对BBB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一定成绩。通过对中药影响BBB研究进展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药治疗脑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能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转录与复制,显著降低AIDS相关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但其药物不良反应日益明显,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严重限制了其应用。中医药可显著改善HAART的药物不良反应,具有独特优势,这为优化艾滋病相关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煎剂不良反应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深入和中药新剂型的研制,中药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中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并引起关注。笔者将1960~200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中药煎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综述。 1 资料和方法 检索《药物不良反应1960~1997年》光盘数据库[1],查阅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截止2000年所收载中药煎剂不良反应病例报道,并进行分析综述。 2 结果 2.1 药物分布情况 通过检索,共查得中药煎剂引起的不良反应385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共84种,结果见表1。各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 2.2 临床表现 中药煎剂所致…  相似文献   

6.
1对化疗局部反应的治疗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住院化疗、静脉注射的机会频繁,药物往往渗出血管外,有操作技术原因,也有血管自身因素,临床所见血管外渗比例可达5%~10%。常用的易引起组织坏死的化疗药物有:丝裂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阿克拉霉素、氮芥、更生霉素、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异长春花碱等,这类药物外渗时首先发生局部肿胀、疼痛难忍,继而皮肤由苍白转暗红,疼痛转为麻木,形成溃疡或组织坏死。  相似文献   

7.
浅谈中医药防治非甾体抗炎药的胃肠道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对胃肠道(GI)损伤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中医药防治NSAID胃肠道损伤的一系列方法,为中医药工作者如何加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药槟榔的加工使用方式进行研究,探索槟榔产生毒副作用的原因及机理,以期为规范槟榔使用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槟榔的加工使用方式,对槟榔产生毒副作用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结果:中药槟榔作为常用中药,在中药成方制剂中未见毒副作用,而槟榔加工过程及食用中存在产生毒副作用的可能,应当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瞑眩与中草药毒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先贤对瞑眩反应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家临证见解,认为瞑眩的发生是在辨证无误、处方恰当的前提下,伴随着疾病的迅速趋愈而出现的一种治疗反应(药物正性作用)。其具有一过性症状激剧,或出现与主治疾病无关的意外症状,当属机体潜能(正气)借药力相助与病邪抗争并驱之于外的表现,其预后良好。而中草药毒副作用,则每致病情恶化,应与瞑眩相鉴别。同时,强调注意个体差异与用药事宜。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细胞在创伤修复、血管生成、止血等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寻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从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活性物质的释放、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3个方面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及提取物对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实验研究血管内皮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汇后分析综合评价中药与苯二氮桌类药物治疗焦虑症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通过中国三大科技文献数据库,检索出有关本主题随机对照研究的全部文献,遴选出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7篇,对其研究结果进行M eta分析,得出合并后疗效和副反应的比值比OR及其95%的可信区间(C I)。结果7篇文献研究各疗效结果的合并OR值为1.09%,95%C I为0.59~2.00;嗜睡、便秘、口干三项副反应的合并OR值分别为0.12,0.07,0.10,95%C I分别为0.03~0.58,0.02~0.24,0.04~0.25。结论根据目前收集文献的M eta分析,中药制剂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焦虑症的疗效相仿,差异无显著性。但中药制剂治疗焦虑症的副作用明显小于苯二氮卓类药物,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