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小儿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伤残率36.0%明显低于对照组76.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患儿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康复护理。跟踪随访2年比较观察两组患儿Fugl-Meyer(FMA)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智力达标率及伤残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康复效果优良率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P0.05),FMA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智力达标率81.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35%(P0.05),观察组伤残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3%(P0.05)。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智力水平,降低伤残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崔荣村 《妇幼护理》2022,2(1):203-206
目的 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于 2019 年 4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60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象,按抽签法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观察 临床效果,症状的改善时间,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神经功能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的总有效率经比较组间差 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的惊厥、神经障碍、肢体障碍、意识障碍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生 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睡眠质量、心理状态评分均明显优于 干预前,且实验组评分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干预后两项评分均显 著优于干预前,且实验组干预后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 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全程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病人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用药及时准确。维持病人营养及水电解平衡,保证高效的基础护理。结果:本组病人经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内压、抗癫痫、纠正水与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及全程的护理干预,痊愈61例,遗留后遗症18例,死亡5例。结论:护理措施落实到位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治疗过程顺利进行、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郭新文 《妇幼护理》2022,2(7):1610-161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 2020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1 月收治的 60 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各 30 例。参比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参比组的基础上 给予康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临床症状,运动功能和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惊厥恢复时间、意识障碍恢 复时间、脑神经障碍恢复时间、肢体障碍恢复时间均短于参比组(P<0.05)。研究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 参比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96.67%)高于参比组(80.00 %)(P<0.05)。结论 康复护理应用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 炎护理可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患儿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 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4例存在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小儿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康复组除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外,在成人吞咽障碍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儿科特点,对患儿实施寓教于乐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采用洼田饮水测试和才藤氏的吞咽障碍7级评定法为评定标准,对康复组和对照组患儿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后20d进行吞咽功能的评价。结果康复训练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经洼田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吞咽功能训练前后经饮水测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后吞咽障碍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吞咽障碍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对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基础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得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病毒性脑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对其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病毒性脑炎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按患儿家长意愿分为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儿急性期均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在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开始实施针对性康复护理,对照组在临床医学治疗结束后实施康复护理,在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前后,用Fuglmeyer运动机能和Ashworth痉挛量表对每例患儿进行评定,观察2组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恢复。结果经过2~3个月的康复护理,2组患儿的FMA值均较前显著提高,但康复组FM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在急性期实施康复护理,对患儿运动功能恢复和纠正肢体痉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韦艳姬 《当代护士》2021,(3):105-108
目的 探讨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76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FTS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疗效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性护理措施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9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干预组,在患病早期即采取多项综合性的康复护理措施;选取2008年1—9月所收治的105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为对照组,只采取一般性的常规护理。出院时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Glasgow评分、Fugl—Meyer评分、EEG和平均住院日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94,P〈0.01)。出院时干预组患儿的Glasgow评分、Fugl—Meye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患儿在EEG恢复正常方面较对照组提高,在平均住院日方面缩短。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早期即开展多项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患儿的预后,提高其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多由EV71病毒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1]。年龄小于3岁,病情更易进展为重症患儿~[2]。2014年11月,本科收治了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患儿,经积极治  相似文献   

16.
17.
对重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康复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重症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脑炎患儿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应用CNP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调查两组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缺陷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NP可提高重症脑炎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447-448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儿分为冲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冲击治疗组采用甲强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对照组采用小剂量甲强龙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图改善时间的差异。结果冲击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冲击治疗组患儿发热、抽搐、昏迷、精神障碍等临床症状、体征及脑电图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甲强龙早期短程冲击疗法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VE)是一种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是由病毒直接感染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重症病毒性脑炎(severe viral encephalitis,SVE)感染病毒种类多而复杂,起病急而快、发病重,临床表现复杂,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会危及患儿的生命,还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现将1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患儿的护理介绍如下。1 病例介绍患儿,男,7岁8个月,因"发热6 d,精神萎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