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小鼠腹腔毛细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对乌蕨、金粉蕨和骨碎补的抗炎效果进行初步比较。方法:将小鼠40只分为空白组、乌蕨组、金粉蕨组和骨碎补组各10只,用生理盐水、乌蕨、金粉蕨和骨碎补含生药1g/ml的水煎煮液分别进行灌胃,连续给药7 d,最后一次给药后,尾静脉注射0.2 ml 0.5%依文思蓝,立即腹腔注射1%醋酸0.2 ml,20 min后处死,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6ml,反复轻柔腹部20次,吸出洗液,离心取上清液,测定吸光度,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骨碎补组和乌蕨组有明显的抗毛细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骨碎补组的效果最好,而金粉蕨组的效果不佳。结论:骨碎补和乌蕨水煎液都有一定的抗炎效果,骨碎补水煎液的抗炎效果最佳,而金粉蕨水煎液的抗炎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方法 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乌蕨醇洗脱物作用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MTT法判断乌蕨醇洗脱物对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 在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作用下,RAW264.7细胞均有较好的存活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均有保护作用,且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乌蕨(50%、70%、90%)乙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为后期开发抗炎单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方法:将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乌蕨醇洗脱物作用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MTT法判断乌蕨醇洗脱物对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在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作用下,RAW264.7细胞均有较好的存活率;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均有保护作用,且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结论: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这可为后期开发抗炎单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快速识别乌蕨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乌蕨药材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采用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2软件对所得的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其母离子,及二级碎片,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比对,分析其裂解途径,推断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共推断出乌蕨中32种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化合物,1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原儿茶酸葡萄糖苷、咖啡酰葡萄糖苷首次从乌蕨中发现。结论:从液质结果及相关文献表明,乌蕨中以有机酸、黄酮及其苷类成分为主。本研究可为乌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综述中药黄芩药理学研究进展情况。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综述。结果黄芩主要化学成分及提取物有解热、抗炎、抗菌、抗病毒、对消化系统、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次黄芩主要化学成分还有清除自由基、免疫调节等作用。结论黄芩药理作用广泛,但是黄芩的主要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药理作用还是有差异的,有必要对二者药理作用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乌蕨醇提物在肠道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模型,收集高、中、低质量浓度乌蕨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HPLC检测肠囊液样品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化学成分含量,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Q、Ka),考察各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 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成分在乌蕨醇提物中能被检测出,但在其肠吸收液中未被检测到。结论 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肠道对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指标性成分未有吸收,具体原因还有待实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正>大黄不仅具有利胆退黄、抗炎抑菌、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作用,近年来研究还发现,大黄中的大黄素、大黄酸等成分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2]。我们对45例应用大黄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上,药物是引起急性肾损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据统计,社区及医院获得性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中,药源性肾毒性约有20%,占到医院急性肾损伤病死率的60%[1]。研究发现,一些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作用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2-4]。也有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尚有抗炎、抗氧化、抗增殖、抗血栓和抗缺血-再  相似文献   

9.
石兰萍  田琳琳  王德  袁劲松  杨冬艳 《护理研究》2007,21(20):1853-1854
[目的]研究黄连等中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体外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最广。丁香、金银花、野菊花和甘草的抗菌作用各有侧重。[结论]黄连、丁香、金银花等中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柴胡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茈胡、地薰,列为上品,宋代《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1]。其味苦,性微寒。具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药理学研究证明柴胡具有解热、镇痛、镇静、抗炎、免疫增强、保肝利胆、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是  相似文献   

11.
<正>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1],常用的一线抗结核药对肝脏几乎均具有潜在毒性,以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甚至影响治疗进程[2-3]。异甘草酸镁作为一种肝细胞保护剂,其保肝抗炎、改善肝功能作用显著[4]。药效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作用,临床研究证实异甘草酸镁能显著改善病毒性、药物性、酒精性等急慢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且安全性高[5-6],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连等中药对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黄连体外抗菌活性最强,抗菌谱最广。丁香、金银花、野菊花和甘草的抗菌作用各有侧重。[结论]黄连、丁香、金银花等中药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谢松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2):2143-2147
<正>雷公藤为我国传统祛风湿中药,味苦,有大毒,功效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现代研究表明,雷公藤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生育等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红斑狼疮等疾病的治疗[1]。雷公藤所含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等半萜类、二萜类、三萜类化学成分是其主要药效成分,但同时也是致毒成分,对肝脏、肾脏、心脏、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  相似文献   

14.
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最丰富的内源性蛋白因子,以往的基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1]、抗氧化应激[2]、减轻胰岛素抵抗、抑制内皮细胞凋亡[3]等多重有益作用.近年来,有临床研究表明脂联素水平升高与死亡风险增高相关.本研究拟就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人群病死率的相关性研究及其相关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正>牡荆苷是一种天然植物黄酮碳苷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金莲花、布渣叶、山楂叶、木豆叶、夜关门、绿豆、乌蕨、柳豆叶、檀香叶及光果甘草等几十种植物中,以蔷薇科植物山楂干燥成熟果实中的含量最高。牡荆苷又名牡荆素,化学名称8-β-D葡萄吡喃糖-4,7-二羟基异黄酮,相对分子量为432.4,外观呈黄色,不溶于石油醚等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亚砜、氯仿甲醇混合溶剂,具有极低毒性[1]。以往一项药理学研究显示,牡荆苷具有保护心脑血管、骨保护、抗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呼双琴  李社莉 《临床荟萃》2014,29(11):1297-1299
<正>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发生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密切相关。炎症学说认为,糖尿病属于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是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1]。维生素D3可作为抗炎物质发挥作用,具有减轻蛋白尿及尿液炎性因子排泄、抑制肾脏炎症细胞活化等作用[2]。本研究探讨维生  相似文献   

17.
木瓜中总黄酮成分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木瓜,安徽著名特产,因产于安徽省宣城市而得名.学名为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 Nakai],又名皱皮木瓜、铁脚梨,属蔷薇科木瓜属、落叶阔叶灌木.[1]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有抗溃疡、抗过敏、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随着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和提高,新的黄酮类化合物不断被发现,出现了许多新的应用,尤其在抗自由基和抗癌、防癌上的应用意义重大.[2]  相似文献   

18.
<正>有研究表明术后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并发症是肺癌和食管癌导致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因素[1]。因此,如何改善老年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长期预后具有积极意义。阿司匹林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具有强效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和治疗。对于为预防血栓形成性心脑血管事件而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推荐至少在术前7天内停用阿司匹林。有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对急性肺损伤[2]和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9.
哮喘曾被认为是由 Ig E触发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而引起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现在认为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抗原呈现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等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支气管慢性炎症。这些细胞产生大量的介质和细胞因子 ,导致支气管收缩、粘膜水肿、粘液分泌和支气管高反应性 ,在哮喘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 。从而引导人们尽早应用抗炎治疗 ,并致力于哮喘新型抗炎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本文结合最近文献 ,就哮喘的抗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皮质类固醇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 [2 ]皮质类固醇全身…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属植物化学成分的药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雷公藤属植物中化学成分所进行的抗肿瘤、抗雄性生育、抗炎、免疫抑制等的药理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