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温县人民医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56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各78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患者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躁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镇静、镇痛效果明显优于瑞芬太尼,患者躁动及不良反应有效减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玲 《大医生》2023,(12):62-65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无锡市锡山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50例)和试验组(舒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50例)。记录两组患者睫毛反射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评价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1)、人工气腹建立后即刻(T2)、术中20 min(T3)、术毕即刻(T4)、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5)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与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睫毛反射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T5时,两组患者HR、MAP均降低再升高,SpO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平舆县中心医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10例行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分别给予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血氧饱和度、呼吸、睁眼及拔管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期躁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呼吸、睁眼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全麻术中用于麻醉安全性高,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维持时单独应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行开腹手术的妇科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的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瑞芬太尼2~6 ng/mL、舒芬太尼0.4~0.6 ng/mL,联合用药组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控浓度分别为1~3 ng/mL、0.2~0.3 ng/mL.观察患者围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后5 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术后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例数.结果:与麻醉前相比,瑞芬太尼组、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拔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升高,拔管后10 min瑞芬太尼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另外两组高(P<0.01);与舒芬太尼组相比,瑞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的置管时间较短;瑞芬太尼组拔管后5 min VAS为(5.3±1.7)分,舒芬太尼组和联合用药组分别为(2.3±1.7)分、(2.3±2.1)分,后两组与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0 min内要求镇痛治疗的患者三组分别为瑞芬太尼组14例(70.0%)、舒芬太尼组4例(20.0%)、联合组5例(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维持时患者术后置管时间短,但术后疼痛发生率高;舒芬太尼能提供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减少患者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然而术后置管时间较长;两药联合应用时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置管时间较短,且苏醒期疼痛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陈君 《临床医学》2020,40(1):72-7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POCD及苏醒期躁动发生,达到神经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全身麻醉诱导患儿血流动力学、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n=70)、B组(n=70)和C组(n=60),A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B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C组给予舒芬太尼0.3μg/...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78-879
临床纳入62例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将所有产妇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进行麻醉。两组产妇T0、T3时MAP、HR无差异,P0.05;T1、T2时观察组产妇MAP、HR明显比对照组产妇稳定,P0.05;两组产妇分娩时间无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及新生儿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产妇应用丙泊酚联合枸橼酸舒芬太尼效果显著,血流动力稳定,新生儿结局好,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膀胱刺激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附属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96例纳入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研究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复合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补液量、体温、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苏醒时间、术中体动次数、不同时间点[气管插管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Ramsay镇静评分、不同时间点(苏醒后5 min、术后1 h、术后2 h、术后6、术后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同时间点(术前、给药后、离室时)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情况、输尿管镜刺激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的手术时间、补液量及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PACU停留时间、麻醉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腹部手术患儿全身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杨凌示范区医院收治的90例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0)、B组(n=30)和C组(n=30)。A、B、C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0.1、0.2、0.3μg/kg。比较3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压(DPB)、收缩压(SBP)、心率(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麻醉深度指数(CSI)。结果 3组麻醉前(T_0)、出室前(T_3)的DBP、SBP、H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后15min(T_1)、麻醉后30min(T_2)时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T_0时(P0.05),B组和C组在T_1、T_2时DBP、SBP、HR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P0.05);A组和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A组和C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_0、T_1、T_2、T_3时CSI值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麻醉安全性高,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田珺 《临床医学》2014,(1):54-55
目的 对全麻后苏醒期运用舒芬太尼的麻醉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新乡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进行全麻诱导的92例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镇痛,参考组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镇痛,依据躁动评分对两种药物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各时段,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比参考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有强镇痛效果,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给药,药效发挥时间短,麻醉期躁动明显减少,有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679-4680
分析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中对其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行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效果及术前、术后12h认知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应答时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大大降低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刘志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790-1791,1793
目的研究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重大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药物且行择期骨科大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150例,按所采用的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BP)和心率(HR),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最大评分为30分,≤23分即可认为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30min时、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手术结束时的B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的24h,硬膜外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率在麻醉后6h和12h硬膜外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分别为13.3%与6.7%、24.0%与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中,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而全身麻醉在术后24h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前后留置导尿对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方法。留置尿管是预防手术患者尿潴留和观察尿量、了解病情的重要措施。为了减轻患者术前留置尿管带来的不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尊重和保护患者的隐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我院多采取患者进手术室麻醉后行留置导尿。  相似文献   

15.
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 520例全麻术后入麻醉苏醒室患者进行观察,分析导致躁动的各种不良刺激,以给予护理对策.结果:530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5.0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的苏醒期躁动,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6.23%、33.77%.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明确患儿在全身麻醉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31日。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7项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包括七氟醚麻醉、年龄、耳鼻喉手术、术后疼痛(OR=1.68、3.54、2.29、11.30)。结论 学龄前儿童、七氟醚麻醉、耳鼻喉手术及术后疼痛的患儿全身麻醉术后易发生躁动,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患儿。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后苏醒患者躁动原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翠伶 《华西医学》2010,(9):1755-1756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8例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39例患者发生躁动的原因,并加以预防。结果 148例全身麻醉患者中有39例发生躁动,发生率为26.35%。用纳洛酮催醒患者躁动的发生率为48.6%(36/74),明显高于自动清醒患者4.1%(3/74),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37.9139,P〈0.001)。全身麻醉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为35.3%(36/102),高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患者6.5%(3/46),两者躁动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1369,P〈0.001)。结论疼痛、促醒、导管刺激为常见躁动原因;掌握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可以防止躁动所致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的护理研究.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老年全麻患者34例,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生、责任护士共同探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术后苏醒的护理措施.结果 通过对老年全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采取安全管理及护理措施,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所有患者均顺利度过了麻醉苏醒期,有效提高了老年全麻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结论 在苏醒期应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呼吸循环状态,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意识,尽量避免苏醒期意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其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