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外诱导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的分化,为心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5-氮杂胞苷定向诱导,通过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及磷钨酸苏木素染色(PTAH)鉴定。结果诱导后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核一个、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诱导24h后培养2周,Sarcomeric Actin和Connexin-43表达较弱,以后表达逐渐增强;诱导细胞PTAH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有望成为心衰时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细胞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二甲基亚砜(DMSO)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MSCs,应用终浓度为1.0%的DMSO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arcomeric actin)、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 MSCs经体外诱导后分化的细胞均阳性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C-TnT。透射电镜下可见到平行排列的肌丝和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结论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在DMSO诱导下可以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CM)的能力及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差别。方法 分离培养MSCs及CM,第三代MSCs经DAPI标记后分别进行5-aza诱导,与CM共培养和单独培养。1、2、3和4周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cTnT和Cx43。结果 单独培养未见有细胞收缩,cTnT和Cx43表达阴性;诱导组和共培养组,培养至4周时细胞排列方向一致,成肌性排列,诱导1周时cTnT和Cx43表达阴性,而共培养组第5天cTnT和Cx43即开始表达,随着时间延长,两组cTnT和Cx43表达逐渐增加;相同周数内,共培养组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诱导组(P<0.01)。结论 MSCs经5-aza诱导和与CM共培养,可转化为心肌样细胞并表达cTnT和Cx43,且共培养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比5-aza诱导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心肌细胞间接接触共培养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诱导条件。 方法 2~3周龄SD大鼠24只和新生1~3d SD大鼠96只。分别通过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取BMSCs和心肌细胞(CMs)。根据诱导条件不同分成3组:A组:5-氮杂胞苷(5-Aza-CR)诱导组,取采用10μmol/L 5-Aza-CR避光诱导24h;B组:共培养CMs诱导组,实验开始时,CMs和BMSCs分开培养,待各自贴壁后进行共培养;C组:5-Aza-CR+共培养CMs诱导组,CMs接种于Transwell小室上层,下层接种5-Aza-CR诱导的BMSCs。在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各组BMSCs的形态变化,诱导至第2、4周时收集细胞。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诱导后的BMSCs 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actin)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情况。 结果 1.细胞形态的变化: B组细胞有聚集生长趋势,C组脱落或降解的细胞明显少于A组,但部分细胞内有脂肪空泡形成。2.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均显示,诱导2周时,A、B、C组cTnT均呈阴性或低表达,α-actin均呈弱表达;诱导4周时各组cTnT和α-actin均呈阳性表达。A组cTnT阳性表达率和α-act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2±2.30)%和(28.05±2.45)%、B组为(21.18±1.30)%和(29.06±1.86)%、C组为(26.28±2.89)%和(33.91±2.18)%,且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体外心肌细胞间接接触共培养可以诱导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和5-Aza-CR共同诱导可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催产素(OT)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探索B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方法.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OT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蛋白、α-横纹肌肌动蛋白、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C-TnT...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经5-氮杂胞苷诱导在体外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为心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诱导不同时间,用形态学、PAS反应、免疫细胞化学等鉴定。结果:诱导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单核,核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PAS反应阳性;诱导培养2周,Sarcomeric actin和Connexin-43表达较弱,以后逐渐增强。以10-5mol/L5-氮杂胞苷诱导24h效果最佳。结论:MSCs在5-氮杂胞苷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可望成为自体心肌细胞的一种良好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7.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小型猪心肌细胞(CMs)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5-aza、小型猪CMs裂解液二种方法体外诱导人MSCs的分化,单纯培养基(DMEM)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α-actin、cTnT、Cx43和CD3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小型猪CMs裂解液诱导人MSCs所得心肌样细胞(CLCs)表达cTnT、Cx43和CD31;5-aza诱导组MSCs表达cTnT和Cx43,不表达CD31;5-aza培养初期对M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Ms裂解液促进MSCs的增殖。结论小型猪CMs裂解液培养基可以诱导人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很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优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肌细胞诱导分化剂5-aza。本研究为大规模诱导人MSCs向CMs分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以及定向诱导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条件。方法 :常规骨髓穿刺获取细胞悬液 ,应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以及贴壁培养技术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 5 -氮胞苷定向诱导分化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细胞特异性心肌收缩蛋白、舒张蛋白以及连接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 5 aza诱导后第 2 0天 ,约 3 0 %的细胞表达肌钙蛋白T、α 横纹肌肌动蛋白、肌浆网磷酸受钙蛋白和连接蛋白 43。透射电镜观察 ,胞浆内粗面内质网丰富 ,部分内质网正在合成肌丝。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在体外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情况,为心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诱导不同时间,通过形态学、PAS反应、免疫细胞化学等鉴定。结果诱导细胞以梭形、柱状为主,部分细胞有分支,核一个、卵圆形、居中,类似心肌细胞形态;PAS反应阳性;诱导后培养2周,Sarcomeric Actin和Connexin-43表达较弱,以后逐渐增强。以10×10-6mol/L5-氮杂胞苷诱导24h效果最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5-氮杂胞苷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是自体心肌细胞的一种良好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10.
Feng X  He X  Li K  Wu W  Liu X  Li L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1,28(4):676-682
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BMSCs)在体外向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选用第3代rBMSCs用于实验。实验分为PEMFs诱导组、5-氮胞苷(5-Aza)诱导组和对照组:PEMFs诱导组给予rBM-SCs 50 Hz1、mT低频脉冲电磁场刺激,30 min/d,分别刺激10 d、15 d和20 d;5-Aza诱导组给予rBMSCs 10μmol/L 5-Aza诱导1d,对照组不予处理;后两组与PEMFs诱导组同步培养10、15和20 d。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逐日连续观察细胞的生长状况和形态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肌钙蛋白T(TNNT2)mRNA和α-辅肌动蛋白(ACTN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rBMSCs呈纺锤形、多角形或梭形,随时间延长,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5-Aza或PEMFs诱导后,细胞形状逐渐变长,大量细胞聚集生长,且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聚集趋势不断增加,刺激20 d,细胞聚集呈长链状,高倍镜下可见细胞伸长明显,且部分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与对照组相比,5-Aza诱导组TNNT2 mRNA在3个时间点的表达量分别为相应对照组的19.40倍(P<0.0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HA/TCP)植骨材料上的黏附增殖情况。方法抽取兔股骨骨髓,进行贴壁培养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7d用钙钴法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10d进行茜素红矿化结节染色;在成脂诱导液中诱导BMSCs,于21d进行油红O染色。将BMSCs接种到HA/TCP植骨材料上,加入成骨诱导液,采用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并采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HA/TCP植骨材料上BMSCs的增殖情况。结果BMSCs在成骨诱导液中7d碱性磷酸酶呈强阳性,10d矿化结节染色呈橘红色;在成脂诱导液中,21d油红O染色呈阳性。BMSCs在HA/TCP植骨材料上孔隙周围及孔隙内生长良好并大量增殖。MTT分析结果显示,HA/TCP对BMSCs的体外增殖无抑制作用。结论BMSCs与HA/TCP植骨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扩增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一类存在于骨髓中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在体外不仅可分化为间质类细胞,而且可以分化为非间质细胞。本研究探讨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纯化、培养扩增和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的条件。利用密度为1.073g/ml的Percoll分离骨髓的单个核细胞,以含10%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与扩增MSCs,细胞纯度可达95%左右。取第二代和第三代的MSCs,以含有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β-磷酸甘油、地塞米松的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诱导向的细胞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样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显示其I型胶原染色阳性,ALP染色阳性,表明MSCs在体外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为将MSC3用作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用成骨添加剂(地塞米松10^-8mol/L、β-甘油磷酸钠10mmol/L、维生素C50mg/L)定向诱导传代大鼠骨髓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通过形态学、生长曲线、免疫细胞化学及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结果诱导组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特点,增殖相对缓慢,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结论建立了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MSCs向成骨细胞转化的模型,成骨添加剂不影响细胞的增殖,可迅速大量获得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体外定向诱导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s)横向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可能性,并了解该细胞是否具备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功能.方法从健康成年大鼠骨髓中分离BMSCs,通过传代对细胞进行纯化和扩增.采用两期诱导方案,用诱导液1使BMSCs向巢蛋白(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分化;用诱导液2使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用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素分泌细胞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诱导前后nestin、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后上清中胰岛素的量.结果BMSCs经第一期诱导5d可分化成nestin阳性的祖细胞,双硫腙染色阳性.免疫细胞化学显示,经两期,诱导后的细胞表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放射免疫分析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团可以分泌胰岛素,糖反应性较弱.结论健康成年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被诱导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团,且具有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5.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可向神经细胞分化。本实验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获取人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纯化BMSCs,并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forskolin(FSK)和多巴胺(DA)联合对BMSCs进行诱导,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是否具有成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特点;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检测DA能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标志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Nurr1、Ptx3、和Lmx1b的表达。结果显示:诱导2周后,电镜下可见细胞浆中有大量密集的呈扁平囊状的粗面内质网及其间的一些游离核糖体,以及神经丝。RT-PCR结果显示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Nurr1、Ptx3、Lmx1b和TH的mRNA均有表达;免疫细胞化学表明诱导2周后TH阳性细胞的表达较诱导3d后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表明BDNF、FSK和DA可以在体外诱导人BMSCs定向分化为DA能神经元。  相似文献   

16.
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神经细胞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体外定向诱导胎儿骨髓问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细胞。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MSC,体外扩增、传代,采用β-巯基乙醇等诱导剂诱导MSC分化为神经细胞,免疫组化鉴定神经丝蛋白(NF200)、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并且用RT-PCR鉴定NF200、NSE和GFAP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胎儿骨髓MSC在体外扩增第5代以后,经诱导后,形态学上可呈现神经细胞形态特征;免疫组化显示诱导出的神经细胞NF200、NSE和GFAP均有阳性表达;RT-PCR也显示诱导后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胎儿骨髓MSC在体外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初步探讨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大鼠胶质瘤的可行性。体外实验以C6细胞条件培养基作BMSCs诱导剂,诱导7d后,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阳性细胞分别为2.08%和9.37%。体内实验中,将BMSCs经Hoechst33342标记后,移植到胶质瘤模型大鼠正常侧大脑纹状体内。14d后,移植的BMSCs多沿着注射途径分布,胼胝体和血管壁可见少量迁移的细胞。21d后,移植的BMSCs广泛分布于胼胝体、大脑皮层和血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的BMSCs分别表达MAP2和GFAP,分化相对比例分别为33.93%和18.02%。以上结果表明BMSCs可以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并在脑内向胶质瘤部位迁移,有望成为基因治疗胶质瘤的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体外定向诱导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机制,本研究将分离的人MSC进行体外扩增培养,并观察脑心舒定向诱导MSC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的效应。在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神经细胞特异性抗原标志。结果显示人MSC可通过贴壁法成功分离并可在体外大量扩增。脑心舒诱导120min后大部分MSC转变为神经元样细胞,出现胞体和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染色NSE、nestin呈阳性和GFAP阴性。上述结果提示人骨髓间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型钙通道基因和蛋白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中的表达及离子电流,以进一步研究其在MSCs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和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表面分子CD14、CD29、CD34,CD44、CD45、CD106的阳性率和L-型钙通道蛋白的表达;采用RT-PCR技术观察MSCs细胞中钙离子通道不同亚基α1C、α1D、α1G、α1H、α1S mRNA的表达;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单个细胞离子电流.结果细胞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CD29、CD44、CD106阳性率在93%左右,CD14、CD34、CD45表达阴性.RT-PCR结果显示,可见L-型钙通道α1C亚基的mRNA高表达;但未见L-型钙通道α1D、α1S亚基和T-型钙通道的α1G、α1H亚基mRNA的表达.L-型钙通道蛋白(α1C)呈阳性表达.在36例细胞中16例细胞记录到电压依赖性内向电流,此电流激活电位-30 mV,最大激活电位为0~10 mV,可被nifedipine(10 μmol/L)阻断,细胞外液中以10 mmol/L Ba2 作为负载离子,记录的电流强度明显大于2 mmol/L Ca2 时,证实为L-型钙电流.结论 MSCs不仅有L-型钙通道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且具有功能电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移植在脊髓损伤处的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修饰及维甲酸(RA)预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潜能.方法 将MSCs、RA诱导的MSCs、LacZ基因修饰的MSCs、NT-3基因修饰的MSCs和NT-3基因修饰及RA预诱导的MSCs分别立即移植到脊髓全横断处(T10脊髓),术后67d取材和冷冻切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MSCs的分化潜能,计算各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处的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百分率.结果 移植的MSCs在受损伤的脊髓内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estin阳性)、神经胶质样细胞(GFAP阳性)和神经元样细胞(NF和MAP2阳性),有些还可以向含有某种神经递质和有形成突触潜能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ChAT、5-HT和PSD95阳性).联合应用NT-3基因修饰和RA预诱导的MSCs能在受损伤的脊髓内更有效地提高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百分率.结论 NT-3基因修饰和RA预诱导的MSCs能在脊髓损伤处更好地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