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韦秀芳  阮素莲  刘玲  邹杰 《西部医学》2020,32(5):777-780
【摘要】 IgA肾病是指在肾小球系膜区或/和毛细血管伴沉积的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作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目前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仍未明确,本文对IgA肾病病理分型与IgA肾病近年来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参阅。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利 《中国当代医学》2007,6(13):123-123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该病分别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和10%~30%,10年内约10%~20%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在欧洲和澳洲慢性透析和肾移植患者IgA肾病占7%~20%。目前认为IgA肾病是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总结40例IgA肾病患者运用中西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将其体会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是以免疫球蛋白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异常沉积所导致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国内资料显示,IgA肾病在肾活检诊断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居第二位[1],并以青壮年多见。其临床表现可见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也可合并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可为肾炎或肾病综合征。对临床表现为非肾病综合征的患者,西医运用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尚存在争议,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对此类患者在急性期控制病情及慢性期延缓疾病进展均有较好的疗效。 石君华教授是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肾病临床工作30余年,对于IgA肾病的治疗经验颇丰。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患者,临床以西药治疗为主,故在此不予讨论;而对于表现为非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患者,以中医为主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笔者随师 学习数年,受益颇多,现将石师治疗非肾病综合征IgA肾病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华素彩  徐锡鸿 《医学争鸣》2007,28(16):1531-1532
0 引言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 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以及慢性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1-2]. 因此对IgA 肾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延缓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我们选择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研究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其病理的相关性, 以推断病情及预后, 指导临床治疗, 并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其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IgA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西医治疗中,在治疗蛋白尿方面仍以免疫抑制剂为主;中医治疗方面,国内众多医家基于中医基本理论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仍是IgA肾病治疗的最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是指以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为特点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多以血尿为主,在我国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30%~40%,男女之比为3∶1,以青少年多见。早期文献认为IgA肾病病程进展缓慢,预后良好;近年来发现本病并不是完全良性经过,IgA肾病临床出现的高血压或肾病综合征,往往提示组织改变严重,预后较差。由于发病的原因不清,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措施。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均经肾活检证实IgA肾病,光镜:灶性节段性到弥漫性系膜增生,无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IgA沉着系膜区为主。并通过详询问病史、体检及实…  相似文献   

7.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亚太地区和西欧地区该病分别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0%-40%和10%-30%,10年内约10%~20%Ie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在欧洲和澳洲慢性透析和肾移植患者IgA肾病占7%~20%。目前认为IgA肾病是肾小球肾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是导致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该病在我国发病率占肾小球疾病的26%~40%,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在10~30岁,我科从2000-2004年开始肾脏病理活检,总结40例IgA肾病患者运用中西医辨证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将其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又称Berger’s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类肾小球疾病。IgA肾病是全世界分布最广、发病率较高、导致终末期肾病很常见的肾小球疾病。IgA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80%发生在16~35岁之间发病。本病在我国日益受到重视,笔者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临床上以肾小球源性血尿为主要表现。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的肾小球肾炎。本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居多,曾被认为是预后良好的疾病。但经过长期大量病例随访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青年人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gA肾病的病理及IgA肾病的肾小球内免疫球蛋白的分布与肾小球、肾小管损伤的程度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20例患者均行肾穿刺活检及常规光镜、免疫荧光检查及相关肾功能、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结果 20例患者免疫荧光检查均为IgA阳性,肾小球分型单纯组与复合组无差异。肾小管分级单纯组与得合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青年人患IgA肾病尽管都 肾病综合征,但其临床表现、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有差异。单纯系膜区沉积以IgA+IgM为主,肾小管的损害以Ⅰ、Ⅱ级为主,系膜合并型肾小球基底膜沉积的免疫球蛋白种类多,且肾小管损害的程度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学兰  肖青 《医学综述》1999,5(6):272-273
<正>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1968年由Berger和Hing Lais首次提出,IgA肾病为一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地区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IgA肾病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IgA肾病所占百分数,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较高,占30%~40%,新加坡和日本占50%,居世界之首位。我国IgA肾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涂金花 《医学综述》2011,17(23):3552-3555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病理特征。以往研究亦多侧重于系膜细胞在肾小球硬化中的作用,然而随着足细胞相关分子的深入研究,证实足细胞损伤与IgA肾病蛋白尿产生、新月体形成、肾小球硬化及间质纤维化密切相关。针对足细胞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认识。现就足细胞异常与IgA肾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IgA肾病治疗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黄文政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经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IgA肾病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和颗粒样沉积的肾小球肾炎。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导师黄文政教授从事肾病的研究与临床40余载,对肾脏疾病诊治积验甚丰,笔者幸承师学,现将导师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N)是以IgA或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或毛细血管襻为病理特征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由法国学者Berger在1968年首次报道。原先该病被认为呈良性过程,但目前已认识到该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主要疾病,而且以IgAN为总体概念进行的循证医学研究分析,至今仍未能得出明确的指导性治疗意见。本文就IgAN进展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IgA肾病发病率较高,约占原发型肾小球疾病的26%~34%,80%患者在16~34岁发病。本病表现为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沉积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主要表现有血尿伴或不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其中蛋白尿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致的看法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肾小球疾病。治疗血尿为主的IgA肾病无特异有效药物,对肾脏病理比较轻的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则用糖皮质激素。然而大剂量激素有严重副作用,尤其对于年轻患者。在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就进行了一系列的动物试验,证明肾囊内药物注射的可行性,并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病因,在亚太地区该病占原发性肾小球病的20-40%,位局首位,十年内约10-20%的IgA肾病患者进入尿毒症,但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试验旨在进行应用缬沙坦和金水宝与应用缬沙坦、金水宝、辛伐他丁三联疗法在治疗IgA肾病中疗效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IgA肾病(Ig Anephropathy,IgAN)为免疫病理学诊断名称,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存在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早期认为该病是一个良性自然病程,但长期观察表明约20%的IgAN患者经20a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对IgAN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现就IgAN的中西医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IgA肾病     
IgA 肾病又称Berger's 病,免疫病理为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 为主的沉积物,组织改变轻重不一。临床除有血尿外,尚可表现有高血压、急性肾炎综合征、重度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预后差别亦甚大。治疗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张志坤 《医学综述》2011,17(11):1662-1665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由于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早期认为IgA肾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但近年研究发现IgA肾病并非一种良性病变,15%~40%的IgA肾病患者在15年后会进展成终末肾衰竭。目前临床上的治疗目标是有效降低蛋白尿、控制血压和(或)高尿酸并减少肾组织进一步损伤,维持肾功能稳定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实质性高血压在IgA肾病中的作用。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的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将IgA肾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临床表现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肾功能不全较对照组多见,同时存在有急进性肾炎。对照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血尿/尿检异常为主,未见急进性肾炎。两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中观察组的病理类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及肾间质小管慢性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存在影响肾功能的同时对IgA肾病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参与急进性肾炎的发病,肾实质性高血压存在的IgA肾病的病理类型慢性化的情况严重,提示预后不好,应早期行肾活检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