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2.
环子孢子蛋白(CSP)是疟疾疫苗研制中的一个候选抗原,而抗原中自然存在的多态性则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为了确定CSP中B和T抗原决定簇多态性的程度及探讨抗原变异的机制,本文运用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地理间隔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NG)和巴西两地的间日疟原虫人体分离物的CSP的基因序列及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一个分离株的不同克隆间,CSP的多态性是普遍存在的。CSP中重复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是GDRA(D/A)GQPA,Ⅱ型是ANGA(G/D)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杭州市间日疟病例感染的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裂殖子表面蛋白1 (MSP-1)和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杭州市2008-2019年报告的间日疟病例的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全血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分别扩增Pvmsp-1和Pvcsp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DNAStar、 MEGA 6.0软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基因多态性及感染来源地进行描述性和归纳分析。结果共收集间日疟病例血样56份,巢式PCR扩增的Pvmsp-1和Pvcsp基因片段分别测序成功44份和54份血样。序列分析显示,44条Pvmsp-1序列可分为4种基因型,分别为SalⅠ型18份、 Belem型8份、 R-Ⅲ型17份和R-Ⅳ型1份;54条Pvcsp序列分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VK210型52份和VK247型2份。对Pvmsp-1基因的分型特征和感染来源地分析发现,SalⅠ型分布广泛,在我国华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分布类型为R-Ⅲ型,此外,R-Ⅲ型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Belem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或地区。对Pvcsp基因的多态性特征和感染来源地分析发现,共有4种多态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结论杭州市2008-2019年报告的间日疟病例的Pvmsp-1和Pvcsp基因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特征,部分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  相似文献   

4.
由于环子孢子(CS)蛋白具多态性,人们不得不考虑带有变异序列的疟原虫可能在宿主体内逃避疫苗免疫接种的作用,同时也必然会影响疟疾亚单位疫苗的效能。CS蛋白基因的顺序已在现场若干个恶性疟原虫(P.f.)及间日疟原虫(P.v.)的分离物中得到测定。研究表明P.v.的重复区及非重复区均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1983年召开第二届疟疾和巴贝虫病国际会议以来子孢子疫苗研究的进展和成就,这些成就已使合成和重组的亚单位子孢子疫苗用于人类志愿者的临床试验。抗子孢子免疫的特性许多宿主(小鼠、猴和人)通过接种照射子孢子能防御子孢子感染引起的疟疾。这种保护性免疫力有几个特性。(1)种特异性。(2)期特异性。(3)子孢子免疫需要重复接种和大的免疫剂量。(4)免疫接种诱导的抗体能直接针对环子孢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疟疾子孢子疫苗当前情况作了回顾。Nussenzweig等首先对经照射减毒的疟疾子孢子预防接种效果作了详细的研究,证明对鼠疟、猴疟可以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在人类,有些个体反复接触这类处理的子孢子同样得到保护。不过对人的试验进行尚很少。后来以单克隆抗体进行被动免疫试验,证明了相应的抗原是子孢子表膜的多肽。由于子孢子不能在体外培养,必须以其他方式生产这些抗原。作者等(1983)介绍了从诺氏疟原虫  相似文献   

7.
蚊唾液腺是疟原虫子孢子从卵囊释放后的靶器官。子孢子从卵囊中逸出时表面覆盖着高浓度的环子孢子 (CS)蛋白 ,而所有种属疟原虫的CS蛋白其结构都是相似的。该蛋白中部具有种属特异性重复区 ;两端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伸展区 ,分别为 :N 端重复序列 (Ⅰ区 )和C 端细胞黏附序列。有资料显示 :CS蛋白能结合到蚊的唾液腺 ,但不能结合到其他开口于循环血淋巴的器官 ,如蚊胃、卵巢和马氏管等。为了检测CS蛋白与唾液腺的结合是否与子孢子入侵唾液腺有关 ,进行了本项实验。以CS蛋白 (恶性疟原虫CS序列的重组蛋白 )和抑制性N 端肽段 (为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8.
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zoite protein,CSP)是疟原虫成熟子孢子表面的锚定蛋白,约含400个氨基酸,由N端保守I区、种属特异性的中央重复区和C端保守Ⅱ区构成。CSP在疟原虫的迁移、靶细胞入侵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CSP在疟疾疫苗和靶向给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疟原虫CS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理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探讨间日疟原环子孢子原白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疟疾保护性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识别可激活T细胞免疫的抗原决定簇,对于研制有效的重组或合成的疟疾疫苗非常必要。作者用小鼠迟发型过敏反应(DTH)法识别子孢子疫苗候选多肽抗原的T细胞抗原决定簇获得成功。将子孢子抗原R32tet32(含32个重复四肽NANP及四环素抗性基因的前32个氨基酸)或R32LR(将R32tet32切去tet32尾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和环子孢子沉淀试验(CSP)曾证明疟区人群和疟疾病人血清中含有抗恶性疟和间日疟子孢子的特异性抗体。鉴于对引起此项免疫反应应答的抗原尚不了解,本文对与疟区人群和疟疾病人血清发生反应的恶性疟子孢子抗原成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不同地理株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性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多态性的地理特征及其实用意义。方法:用DNA的PCR扩增与电泳切带纯化法,获得所研究的基因片段;用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测定DNA序列;用图解法分析比较各地CSP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化。结果:所测定的中国、菲律宾和所罗门的15个间日疟分离株均属PV-1型,但各株有较明显的地理性变异。6个中国株与NK株相似,其中C-2与NK株完全一致,而与其他Ⅰ型株有明显区别。结论:根据CSP基因中央重复区及重复后可变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变异情况,在Qarit和Mann的分组基础上,迄今已发表的所有Ⅰ型株可归纳为2族6个组。分组序列特征有可能用于不同地理株的检出和鉴定,从而在疟疾的流行病学与防治上有实用价值,并将有助于疟原虫的生物学、分类学和种系发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唾液是疟原虫子孢子从蚊体进入宿主的载体。由唾液排出的子孢子量可能与唾液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获得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保守II 区 (RegionII )的单克隆抗体。 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保守II 区十二肽 (EWSPCSVTCGNG)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 ,ELISA 3次筛选 ,获得 3株分泌针对保守II 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抗能与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CSP片段及天然CSP特异性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 ,单抗不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 ,也能识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针对恶性疟原虫CSP保守II 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15.
疟疾是一种分布广泛、导致严重丧失劳动力的蚊媒寄生虫病,对该病的控制已提出许多对策。最近大量工作集中致力于设想的疫苗的构建以诱导宿主产生对子孢子的免疫反应。在子孢子占优势的表面蛋白(即环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样15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DNA,进行单管-套式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别。结果 12份本地感染间日疟血液标本中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虫株(占50.00%),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混合虫株(占50.00%);3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型热带族和温带族各1例,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虫株混合感染1例。结论目前辽宁省间日疟原虫存在2种CSP基因型,即PV-Ⅰ型温带族虫株和温带族、PV-Ⅱ型混合感染虫株,无热带族虫株。  相似文献   

17.
子孢子表面蛋白(环子孢子蛋白CSP)是疟原虫疫苗的主要候选蛋白,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针对CSP重复区表位或非重复区表位的抗体应答都具有重要性。 本文作者检测了自然暴露于间日疟原虫的人群血清对一些CSP重叠肽的抗体特异性,包括对重复区和重复区以外区,特别是Ⅱ~+区的抗体的特异性,此外还研究了间日疟原虫CSPⅡ~+区合成肽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和Ⅱ区特异性抗体识别间日疟原虫子孢  相似文献   

18.
疟原虫子孢子经传染蚊注入人体后,几分钟内侵入肝细胞,尔后几天内增殖为成千上万个能感染红细胞的裂殖子。尽管对子孢子和疟原虫的肝组织期有了一定认识,但仍不了解其到达肝脏并进入肝细胞的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环子孢子蛋白(CS)可结合到肝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SPGs)上。本文作者就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对于子孢子入侵的意义作了简要综述。 肝细胞被子孢子感染的速度及选择性提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疟原虫环子孢子(CS)蛋白不仅是免疫应答的靶子,亦是抗疟原虫疫苗发展的首选目标。但对这些蛋白卵囊中的分布了解甚少。本文作者应用抗卵形疟原虫CS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 110-54. 3) ,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