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导管射频消融慢径路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5例,其中慢快型44例,慢慢型1例,44例慢径消融成功,1例心动过速诱发“窗口”缩小,成功率91.1%,无并发症,随访2~8月均无复发,认为射频消融慢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周康  谭锋  雷利华  邱强 《农垦医学》2001,23(6):361-36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消融慢径严重并发症为完全性房室阻滞 ,发生率为 0 %~ 3 % ,多发生于消融过程中[1 ] 。AVNRT消融慢径的终点是否以彻底阻断慢径传导为指标 ,尚有分歧[1 ,2 ] ,本文回顾性分析慢径消融终点与复发率的关系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1 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接受射频消融的AVNRT病人 80例 ,其中慢 快型 77例 ,快 慢型 3例。男 43例 ,女 3 7例。年龄 47.5± 1 5 .2(1 4~ 6 5 )岁。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 1 7.6± 5 .4年 ,5例合并冠心病。1 .2 消融方法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以出现交界性心律与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速(AVNRT)慢径消融中应用,比较这两种有效消融指标判断方法在慢径消融达到消融终点时的放电时间与消融靶点数的差异性。方法:153例AVNRT病人接受慢径射频消融术,根据X影像部位和局部电图特点确定消融靶点,放电功率10~40 W。按不同的有效消融判断指标分为传统方法消融(出现交界性心律)组(I组)和以心房起搏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消融组(II组)。I组86例在放电后15 s内以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继续放电60~90 s;II组67例放电15 s内出现交界心律或早搏后延迟放电至20 s停止放电,以术前AV1:1最短间期心房刺激(S1S1)显示慢径前传阻滞后停止起搏继续放电至60 s。未达到消融终点者再继续选点消融,直至达到消融终点。结果:两组病人均达到消融终点,消融终点及终点类型两组间无差异性。I组86例,共有效消融靶点306个。人均消融(3.59±1.21)个靶点,放电时间(208.94±89.76)s;II组67例,共有效消融靶点150个,人均消融靶点(2.24±0.94)个,放电时间(114.83±38.97)s。人均各项参数Ⅰ组高于Ⅱ组,两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15 s内无效消融不计靶点数。结论:显示慢径前传导阻滞作为有效消融指标可客观判放电消融的有效性,减少无效消融的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李迎风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71-171
目的分析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射频导管消融的护理效果,探讨更加有效治疗该病的方法,提高其治愈率。方法抽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156例,进行慢径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并做好护理工作。结果 15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均康复出院,治愈率为100%,随访0.5-2年未出现复发。结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射频导管消融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系。方法 :慢 -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30例 ,行慢径消融治疗 ,观察A型终点 (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 ,B型终点 (保留慢径且不能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 )和C型终点 (保留慢径且能诱发 1~ 3个心房回波 )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 :(1 )消融后A型终点 76 % (2 3例 ) ,B型终点 1 6 % (5例 ) ,C型终点 8% (2例 )。 (2 )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B ,C型变化不明显。 (3)A ,B ,C三型 ,平均随访 1 2± 8.9个月 ,复发率无明显差别。结论 :A型终点病人阻断慢径后房室结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B ,C型无明显改善 ,A ,B ,C型近 ,远期复发率相同  相似文献   

6.
段义钢 《新疆医学》2005,35(4):150-151
一、病例简介:患者,女性,74岁。阵发性心慌42年,呈突然发作,突然停止,持续数秒~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发作时间较长时稍感头晕、胸闷,无胸痛、呼吸困难。起病初数年、数月发作1次,后逐渐频繁,1个月数次、每周数次至每日发作,未曾诊治。  相似文献   

7.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慢径术后复发的预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  王海昌  张殿新  刘兵  李媛  李伟  王小燕 《医学争鸣》2001,22(21):1933-1935
目的 了解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射频消融慢径术后与 AVNRT复发有关的因素 .方法  36 6例典型 AVNRT患者经射频消融慢径后 ,35例 (10 % )复发 .观察射频术后仍有残余慢径传导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 ;存在房室结“回波”及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变化四个因素与 AVNRT复发的关系 .结果  35例复发者中均有残余慢径传导 (10 0 % ) ,331例未复发者中 2 11例 (6 4% )存在残余慢径前向传导 (P<0 .0 1) . 35例复发者中 2 4例 (6 9% )存在房室结“回波”,而在有残余慢径传导未复发的 2 11例患者中有房室结“回波”仅 11例 (5 .2 % ) (P<0 .0 1) ;35例复发者中 6例 (17% )放电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出现 ,331例未发者中仅 2例 (0 .96 % ,P<0 .0 1) ;复发组房室结快径与慢径有效不应期之差为 (4 7± 2 5 ) ms,未复发组为 (12± 4) ms (P<0 .0 5 ) .结论 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后存在残余慢径传导 ,出现房室结回波 ,释放射频能量时无加速性结性心动过速及残余慢径有效不应期长与复发 AVNRT有关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房室结的传导功能影响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2 8例确诊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房室结慢径消融 ,术前术后分别测房室结文氏周期(Wen AVN) ,房室结快径有效不应期 (ERP FP)观察慢径消融对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影响。结果  2 8例消融前后Wen AVN由 (373 5 7± 39 6 5 )ms缩短为 (336 4 3± 34 13)m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ERP FP由 (32 6 79± 38 0 1)ms缩短至 (2 6 2 96± 4 2 6 9)ms,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随访发现 2例复发 ,复发组均存在逆P。结论 慢径的消融改变了房室结的电生理功能 ,主要表现为快径的传导功能的改善 ,慢径残存可能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经导管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张清,王海昌,贾国良,区晋禧,李媛,李伟,王小燕(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脏内科西安710033)关键词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射频消融,慢径中图号R541.4本院自1992年10月~1995年2月对3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在射频消融(RFCA)慢径治疗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慢-快型AVNRT患者经股静脉快速注射ATP,直至出现房室结双径路(DAVNP)现象及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RFCA慢径阻断成功后重复原ATP剂量,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结果:29例(72.5%)行ATP注射者出现DAVNP,RFCA慢径阻断成功后均无DAVNP现象。结论:ATP可以作为诊断DAVNP的一个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RF)在心律失常方面的应用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对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已成为根治性治疗手段,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冷冻消融作为治疗AVNRT的新技术,具有更低的并发症、更少的组织损伤、更小的完全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弥补了RF的不足。目前,冷冻消融已经在大量患者身上证实至少和RF一样安全、有效。现就RF和冷冻消融AVNRT的原理和临床疗效予以综述,重点分析RF的缺点及冷冻消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报道射频消融(RFCA)治疗2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经验和结果,并对AVNRT的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治疗AVNRT的方法学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男性10例,女性13例,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AVN-RT者21例,快-慢型AVNRT者2例。均在DSA下采用下位法消融慢征,以放电初始出现交界区性心律作为成功靶点标志,以心内电刺激加异丙肾上腺素激发试验不能再诱发出AVNRT作为其RFCA治疗终点。结果:20例获成功,3例未成功者中有1例因术中发作房颤而另1例因靶点太靠近希氏束而被迫放弃治疗。结论:本文结果表明,下位法消融慢征作房室结改良术治疗AVNR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动过速204例,总成功率95%。房室结双径路60例,慢径消融59例,快径消融1例,全部获得成功;房室旁路144例,其中左侧旁路116例,成功112例,右侧帝28例,成功22例。4例复发,经第2次消,融均获。左侧路出现1次Ⅲ度房室传导阻,4周后恢复为1:1房室传导,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5.
对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在射频消融前后进行心率变异频域和时域分析,以了解射频消融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心率变异的极低频段(ULFP)、低频段(LFP)、高频段(HFP)及总能谱(TFP)均较射频消融前降低(P〈0.05)。提示射频消融对心脏交感神经、融交感神经均有损害,而以副交感神经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后残存慢径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补充线性消融后电生理特性变化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AVNRT经常规方法消融成功后残存慢径患者49例,随机分为线性消融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电生理检查分别记录线性消融前两组残存慢径路有效不应期(ERP)以及最大AH间期(A-Hmax),线性消融组残存慢径阻断率(如经线性消融残存慢径未能阻断则记录慢径路的ERP和A-Hmax的改变情况)以及两组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残存慢径路平均ERP为(288.6±56.0)ms,平均A-Hmax为(306.9±52.0)ms。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前慢径路平均ERP为(279.0±45.0)ms,平均A-Hmax为(312.9±66.8)ms,两组术前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消融组补充消融后15例慢径路阻断,未能阻断的10例慢径路平均ERP增加至(310.6±67.0)ms,平均A-Hmax缩短为(280.9±52.0)m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消融组术中1例出现一过性Ⅲ度AVB,停止放电后恢复正常。随访1年,对照组有4例复发,线性消融组无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Koch三角基底部线性消融改良房室结双径路是提高射频消融治疗AVNRT成功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常规消融法的补充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有7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入院接受射频消融术,其中62例慢快型AVNRT和1例慢慢型AVNRT患者(对照组)在窦性心律下进行慢径消融,6例快慢型AVNRT及另4例慢慢型AVNRT患者在持续心房起搏(心房起搏组)并保证快径1:1前传的情况下进行慢径消融.结果对照组和心房起搏组在放电次数、操作时间、急性期成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3±1.1)次vs(3.2±1.0)次、(63±21)minvs(59±19)min和100%vs100%,P〉0.05,两种消融方法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心房下起搏消融房室结慢径有效且可行,可作为治疗AVNRT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群英  伍伟锋 《医学综述》2006,12(9):558-560
房室结双径路(DAVNP)被认为是发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基础。DAVNP具有解剖学及生理学基础上的快径路和慢径路,成为目前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方法的依据。新近又证明了多径路的存在并提出多样性AVNRT。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已被公认是根治AVNRT及AVRT的首选方法,且慢径路为AVNRT的靶点部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监测射频消融术(RFCA)前后的心肌酶及HOLTER检查,对4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RFCA后出现的新的心律失常进行了评价。经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明确附加旁道的位置,其中28例位于左游离壁,14例位于间隔部位。大头导管详细标测消融“靶点”后给予RFCA,次数为2-46,每例累积时间90-1870(384±252)s.RFCA均成功阻断旁道的前传及逆传,RFCA后第4天行HOLTER检查,发现6例出现短阵房速,2例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2例短阵室速,1例短阵室上速(该例患者再次心腔内电生理检查证实V:A为1:1,系慢旁道所致,经再次RFCA后,无SVT发作).术前后HOLTER检查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在左游离壁旁道消融后有明显增加且存在显著差异;间隔部位旁道消融后最高心率及平均心率有明显加快亦有统计学意义。本文42例术前查心肌酶均在正常范围,术后CPK峰值在57—669(312.8±214.0)IU/L,其中18例位于正常范围。就上述结果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治疗40 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标测到理想的慢径路靶点后,从小功率(10~15 W)、短时间(5~10 s)放电开始,如出现交界区早搏或交界区心律,逐渐增加放电功率(20~25 W)和持续时间(30~60 s),并密切观察房室传导阻滞的迹象和先兆。 结果:临床治愈率97.5% ,无一例产生严重并发症。 结论:射频能量时间递增法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