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CHD—AP)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确诊为CHD—AP.并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临床证候调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纳入标准中的证候诊断标准,辨证分析确定其证型;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对象各中医证型、证候要素分布的特点。结果CHD—AP患者各危险因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例患者共出现8种证型,包含10种常见证候要素。实性证候要素中的血瘀为所有患者共有的基本证候要素,其余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依次为:气滞、痰浊、寒凝、痰热:虚性证候要素中以气虚要素为主,各证候要素按出现频率依次为:气虚、阴虚、肾虚、脾虚、阳虚。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具有一定特征性,血瘀证候要素为所有CHD患者病变均具有的基本证候要素,气虚证候要素在虚性证候要素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前瞻性研究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证候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73例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证候特点及辨证分型资料,与34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相比较,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患者的证候特点与肝硬化组患者的证候特点较为相似,提示二者有相似的病理基础。根据临床诊断发现: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硬化组以肝郁脾虚证及肝脾血瘀证为主;而糖尿病组则以阴虚证为主,其中包括肾阴亏虚及气阴两虚证。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以肝郁脾虚、瘀阻肝络为主证,2型糖尿病以阴虚为主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合并高血压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是否产生影响,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辨证分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通过多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和分析14家临床协作单位252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和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不合并高血压组,比较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力衰竭类型、心功能等级、病性类证候要素、病位类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布规律,完成统计分析并探讨其规律。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心功能比较无差异;2组患者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病性类证候要素均为气虚、血瘀、阴虚,但合并高血压组患者中气虚的出现频率低于不合并高血压组(P0.01);2组患者的主要病位类证候要素均为心,同时涉及到脾、肺、肾、肝,且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应证组合均以多个证候要素组合最为多见,但合并高血压组两证组合多于不合并高血压组(P0.05);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兼血瘀是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组最常见的证候类型。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高血压时,其病性证候要素中气虚比例减少,其应证组合中,多以两证组合为主,且气虚血瘀和气阴两虚兼血瘀是最常见的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中医证候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疾病本质及证候特点。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学资料,并进行证候频率比较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共观察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213例、肝硬化140例和2型糖尿病172例。证候分析显示:肝硬化组和肝糖异组患者主要表现为脾虚证、血瘀证和肝郁证三种证型,且两组在主要证型类别构成上基本一致,而糖尿病组患者主要证型分类与以上两组有明显差异。结论:肝硬化合并糖代谢异常的疾病本质是肝硬化,脾虚、血瘀、肝郁是其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冠心病危险因素、分子生物学指标、基因多肽、心电图改变、冠状动脉病变和心功能变化、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代谢组学等8个方面对近4年来冠心病常见证型客观化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深入阐明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内在发生机制,探讨其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提供可作为辅助诊断的客观量化指标,以期提高冠心病的中医辨治水平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慢性心衰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提取慢性心衰患者的证侯要素,采集心衰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心功能等相关信息,对各证侯要素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心功能中分布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共提取病位类证素5种,分别为心、肺、肾、脾、肝,出现频次合计576次,构成比39.61%,在各级心功能中出现频次构成比由大到小排列均为心肺肾脾肝,其分布构成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病性类证素12种,其中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衰的基本病性要素,按各证素出现频次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为气虚234次(26.65%)、痰浊159次(18.10%)、血瘀131次(14.92%)、水饮106次(12.07%)、阴虚105次(11.96%)、阳虚69次(7.86%),6种基本证素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心功能心衰患者中的分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心衰病情的发展,心衰的病位是动态变化的,其由心→心肺→心肺脾肾。心衰的证候多为虚实夹杂,出现以痰浊、水饮、血瘀等实证类证素占比例增大时,病情相对较轻;而以气虚、阴虚或阳虚等虚证类证素占比例加大时,病情多较重。通过分析慢性心衰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可为慢性心衰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依据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通过临床调查研究,收集200例已明确诊断为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常见中医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采用SPSS 13.0软件描述性分析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证候分布规律,确立诊断标准.结果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证型中以气阴两虚型最多,为102例,占51%;其次为肺阴虚型68例,占17%;痰热壅肺型30例,占15%.结论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肺阴虚型、痰热壅肺型.构成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阴两虚型、肺阴虚型、痰热壅肺型.提示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在养阴生津的同时,可根据不同证型注意给予益气、化痰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经超声诊断为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颈动脉狭窄程度,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西医诊断、中医证候诊断、脑钠肽(BNP)等,根据西医诊断记录疾病。分析颈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BNP、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最终纳入557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中轻度狭窄437例、中度狭窄98例、重度狭窄22例。证候分布方面,重度狭窄组痰瘀互结证的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40.91%(9/22)比16.25%(71/437)],中度狭窄组痰浊内阻证的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13.27%(13/98)比5.95%(26/437)](P <0.05)。中度和重度狭窄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5)。轻度狭窄组入院时BNP≥400 ng/L的比例为14.97%(50/334),中度狭窄组为31.51%(23/73),重度狭窄组为20.00%(4/20),中度狭窄组BNP升高的比例高于轻度狭窄组(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重度狭窄、BNP水平升高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3.854,95%CI 1.355~10.961,P=0.011; OR=2.067,95%CI 1.230~3.475,P=0.006)。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与痰瘀互结证密切相关,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冠心病风险最高,颈动脉重度狭窄、BNP升高是颈动脉狭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为冠心病的早期预防与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中医证候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展了冠心病中医辨证学研究,并广泛结合现代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冠心病中医辨证论治更趋规范化和客观化。本文从冠心病的证候特征、证候分布、证候病理生理研究现状及展望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20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合并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年龄、性别、血糖、血压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IFG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型,以阴阳两虚证最常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滞痰湿证和肝郁脾虚证。不同年龄段的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与年龄关系密切。结论:阴阳两虚证是IFG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一个最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建立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方法:应用文献整理、临床调查、专家研讨等方法,建立冠心病常见中医证候诊断规范草案,将该草案的辨证结果与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比验证,根据临床验证结果与临床实际对该草案进行反复修订,逐步完善。结果:初步建立了冠心病证候定性与定位诊断规范。定性诊断包括实证与虚证,实证有气滞证、血瘀证、寒凝证、实热证、水湿证、痰浊证;虚证有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阳脱证,共11个定性证候。定位诊断,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肾、肝(胆)、脾、肺、胃。诊断内容中确立了各证候特异性症状与非特异性症状,并设定了满足诊断的条件。临床验证结果显示,模型辨证与专家辨证结果对照,定性诊断符合率为75.73%,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3.33%。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诊断规范基本符合中医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3.
回顾性分析近20年的相关文献,根据不同地域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临床证候分布规律,探讨地域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初步研究帕金森病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药干预提供辨证依据。方法对118例帕金森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按照术语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关要求设计《帕金森病中医证候信息采集表》,调查表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表现、诊断结论等,筛选出92条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归纳出8种帕金森病常见主症:手足震颤、动作迟缓、四肢拘急、肢体麻木、表情淡漠、行走困难、步态慌张、身体僵直。病性证候要素中以髓减、气虚、阴虚、肾虚为主,阳亢、内热、痰浊次之。病位要素则同样以脑、髓为主,肾、脾、肝次之。对本病症状进行聚类分析,初步得出5种证候类型:肾虚髓减,气阴亏虚,阴虚阳亢,脾虚痰盛,气虚发热。结论帕金森病有着本虚的基础,肾虚髓减贯穿疾病的全程,气虚、阴虚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位置,阳亢、痰浊、内热则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所占比例越来越突出,病位要素中以肾、脑、髓贯穿疾病的全程,肝、脾随疾病的发展所占比例越多。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专家调查( 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专家咨询和调查.[结果]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分布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微血管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虚等证素及气滞心胸证.[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与微血管性心绞痛的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中医证候特征、分布及演变规律。方法基于"十一五"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对DN中医证候进行多中心、分层、横断面调查。结果 DN症状以神疲乏力、咽干口渴、面足浮肿、口唇舌紫,或紫暗、瘀斑、舌下络脉色紫怒张等多见;气虚证、血瘀证3期构成比均在60%以上,阴虚构成比呈下降趋势,而阳虚呈现上升趋势,Ⅳ、Ⅴ期普遍存在湿浊证,Ⅴ期血虚证构成比为80%;证素组合多达几十种,组合规律表现为随病程发展由少及多、由简单及复杂趋势。结论 DN证候具有虚实夹杂、证素组合等多维复杂性特点,但其证候分布及演变具有一定规律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构建慢性咳嗽证候调查信息表,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慢性咳嗽中医证候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5例患者接受了证候信息调查,其中明确西医病因诊断的共102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的证候主要为风寒恋肺、肺气亏虚、阴虚肺燥、痰浊阻肺、肝火犯肺,其中以风寒恋肺型为主.[结论]初步揭示了慢性咳嗽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慢性咳嗽的中医临床规范辨证、遣方用药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168例住院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完成病史和中医症状、体征的采集和理化检查,作出冠心病或非冠心病诊断,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脏腑辨证;分别以冠心病辨证分型的7个中医证候、脏腑辨证的6个脏腑虚证为自变量,以冠心病为因变量,进行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血瘀证和气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959和2.803)是冠心病发病的证候危险因素;心虚证、肝虚证和肾虚证(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074,2.471,3.296)是冠心病发病的脏腑虚证危险因素.结论 出现气虚证、血瘀证、心虚证、肝虚证、肾虚证的患者更易于患冠心病.  相似文献   

20.
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揭示其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方法 以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式,对我院165例诊断为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的病因及中医证侯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1.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发病年龄以41~50岁为多;性别以男性为主;而肝硬化是其高危因素;HBV的病毒复制是诱发因素之一;过度劳累、思虑、饮酒是其主要发病诱因及加重因素.2.辨证定位多以肝、脾、胆、胃、肾为主;其辨证定性多以血瘀、湿热、热毒、气虚、肝郁为主,主要证型为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瘀热发黄证、阳虚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治疗后总有效率比其他证型要高,而气虚瘀黄证和阳虚瘀黄证死亡率高.结论 通过对165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和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