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奥密克戎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型患者病程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三分院病区2022年5月2日至12日入院的133例COVID-19轻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在成年(18-59岁)和老年(≥60岁)两个年龄段分别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成年段共79例,其中对照组40例,益生菌组39例,老年段共54例,其中对照组28例,益生菌组26例。比较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新冠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和N基因清除速率以及主要症缓解情况。采用SPSS26.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成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间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核酸转阴时间[11.0(9.0-13.0) vs. 8.0(6.0-10.0)天]、住院天数[10.5(9.0-13.0) vs. 8.0(6.0-10.0)天]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益生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老年奥密克戎株COVID-19轻型患者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2019冠状病毒病(COVID-2019)患者肝损伤情况,进一步了解COVID-2019的致病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2月12日亳州市COVID-2019定点收治医院确诊为COVID-2019伴有肝损伤的28例患者。按照性别和年龄分为男性组(n=15)和女性组(n=13)、青年组(n=10)和中老年组(n=17),检测入院时患者ALT、AST、GGT、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结果 2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ALT、AST、GGT、ALP和LDH水平在男性组和女性组、青年组和中老年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男性组与女性组的ALT、AST、GGT和LDH指标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青年组和中老年组的ALT、AST、GGT指标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但LDH指标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OVID-2019患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在轻型及普通型患者中肝损伤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因此,对COVID-2019患者应注意监测肝功能的变化,慎重选择治疗方法以防肝损伤。  相似文献   

3.
姜芬  丁坤  李绍先  徐军  徐艳丽 《传染病信息》2021,34(1):20-24,31
目的了解SARS-CoV-2核酸复阳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为实行针对性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SARS-CoV-2核酸复阳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对该类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呼吸道及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持续时间进行分析评估。结果43例患者中有15例在住院期间SARS-CoV-2核酸检测短暂转阴后又出现“复阳”(复阳组),复阳比例为34.9%,均为普通型患者。与病毒核酸未出现复阳患者(未复阳组)相比,复阳组在入院时多表现为轻度发热,咳痰持续时间更短,ESR、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更低(P均<0.05);2组患者鼻咽拭子标本病毒核酸初始转阴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未复阳组相比,复阳组鼻咽拭子病毒最长脱落时间显著延长,痰液中病毒脱落时间显著延长,粪便核酸阳性率更高(P均<0.05)。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复阳和粪便标本中病毒核酸持续阳性患者均未发现胸部CT较前改变。结论SARS-CoV-2核酸复阳COVID-19患者多表现为轻症感染和病毒持续阳性的特征,同时该类患者存在痰液标本病毒脱落时间延长和粪便标本病毒核酸持续阳性的特点,因而对病毒核酸复阳患者应给予特别关注和更长时间的医学观察,以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再次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为COVID-19疫情防控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2月17日在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收治的57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情况、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CT影像学特征。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临床分型方法,对比分析轻型/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57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28例(49%),女29例(51%),平均年龄45岁,武汉相关病例36例(63.16%)。37例患者来自聚集性感染(64.91%),有10起家庭聚集性感染。临床症状以发热(52.63%)、咳嗽(42.10%)、咽喉不适(22.81%)、乏力(19.30%)为主,7例无症状。轻型/普通型50例(87.72%),重型/危重型7例(12.28%)。17例(29.82%)合并基础疾病,1例合并乙型流感病毒感染,1例合并肺部支原体感染。17例粪便核酸检测阳性,且咽拭子核酸转阴快于粪便核酸检测,13例(32.50%)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粪便核酸检测仍为阳性。典型病例CT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外周胸膜下分布为主,下肺多见,重症患者病灶广泛。病灶吸收好转表现形式可不一致。结论 南宁市COVID-19病例以输入性及轻型/普通型病例为主,有粪便传播途径可能;临床特征与病毒性肺炎类似,高分辨率CT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OVID-19轻症转重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aCCI)对其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月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33例成人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变化选择轻症(轻型及普通型)未转重症(重型、危重型)者73例及轻症转重症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临床分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征。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了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共122例COVID-19确诊病例,其中轻型/普通型共92例,重型/危重型共30例。通过实时RT-PCR确诊病例,并收集流行病学,人口统计学,临床分析,放射学特征和实验室数据。结果:根据患者病情临床分型,将所有COVID-19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轻型和普通型,另一组为重型/危重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结果显示:重症/危重型COVID-19患者年龄、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淀粉样蛋白A、尿素氮、谷草转氨酶、心率、体温、呼吸次数、死亡率和肺部病变范围均高于轻型/普通型患者,而淋巴细胞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血氧饱和度则低于轻型/普通型患者(P<0.05)。比较不同病情分型COVID-19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和急性心肌受损的比例结果提示:重型/危重型患者心肌酶指标、心肌酶升高所占比例和hs-cTnI水平均高于轻型/普通型患者,急性心肌受损的比例(11.1%vs.42.3%)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症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比例为42.3%;重症COVID-19患者心肌酶、hs-cTnI水平高于轻症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洛阳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出院1年内的健康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个月19日至2020年4月28日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27例COVID-19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出院时存在症状、CT肺炎评分、呼吸困难评估(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6MWD)以及上述指标在出院1、3、6个月及1年时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7例研究对象,16例(59.3%)为男性,11例(40.7%)为女性,23例为普通型,4例为重型。出院时COVID-19患者存在的症状多于出院6个月基本消失,但在出院1年时,仅仍有1例重型COVID-19患者(3.7%)存在咳嗽症状,2例(7.4%)存在胸闷症状。普通型及重症COVID-19患者的在出院1年的6MWD较出院时均有改善,且重型COVID-19患者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时,22例COVID-19患者(81.5%)的CT肺部病变完全吸收,2例COVID-19患者(7.4%)存在轻度肺弥散功能障碍。结论:洛阳地区COVID-19患者在出院1年时大部分患者健康状况良好,基本恢复至生病前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遗留咳嗽、胸闷及肺部病变吸收延迟及轻度肺弥散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益生菌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轻型患者病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2日至12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三分院病区收治的133例COVID-19轻型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是否接受了益生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辅助治疗,在成年(18~59岁)和老年(≥60岁)两个年龄段分别设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成年段共79例,其中对照组40例,益生菌组39例;老年段共54例,其中对照组28例,益生菌组26例。比较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和N基因清除速率以及主要症缓解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统计分析。根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成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间核酸转阴时间、住院天数、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核酸转阴时间[11.0(9.0,13.0)和8.0(6.0,10.0)d]、住院天数[10.5(9.0,13.0)和8.0(6.0,10.0)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Flab基因及N基因清除速率、主要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核酸转阴Kaplan-Meier曲线显示,成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中位转阴时间(7.0和6.0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段对照组和益生菌组中位转阴时间(11.0和8.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益生菌辅助治疗可以促进老年奥密克戎变异株COVID-19轻型患者核酸转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损伤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分型将患者分为重型组(n=4)和轻症组(n=32,包括轻型和普通型)。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情况,测定并比较每组患者血清肌酐、肌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及床旁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和右心室功能。结果COVID-19重型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轻症组(Z=-3.183,P=0.001),糖尿病患病率(χ^2=13.056,P<0.001)、血清肌红蛋白(t=5.284,P<0.001)、CK(Z=-2.267,P=0.029)、CK-MB(Z=-2.140,P=0.032)、cTnT(Z=-2.134,P=0.037)、CRP(Z=-1.892,P=0.041)、NT-ProBNP水平(Z=-2.467,P=0.014)和右心室Tei指数(t=5.256,P=0.023)均显著高于轻症组。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Te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OVID-19重型患者心肌存在一定的损伤,右心功能减退。重型COVID-19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轻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近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报道较多,但目前关于COVID-19的临床研究尚不足,且关于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比较普通型与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2月5日-2020年2月27日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患者49例,其中普通型22例、重型/危重型27例。比较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一般资料、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胸部CT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1)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男性比例、糖尿病发生率及首发症状为疲劳乏力、胸闷气促者所占比例高于普通型患者,年龄大于普通型患者(P<0.05);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乙型肝炎及其他基础疾病发生率,潜伏期,有无武汉地区明确接触史、COVID-19确诊病例接触史,发病形式,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腹泻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中性粒细胞分数及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水平高于普通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低于普通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普通型患者(P<0.05);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尿素氮(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双肺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型患者(P<0.05)。(4)COVID-19重型/危重型患者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使用率及高流量氧疗/辅助通气治疗率高于普通型患者,吸空气、鼻导管吸氧治疗率低于普通型患者(P<0.05);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干扰素雾化治疗率、血浆置换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3月5日,所有患者治愈出院。结论与普通型COVID-19患者相比,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首发症状多表现为疲劳乏力、胸闷气促,多合并糖尿病并表现为双肺感染,中性粒细胞分数及D-二聚体、LDH、PCT、IL-6水平升高,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水平下降;不同临床分型COVID-19患者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但经对症治疗后预后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粪便中2019-nCoV感染情况。方法收集36例确诊病例的粪便标本/肛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2019-nCoV载量,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9.0比较病例的带毒率。结果36份标本共检出2019-nCoV核酸阳性20份(55.56%),危重症病例(2/3)和重症病例标本阳性率均为66.67%(6/9)、普通肺炎病例阳性率为62.50%(10/16)、轻症肺炎病例阳性率为25.00%(2/8)。36例确诊病例包括男性22例、女性14例,检出率分别为54.55%和57.14%;病例年龄分布于17~86岁之间,平均为48.75岁。36份标本其中5份肛拭子标本检出阳性标本2份,31份粪便标本检出阳性标本18。临床分型、性别、年龄和标本类型各组间阳性检出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COVID-19患者,无论重症、轻症患者粪便标本均存在2019-nCoV基因检测阳性,提示消化道可能是该病毒排泄渠道,因此可能存在粪-口传播途径,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聊城市2019年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到2020年2月24日在山东省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经SARS-CoV-2核酸检测确诊的35例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患者,收集患者流行病学情况、年龄、发病时间、首发症状、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及胸部CT表现等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中11%与武汉市或湖北其他地区具有明确接触史,77%无明确暴露史;83%为聚集性发病,17%为输入性病例;中位就诊时间为5(0.00~8.00)天,43%患者具有基础疾病;71%患者初始症状为发热,60%初始症状为咳嗽,14.3%初始可无任何症状;实验室检查中94.3%的患者白细胞正常及下降,45.7%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可下降,74.3%和45.7%患者SAA和CRP可升高,14.3%患者PCT正常;91.4%患者初次核酸检测为阳性,91.4%患者胸部CT表现为单肺或双肺多发磨玻璃样病灶;入组患者91.4%为普通型,治疗上均给予给予α-干扰素雾化吸入联合洛匹那韦及利托那韦治疗,71.4%给予了抗菌药物治疗,14.3%使用激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好转,22例患者治愈出院。结论 SARS-COV-2具有传染性强,家庭聚集性感染可能是本市的主要播散方式,普通型多见,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治疗后均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4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s-2019, 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情况,为COVID-19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1 日—5月31日在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就诊的45例COVID-19患者临床信息,根据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无症状/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危重型组,对比分析不同组间临床症状、实验室与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45例患者中,聚集性感染病例占57.78%;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重/危重型组患者发热比例更高;此外,患者年龄方面,重/危重型组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部分患者出现WBC、淋巴细胞计数下降,CRP升高及肝功能异常。其中3组之间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无症状/轻型组(P<0.05)。3组之间CRP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CT病变主要以双肺多发为主,多表现为磨玻璃样渗出。出院患者2周后复查核酸,7例患者核酸检测阳性。结论 石家庄地区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与其他地区相似,但病例以聚集性为主,当地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须持续加强,同时应重点强化中老年患者的防护与救治,并注意出院患者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全面总结COVID-19的临床特征与正确评价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期间本中心收治的65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轻型组(18例),普通型组(31例)和重/危重型组(16例)3组,对所有患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65例COVID-19患者中男37例(57%),女28例(43%);年龄3~85岁,平均(46.63±18.63)岁。从出现症状到入院平均时长为(7.00±5.02)d,住院时间为(17.07±10.51)d。3组间及两两分组之间年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年龄越大的患者病情越重。相较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重/危重型组患者合并有更多的基础疾病。COVID-19患者临床症状以发热(75%)、咳嗽(57%)、肌痛或乏力(43%)为主,其余症状还包括咳痰,头痛,胸闷、气短及腹泻等。24例(37%)有武汉暴露史,19例(29%)有家族聚集性接触史。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3组患者WBC和淋巴细胞绝对计数降低;D-二聚体,CRP,IL-6及ESR水平升高。在重/危重型组患者中,8例(50%)出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下降,9例(9/14,64%)出现D-二聚体水平升高。此外,重/危重型组患者中,CRP、IL-6、降钙素原和ESR水平都显著升高。COVID-19患者住院时间与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呈负相关。结论 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复杂,一般以发热、咳嗽、肌痛或乏力为主要症状。与轻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相比,重/危重型组患者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减少和炎症相关的指标上升更显著,免疫平衡失调,可能影响患者的疾病进展、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3日—4月7日于我中心住院治疗的6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1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抗病毒治疗;同时,根据患者临床分型对上述患者实施非重症组与重症组亚组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住院时间、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非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退热时间、症状缓解时间、核酸转阴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重症组患者中,治疗组核酸转阴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3.62±2.12)d vs.(9.25±0.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治疗组腹泻发生率为46.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为轻到中等程度腹泻,经对症治疗后腹泻症状消失。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干扰素治疗新冠肺炎非重症患者效果不明显,治疗重症患者,核酸转阴时间更长,虽临床应用总体安全性较好,但存在腹泻等不良反应,不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2019, 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及临床转归等资料,为COVID-19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1日—2月24日在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经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COVID-19患者39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首发症状、WBC、淋巴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IL-6、CRP、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2例为轻型,35例为普通型,2例为重型,除去无明确接触史及返乡前就已发病的患者,其余潜伏期为2.0~12.0 d,平均为(7.7±3.3)d,其中32例(82.05%)发病前有武汉旅居史或武汉返乡人员密切接触史,5例(12.82%)发病前有广东旅居史或广东返乡人员密切接触史,2 例(5.12%)无明确可疑接触史;有7起家族聚集性病例,共26例,占发病总例数的66.67%。24例(61.54%)患者早期症状为发热,25例(64.10%)患者早期症状为咳嗽,有少数患者存在咽痛、肌肉酸痛、纳差、咳嗽、腹泻,3例(7.69%)无任何临床表现。WBC下降12 例(30.77%);淋巴细胞计数下降8例(20.51%);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3例(7.69%);ALT升高12例(30.77%);TBIL升高10例(25.64%);LDH升高21例(53.85%);CRP升高18例(46.15%);IL-6升高3例(7.69%);患者 降钙素原均正常。肺部CT病灶呈双肺多发,以外侧带胸膜下为主,多表现为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改变。6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出院后随访,肺部病灶完全吸收,吸收时间18.0~31.0 d,平均(26.8±4.5) d。结论 本研究前期纳入的COVID-19患者为输入性病例,后期则以家庭聚集性病例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和咳嗽为常见症状,少数患者症状轻甚至无症状;大部分患者为普通型;胸部CT表现多为斑片状、云絮状磨玻璃样改变;肺部病灶的好转不与核酸转阴完全同步;目前随访的普通型COVID-19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 novel corona virus COVID-19)病原体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1],2019年12月,中国武汉曝发了COVID-19疫情[2-3],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也相继出现了此病例.该病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截至2020年2月20日,中国确诊病例已达75465例,累计出院18264例,累计死亡2236例.NCP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1].患者最初表现为发烧,有或没有呼吸道症状,但所有患者后来在胸部CT成像[2,4]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电图特点,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心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0日至3月3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的12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型组、普通型组、重型组及危重型组,分析各组心肌损伤标志物及心电图方面的特点。结果 总共有126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患者纳入此研究,平均年龄为(57.2±15.2)岁,47.6%为男性,其中重型及危重型组年龄较轻型和普通型组大[(62.3±17.0)岁比(55.0±14.0)岁](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的患者合并更多高血压、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基础疾病(P<0.05)。与轻型及普通型患者相比,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均显著增高(P<0.05)。在心电图异常率分析中,重型及危重型患者比轻型和普通型组更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P<0.05)。患者的异常心电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为ST段压低(17.5%)、T波异常(14.3%)及窦性心动过速(11.1%)。不同组别的异常心电图比较,在ST段压低、窦性心动过速及心房颤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VID-19患者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可能会加速肺炎病情的发展,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及心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普通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1月24日至3月5日在我院救治的COVID-19的51例普通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根据患者发热、炎症指标、胸部CT等,充分评估患者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风险,将患者分为低危组19例、中危组21例、高危组11例,高危组给予早期、小剂量、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三组在性别和年龄构成比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核酸平均转阴天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较中危组及低危组患者入院时C-反应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组较中危组白介素-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但两组较低危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中危组较、低危组入院时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有差异(P0.05),但高危组出院时淋巴细胞总数较入院时无差异(P0.05)。结论对COVID-2019普通型部分患者早期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糖皮质激素,具有快速抑制炎症反应,阻断其向重型/危重型转化的可能,在新冠肺炎的救治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