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8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精神状态、健康状况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7%高于对照组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26.8±3.7)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58.3±6.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2.1±4.1)、(51.3±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172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到观察组(n=86例)和对照组(n=86例)。对照组研究对象予以尼莫地平口服治疗,每次15~60 mg,每日2次。观察组研究对象予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尼莫地平的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吡拉西坦每次0.8 g,每日3次。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周期均为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为65.1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施以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合用药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血管性痴呆患者共82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0.8 mg/次,3次/d;同时给予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3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评定两组智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智能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资料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ADL与MMSE评分的改善情况均显著比对照组优,且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8.89%显著比对照组26.67%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行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所选80例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了给予常规处理外,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拉西坦和尼莫地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例(显效率为60.0%)、有效13例(有效率为32.5%)、无效3例(无效率为7.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7例(显效率为42.5%)、有效14例(有效率为35.0%)、无效9例(无效率为22.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吡拉西坦联合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智力低下等认知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8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治疗。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简易智能状态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临床痴呆程度量表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与尼莫地平联用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0.8 g,3次/d)和尼莫地平(30 mg,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0.1g/d,2次/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小燕 《海峡药学》2009,21(5):168-169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53例脑卒中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A组27例和B组26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治疗,A组日时干脑卒中48h内给以口服尼莫地平片40mg,每天3次,共观察3个月。运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病人的认知状态。结果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A组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未出现不良反应;而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桂利嗪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64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32例患者仅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氟桂利嗪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50%,对照组为62.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观察组为24.64±3.32分,对照组为20.09±3.92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氟桂利嗪联合长春西汀用于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8,(4):534-537
目的:探讨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脑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VD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美金刚片口服,起始剂量为5 mg/d,qd,随后以5 mg/周递增,第4周至维持剂量20 mg/d,qd;对照组患者给予吡拉西坦片0.8 g,口服,tid。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舒张期峰值速度(Vmin)、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屏气指数(BHI),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脱落4例,观察组脱落2例,两组各有32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o CA、ADL评分及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Hcy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Vmax、BHI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min、PI、RI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Vmax、BH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美金刚治疗VD可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其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对3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随访研究,于发病第10天及第90天进行2次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美国国立神经系统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和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协会(NINDS-AIREN)VD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VD组和脑梗死后非痴呆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后V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84例患者诊断为VD(21.4%).单因素分析中,VD组与非痴呆组病灶的数目、部位、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W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中发现有左侧或双侧大脑半球病变、病灶的数目多和有脑萎缩为V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8.958、1.375和2.297.2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及饮酒史及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后VD很常见,小血管病变是VD的主要类型,应早期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和延缓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药房》2018,(8):1095-109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Hcy)等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0.2 g,ti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8 d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评分,治疗前后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28 d,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治疗前,MMSE评分均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7~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cy、NSE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酮-前列腺素-F1a(6-k-PGF1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可明显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认知障碍,降低其血清Hcy、NSE水平,升高6-k-PGF1a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用阿替普酶。  相似文献   

15.
郭子雷  林勇 《海峡药学》2014,(10):82-8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将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钙片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日10mg,每晚餐后口服。两组均治疗24周。治疗前、治疗后12周和24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大的不良反应,观察组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轻度肝功能异常及一过性头晕,无需特殊处理,动态观察后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及轻度头晕。结论瑞舒伐他汀钙片可能在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存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杜远敏 《中国药师》2014,(12):2120-2022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76例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39例和B组3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片100 mg·d^-1,阿托伐他汀钙20 mg·d^-1),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片30 mg,po,ti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运用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评分和简易精神状态评分量表(MMSE)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A组MMSE评分、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显著高于B组评分(P〈0.05)。B组治疗前后两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尼莫地平对血管性非痴呆认知障碍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幼峰 《中国药师》2016,(5):917-919
摘 要 目的:观察吡啦西坦片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腔隙性脑梗死(LI)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7例LI合并V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单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观察组联用吡拉西坦片(1.2 g tid)和丁苯酞软胶囊(0.2 g qid),疗程均为30 d。观察两组患者MMSE积分、SOD含量变化,比较两组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积分、血清SOD水平均较前升高(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05%,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用丁苯酞可有效改善LI合并VCI的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通过提高SOD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陈思  陆斌  尹文伟  毕堃 《中国药房》2016,(5):683-685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片30 mg,ti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 ml,qd,ivgtt,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趋化因子Fractalkin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 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PAI-1、FIB活性水平显著降低,血浆t PA活性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片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清hs-CRP、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浆PAI-1、FIB、t PA水平,提高血浆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脑复康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66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5mg,每日1次,脑复康0·8g,每日3次,共服3个月;对照组用脑复康0·8g,每日3次,共服3个月。其他根据血糖、血压、血脂相应基础治疗,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痴呆严重程度临床评定量表(WMS),评价2组患者认知功能、智能状态。结果:治疗组用药后MMSE(22·48±3·25)分,ADL(25·16±8·96)分,HDS(23·14±2·91)分,WMS(71·14±19·01)分;对照组用药后MMSE(20·56±3·18)分,ADL(29·74±13·01)分,HDS(20·41±6·25)分,WMS(60·35±20·6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用脑复康,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治疗VD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艾地苯醌对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接受丙戊酸钠治疗的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治疗组。治疗组以单药丙戊酸钠口服;研究组加服艾地苯醌30mg,每日3次,共用12周。在应用艾地苯醌前后分别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对60例癫痫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和治疗组MMSE评分、WCST各项评分及QOLIE-31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WCST评分中正确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方面,研究组治疗后癫痫患者生活质量(QOL)总分、生活满意度、精力及认知评分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WCST各项评分及QOLIE-31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地苯醌能有效改善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