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对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等临床诊断性能。方法对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同时做了G试验、GM试验和真菌血培养的住院患者结果进行回顾性相关分析,收集临床疑似IFD病例共455例。以血培养真菌阳性作为IFD确诊指标,将病例分为IFD组和非IFD组,其中IFD组49例;非IFD组406例;分析G试验和GM试验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符合率等效能指标。结果 IFD组G试验和GM试验检测值为(243.7±268.3)pg/mL和0.47±0.70;非IFD组G试验和GM试验检测值为(23.1±52.3)pg/mL和0.25±0.2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试验和GM试验对IF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符合率分别为65.3%、95.3%、62.7%、95.7%、0.606、92.1%和24.5%、93.6%、31.6%、91.1%、0.181、86.2%;G试验与GM试验联合诊断IFD的特异性达99.0%。结论 G试验与GM试验是IFD早期诊断的实验室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特别是阴性结果对排除IFD的意义更大,对其合理应用可有效提高IFD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晚期艾滋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AIDS晚期患者120例,根据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标准,真菌阳性数是70例。回顾性研究他们的CD4数量,真菌培养情况,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统计结果。结果 IFD组与非IFD组的CD4绝对值比较,前者显著小于后者(55±13/μl VS 250±45/μl,P0.05),90%IFD组CD4绝对值小于50/μl。120例AIDS患者中真菌培养出60例阳性(50.0%)。单独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的敏感性分别为:42.9%、64.3%、14.3%;特异性分别为:75.0%、90.0%、100.0%。三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78.9%,三者联合应用的敏感度显著大于单独试验的敏感度(P0.05),也显著大于真菌培养阳性率(95.7%VS 50%,P0.05)。结论AIDS晚期患者,尤其当CD4绝对值小于50/μl时患真菌感染概率很高,BG试验、GM试验、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试验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真菌诊断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在上饶地区侵袭性真菌感染(IFD)诊断中G试验联合GM试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疑似IFD的156例患者,其中58例确诊者设为IFD组、98例未感染者设为对照组,进行G试验、GM试验以真菌培养,分析检测结果,并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IFD组真菌培养、G试验以及GM试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联合GM试验诊断IFD的准确率为93.59%,明显高于真菌培养的75.00%、G试验的85.26%、GM试验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联合GM试验诊断IFD的灵敏度为98.89%、特异度为90.82%、阳性预测值为86.36%、阴性预测值为98.89%,分别高于真菌培养、G试验、GM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D诊断中G试验和GM试验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且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更高,适用于早期筛查,以便指导临床尽早给予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然后根据培养结果和药敏分析调整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诊断及治疗观察的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西医院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23例。采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墨汁染色并用APl20CAUX真菌鉴定试剂条鉴定到种,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荚膜抗原滴度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有效,但真菌培养及涂片均显示阴性后,部分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仍为阳性。结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有利于提高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抗原滴度能用来判断疗效,但不能作为治愈指标。  相似文献   

5.
陆丹  郝英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0):1390-1393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GM试验)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对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侵袭性真菌病(IFD)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具有IFD高危因素的患儿250例分为确诊IFD组、拟诊IFD组和非IFD组,检测患儿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6、IL-8和IL-17表达水平,并分别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比较3组患儿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差异,以及G试验和GM试验诊断IF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确诊IFD组和拟诊IFD组患儿血清中IL-10、IL-6、IL-8和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FD组,肺泡灌洗液中IL-6、IL-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F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诊断IFD的灵敏度为95.97%,特异度为93.65%,阳性预测值为93.70%,阴性预测值为95.83%,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试验和G试验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对PICU患儿IFD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依据;动态监测PICU患儿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有助于判断IFD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血清1,3-β-D-葡聚糖定量分析(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75例怀疑深部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G实验和真菌培养结果,分别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0%、96.0%、91.7%和94.1%。G实验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高,真菌培养的特异度高。结论G实验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减少假阴性的发生,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胶凝集试验(LA)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6例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 者和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1%、69.6%和73.2%,乳胶凝集试验特异度分别为96.0%、100%、1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真菌培养、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在深部真菌感染(D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疑似DFI患者G试验检测结果、不同部位真菌培养结果,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准,对比上述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诊断DFI的价值。结果 105例疑似DFI患者确诊96例,G试验阳性诊断符合率为72.92%,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6.46%,联合G试验和真菌培养阳性诊断符合率为93.75%。一致性检验提示,G试验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502,真菌培养与临床综合诊断Kappa=0.618,联合检测Kappa=0.735。G试验、真菌培养、联合检测诊断DFI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2.01%、70.28%、0.725;83.25%、71.02%、0.803;89.15%、76.32%、0.922。结论真菌培养和G试验对DFI均有较高诊断价值,与临床综合诊断均有较好一致性,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DFI灵敏度、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在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3627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符合隐球菌脑膜炎初诊的患者214例,分析各检验结果对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多数表现为脑脊液糖和氯化物水平显著下降,蛋白含量增高,白细胞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脑脊液真菌镜检和培养的阳性率分别为75.23%和78.04%,脑脊液隐球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率高达100%。隐球菌脑膜炎患者随治疗时间的推移,脑脊液和血的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逐渐下降。结论胶体金免疫层析法适用于非HIV患者隐球菌脑膜炎的快速诊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对隐球菌肺炎的患者能提前筛查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对荚膜抗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隐球菌病治疗疗效的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及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将患者分为IFI组(确诊、临床诊断)组与非IFI组(拟诊、排除真菌感染组)。分析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收集的250例患者中,IFI确诊患者10例,临床诊断患者100例,拟诊患者32例,排除真菌感染患者108例。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7%,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76.6%,约登指数为0.402;GM试验以I值≥0.5为试验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68%;G试验联合GM试验,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阳性预测值为66.8%,阴性预测值为89.2%。G试验以≥100pg/mL为阳性,GM试验以I值≥0.5为阳性,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置信区间为0.647~0.776);GM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置信区间为0.597~0.735)。结论 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是IFI可靠的诊断方法,G试验相比GM试验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略强,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同检测方法的试验效果,评价各方法学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真菌肉汤培养在隐球菌感染时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同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各方法学优劣。结果隐球菌胶体金法灵敏度100%,特异性98.33%;墨汁染色灵敏度65.95%,特异性98.33%;隐球菌培养灵敏度63.63%,特异性100%。结论不同检测方法在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G及GM试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病中的诊断效能,及其与CT在侵袭性真菌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院血液科2016年下半年急性白血病患者怀疑侵袭性真菌病(IFD)行G及GM试验检测的病人共493例。根据IF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确定组(包括确诊及临床诊断IFD,62例),IFD未确定组(包括拟诊及非IFD,431例)。分析2组患者G及GM试验结果,并评价二者单独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此外,从病例中筛选入院时肺部CT结果阴性,在住院过程中CT显示肺部有改变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的患者26例,比较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与CT显示肺部改变的时间差异。结果:G试验在IFD确定组和IFD未确定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6.5%和10.4%;GM试验在2组中的阳性率分别是41.9%和9.0%。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56%、90%、44%、92%;GM试验分别是42%、91%、40%、93%,并且二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分别提高到69%和98%。血清学检测(G/GM试验)阳性结果比肺部CT改变早出现大约5 d。结论:G及GM试验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两者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能,更准确地指导临床抗真菌治疗用药。在早期临床诊断IFD上,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比CT显示肺部改变出现较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乳胶凝集试验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广州市3家医院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患者24例作为新生隐球菌组;选取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31例,怀疑隐球菌感染患者62例,正常者30名作为非新生隐球菌组,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0.8%和83.3%,而特异度分别为99.4%、100.0%和10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在早期诊断血液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IFD)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10月年至2016年4月收治的非粒细胞缺乏血液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筛选分组。确诊血液恶性肿瘤患者160例,其中80例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者为IFD组,非IFD患者80例。采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测定IFD组和非IFD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G试验对IFD的诊断价值。结合真菌培养鉴定,统计不同类型真菌引起的深部感染(1,3)-β-D-葡聚糖水平的差异。结果 IFD组(1,3)-β-D-葡聚糖含量显著高于非IFD组(ng/L:346.54±204.95比43.21±15.11,P0.05)。G试验单独诊断IF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1、86.71%、90.47%;针对血液恶性肿瘤IFD患者,最佳诊断阈值为≥70 ng/L时,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88.75%。G试验诊断IFD的时间较传统临床诊断明显缩短(d:4.87±2.55比7.13±4.42,P0.01)。80例IFD患者40例分离出真菌,其中念珠菌属36株(占90%),(1,3)-β-D-葡聚糖均值为333.55 ng/L;曲霉菌4株(占10%),(1,3)-β-D-葡聚糖均值1 000 ng/L。不同念珠菌之间(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属与曲霉菌属之间(1,3)-β-D-葡聚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β-D-葡聚糖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的诊断IFD方法,对于IF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对于区分念珠菌还是曲霉菌引发的深部真菌感染也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231例。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血清(1-3)-β-D葡聚糖(G试验)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G试验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91.5%;GM试验灵敏度为70.2%,特异度为83.7%。两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7%和78.9%。结论 G试验和GM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但两者联合应用可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深部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4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 133例疑似IFI住院患者使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进行G试验检测;同时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及各种体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以患者临床诊断、影像学表现、使用抗真菌药物及相应临床症状转归情况作为IFI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2 133例患者中经临床诊断为IFI 745例,非感染1 388例;G试验诊断IFI468例,非感染1 665例,该方法的敏感度为59.3%,特异度为98.1%,阳性预测值(PPV)为94.4%和阴性预测值(NPV)为81.8%;真菌培养诊断IFI 440例,非感染1 693例,该方法的敏感度为45.9%,特异度为92.9%,PPV和NPV分别为77.3%和76.2%;G试验与真菌培养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为64.0%,特异度提高为99.2%,PPV和NPV分别为90.3%和83.3%。结论 G试验检测较传统的真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简便、快速、阳性率高,可在拟诊断早期为临床提供机体是否感染真菌的较可靠信息,是一种快速、实用的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方法;传统的真菌培养方法虽敏感度低,但特异度高,并可确定感染菌种类,提供用药指导,建议临床在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时,同时进行G试验及真菌镜检和培养等检查以提高IFI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G试验)在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十堰太和医院2009年7月~2010年10月在呼吸内科、ICU、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肺部真菌感染组(真菌组)和非真菌感染组(非真菌组),以太和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测定三组病人的血浆1,3-β-D葡聚糖值(G试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G试验最佳临界值,计算其ROC曲线下面积,结合痰真菌涂片及培养,比较三项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价G试验检查在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真菌组、非真菌组和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值分别为:52.03±50.98,6.71±5.49,6.63±4.27 pg/ml,真菌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图确定20.591 pg/ml为最佳临界值,其中真菌组阳性66例,占68.8%;阴性30例,占31.2%.其相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92.0%,94.3%和60.5%.G试验、痰涂片、痰培养三者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7,0.689,0.591.G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均高于痰涂片和痰培养.结论 血浆1,3-β-D葡聚糖测定在肺部真菌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B ELISPOT)和乳胶凝集试验(LA)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8年9月我中心呼吸科收治的疑诊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76例,均同时作TB ELISPOT、LA检测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76例患者中,经病原学和病理学确诊为肺隐球菌病15例,肺结核22例,其中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8例.经检测L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B ELISPOT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和94.4%,8例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患者LA和TB ELISPOT均为阳性.结论 LA和TB ELISPOT联合检测对肺结核合并肺隐球菌病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CM)患者脑脊液检测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AIDS合并CM患者70例,分别采用真菌培养法、墨汁染色法、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结果患者脑脊液外观均为无色透明,不浑浊,常规检测结果无明显变化,其中白细胞计数为(27.6±31.9)个/微升,血糖水平为(2.74±0.67)mmol/L,蛋白水平为(69.8±53.9)mg/L。外周血中CD4+T细胞计数为(29.9±25.3)个/微升,其中54例50个/微升,15例为50~100个/微升,1例为105个/微升。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的阳性检出率为100.0%(70/70),真菌培养法的阳性检出率为57.1%(40/70),墨汁染色法的阳性检出率为80.0%(56/70)。对真菌培养阳性的40株隐球菌进行药敏试验,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敏感37株,中介3株。临床采用单一或联合的抗真菌药对70例AIDS合并CM患者进行治疗,好转48例,未愈15例,死亡7例,病死率为10%。结论采用墨汁染色法、真菌培养法及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法进行联合检测,有助于AIDS合并CM患者的早诊断,可大大提高CM治愈好转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DG)检测(简称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怀疑合并IFD的AIDS患者297例,治疗前同时行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根据IF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组(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和非IFD组。分析G试验作为IFD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G试验诊断AIDS合并IFD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7.4%。根据G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0.720~0.865)。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8.8%。结论G试验对AIDS合并IF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明显提高AIDS合并IFD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