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盆底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β)表达变化与盆腔器官脱垂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25例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盆腔器官脱垂组)及2例绝经后非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对照组)中盆底组织雌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并用组织化学评分半定量测量雌激素受体(α/β)的表达量.结果 ①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肛提肌在光镜下可见分布密度减低,并且被大量结缔组织分割;②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肛提肌的活检率为35.00%,对照组为100.00%;③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在盆底平滑肌组织、结缔组织及肛提肌中均有表达.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平滑肌的雌激素受体β表达量较雌激素受体α高(t=3.469,P=0.009).对照组盆底所有组织中均无雌激素受体α表达,结缔组织及血管中可见少量雌激素受体β表达.结论 女性盆底组织中可见雌激素受体的表达,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与平滑肌中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的表达量比例变化相关;雌激素受体的含量可能还与低雌激素状态的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3.
朴贞姬  尹香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33-4534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的高危因素及排尿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对107例接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产次、民族、绝经情况,与排尿功能障碍的关系,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7例为单纯性阴道前壁膨出患者,其中6例(占85.7%)合并排尿功能障碍。100例子宫脱垂患者,62例合并排尿功能障碍(占62.0%)。经产妇、绝经后妇女(占85.7%)为高危因素。朝鲜族63例(占58.9%),汉族44例(占41.1%),其中60岁以上朝鲜族38例(占62.0%),汉族23例(占38.0%)。7例(占6.5%)单纯行阴道前壁修补术,4例(占3.8%)单纯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68例(占63.5%)行阴式全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壁修补术,28例(占26.1%)行阴式全子宫切除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术后排尿功能恢复58例(占93%)。结论:盆腔器官脱垂与排尿功能障碍具有相关性,不同的民族其发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4.
张小宏 《药物与人》2014,(5):240-240
目的:探讨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给予盆底重建术进行治疗,对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并比较术前、术后POP-Q各点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该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5±1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5±59)mL;平均住院时间(8.3±2.96)d;术后仅2例患者发生尿潴留给予尿管重置,症状得到解除;术后Aa、Bb、C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术后Ap、Bp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脱垂程度(8.29±14.97)分、健康状况(10.72±16.55)分、生活影响(13.46±11.53)分、情绪影响(10.86±13.36)分、社交关系(13.46±22.76)分,明显优于术前(P〈0.01)。结论:POP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对于改善肠道、泌尿生殖及性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效果,同时其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评分在盆腔脏器脱垂(POP)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检查有POP表现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POP-Q评估及盆底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个高年资的盆底专家及超声医师开展各项检查工作,进行双盲评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OP-Q评分及盆底超声诊断POP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肛提肌裂孔最大面积与前盆腔、中盆腔及后盆腔脱垂的相关性。结果 POP-Q评分与盆底超声诊断POP具有较高相关性,在诊断前盆腔方面相关性最好(r=0.389,P=0.000),其次为中盆腔(r=0.362,P=0.002),最差为后盆腔(r=0.264,P=0.008);肛提肌裂孔与前盆腔、中盆腔脱垂呈正相关(r=0.233,0.218;P=0.011,0.013);肛提肌裂孔与后盆腔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超声在诊断POP中具有较高价值,与POP-Q评分存在良好相关性,可作为POP重要辅助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产科相关因素对产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女性POP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住院的10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产后通过查阅病例收集孕妇年龄、产程、产次、合并疾病、分娩情况、胎儿体重等基线资料;采用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定量检查(POP-Q)诊断患者POP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孕妇POP的发生因素。结果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为47.57%,前壁脱垂30例(61.22%),后壁脱垂9例(18.37%),子宫脱垂10例(20.4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第二产程越长(OR=1.605)、阴道分娩(OR=3.684)、孕期体重指数(BMI)较高(OR=1.836)及胎儿体重较高(OR=2.542)是孕妇发生POP的危险因素。结论孕妇产后POP的发生率较高,孕妇第二产程越长、孕期BMI越高、胎儿体重越大是孕妇POP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厦门社区人群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厦门社区成年有性生活史的女性3453例进行问卷调查、测量体重、身高和妇科检查。对盆腔器官脱垂相关因素分别经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调查3453例,年龄在20~84岁之间,平均(45±16)岁。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为22.07%。盆腔器官脱垂的患病率趋势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影响盆腔器官脱垂患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7项危险因素:阴道分娩≥2次,年龄≥40岁,体重指数≥24kg/m2,糖尿病,绝经,重体力劳动,文化程度初中以上。结论针对盆腔器官脱垂各个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措施,以预防患盆腔器官脱垂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人群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7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发病年龄、与绝经时间的关系、合并症等情况。分析较年轻患者(<40岁)生产次数及产钳助产史,并与≥40岁患者产钳助产史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除1例无孕产史,其余均有阴道分娩史,平均产次3.65次。绝经后发病率明显增高,占62.60%,绝经后20年内发病率最高,50~69岁为高发年龄。合并慢性咳嗽及过敏性鼻炎史13例,合并糖尿病22例,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史15例,全子宫切除后阴道壁膨出12例。<40岁发病年轻患者产次1~3次的18例,4~8次的48例,其中家中分娩者15例,有6例合并会阴Ⅲ度裂伤。<40岁发病年轻患者66例中有产钳助产史者11例,≥40岁发病311例中产钳助产史者11例(P<0.0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盆腔器官脱垂绝大多数应是复合病因造成。绝经后妇女、阴道分娩经产妇为盆腔器官脱垂高发病人群,较年轻发病妇女(<40岁)多产及有不良生产史者为易发病人群。合并有代谢性疾病及反复增加腹压疾病者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BMI)与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该院收治的102例POP患者(POP组)和204例同期非POP妇科手术患者(非POP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疾病因素,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POP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图分析BMI对POP的预测效率。结果POP组年龄>60岁者比例、体质指数(BMI)>24 kg/m^2者比例、自然分娩者比例、绝经者比例、有POP家族史者比例、盆腔手术史者比例、高血压史者比例、慢性便秘病史者比例高于非POP组(P<0.05),且POP组患者孕次、产次多于非POP组(P<0.05);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低孕次、低产次是POP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年龄、BMI、家族史、盆腔手术史、自然分娩均是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BMI预测POP发生曲线下面积(AUC)为0.571,cut-off为23.905 kg/m^2,灵敏度为0.461,特异度为0.725。结论POP发生影响危险较多,BMI是影响PO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3.905 kg/m2是预测POP发生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影响,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10月在北京医院自然分娩并参加产后盆底功能检查的初产妇281例,分别在产后42~60d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和POP-Q评分,分析不同因素对产妇产后POP的影响。结果: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发生POP 134例(47.7%),其中阴道前壁膨出79例(59.0%),阴道后壁膨出26例(19.4%),轻度子宫脱垂29例(21.6%)。多因素分析显示,1与孕期体重增加10kg的产妇相比,体重增加15~19.9kg的产妇产后早期POP的发生率显著升高(OR=2.16,95%CI:1.05~3.07);2与分娩时体重指数(BMI)18.5~24.0的产妇相比,BMI≥28的产妇产后发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10,95%CI:1.02~2.14);3与第一产程3h相比,第一产程3~6h的产妇产后早期发生POP的风险降低(OR=0.09,95%CI:0.03~0.86),但第一产程时间12h时,产后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24,95%CI:1.05~2.45);4与第二产程时间≤1h相比,第二产程1h产后早期POP的风险显著增加(OR=1.72,95%CI:1.15~3.33)。结论:自然分娩的初产妇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与妊娠和生产相关的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围产期盆底知识宣教和训练,做到早期防治,以减少远期PF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18例POP-Q分度为Ⅲ~Ⅳ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应用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行盆底重建术,术后定期随访,以POP-Q分度及电生理技术检测阴道张力、压力和盆底肌力作为客观评价指标,以阴道无肿物脱出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4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5±7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4.4±1.5)天,随访3~18个月,治愈率为94.4%,主观治愈率100%。结论:Prolift盆底修复系统能全面重建盆底功能,手术操作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但远期疗效需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盆底重建术proliftTM系统进行全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评价2009年1月~2010年12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32例盆腔器官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单纯全盆底重建术的平均手术时间为71 min,平均出血量为180 ml,随访时间1~10个月,治愈31例,占96.87%,好转1例,张力性尿失禁及网片暴露各1例。结论:proliftTM系统全盆底重建术在纠正盆腔器官脱垂中达到解剖和功能的完全恢复,是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患者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评估的POP分度与肛提肌裂孔面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1月在长春市妇产医院就诊的女性患者999名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POP-Q评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度评估,并行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对肛提肌裂孔面积进行测量.分析POP患者肛提肌裂孔面积与POP-Q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应用网片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盆腔器官脱垂行网片盆底重建术患者80例,以POP-Q分期作为客观疗效评价指标,以盆腔器官脱垂生活质量问卷(P-QOL)量表作为主观治愈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血管损伤、尿道损伤、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3个月定期随访,无感染、无复发、无性生活障碍,补片侵蚀发生1例经治疗后好转,肛门坠胀感1例,穿刺处及大腿区疼痛1例,术后早期尿频、尿急、排尿不尽2例。结论:网片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的治疗安全、有效,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通补片悬吊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3月于该院采用普通补片悬吊术进行治疗的26例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进行治疗的26例患者为对照组,后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POP-Q分度、PFIQ-20评分、SF-36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的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POP-Q分度、PFIQ-20评分、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普通补片悬吊在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中的疗效较佳,对于改善患者的疾病及生存状态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邱琳琳  宋岩峰  马明  钟群  周全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57-3161
目的:比较盆腔器官顶端脱垂宫颈正常和宫颈延长患者MRI上的骨盆标示角及标示线来评估两种状态下盆底损伤程度的差异。方法:以84例子宫Ⅱ度及以上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盆腔器官脱垂量化评估(POP-Q)和盆腔磁共振检查;采集图像,测量宫颈长度,将其分为宫颈正常组和宫颈延长组,并比较两组H角、G角、H线、M线的差异。结果:静息和动态下G角、静息下的H角、H线和M线以及动态下的H线及M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l-salva下H角、两组的H角差值、G角差值、两组C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宫颈延长患者,盆腔器官顶端脱垂宫颈正常患者的盆底损伤更重。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针对盆腔脏器脱垂(POP)的手术治疗,已从20世纪初期的阴道折叠术,发展为20世纪80年代的各类改良术式,并不断应用于临床。目前,临床治疗POP应用较多的为经阴道植入网片(TVM)全盆底重建术,又称为全盆底悬吊术,以及腹腔镜下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尽管对POP施行全盆底悬吊术时,TVM的应用已经被列入成品化时代,但由于全盆底悬吊术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较多,因此TVM开始被临床限制使用。2008及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TVM引发的并发症进行了2次安全警示。笔者拟就目前对全盆底悬吊术治疗POP的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段洁  孙冬岩  阳艳  郎雁  熊俊  王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62-156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盆腔器官脱垂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其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从医院收集146例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以年龄为匹配条件,从体检中心选择2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设计调查问卷,对两组妇女进行调查。结果:经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OR=4.456,95%CI:0.327~1.946),产次(OR=3.246,95.0%CI:0.425~8.343),慢性咳嗽(OR=2.347,95.0%CI:0.567~13.364),便秘(OR=2.342,95.0CI%:0.457~14.354),盆腔手术史(OR=3.735,95.0%CI:0.952~7.853)是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BMI>24,产次,慢性咳嗽,便秘,盆腔手术史是盆腔器官脱垂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袁源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249-4251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POP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30例;甲组行全盆底重建术,乙组行阴式子宫全切+骶棘韧带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复发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甲组患者性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乙组(P<0.05),术后6、12个月时,甲组复发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疾病严重程度、前壁脱垂、传统手术方式、手术开展<6月均为POP复发的高危因素(OR=3.87,P<0.05).结论:全盆底重建术疗效较好,复发率低,术后生命质量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