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凋亡基因Smac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ALL患儿及2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的骨髓,采用RT-PCR技术检测Smac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mac基因在初治ALL患儿骨髓中的表达均高于完全缓解组(P<0.05)和对照组(P<0.05),与缓解后复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的ALL骨髓Smac表达阳性(Smac+)患儿复发率明显高于Smac表达阴性(Smac-)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儿童AL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促凋亡基因Smac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检测Smac基因可作为判断ALL患儿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小儿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诊断为脓毒症而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患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脑血流异常情况;比较两组患儿住院第1、3天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指标[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Vs)、血管搏动指数(PI)、脑血流指数(CBFi)]差异。结果观察组脑血流异常率为77.1%,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1天,观察组患儿的Vs(182.47±22.36)cm/s、PI(1.25±0.13)均高于对照组的(160.30±40.45)cm/s、(0.82±0.12),CBFi(653.33±130.53)低于对照组的(783.65±8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观察组患儿的Vs(142.00±28.71)cm/s与对照组的(143.28±34.36)c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PI(1.31±0.13)、CBFi(597.94±104.58)均高于对照组的(0.85±0.12)、(498.65±60.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第3天的Vs低于住院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的PI及CBFi与住院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住院第3天的Vs及PI与住院第1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3天的CBFi低于住院第1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脓毒症患儿行TCD检查能够早期发现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并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LDH)、铁蛋白(SF)和血沉(ESR)在治疗前后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和分析112例初治ALL患儿化疗前、缓解后及复发后LDH、SF和ESR的变化,并对LDH、SF和ESR三者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LL患儿化疗前较对照组和缓解组LDH、SF和ESR明显增高(P<0.01),而完全缓解期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LL复发组患儿LDH、SF和ESR明显升高,与其缓解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LDH、SF和ESR呈良好正相关(相关系数0.863,P<0.01)。结论动态检测LDH、SF和ESR水平可作为儿童ALL的病情观察、判断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初诊时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水平与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方法 分析100例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S-LDH水平,并将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S-LDH水平分成三组,分别观察其化疗后3年总无事件生存(EFS)率.结果 100例患儿中低危组18例,中危组56例,高危组26例,三组S-LDH水平分别为(1 293.6±863.4)、(410.38±151.66)、(233.00±42.34)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疗效不佳组和早期疗效良好组S-LDH水平分别为(1146.33±689.77)、(491.56±301.86)U·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D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3年EFS率分别为95.0%、90.0%、85.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DH可以客观地反映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R)α与β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先采用白细胞免疫标记技术APAAP法对3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进行免疫学分型,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ERα与ERβ的表达;对照组为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结果:30例初诊组中ERα、ER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7%和70.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Rα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之间缓解率无显著差异(P>0.05),ERβ阳性表达者缓解率明显高于ERβ阴性表达者,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之间ERα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之间ERβ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在ALL-B和ALL-T中ERα、ERβ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有一定的激素依赖性,ERβ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预后评估上发挥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检测在评估重症肺炎患儿的病情及短期预后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重症肺炎患儿纳入研究,以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系统为参照依据将患儿分为非危重组(29例)、危重组(21例)、极危重组(20例),再根据患儿短期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59例)和预后不良组(11例)。对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RP、LDH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RP、LDH对肺炎患儿病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结果:70例肺炎患儿预后良好59例,占84.29%,预后不良11例,占15.71%。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之间PCT、WBC及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危重组、危重组、极危重组之间CRP、LD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CRP、LDH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儿与预后不良组PCT、WBC及NE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常规凝血指标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结果 37例ALL患儿中,初诊组和难治复发组PT高于对照组,难治复发组PT高于初诊组(P<0.05),难治复发组Fbg低于初诊组(P<0.05)。初诊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初诊组与完全缓解组差异有显着性(P<0.01);难治复发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初诊组和完全缓解组(P<0.01)。结论 ALL患儿凝血指标异常发生率高,异常凝血指标越多,病情及出血程度越重,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更敏感,与儿童ALL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显着相关性,可作为儿童ALL病情进展、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预防小儿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复发,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20例F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将对照组患儿体温高于38.5℃时给予退热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LEV。两组均随访观察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随访期间共失访17人,最后治疗组55人,对照组48人,两组患儿SFS和CFS发热人次及最高体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FS治疗组复发6例,对照组复发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治疗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例(5.45%)、2例(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智力测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智力测量SF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智力测量得分均在正常范围(>75分),治疗组CFS优于对照组CFS(P<0.05);共观察到9人出现不适,包括胃肠道反应、多动、头晕、嗜睡、食欲减退等,大多不经停药能自行缓解。结论:LEV可有效预防FS的复发,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依从性及耐受性良好,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52例进行相应检测评估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进一步加强儿童ALL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童ALL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治愈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收治并坚持正规化疗的52例儿童ALL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ALL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的诊断参照荣成方案,对CNSL的诊断加做脑脊液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结果:本组患儿SR-ALL 61.54%(32例)、HR-ALL28.46%(20例).L1型44.23%(23例)、L2型42.31%(22例)、L3型13.46%(7例);免疫分型中B-ALL占86.54%(45例)、T-ALL占13.46%(7例)、合并髓系表达9.16%(5例).具有1项及其以上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儿标本占28.89%(15例),其中Ph染色体2例、t(4;11)1例、<46条亚二倍体染色体3例.所有患儿接受泼尼松敏感试验,不敏感13.46%(7例).外周血WBC>50×109/L占19.23%(10例),金标准确诊为CNSL 5例.从CR后到进入维持治疗期间复发11例、停药后复发3例;在复发的14例中骨髓复发7例,CNSL复发6例,TL复发1例,复发率为26.92%,总的DFS至目前为止为73.08%.结论:本组ALL患儿初诊时临床表现较重,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诱导试验不良、Ph染色体阳性以及初诊时合并CNSL是预后不良因素,其中泼尼松诱导不良较之白血病其他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更具预后价值.坚持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3):500-504
目的:评价人血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将其分为白蛋白组92例和非白蛋白组109例;非蛋白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与丽珠肠乐胶囊治疗,白蛋白组患儿在非蛋白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其中白蛋白组患儿分为白蛋白2 g/kg单剂给药29例和1 g/kg两剂给药63例,评价白蛋白不同给药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结果:治疗后白蛋白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74%高于非蛋白组为91.74%,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蛋白组用药前的TBIL、IBIL、LDH测得值均明显高于非白蛋白组(P<0.05),白蛋白组和非白蛋白组的TBIL和IBIL在治疗前后的下降幅度分别为(62.3±10.0)%和(53.4±14.0)%(P<0.05),以及(60.0±10.9)%和(51.6±14.3)%(P<0.05),白蛋白组的单剂给药组患儿和两剂给药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测得值经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与白蛋白联用对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可降低胆红素水平,采用白蛋白单剂与两剂给药的临床疗效相当,无需重复使用白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