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实施后肺结核诊断情况,提高登记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以及对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质量。方法 以自愿接受评估为原则,青海、甘肃、新疆、贵州、湖北、广西、山东、辽宁8个省(自治区)接受现场评估,每个省1家地市级、3家县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内容:查阅“新标准”实施前1年(2017年)、实施后1年(2018年)当地肺结核登记资料,以及结核病影像学诊断、结核病实验室相关检测情况;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病案,每个现场、每个年度从发现第一例患者开始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各查阅50例;查阅实验室登记本、留存痰涂片,累计查阅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病案3532例,实验室留存痰涂片3260份。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新标准”实施后各评估现场强化了病原学检测力度,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检测率由实施前的18.2%(6/33)提高到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03);分枝杆菌分离培养率由93.9%(31/33)提高到96.0%(24/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1,P=0.804)。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估发现,2017年度痰标本不合格率为40.1%(384/957),2018年度为40.0%(922/23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93)。“新标准”实施后,评估地区登记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从21.6%(4806/22258)提高到24.7%(4026/16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0,P=0.000);结核抗原抗体检测率从36.5%(871/2389)提高到37.3%(426/1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结核抗原抗体检测阳性率从25.7%(224/871)提高到41.3%(176/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00,P=0.000);结核菌素试验检测率从23.0%(549/2389)提高到47.2%(539/1143),阳性率由57.9%(318/549)提高到73.3%(395/5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0.900、27.730,P值均=0.000);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率由2.3%(54/2389)提高到17.2%(197/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00,P=0.000)。符合肺结核临床诊断要素的患者从23.8%(569/2389)提高到48.1%(550/1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9.800,P=0.000)。结论 “新标准”贯彻实施后提高了登记肺结核患者的病原学阳性率,改进了病原学阴性肺结核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为结核病防治的信息化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比较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2年(2015、2016年)和后2年(2017、2018年)佛山市5个县区转诊追踪、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等指标情况并进行数据对比。运用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应用《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前后2年,佛山市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结防机构”)实际报告的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分别为16914例和15124例,转诊患者例数分别为16588例和15121例,转诊率由应用前2年的98.07%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5.86,P<0.001);结防机构追踪率由应用前2年的99.11%(7421/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9.63%(7459/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1,P<0.001);追踪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83.87%(6280/7488)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86.82%(6500/7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4,P<0.001);总体到位率从应用前2年的91.02%(15395/1691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3.98%(14214/15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0,P<0.001);患者丢失率由应用前2年的3.92%(300/7654)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210/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8, P=0.007);规则服药率由应用前2年的93.01%(7119/7654)上升至应用后2年的94.22%(6393/67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80, P=0.003);总体漏服率从应用前2年的4.08%(56210/1377720)下降至应用后2年的3.10%(37860/1221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82.19,P<0.001)。结论 《佛山市结核病监测管理平台》的应用提高了佛山市结核病患者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结核病防治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评价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简称“公卫项目”)对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方法 对密云区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公卫项目前2年(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与纳入公卫项目后2年(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患者的发现、转诊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的实施效果。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发病率由2014—2015年的41.63/10 万(404/970000)下降到2016—2017年的35.00/10万(336/960000),下降了6.63/10万。涂阳患者发现率由2014—2015年的29.70%(120/404)上升至2016—2017年的33.93%(114/336),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515,P=0.218)。未查痰患者比率由2014—2015年的19.31%(78/404)下降至2016—2017年12.50%(42/336),下降了6.81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66,P=0.012)。转诊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67.81%(455/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74.50%(482/647),上升了6.69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170,P=0.007)。总体到位率由2014—2015年的93.29%(626/671)上升至2016—2017年的96.75%(626/647),上升了3.46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293,P=0.004)。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由2014—2015年的87.78%(79/90)上升至2016—2017年的95.71%(134/140),上升了7.93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41,P=0.025)。结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到公卫项目后,未查痰患者比率下降,患者转诊到位率、新涂阳患者治愈率等有所提高,对结核病疫情预防控制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结核病患者行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性检测的结果。 方法 搜集2019年1月1日至6月30日喀什地区11个市(县)根据《WS 288—2017 肺结核诊断》确诊的1307例患者的痰培养标本及患者信息,利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和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耐药突变检测试剂盒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进行耐药性检测,对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治疗史、不同地区患者对两种药品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1307例患者中,利福平耐药198例,耐药率为15.15%;异烟肼耐药151例,耐药率为11.55%;耐多药63例,耐多药率为4.82%。男性与女性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71%(110/700)和14.57%(88/604)]、异烟肼耐药率[10.71%(75/700)和12.42%(75/604)]和耐多药率[4.57%(32/700)和5.13%(31/6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566;χ2=0.924,P=0.337;χ2=0.222,P=0.638)。初治和复治患者利福平耐药率[15.46%(160/1035)和16.32%(31/190)]、异烟肼耐药率[11.30%(117/1035)和14.74%(28/190)]和耐多药率[4.73%(49/1035)和6.32%(12/1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765;χ2=1.812,P=0.178;χ2=0.849,P=0.357)。60~70岁年龄组耐多药率最高(6.12%,21/343);30~40岁年龄组对利福平和异烟肼耐药率均最高,分别为21.32%(29/136)和14.71%(20/136)。喀什地区11个市(县)中,喀什市耐多药率(10.59%,9/85)、利福平耐药率(25.88%,22/85)和异烟肼耐药率(28.24%,24/85)均为最高。 结论 喀什地区耐药结核病状况较为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筛查力度,及时发现耐药结核病患者,并制订有效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的高分辨率CT(HRCT)表现异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患者74例(NTM肺病组)和初治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患者100例(肺结核组)的HRCT表现,比较两组病变分布及HRCT表现。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CT分型比较,NTM肺病组结节-支气管扩张型(51.4%,38/74)多于肺结核组(14.0%,14/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316, P=0.000);肺结核组结节-肿块型(21.0%,21/100)多于NTM肺病组(8.1%,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392,P=0.020)。肺结核组病变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82.0%,82/100)明显多于NTM肺病组(59.5%,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817,P=0.001); NTM肺病组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16.2%,12/74)较肺结核组(5.0%,5/100)患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069,P=0.014)。比较HRCT表现,肺结核组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61.0%,61/100)较NTM肺病组(93.2%,69/7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3.403,P=0.000);且NTM肺病组支气管扩张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中叶和(或)舌叶者(39.1%,27/69)多于肺结核组(13.1%,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138,P=0.001);而肺结核组分布优势部位位于上叶者(70.5%,43/61)多于NTM肺病组(39.1%,2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813,P=0.000);肺结核组实变影(86.0%,86/100)较NTM肺病组(67.6%,50/74)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465,P=0.004)。NTM肺病组空洞位于肺周边邻近胸膜增厚者(95.1%,39/41)较肺结核组(61.8%,42/68)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4.909,P=0.000)。NTM肺病组中结节<1cm者(88.5%,54/61)较肺结核组(54.9%,50/9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9.059,P=0.000);肺结核组中多种大小不等的结节混合存在者(31.9%,29/91)较NTM肺病组(8.2%,5/61)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784,P=0.001)。肺结核组并发胸腔积液(34.0%,34/100)较NTM肺病组(20.3%,15/74)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63, P=0.047)。 结论 NTM肺病和肺结核HRCT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及相异性。CT分型、支气管扩张的分布及优势部位、实变的发生率、结节的大小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紧密结合临床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周爽  陈楠  朱坤  姜慧  杨磊  杜建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4):398-40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结核病患者借助互联网诊疗平台进行复诊的就诊体验。方法 对2020年2—6月曾参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线上问诊咨询,且完成互联网诊疗及药品寄送全流程的131例符合复诊标准的结核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9%(127/131)。采用李克特(Likert)5级评分法评价调查对象满意度,并对其诊前、诊中、诊后3个维度的就诊体验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满意度为93.7%(119/127),其中,>45岁、环京地区和其他地区、患病时长≥6个月者的满意度[分别为97.3%(36/37)、95.9%(94/98)、95.1%(98/103)]明显高于<30岁、北京地区、患病时长<6个月者[分别为90.0%(45/50)、86.2%(25/29)、87.5%(21/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650, P=0.004;χ2=3.243,P=0.008;χ2=3.233,P=0.008)。“主诊医生推荐”是其他地区患者主要信息获取途径[54.7%(35/64)],而北京地区“前往医院“获知的比率[44.8%(13/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1.6%(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15, P<0.01);“疫情原因不能外出”[81.1%(103/127)]是选择互联网诊疗的主要原因,且其他地区调查对象的选择比率[87.5%(56/64)]明显高于北京地区 [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0, P=0.042);而北京地区调查对象选择“门诊挂不上号”的比率[51.7%(15/29)]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调查对象[18.8%(12/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4, P=0.005);48.8%(62/127)的调查对象在就诊前“没有顾虑”,但环京地区对于“担心网上问诊医生对患者病情把控不准确”的顾虑[50.0%(17/34)]明显高于其他地区[25.0%(1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47,P=0.036)。78.0%(99/127)的调查对象认为互联网诊疗“降低了外出带来的感染风险”,未来希望通过互联网诊疗主要解决“复诊咨询”[55.9%(71/127)]及“远程开药和寄药”[57.5%(73/127)],且45岁以上者对于“降低了外出带来的风险”的期望值[62.2%(23/37)]明显低于30岁以下者[84.0%(42/50)],对于“复诊咨询”的期望值[73.0%(27/37)]明显高于30岁以下者[50.0%(2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588, P=0.023;χ2=6.226, P=0.044);但仅有26.0%(33/127)的调查对象在疫情后“会优先选择网上诊疗”。结论 调查对象对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的满意度高,但其选择意愿受疫情影响较大,互联网诊疗常态化运行需要寻找新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陕西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实施前后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及诊治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结核病防控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对全省10个地级市、108个县(区)结核病防治能力建设情况,以及患者发现、治疗管理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能力建设情况以2014年和2017年数据作对比,分别来源于《陕西省“十二五”结核病防治规划》评估和2017年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联合大检查。患者发现、治疗管理指标来源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以实施前3年(2012—2014年)与实施后3年(2015—2017年)的数据作对比。运用SPSS 19.0处理数据,率和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014年和2017年全省设有结核病定点医院的数量分别为20家和107家,2017年较2014年增加了87家。2014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923名,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656名,定点医院267名。2017年全省共有结核病防治人员1200名,其中CDC 403名,定点医院797名;与2014年相比,CDC人员减少了38.57%,定点医院人员增加了198.50%。2014年全省有3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5.56%(6/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12.04%(13/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2017年全省有8个地级市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耐药检测,49.07%(53/108)的县(区)开展了分子生物学检测,55.56%(60/108)的县(区)开展了痰培养。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8.50%(329981/335014),发现肺结核患者63892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89例),发现病原学阳性患者14087例,病原学阳性率为23.56%(14087/59803)。实施后3年全省初诊查痰率为95.00%(312503/328948),发现肺结核患者61583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295例),病原学阳性患者10588例,病原学阳性率为18.81%(10588/56288)。新型防治模式实施前后初诊查痰率降低(χ 2=6484.178,P=0.000),病原学阳性率降低(χ 2=390.104,P=0.000)。实施前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9.43%(18805/63892),转诊发现患者占43.90%(28047/63892)。实施后3年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患者占25.38%(15628/61583),转诊发现患者占57.79%(35586/61583)。转型后因症就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下降(χ 2=259.002,P=0.000),转诊发现患者的构成比上升(χ 2=2419.762,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3年非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患者总体到位率分别为93.18%(62177/66726)和89.96%(61323/68169),实施后总体到位率下降(χ 2=453.550,P=0.000)。新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5.04%(60464/63619)和94.97%(57872/60939),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356,P=0.551)。 结论 我省新型结核病防治管理模式推进顺利,防治能力加强,但部分患者诊治及管理指标有所下滑,实施质量仍需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汉中市不同结算方式下全疗程未住院肺结核患者门诊诊疗费用的分析,为制定肺结核患者筹资支付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整理汉中市结核病定点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治疗管理并完成疗程的1388例肺结核患者门诊诊疗费用数据,其中初治患者1204例,复治患者184例。对患者的就诊天数、就诊次数、次均诊疗费、诊疗总费用等变量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进行描述,不同治疗分类、医保类型、费用报销类型患者的就诊天数、就诊次数、次均诊疗费、诊疗总费用采用秩和检验,不同报销方式下的患者自付比率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初治、复治患者诊疗总费用分别为1580.45元(1259.70元, 2420.23元)、1920.13元(1497.81元, 2300.4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67,P=0.001)。不同结算模式下,单病种定额结算、单病种据实结算、非单病种结算和患者自费次均诊疗费用分别为241.40元(199.21元,358.30元)、175.00元(144.64元,212.07元)、140.46元(128.05元,163.76元)和107.54元(94.71元,136.37元);上述患者诊疗总费用分别为2054.14元(1460.23元, 2655.98元)、1342.51元(1002.25元, 1820.33元)、1018.15元(869.65元, 1321.55元)和674.20元(495.03元,848.07元),不同结算方式之间次均诊疗费用(χ2=408.726,P=0.000)和诊疗总费用(χ2=342.87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超过门诊定额标准3000元者占5.65%(68/1204),复治患者超过4000元定额标准者占4.35%(8/184);定点医院平均每例单病种定额方式结算患者可获得非服务性补偿770.00元,单病种据实结算、非单病种和患者自费结算方式为医院提供非服务性补偿为0元;单病种结算方式报销的患者平均个人自付额度为409.65元(233.82元,702.15元),个人自付比例为24.84%(619580.87/2494194.76),非单病种结算方式患者平均个人自付额度为483.90元(403.62元,587.25元),个人自付比率为51.32%(8245.05/16065.98),单病种结算患者自付比率低于非单病种结算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7.453,P=0.000);单病种定额结算患者个人自付率为24.52%(441100.08/1798921.41),低于单病种据实结算患者自付比例25.67%(1784.80.79/695273.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22,P=0.000)。 结论 结核病患者门诊诊疗费用实行单病种定额方式结算,并未增加医院经济负担,且能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故应该将肺结核患者门诊诊疗费用纳入单病种定额结算政策的范围内并加以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简称“PCR熔解曲线法”)对结核性脓胸不同手术标本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5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经术前胸腔穿刺标本MTB MGIT 960阳性且MPB64单克隆抗体测定为MTB菌株,或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典型结核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坏死确诊)。不同手术标本(病灶组织、脓液各150份)分别进行MGIT 960液体培养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PCR熔解曲线法行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技术检测不同手术标本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以及两种技术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300份手术标本(脓液和组织),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44.0%,132/300)明显高于MGIT 960(18.0%,54/300)(χ2=47.405,P=0.000);但前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50.0%(75/150)]明显高于脓液标本[38.0%,(57/150)](χ2=4.383,P=0.048),而后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12.7%(19/150)]明显低于脓液标本[23.3%(35/150)](χ2=5.781,P=0.024)。进一步分析MGIT 960、PCR熔解曲线法和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对150例患者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只要其中1种方法检测为阳性即判定该例患者为病原学阳性),结果显示:前者阳性率[30.7%(46/150)]明显低于后两者[分别为66.7%(100/150)、70.7%(106/150)](χ2值分别为38.908,48.009;P值均为0.000),而后两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455)。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MGIT 960和PCR熔解曲线法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0.0%(8/40)和17.5%(7/40)、17.5%(7/40)和15.0%(6/40)、17.5%(7/40)和17.5%(7/40)、17.5%(7/40)和22.5%(9/40)、5.0%(2/40)和7.5%(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2、0.092、0.000、0.313、0.213,P值均>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术中病灶送检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MGIT 960培养,且组织标本送检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脓液标本,耐药检出率与MGIT 960表型药敏试验相近,可快速检测病原学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四川省9个县(区)主动筛查发现和常规被动发现在肺结核患者发现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通过对2012—2016年四川省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开展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收集主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以下称“主动发现”)及2012—2016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上述9个县(区)的抽样乡镇常规被动发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资料(“患者来源”为因症就诊、因症推荐、转诊和追踪),分析两者在社会人口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年来主动发现方式共检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72例,检出率为498.87/10万(272/54523),其中71例无症状者(26.10%,71/272);被动发现方式在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868例,2014—2016年的登记率为67.04/10万(347/517584)、78.36/10万(374/472596)、63.76/10万(300/470504),各年度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总体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2_{趋势}$=0.288,P=0.591)。主动发现患者平均年龄[(56.76±16.64)岁]高于被动发现的1868例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44.70±18.38)岁](U=158318.500,P=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年龄分布≥60岁者(52.57%,143/272)和所在地为农村的患者(80.51%,219/272)明显高于被动发现中≥60岁(25.37%,474/1868)和农村患者(45.88%,857/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1、113.941,P值均为0.000)。主动发现患者中涂阳患者(19.12%,52/272)、空洞患者(11.03%,30/272)明显低于被动发现患者中的比例(分别为31.16%,582/1868;24.68%,461/186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311、25.020,P值均为0.000)。5年间9个县(区)主、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00,P=0.000),农村调查点的被动发现患者构成比(79.65%,857/1076)明显低于城镇调查点(95.02%,1011/1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941,P=0.000)。结论 主动发现策略可作为被动发现策略的有益补充,对于促进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特别对农村地区和≥60岁老年人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菌阴肺结核时取材部位的病灶形态、密度与诊断阳性率的关系,以提高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103例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临床试验性治疗确诊的菌阴肺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时各类病灶CT征象与诊断阳性率之间的关系。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24.0 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病变形态:磨玻璃样影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结节、实变、空洞、团块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1.67%(33/36)、94.74%(18/19)、100.00%(21/21)、75.00%(18/24),该4种形态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18,P=0.030);两两比较,结节组与实变组、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0.174,P=0.677;χ 2=1.847,P=0.174;χ 2=3.137,P=0.077),实变组与空洞组、团块组比较(χ 2=1.134,P=0.287;χ 2=3.031,P=0.082),空洞组与团块组比较(χ 2=8.058,P=0.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变密度:纵隔窗不可测量组3例,病灶穿刺活检阳性率33.33%(1/3)。0~20HU无强化组、>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20HU且强化明显组的穿刺活检阳性率分别为96.88%(31/32)、94.34%(50/53)、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7.790,P=0.000)。该3种密度病灶穿刺阳性率两两比较, 0~20HU无强化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956,P=0.001)。>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与>20HU且强化明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005,P=0.001)。0~20HU无强化与>20HU无强化或强化不明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286,P=0.593)。(3)病理检测:HE染色阳性33例、抗酸染色阳性87例、TB-DNA检测阳性91例, HE染色阳性率32.04%(33/103)、抗酸染色阳性率84.47%(87/103)、TB-DNA检测阳性率88.35%(91/1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4.084,P=0.001)。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菌阴肺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正确选择取材病灶的形态、密度进行穿刺能够提高穿刺活检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干预措施对广东省惠州市结核病防控工作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广东省惠州市2019年1—6月和2020年1—6月初诊肺结核患者登记信息、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和治疗转归信息。通过惠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报表,获取结核病患者督导访视和规则服药情况。根据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际状况,设定2020年1—6月为疫情期,设定2019年1—6月为基线期,比较疫情期间和基线期间惠州市肺结核患者发现、随访检查、服药管理和督导访视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惠州市肺结核患者检出率由基线期的26.32%(881/3347)上升到27.45%(794/28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7,P=0.318);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率由基线期间的95.66%(375/392)上升到99.73%(372/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71,P=0.000);确诊患者随访检查率由基线期间的96.37%(849/881)下降到96.10%(763/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5,P=0.770);督导访视率由基线期的99.16%(8037/8105)上升到99.25%(7290/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9,P=0.397);规则服药率由基线期的95.46%(841/881)上升到96.10%(763/7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6,P=0.519)。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干预措施未对惠州市结核病防控工作造成影响,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运行良好,未来应该继续强化保障结核病服务体系,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提供正常的诊疗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并发糖尿病(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diabetes mellitus, PTB-DM)患者临床特征及淋巴细胞亚群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结核二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肺结核患者。根据是否并发糖尿病将其分为两组:PTB-DM组85例,单纯肺结核组(PTB组)96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治疗史和胸部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两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和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检测结果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TB-DM组男性和女性分别占76.4%(65/85)和23.6%(20/85),PTB组分别占57.3%(55/96)和42.7%(4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P=0.006)。PTB-DM组<25岁、25~60岁和>60岁的患者分别占2.4%(2/85)、68.2%(58/85)和29.4%(25/85); PTB组则分别占25.0%(24/96)、63.5%(61/96)和11.5%(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5,P=0.000)。PTB-DM组初治和复治患者分别占74.1%(63/85)和25.9%(22/85),PTB组分别占84.4%(81/96)和15.6%(15/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P=0.088)。PTB-DM组胸部CT扫描显示无空洞、有空洞、病变范围<3个肺叶和≥3个肺叶者分别占23.5%(20/85)、76.5%(65/85)、31.8%(27/85)和68.2%(58/85);PTB组分别为53.1%(51/96)、46.9%(45/96)、54.2%(52/96)和45.8%(44/96);PTB-DM组胸部CT有空洞和病变范围≥3个肺叶的患者明显多于P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P=0.000和χ2=9.20,P=0.002)。PTB-DM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反应T细胞阳性率为81.3%(65/80),PTB组阳性率为74.2%(66/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2,P=0.270)。PTB-DM组总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绝对计数、NK样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总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值分别为1069.00(753.50,2372.50)、548.00(381.00,787.50)、380.00(270.50,574.50)、184.00(111.00,294.50)、60.00(36.00,120.50)和162.00(80.50,244.00)个/μl,PTB组则分别为1161.50(858.50,1601.00)、628.00(472.75,860.50)、457.50(286.00,614.75)、191.50(115.75,315.75)、65.50(34.50,119.50)和184.50(112.25,301.00)个/μl,两组间6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0,P=0.073;Z=-1.47,P=0.142;Z=-1.46,P=0.144;Z=-0.57,P=0.568;Z=-0.09,P=0.931;Z=-1.93,P=0.053)。结论 PTB-DM中老年男性较多,病灶范围广泛、严重; PTB是否并发DM对淋巴细胞亚群6项指标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惠州市《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微信转诊和微信随访功能模块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为完善系统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16—2019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中结核病报告单位、可疑结核病患者和治疗管理患者的名单与《结核病防治手机一体化管理系统》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机构和患者使用情况。将2018—2019年微信转诊和随访功能应用后 (微信转诊的3883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和微信随访的19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及2016—2017年微信转诊和随访功能应用前(12133例可疑结核病患者和56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包括收到转诊单数、追踪患者例数、总到位患者例数、完成治疗患者例数、丢失患者例数、成功治疗患者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各种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2018—2019年全市41.5%(3883/9364)的可疑患者、70.1%(96/137)的结核病报告机构使用微信转诊;52.7%(1960/3722)的确诊患者、100.0%(101/101)的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微信随访。(2)观察组结核病可疑者转诊率达100.0%(3883/3883),高于对照组[62.8%(7614/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4.70,P<0.01);追踪率达100.0%(2077/2077),高于对照组[99.1%(7519/7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2,P<0.01);到位率达85.5%(3320/3883),高于对照组[82.0%(9951/1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P<0.01)。(3)观察组结核病患者的丢失率为0.4%(7/1573),低于对照组[1.8%(104/5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7,P<0.01)。结论 微信转诊和微信随访功能使用后,提高了结核病可疑者转诊率、追踪率和到位率,降低了纳入治疗管理患者的丢失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肺肾阴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将96例初治肺结核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72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受试者均采用2H-R-E-Z/4H-R-E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研究组加用百合固金片,对照组加用百合固金片模拟剂,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及8周观察其安全性及各项中医证候。应用SAS 9.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 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结果显示,治疗2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愈显率(临床痊愈+显效)分别为40.28%(29/72)和25.00%(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5,P=0.1624);治疗4周及8周末,研究组的中医证候愈显率分别为70.83%(51/72)、86.11%(62/72),对照组分别为45.83%(11/24)、66.67%(16/24),两组愈显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周末,χ 2=5.54,P=0.0186;8周末,χ 2=4.49,P=0.0341),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2周和4周末,研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06%(67/72)、98.61%(71/72),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6.67%(16/24)、83.33%(20/24),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周末,χ 2=10.66,P=0.0011;4周末,χ 2=8.19,P=0.0042),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治疗8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2%(70/72)和91.67%(22/24),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33,P=0.2482)。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咳嗽消失时间分别为20.5 d和28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5,P=0.0124),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未出现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 结论 百合固金片辅助治疗初治继发性肺结核可有效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并有效缩短咳嗽消失时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CT表现特点,提高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9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影像资料库的回盲部结核16例(结核组)、回盲部癌40例(癌症组)、回盲部淋巴瘤14例(淋巴瘤组)患者资料,比较3组疾病的CT表现特征。结果 (1)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病变肠管长度分别为(9.5±2.9)cm、(4.7±1.4)cm、(9.0±2.7)cm,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046,P=0.000;t=7.309,P=0.000)。三组病变肠管厚度分别为(1.6±0.3)cm、(2.3±0.7)cm、(2.3±0.6)cm,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7,P=0.002;t=2.082,P=0.037)。(2)结核组与淋巴瘤组主要表现为肠壁较均匀增厚,三组肠壁较均匀增厚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22.5%(9/40)、57.1%(8/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癌症组主要表现为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三组出现肠壁不规则呈肿块样病灶的发生率分别为37.5%(6/16)、77.5%(31/40)、42.9%(6/14),结核组与癌症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8.157,P=0.004;χ 2=5.770,P=0.016)。三组出现病变肠管与正常肠管分界模糊的发生率分别为87.5%(14/16)、30.0%(12/40)、21.4%(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5.19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1)。三组出现肠周轻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25.0%(4/16)、77.5%(31/40)、92.9%(13/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核组、癌症组与淋巴瘤组出现肠周重度“浑浊征”的发生率分别为75.0%(12/16)、22.5%(9/40)、7.1%(1/14),结核组与癌症组、结核组与淋巴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3.440,P=0.000;Fisher确切概率法P=0.000)。结论 回盲部结核、癌与淋巴瘤的病变肠管长度及厚度、与正常肠管分界情况、肠周“浑浊征”的程度等CT征象不同,CT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优化方案治疗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多中心、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心单位统一发放随机号随机分组,选取复治涂阳培阳或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共38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优化治疗方案组(简称“优化方案组”)244例和标准化治疗方案组(简称“标准方案组”)137例。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理论频数<1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方案治疗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优化方案组治愈175例,完成治疗30例,治疗成功率为84.0%(205/244);标准方案组治愈92例,完成治疗10例,治疗成功率为74.5%(102/1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8,P=0.024)。优化方案组和标准方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8%(63/244)和21.2%(29/1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7,P=0.309);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6/244)和4.4%(6/1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5,P=0.469)。结论 优化方案可提高复治药物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 搜集2018年1—6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收治的符合要求的40例脊柱结核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观察组参照自行设计制定的脊柱结核快速康复集束化护理临床路径表实施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NRS评分)及爆发痛发生情况,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及进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住院费用等。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72h疼痛NRS评分分别为(3.75±0.81)分、(3.48±0.93)分和(2.63±0.7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6±1.06)分、(4.12±0.83)分和(3.26±0.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49、3.301、3.665,P值分别为0.017、0.001、0.000)。观察组发生爆发痛[1例(2.4%)]低于对照组[6例(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8,P=0.04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23.65±7.76)h、(10.20±2.87)d、(19.58±10.43)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32.38±11.50)h、(13.90±1.45)d、(30.81±9.8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008、7.444、5.024,P值均为0.000);恶心呕吐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24,P=0.000)。观察组术后满意率为100.0%(40/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1%(3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1,P=0.038);住院费用为(9.02±1.40)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8±1.60)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6,P=0.001)。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实施集束化临床路径管理,能够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满意度,改善患者整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宁  马云  王容  崔倍  刘莉 《中国防痨杂志》2019,41(11):1197-1202
目的 分析闭环管理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0日在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治疗的30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对照组),调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各种错误服药情况。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治疗的老年肺结核患者295例(观察组)。根据对照组错误服药情况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闭环管理,包括建立老年肺结核患者安全服药管理要求并实施管理,评价安全服药管理实施的效果,分析安全服药管理存在问题,并进行问题的整改和跟踪。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正确率、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服药正确率为 95.60%(282/295),高于对照组的74.83%(22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0.694,P=0.000);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8.64%(114/295),对照组为42.72%(129/3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025,P=0.311);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的检出率为92.11%(105/114),高于对照组的76.74%(99/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0.599,P=0.001)。 结论 闭环管理能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正确服药率,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影响,但能提高药物不良反应的检出率,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服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HIV感染并发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与弓形虫脑病患者在不同CD4 + T细胞水平时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HIV感染者中筛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46例,均进行了MRI检查。其中,弓形虫脑病21例(弓形虫组),89个病灶;TBM 25例(TBM组),174个病灶。 从病灶分布、形态、大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特征、周围水肿带程度等指标,评价两组在CD4 + T细胞<15和≥15个/μl水平时的上述MRI指标的差异。结果 弓形虫组、TBM组皮层及皮层下区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例: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分别为83.0%(44/53)、45.8%(33/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203,P=0.000);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分别为77.8%(28/36)、59.8%(61/1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5.076,P=0.079)。 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弓形虫组、TBM组结节状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率分别为54.7%(29/53)、75.0%(54/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629,P=0.018);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两组斑片状、环形病灶占所有病灶的比率分别为88.9%(32/36)、64.7%(66/1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7.560,P=0.006)。当CD4 + T细胞≥15个/μl时,DWI低、高信号病灶比率在弓形虫组分别为41.6%(15/36)、27.8%(10/36),在TBM组分别为7.8%(8/102)、41.2%(42/102),ADC图像低、高信号病灶比率在弓形虫组分别为22.2%(8/36)、41.7%(15/36),在TBM组分别为40.2%(41/102)、9.8%(10/10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WI: χ 2=21.964,P=0.000;ADC: χ 2=18.440,P=0.000)。结论 不同CD4 + T细胞计数水平时,HIV感染并发TBM与弓形虫脑病患者MR扫描在病灶分布、形态、DWI和ADC图像信号特征上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