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营养状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分析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UT)预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250例老年急性心梗患者,采用COUNT法评估患者营养状态,收集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术后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61例)和NMACE组(189例)。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急性心梗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OUNT评分对老年急性心梗患者PCI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患者COUNT评分高于NMACE组(P<0.05),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淋巴细胞计数低于NMACE组(P<0.05)。PCI后MACE发生率随着营养不良程度加重而增高(P<0.05)。术前高Gensini评分(OR=1.756,95%CI:1.697~1.877)、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OR=1.701,95%CI:1.66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浆过氧化物酶5(Prx5)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8月接受救治的148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随访时间为21.97(8~24)个月.以Prx5评价ACS患者预后的最佳截断点(44.12 μg/L)为界,将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前收缩压/舒张压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AMI行PCI治疗的住院患者582例,根据收缩压与舒张压水平分别单独排序,采用5分位数将收缩压与舒张压各分成5组:收缩压组1[(94.4±5.6),≤104 mm Hg],收缩压组2[(107.7±3.6),105~111 mm Hg],收缩压组3[(115.6±3.5),112~121 mm Hg],收缩压组4[(138.5±3.0),122~144 mm Hg],收缩压组5[(144.8±4.3),≥145 mm Hg]。舒张压组1[(56.5±3.5),≤61 mm Hg],舒张压组2[(64.8±1.8),62~66 mm Hg],舒张压组3[(68.7±1.9),67~73 mm Hg],舒张压组4[(75.2±2.2),74~79 mm Hg],舒张压组5[(84.6±4.7),80~90 mm Hg]。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预测MAC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收缩压组1及舒张压组1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时心率低于其余4组患者(均P0.05),收缩压组5及舒张压组5患者高血压比例高于其余4组患者(P0.05)。收缩压组1及舒张压组1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其余4组患者(P0.05)。收缩压组1与舒张压组1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使用比例低于其余4组患者(P0.05)。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MI患者在PCI术前时收缩压≤104 mm Hg(HR 2.052)、收缩压≥145 mm Hg(HR 2.205)、舒张压≤61 mm Hg(HR 1.359)、舒张压≥80 mm Hg(HR 1.490)、年龄(HR 3.325)、Killip分级(3/4)(HR 11.687)是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CEI/ARB的使用(HR 0.204)是AMI患者MACC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收缩压/舒张压与MACCE发生之间呈现U形关系。结论 PCI术前AMI患者收缩压≤104或≥145 mm Hg,舒张压≤61或≥80 mm Hg可能是PCI术后MAC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舒张压与MACCE发生之间均呈现U形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主要是因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冠状动脉血流持续减少或中断,所导致的心肌细胞缺血坏死。AMI做为冠心病中的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早期、快速地再灌注治疗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关键,包括药物溶栓、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随着介入技术不断的进步、临床经验的积累,药物支架的改进,介入治疗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措施。回顾国内外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后早期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术后MPO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发病在12 h内、初次因胸痛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根据是否行PCI治疗分为支架组(46例)和保守组(22例)。并选取冠状动脉血管正常的15例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前(T0)及术后30 min、4 h、12 h、24 h(T1~T4)抽取外周肘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PO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记录支架组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支架组和保守组术前的MPO和hs-CRP水平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支架组与保守组MPO和hs-CRP的表达均有所增加。支架组MPO、hs-CRP水平分别在T2、T4时达高峰,均高于术前(P<0.01)。保守组MPO和hs-CRP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均于T4时升至最高。支架组MPO、hs-CRP峰值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0.01)。正常对照组MPO和hs-CRP水平均无动态变化(P>0.05)。住院期间支架组有9例发生MACE,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2时的MPO水平可预测院内MACE的发生情况(曲线下面积为0.823,界值为792.850 μg/L,灵敏度88.9%,特异度70.3%,P=0.003)。结论 MPO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早期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在PCI术后早期就已明显升高并达高峰;PCI术后4 h的MPO水平对院内MACE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优于术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治疗的2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依据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73例)和非MACE组(203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使用ROC曲线来评价模型。 结果 2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院内MACE的发生率为26.45%;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结果发现,MACE组患者年龄≥60(P<0.05)、吸烟(P<0.05)、饮酒史(P<0.05)、高血压(P<0.01)、心功能Killip分级≥3(P<0.05)、糖尿病(P<0.05)占比均高于非MACE组;BMI(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P<0.05)、WBC(P<0.05)、NT-Pro BNP(P<0.01)、LDL-C(P<0.05)、Scr(P<0.01)、C反应蛋白(P<0.01)、总胆固醇(P<0.05)、甘油三酯(P<0.01)、血糖(P<0.05)、D-二聚体(P<0.01)、肌钙蛋白(P<0.01)显著高于非MACE组;淋巴细胞计数(P<0.01)、红细胞计数(P<0.01)、血红蛋白浓度(P<0.01)、血钠(P<0.05)、血钙(P<0.01)、尿酸(P<0.05)、白蛋白(P<0.01)显著低于非MA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P<0.05)、吸烟(P<0.05)、WBC(P<0.01)、NT-proBNP(P<0.05) 以及Scr(P<0.01)是ACS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P<0.05)。6项独立影响因素总分为279.14,对应风险值为0.82,预测ACS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概率为82 %。ROC曲线分析显示,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46,95 %置信区间为0.781~0.87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36 %和87.74 %,表明该模型预测能力较强。 结论 年龄、吸烟、WBC、NT-proBNP及Scr是ACS患者PCI术后院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LVEF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确诊为STEMI且急诊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其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MPO与MACE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临床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本院行PCI治疗的ACS 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入院时DBIL含量,分为A组(DBIL<2.20μmol/L)44例、B组(DBIL:2.20~3.00μmol/L)41例、C组(DBIL>3.00μmol/L)43例。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血清学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用药情况及术后24个月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差异。结果:三组性别、BMI、吸烟史、陈旧心肌梗死史、TC、TG、HGB、总胆红素(TBIL)、DBIL及LDL-C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诊断类型、冠状动脉病变情况、PCI支架数、住院时间及住院期间用药情况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相比A组,B组、C组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不同DBIL水平行PCI的ACS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中、高水平DBIL的患者较低水平DBIL患者的术后远期全因病死率明显升高,DBIL水平是ACS患者PCI术后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外周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海南省老年病医院ACS患者96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PCI术后6月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15例纳入MACE组,未出现MACE的81例纳入无MACE组。比较两组PCI术前、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对ACS患者PCI术后MACE的预测价值,探讨AC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CS患者PCI术后3天、术后7天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低于术前(P<0.05)。MACE组PCI术前、术后3天、术后7天上述各指标高于无MACE组(P<0.05)。ROC分析显示,PCI术后7天MPV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7,大于术前、术后3天,当截断值>11.27 fL时,其预测ACS行PCI术患者出现MACE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6.20%。PCI术后7天VEGF的AUC为0.906,当截断值>173.80 ng/L时,其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83.33%,特异度为88.61%。PCI术后7天MMP-9的AUC为0.843,当截断值>334.74 μg/L时,其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87.34%。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水平显著降低。外周血MPV及血清VEGF、MMP-9均为ACS患者PCI术后出现MACE的重要危险因素,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多种标记物能被用来判断AMI的预后,本研究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对AMI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小RNA-150(miR-150)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30例确诊为STEMI并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依照患者PCI术后6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36)和非MACE组(n=94)。比较2组患者miR-150表达水平及临床一般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miR-150与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150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梗死部位、术后用药、急诊PCI时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组心率(HR)、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显著高于非MACE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miR-150水平显著低于非MAC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史、HR、LVEF、CRP、CK-MB、NLR、miR-150均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150与高血压史、HR、CRP、CK-MB、NLR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与年龄、LVEF呈明显正相关性(P=0.000)。ROC曲线表明,miR-150诊断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切点为0.23,曲线下面积为0.905(95%CI 0.871~0.939)。结论低水平miR-150为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6月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miR-150水平可帮助评估急性STEMI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IL-17水平,监测患者入院时及术后1h的心电图,并计算ST 段回降幅度。根据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和再灌注组(TIMI血流分级>Ⅱ级),分别为29例和61例。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术后24h及48h血清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再灌注组(P<0.05),且无复流组术后48h血清IL-17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4h水平(P<0.05),而再灌注组术后48h血清IL-17水平低于术后24h水平(P>0.05);无复流组中心电图ST段迅速回降(STR≥50%)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水平及患者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是影响心肌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IL-17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介入术后IL-17水平,尤其是术后48h水平,可作为诊断心肌无复流的一个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的215例患者,比较了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并根据hs-CRP水平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水平hs-CR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行直接PC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10±4)mg/L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组hs-CRP的水平(6±5)mg/L具有显著差异(P<0.05)。hs-CRP 0~3 mg/L组、3~6 mg/L组、6~9 mg/L组、9~12 mg/L组和12~15 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24%、47%、52%和70%。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用性别、年龄进行校正后,hs-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188,P<0.01)。结论: hs-CRP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行直接PCI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hs-CRP水平越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多支血管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行计划内二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时机对左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并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且行计划内二次PCI术的AMI患者共386例,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21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168例。分别随机选择不同时机对non-IRA进行计划内二次PCI术,每组再根据二次PCI术间隔的时间(T)分为3个亚组:A组:3天≤T7天,B组:7天≤T≤10天,C组:T10天。随访观察和比较上述不同时机行二次PCI术患者的中远期预后,包括左心功能、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生存率。结果 (1) 218例STEMI患者,平均随访(42. 54±15. 60)月,其A组、B组、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值(ΔLVEF)分别为2. 91%±0. 79%、0. 30%±0. 58%、-0. 12%±1. 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26)。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3个亚组分别为90. 0%、67. 2%和41.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次PCI术后生存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 021,P=0. 010)。(2) 168例NSTEMI患者,平均随访(39. 85±16. 19)月,其A组、B组、C组的ΔLVEF分别为1. 73%±0. 50%、0. 10%±0. 71%、-1. 57%±2.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9)。总的累积无事件生存率3个亚组分别为87. 0%、59. 7%和28.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二次PCI术后生存率A组高于B组及C组(P=0. 032,P=0. 012)。结论对多支血管病变AMI患者non-IRA行二次PCI的时机可影响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和累积无事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李东宝  华琦  刘志  李虹伟  陈晖 《心脏杂志》2011,23(4):507-509,514
目的:探讨分叉病变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效果的影响。方法: 318例连续入选的STEMI患者在发病12 h内行PCI,根据冠脉造影提示是否为分叉病变分为分叉组(n=92)和非分叉组(n=226)。结果: 分叉组PCI的成功率为86%,与非分叉组(84%)相比无显著差异。两组30 d主要不良事件也无统计学差异(分叉组与非分叉组:6% vs. 7%)。结论: STEMI患者急诊PCI治疗分叉病变的即刻和近期疗效与无分叉病变相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桡动脉组,n=296)或股动脉途径(股动脉组,n=300)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比较两种穿刺途径的方法和并发症情况。分别记录动脉穿刺时间、X-线暴光时间、造影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及血肿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5例经桡动脉治疗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4.4±1.6)min,X-线暴光时间(4.6±1.4)min,造影时间为(8.0±2.4)min,PCI治疗时间为(30.0±4.8)min,住院时间为(3.2±1.6)d,有6例发生前臂血肿,发生率为2.03%(6/296);股动脉组299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时间(2.4±0.8)min,X-线暴光时间(4.4±1.3)min,造影时间为(7.6±2.0)min,PCI时间为(28.6±4.4)min,住院时间为(5.4±1.8)d,有18例发生股动脉血肿,发生率为6.0%(18/300),其中2例为假性股动脉瘤形成。造影时间、PCI治疗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股动脉组高于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行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和可靠的,在临床实践中值得在有条件的单位有选择性地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低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60 mg每日2次口服)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180 mg负荷量,续贯90 mg每日2次口服)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抗PLT治疗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共入选196例成功接受PCI治疗的老年AMI病人,随机分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和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详细记录病人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与出血事件。结果低剂量替格瑞洛组住院期间及随访至1年MACCE发生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2组小出血(8.4%比18.6%,P=0.061)和大出血发生率(1.1%比2.9%,P=0.6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小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16.8%比36.9%,P=0.002),大出血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比3.9%,P=0.37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剂量替格瑞洛组1年无MACCE生存率与标准剂量替格瑞洛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3)。结论AMI病人PCI术后接受小剂量替格瑞洛较常规剂量相比,不增加MACCE事件发生率,同时可降低小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氧化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心肌灌注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择连续就诊并且行直接PCI的STEMI患者148例,采集主动脉窦动脉血,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心电图ST段回落率及TMP分级评价心肌灌注。以稳定型心绞痛(SAP)40例及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结果 148例患者中,心肌灌注良好组116例,心肌灌注不良组32例。STEMI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MDA分别为6.20±1.62 nmol/ml,5.24±2.10 nmol/ml和4.08±1.48 nmol/ml,STEMI组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STEMI组SOD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心肌灌注不良组和心肌灌注良好组MDA分别为6.77±1.61 nmol/ml和5.92±1.55 nmol/ml,心肌灌注不良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心肌灌注良好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A的OR为1.44 (95%CI 0.81~2.57 )。结论 氧化应激与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CI后心肌灌注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就诊于东莞康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3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PCI治疗前及术后48~72 h的血清肌酐浓度.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临床因素与CIN的相关性.结果 398例患者中,52(13.1%)例发生CIN,其中高血压209例(52.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75岁、基线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 1.73 m.、左心室射血分数<40%、围术期低血压、贫血、糖尿病、对比剂剂量>300 mL、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钙离子拮抗剂及急诊PCI治疗后,高血压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OR =4.39,95%CI:2.04~9.46,P<0.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高血压与PCI治疗后CIN显著相关,术前识别患者的高血压可能有助于识别CIN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