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6例产妇,其中自然分娩46例、剖宫产40例;同时选取无生育流产史妇女45例作为对照,采用会阴四维超声评价女性盆膈裂孔形态。结果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下,自然分娩组、剖宫产组和对照组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缩肛动作下,自然分娩组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分别为(3.81±0.48)cm、(4.27±0.53)cm和(12.08±2.06)cm~2,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剖宫产组(P0.05);缩肛动作下,剖宫产组和对照组盆膈裂孔左右径、前后径和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四维超声可清晰观察盆底结构,在缩肛动作时阴道分娩产妇盆膈裂孔增加明显,静息及Valsalva动作下盆膈裂孔与分娩方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分娩的80例产妇,依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8周接受盆底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两组静息状态下的前腔室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组Valsava动作下的尿道旋转角与膀胱颈移动度高于剖宫产组,膀胱膨出率与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Valsava动作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高于剖宫产组(P<0.05),而两组静息状态下的盆膈裂孔超声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能够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剖宫产与阴道分娩都会影响产后女性盆底功能,但剖宫产造成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经会阴盆底实时三维超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膈裂孔解剖结构及膀胱颈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分娩的17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产妇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n=104)和剖宫产组(n=66),同期健康体检未育未产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n=50),比较各组产后6周、3个月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缩肛动作下盆膈裂孔的前后径、左右径、面积变化及膀胱颈移动度差异。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均在产后3个月时进行盆底功能康复3个月,比较两组康复前及康复3个月后Ⅰ、Ⅱ类肌肌力变化。结果:产后6周、产后3个月在静息状态、valsala动作、缩肛动作下其盆膈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阴道分娩组均高于剖宫产组,且两组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均低于产后6周但均高于对照组;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后3个月时膀胱颈移动度均较产后6周时下降但均高于对照组,且阴道分娩组高于剖宫产组(均P<0.05)。康复前后,阴道分娩组Ⅰ、Ⅱ类肌肌力均低于剖宫产组,康复3个月后两组Ⅰ、Ⅱ类肌肌力均较康复前上升且阴道分娩组低于剖宫产组(均P<0.05...  相似文献   

4.
晋柏 《疾病控制杂志》2001,5(4):252-253
近年来,有报道剖宫产(CS)率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本文探讨巢湖市某妇幼保健院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其对新生儿健康影响,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以1998年1月~2001年1月,在巢湖市某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 015例为研究组,其中施行剖宫产术分娩475例,经阴道顺产484例,阴道助产56例;以1980年1月~1985年1月,在同一保健院分娩产妇893例为对照组,其中施行剖宫产185例,经阴道顺产659例,阴道助产49例. 1.2 方法将剖宫产原因归纳: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产妇要求,巨大儿,过期妊娠,胎位异常,产道异常及其他,分别计算其剖宫产率,对两组相同原因剖宫产率进行比较.并从研究组475例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中,选择无手术指征197例与经阴道顺产儿484例,阴道助产儿56例,就其窒息率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11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的分娩结局(包括住院天数、平均出血量、初次母乳喂养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10例产妇中有38例阴道分娩、72例剖宫产分娩(包括19例阴道试产失败转为剖宫产)。阴道分娩组产妇住院天数、平均出血量、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分娩组产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应该在密切监测产程、严格掌握经阴道分娩指征的前提下进行,经阴道分娩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医院采用剖宫产(剖宫产组)及阴道分娩(阴道分娩组)的产妇各300例,观察产妇产褥感染情况,检测产妇分娩前及产后3d时WBC、CRP及PCT水平。结果剖宫产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26例、确诊23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8.67%、7.67%,阴道分娩组产褥感染临床诊断12例、确诊8例,临床感染率与确诊感染率分别为4.00%、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3d呼吸系统感染、切口感染、乳腺感染等指标均高于阴道分娩组,且两组产妇产后3d时以上指标较分娩前升高(P<0.05)。结论分娩方式对产褥感染及血清WBC、CRP及PCT水平存在一定影响,剖宫产产妇产后产褥感染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剖宫产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立医院北区2017年10~12月收治的POP产妇90例的临床资料,收集产妇一般资料、影像学资料等,根据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47例)及剖宫产组(43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7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并比较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经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和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产妇在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状态、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及矢状位肛提肌裂孔长度无明显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87%、95.74%,剖宫产组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67%、95.34%,两组产妇POP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可较好显示盆底解剖结构,诊断经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妇POP准确率高,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测宫颈长度联合Bishop评分对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37~40周时用超声检测其宫颈长度,并行宫颈Bishop评分。根据试产结果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分析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是否自然临产、有无阴道分娩史、宫颈长度、宫颈宽度、宫颈内口契形区宽度、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是否使用分娩镇痛、孕次、出血量、Bishop评分等,观察两组宫颈长度、Bishop评分是否是影响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独立因素。将宫颈长度为28 mm作为预测阴道试产成功与否的临界预测条件,计算超声检测的准确性、特异度和敏感性。结果 90例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41例,失败49例。失败组产妇宫颈长度、年龄显著高于成功组,且失败组产妇新生儿体重高于成功组,分娩镇痛使用例数及Bishop评分显著低于成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长度、Bishop评分是影响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 49例阴道试产失败产妇中45例宫颈长度28 mm,4例≤28 mm; 41例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中6例宫颈长度28 mm,35例宫颈长度≤28 mm。宫颈长度对阴道试产成功与否的预测价值指标中敏感性为91. 83%,特异度为85. 37%,准确度为88. 89%。超声测量指标联合Bishop评分4分对阴道试产结局的预测价值指标中敏感度为97. 96,特异度为92. 68%,准确度为95. 56。结论产前超声检测宫颈长度28 mm是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其联合Bishop评分预测准确度更高,临床可将其作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成功与否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胎全面放开"背景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最佳的分娩方式,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台州当地两家医院收治的3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剖宫产组204例产妇均成功完成分娩手术,阴道分娩组96例产妇中8例中转剖宫产术,阴道试产成功率为91. 67%(88/96)。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阴道分娩组产时出血量、产后2 h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对符合阴道试产指征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建议优先采用阴道分娩方式,可改善产妇妊娠结局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风险,但必要时仍需行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会阴四维超声评估不同分娩分式对盆底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54例)和剖宫产组(46例),同时选取未孕、超声检查盆底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行会阴四维彩超,对盆底结构和盆底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在盆底结构方面,阴道分娩组产妇,无论在静息状态或动作状态下,其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膀胱尿道后角度、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的长度与面积、肛直肠连接部距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均大于剖宫产组和对照组(P0.05)。剖宫产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动作状态时存在差异(P0.05)、静息状态未见差异(P0.05);盆底形功能方面,阴道分娩组出现各项盆底功能异常人数及子宫脱垂及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多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自然分娩较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结构改变较大、发生功能异常更多;会阴四维超声能较为准确地评估盆底结构改变并分辨早期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环氧合酶-2(COX-2)联合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对瘢痕子宫分娩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198例,其中有133例行阴道分娩,65例行剖宫产分娩,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和围产儿结局以及不同分娩方式产妇MMP-1、COX-2和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的差异,分析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相关因素以及MMP-1、COX-2和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对阴道分娩的诊断效能。结果 剖宫产分娩组产妇产褥期感染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初次母乳喂养时间和住院天数长于阴道分娩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大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分娩组MMP-1、COX-2表达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子宫下段厚度小于阴道分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MP-1≤1.31、COX-2≤2.31为影响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保护因素,子宫下段厚度≤3.52 mm为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腔器官位置及移动度的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后6~8周初产妇100例,依照不同分娩方式分阴道分娩组52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8例;未育对照组50例,观察不同分娩组女性和对照组分别在静息和瓦氏动作时盆腔器官位置及移动度变化,各参数对比分析。结果 (1)静息、瓦氏动作时,阴道分娩组UVJ-VD、CV-VD位置低于剖宫产组UVJ-VD、CV-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瓦氏动作时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UVJ-VD、CV-VD、ARJ-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阴道分娩组、剖宫产组UVJ、CV及ARJ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的前、中、后盆腔脱垂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前盆腔脱垂率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后盆腔脱垂率阴道分娩组稍高于剖宫产组,但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会对女性盆腔器官的位置及移动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膈裂孔影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56例、产钳分娩组32例及剖宫分娩组25例;比较三组产妇静息期、缩肛期及张力期的盆膈裂孔面积(LHA)、左右径(LHLR)及前后径(LHAP)。结果三组产妇的LHA、LHLR及LHAP均在瓦尔萨尔瓦氏动作(Valsalva)动作期时最大,在缩肛期时最小,不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分娩组产妇的LHA、LHLR及LHAP在静息期、Valsalva动作期及缩肛期均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三维超声在不同分娩方式的初产妇的盆膈裂孔评估中起到重要作用,对产后盆底疾病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科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回院复查的产妇108例,其中经阴道分娩52例,选择性剖宫产32例,产程中转剖宫产24例。分析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及产程中转剖宫产产妇阴道压力异常、肌纤维肌力下降、盘底肌疲劳度异常及盆底肌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分娩的产妇中,不同分娩前BMI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阴道分娩、选择性剖宫产及产程中转剖宫产产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阴道前壁脱垂发生率、阴道后壁脱垂发生率、POP-Q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盆底肌力异常发生率与产妇分娩方式无明显关系,但剖宫产可降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产前体质指数(BMI)是导致产妇Ⅰ类肌纤维损伤的危险因素,建议在妊娠期间注意体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臀位阴道分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92例臀位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剖宫产分娩的92例臀位分娩产妇纳入剖宫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及新生儿死亡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均无新生儿死亡发生,阴道分娩组在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78%、8.70%、3.26%,均略高于剖宫产组的4.35%、2.14%及0,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比较新生儿Apgar评分分别为(7.6±2.1)分、(8.4±2.9)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阴道分娩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并且有利于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谌兴  邹玲 《临床医学工程》2022,(7):1035-1036
目的 分析不同分娩方式的胎盘早剥产妇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43例胎盘早剥产妇,纳入阴道分娩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43例胎盘早剥产妇,纳入剖宫产组。统计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结果 阴道分娩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及胎盘早剥Ⅱ级、Ⅲ级占比均低于剖宫产组(P <0.05)。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占比低于剖宫产组(P <0.05)。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占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胎盘早剥产妇中,初产妇、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及胎盘早剥Ⅱ级、Ⅲ级者多采取剖宫产分娩。与剖宫产相比,经阴道分娩可减少胎盘早剥产妇产后出血风险,临床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妊娠结局的差异,从而为临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分娩结局。结果 200例产妇中,88例产妇行阴道试产,占44.00%,试产成功77例,占38.5%,剖宫产123例,占61.5%;阴道试产组产程(6.13±1.42)h,产后出血量(156.24±64.23)ml,住院时间(6.23±1.31)d。剖宫产组产程(1.64±0.42)h,产后出血量(364.23±111.42)ml,住院时间(10.35±3.23)d。阴道试产组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低于)剖宫产组(P0.05);阴道试产组产妇无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及子宫切除者,剖宫产组产褥感染发生率为8.94%,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为7.32%,子宫切除发生率为2.44%。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试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为(9.42±0.42)分,黄疸发生率为5.19%。剖宫产组Apgar评分为(8.75±0.41)分,黄疸发生率为14.63%。阴道试产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剖宫产组,且黄疸发生率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产妇可以有效地降低产褥感染率,且产后恢复快,新生儿评分高,临床上对符合阴道分娩产妇应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对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兰州市天伦不孕症医院产科分娩的产妇118例,根据产妇的意愿分为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其中阴道分娩组产妇59例,剖宫产组产妇59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变化。结果产后7天阴道分娩组产妇肛提肌损伤率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9,P=0.00);产后42天阴道分娩组产妇肛提肌损伤率与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9.56,P=0.49);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显著优于阴道分娩组产妇,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6,P=0.00);剖宫产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显著优于阴道分娩组产妇,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0)。结论剖宫产可有效减轻产妇盆底肌损伤,减少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对于提升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盆底功能是通过产后康复锻炼来促进恢复,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分娩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经阴道分娩和择期剖宫产对产后女性盆膈裂孔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303例产后妇女为研究对象,于产后6~8周应用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对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受检者的静息状态、缩肛状态和最大Valsalva状态盆膈裂孔面积进行观察与测量。结果两组最大Valsalva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息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缩肛状态的盆膈裂孔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女性盆膈裂孔面积的近期影响较择期剖宫产大。经会阴实时三维超声评估静息、最大Valsalva状态盆膈裂孔面积的参数变化可用于评估妊娠及分娩方式对盆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7年1月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20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产妇的子宫切口愈合情形、胎盘附着位置及妊娠合并重度子痫前期等高危因素将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对两组孕妇再次分娩方式的选择、医疗费用、分娩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危组产妇52例全部行剖宫产手术;低危组产妇108例行再次剖宫产手术,40例行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产妇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阴道分娩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应进行产前有效评估,若符合阴道分娩条件,应首选阴道试产,避免再次剖宫产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以提高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