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CrAg-LFA)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1至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肺隐球菌病及非肺隐球菌病患者共547例,采用CrAg-LFA筛查血清中隐球菌抗原,分析血清CrAg-LFA对肺隐球菌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0例肺隐球菌病组患者采用CrAg-LFA测定阳性8例,敏感性为80.0%(8/10);非肺隐球菌病组患者537例,CrAg-LFA测定阴性534例,特异性为99.4%(534/537),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7%和99.6%。结论 CrAg-LFA是一种简单快速的肺隐球菌病筛查试验,可用于肺隐球菌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胶凝集试验(LA)在隐球菌性脑膜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56例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 者和25例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真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1.1%、69.6%和73.2%,乳胶凝集试验特异度分别为96.0%、100%、1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不同检测方法的试验效果,评价各方法学在新型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印度墨汁染色、隐球菌真菌肉汤培养在隐球菌感染时对脑脊液标本进行同期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各方法学优劣。结果隐球菌胶体金法灵敏度100%,特异性98.33%;墨汁染色灵敏度65.95%,特异性98.33%;隐球菌培养灵敏度63.63%,特异性100%。结论不同检测方法在隐球菌脑膜炎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隐球菌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对隐球菌脑膜脑炎患者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诊断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隐球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江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功能低下为隐球菌病的重要诱因,其尽染逐年增多.长期以来对隐球菌病的实验诊断主要依据墨汁复杂、分高培养,早期用性率低且耗时长,当病原体检出时病情已严重,达不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因此,急四一种早期、快速检测新型隐球菌的方法.本研究根据新型隐球菌特异性保守区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国链反应(PCR)技术快速检测脑省液中的新型隐球菌,用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早期诊断.1材料和方法1,1临床标本由西京医院神经内科脑… 相似文献
7.
新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极易被误诊,现将我们遇到的3例分析如下。例1:男,23岁。1988年4月15日开始头痛,曾疑偏头痛予止痛片治疗。6月中旬发热,体温高达39℃。8月22日头痛加剧,双眼复视,当地医院检查脑脊液:无色、透明,潘氏试验(+),细胞数47个/μl,蛋白0.59/L、葡萄糖2.2mmol/L,氯化物125mmol/L。按病毒性脑炎予抗病毒及对症治疗无效。9月17日某院会诊后考虑结核性脑膜炎,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三联抗痨一个月后仍无效转入本院。查体:神志 相似文献
8.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1980~1989年间共收治隐脑13例,所有病例均经脑脊液(CSF)涂片或/及培养证实,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年龄及最初诊断:男8例,女5例。年龄19~51岁,以青壮年为多。院外或门诊最初诊断结核性脑膜炎者8例,颅内占位性病变3例,病毒性脑膜炎2例。确诊在20~96天。二、症状和体征:全部患者均有发热; 相似文献
9.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以下简称隐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与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相混淆。然而,两者的治疗完全不同,且早期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晚期,故临床鉴别诊断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隐脑与结脑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CSF)情况进行比较,以期发现两者的鉴别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乳胶凝集试验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6年4月广州市3家医院确诊的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患者24例作为新生隐球菌组;选取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细菌感染患者31例,怀疑隐球菌感染患者62例,正常者30名作为非新生隐球菌组,采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并与培养和直接镜检方法相比较,评价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乳胶凝集试验、培养和直接镜检3种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96.2%、70.8%和83.3%,而特异度分别为99.4%、100.0%和100.0%.结论 乳胶凝集试验具有准确率高、快速简便的特点,可作为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的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感染科确诊的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25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中,男17例,女8例,以青壮年居多。21例合并有基础疾病,包括艾滋病、淋巴瘤、干燥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颅高压症状。17例(68%)出现意识障碍;5例(20%)出现抽搐;9例(36%)出现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6例(24%)出现听力下降。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56%),病理征阳性12例(48%)。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均在100×106/L以下,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压力明显增高。23例患者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16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死亡9例。结论隐球菌性脑膜炎是病情危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找到隐球菌可明确诊断。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是提高隐脑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男童14例,女童10例,平均年龄(7.5±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87.5%)、呕吐(87.5%).院外误诊15例(62.5%),院内误诊9例(3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观察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43例 AIDS 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结果发热38例,头痛43例,恶心呕吐16例,昏迷16例,抽搐12例,视觉障碍 8例,嗜睡22例,精神异常6例,脑膜刺激征41例、皮疹5例。不同程度存在 AIDS 相关表现。CD4<100个/μl,占88.4%(38/43)。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升高,蛋白质升高,葡萄糖降低,病死率53.5%(23/43),且静脉吸毒感染者病死率高于异性性传播感染者(P <0.01),及时抗真菌治疗及适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有效。结论 AIDS 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合并症多,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及时抗真菌治疗,适时 HAART 治疗是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4.
15.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9)
目的探讨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对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诊断及治疗观察的意义。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华西医院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23例。采集隐球菌脑膜炎治疗前后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作墨汁染色并用APl20CAUX真菌鉴定试剂条鉴定到种,行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3例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荚膜抗原滴度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脑脊液和血清标本中隐球菌荚膜抗原滴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患者隐球菌脑膜脑炎治疗有效,但真菌培养及涂片均显示阴性后,部分患者隐球菌荚膜抗原仍为阳性。结论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测有利于提高HIV感染继发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抗原滴度能用来判断疗效,但不能作为治愈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人免疫缺陷病毒1(HIV-1)阳性与HIV-1阴性的患者合并新生隐球菌脑膜炎(CM)在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点,为降低艾滋病(AIDS)合并CM患者的病死率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分析和总结我中心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病原学明确的17例HIV-1阳性合并CM患者(病例组)及9例HIV-1阴性CM患者(对照组)。结果:病例组以亚急性发病为主,平均为(19.4±12.6)d,对照组以慢性发病为主,平均为(82.2±61.2)d,2组比较(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病例在其他的临床表现上无统计学差异。脑脊液(CSF)检查发现病例组的细胞数、蛋白质低于对照组,葡萄糖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电化学发光免疫法(CI)和化学发光微粒免疫分析法(CMIA)在乙肝表面抗原(HBsAg)检验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疑似病例396例,分别使用CMIA、CI法进行HBsAg水平的测定.以CMIA为金标准,分析CI对HBsAg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计算CMIA、CI检测HBsAg的检测批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灵敏度与特异度。方法选取16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与98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及60例健康体检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血清P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分析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PCT检测结果分布、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PCT、CRP、WBC检查结果均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而阳性率比较细菌组PCT、WBC阳性率高于对病毒性脑膜炎组,两组PCT检查分布构成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6.151,P0.01)。PCT检查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97.6%(160/164),特异度为95.0%(57/60),误诊率为3.1%(7/224)。PCT检查鉴别诊断细菌性脑膜炎的灵敏度为98.0%(96/98),特异度为96.7%(58/60),误诊率为2.5%(4/158)。结论血清PCT作为小儿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指标准确性良好,结合CRP、WBC、ESR等联合鉴别诊断能够在早期快速给予准确的病原体诊断,从而提高临床治疗的针对性,减少抗菌药物滥用情况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